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486章 一滴水!毁灭罗马市的十分之一!恐

第486章 一滴水!毁灭罗马市的十分之一!恐怖但还不够!

谈起意大利在科学领域的荣光,普通人会不假思索地想到伽利略。

这位伟大的科学巨匠,作为近代科学的创始人,有太多的称号了。

“现代科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观测天文学之父”.

虽然他所研究的领域和取得的成果,在今天看来就有点稚嫩和浅显。

但是它们却为人类开启了智慧之门。

客观地说,伽利略是所有科学家的巨人。

他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压住了意大利的所有科学家。

若是要普通人再说出一位意大利的知名科学家,恐怕很多人就想不到了。

但是在学术界,却有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他在化学和物理学领域,都有非常惊艳的成果。

这个人就是阿伏伽德罗。

他在1811年发表了著名的阿伏伽德罗定律:

即“同体积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时,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pv=nrt)

在这个定律中,他大胆地首次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当时的化学界在道尔顿原子论的影响下,认为气体是由单个原子组成的。

但是阿伏伽德罗认为,像氧气、氮气等这样的气体,他们的组成单位是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

可惜的是,他提出这个假说后,化学界没有任何人赞同。

直到50多年后,随着更多的证据出现,化学家才终于认可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和分子的概念。

可惜,阿伏伽德罗本人却没法看到自己学说的胜利了。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化学家的成就,后世将一摩尔微粒所含的微粒数目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

na在计算时,一般取值为6.023x10。

一摩尔(mol)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假设有1mol的水分子ho。

虽然它的质量只有18克,但是其中却含有6.023x10个水分子。

同理,1mol的电子就表示6.023x10个电子。

不难看出,na是个大的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微观世界的大小和多少远远超越了人类的主观感受范围。

那里,或许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但反过来想,即便1mol的微粒数目很大,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却小的可怜。

看起来,似乎对人类的宏观世界,造成不了任何影响。

所以,当李奇维提出“给你一滴水,如何毁灭地球”的问题后,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个问题实在是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台下所有人都一脸懵逼!

“天啊!这是什么问题?”

“一滴水?连塞牙缝都不够,怎么可能毁灭地球,这不是扯淡吗?”

“布鲁斯教授果然和传闻中一样,他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天马行空的。”

这一刻,很多学生想到了布鲁斯教授在美国的演讲。

关于玻璃的那场演讲,最终甚至还开辟了新的材料学领域。

小小的一块玻璃,普通的不能更普通了,竟然蕴含了那么大的秘密。

但是玻璃再普通,它也是人类通过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

还是存在一定科学技术含量的。

可水呢?

恐怕从地球诞生以来,水就存在了。

四大洋的面积,甚至还超过了七大洲的面积。

地球完全可以说就是一个水球。

但即便有这么多水,也不见毁灭地球啊。

更何况还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觉得和天方夜谭一般。

然而,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当世科学第一的布鲁斯教授。

这就说明,这个问题一定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

所以,众人在惊讶过后,全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种场合,谁要是能回答出布鲁斯教授问题,瞬间就能在意大利国内出名了。

年轻人们都忍不住激动了。

他们绞尽脑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毕竟布鲁斯教授可没有限制,说一定要用现有的技术。

与其说这是一个物理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科幻问题。

每个人觉得自己都有机会。

如果说普通学生刚开始是惊讶的话,那么对于天才们而言,情况就不同了。

泡利、费米等人在听完问题后,并没有表现的很震惊。

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充满了学术研究价值。

甚至一瞬间就找到了解题方向:

从微观粒子入手!

毕竟一滴水的宏观体积,绝对不可能影响地球的。

然而,即便是他们,一时间也很难想出合理的答案。

这需要非常大的脑洞。

同时,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布鲁斯教授之前特意强调:要发挥计算能力。

这说明其中一定需要大量的计算。

或许这也是某种提示。

天才就是天才,能注意到普通学生无法注意的细节。

一时间,所有学生,包括很多老师和教授们,都兴致勃勃地开始思考起来。

这个问题确实太有趣了!

意大利教育部长克罗齐和罗马大学校长韦基奥相视一笑。

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大学都千方百计地想要布鲁斯教授去演讲。

因为实在是太精彩了!

今天在场的师生人数,足足有上千人!

换成一般的人来演讲,恐怕紧张的只能照着稿子读了。

哪能如布鲁斯教授这般,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仅仅一个问题,就把场上的氛围推向了**。

克罗齐朝后排扫了一眼,发现无数人都在抓耳挠腮、交头接耳地讨论。

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兴奋。

这一刻,科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了乐趣。

克罗齐感慨道:

“这就是布鲁斯教授的魅力啊!”

“要是他每天都能在意大利办一场演讲。”

“我们学生的素质恐怕会指数提高啊!”

这个问题,对于学历史的克罗齐而言,属于严重超纲的题目了。

他完全没有任何想法。

而是从更高的层面,来评价布鲁斯教授演讲的意义。

他作为教育部的官员,对于这点感受很深。

很多人在演讲时,喜欢讲废话、套话、官话。

一个简单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讲。

一两个小时下来,真正有用的内容,屁也没有。

自以为显得很高深莫测,其实就是肚里没货。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他讲的内容是错的,所以需要用废话来掩盖错误。

而听了李奇维的演讲,克罗齐瞬间就产生了相见恨晚,志同道合的感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