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100章 寒潭听雪

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第100章 寒潭听雪

作者:zym白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7:45

《云麓词心录》第一百章:寒潭听雪

开篇:雪粒叩窗时的信笺

戌初时分,松针上的雪粒突然密了起来。煜明搁下狼毫,见砚台里的墨色正泛着冷光,案头那帧《寒江独钓图》的拓片,倒像是被风雪洇湿了边角。忽有竹枝叩窗声,原是书童抱着半幅冻硬的素绢踉跄进门:“山下邮差冒雪送了信,说是扬州陆先生的手札。”

素绢展开时,墨香混着梅香扑面而来。陆沉蹊的小楷在绢上洇出淡淡水痕:“去岁孤山共折梅枝,今冬雪压云麓,可还记得寒潭畔那方‘听雪石’?某已携《溪山琴况》手抄本上路,预计大雪节前抵麓。附短句请正:‘竹露敲窗醒鹤梦,松风入砚化龙文’。”

煜明指尖抚过“听雪石”三字,忽觉窗外的雪粒竟似化作那年寒潭溅起的水珠。七年前的大雪天,他与沉蹊正是在潭边巨石上,听着雪落寒潭的碎玉声,将半阙《水龙吟》续成了通篇。此刻案头瓷瓶里,那枝插了三日的枯枝梅正擎着新蕊,倒像是从记忆里衔来的报春信。

【寒潭忆:雪落时的平仄】

云麓山的寒潭藏在松涛深处,若不是熟谙路径,极易被虬结的老松遮了眼。煜明踩着半尺深的新雪前行,木屐在石阶上碾出“咯吱”的韵脚,忽闻身后传来踏雪声——陆沉蹊的月白棉袍已染了霜色,手中青竹杖正敲着石栏哼调子。

“来得巧,潭水刚结了薄冰。”煜明指向潭心,冰面裂着蛛网般的纹路,雪粒落在上面,竟发出“簌簌”与“叮咚”相和的声响。沉蹊俯身以竹杖轻点冰面:“当年你说‘雪落寒潭分六瓣,一瓣惊鱼,两瓣化诗,三瓣沉心底’,如今这冰下的游鱼,可还记得我们的平仄?”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方三寸玉版宣,就着石面铺开。煜明见他以竹枝蘸雪为墨,在纸上画起寒潭轮廓:“记得那年你我论及‘通感’,说雪落之声可作视觉——你看这冰裂纹路,像不像《溪山行旅图》里的皴法?”竹枝在“冰面”上勾出数道细痕,竟真似范宽笔下的雨点皭,而落点处的雪粒未化,倒成了天然的留白。

潭边老梅的枝桠忽然抖落积雪,三四片残瓣飘在冰面,沉蹊忽然搁笔低吟:“‘忽有梅香侵砚冷’——当年在孤山,你为我磨墨时,是不是也被这样的冷香惊了笔锋?”煜明望着他睫毛上的雪晶,想起三年前扬州瘦西湖畔,沉蹊冒雨送来自己手抄的《清真集》,书页间还夹着半朵风干的琼花,那时他说“好诗如活水,须得用江南的雨来润”。

【松涛谱:风过处的宫商】

两人在听雪石上铺开棉毡,沉蹊解下背上的桐木琴——琴尾处“松风”二字,正是煜明去年刻下的。琴弦未动,松涛先自响了:高树的雪团坠在矮枝上,枯枝断裂声混着山雀振翅,倒像是天然的前奏。

“《溪山琴况》里说‘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沉蹊拨弄冰弦,冷音清越如裂帛,“你听这松风,可是天地在调弦?”话音未落,忽有松鼠踏过头顶枝桠,积雪扑簌簌落在琴面上,倒像是应和的泛音。

煜明取出随身携带的《云麓诗稿》,翻到夹着松针的那页:“前日写《松涛十二韵》,卡在‘万壑松声皆可谱’这句,你看如何续?”沉蹊指尖在琴弦上轻扫,一串泠泠的泛音惊起潭边宿鸟:“可接‘一溪云影自成章’——你看那松针落雪的轨迹,不正是天然的宫商角徵羽?”

说起谱曲,两人忽然想起五年前在岳麓书院的趣事。那时沉蹊硬要给煜明的《登飞来峰》配琴调,嫌古调太板,竟照着山涧流水的节奏自创了新声。“记得你说‘诗若无水气,便成了旱文’,”煜明笑着从锦囊里取出半片焦尾琴残木,“后来在赤壁江滩捡到这残片,总觉得上面还留着大江东去的余韵。”

沉蹊接过残木细瞧,见背面隐约有火痕:“当年苏轼‘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怕也是这样带着烟火气的乐器。”说着忽然将残木置于琴弦上轻敲,竟发出金石般的清响,惊得潭中薄冰“咔”地裂开寸许,露出底下幽蓝的水色。

【竹炉话:炭火星的对仗】

暮色渐浓时,两人在观松阁升起竹炉。沉蹊解下外袍,露出里衣袖口的墨迹——正是去年煜明寄去的《江雪》诗意图,被他照着画了半幅袖面。“你这袖口,倒像是把柳宗元的千山万径都穿在了身上。”煜明拨弄炭炉,见火星子溅起又落下,倒像是平仄在跳跃。

茶沸声里,沉蹊摊开《溪山琴况》手抄本,翻到“韵”篇:“古人说‘弦中无韵则音不和’,诗中无韵又如何?”煜明望着窗外被雪压弯的竹枝,想起今早读他信中的“松风入砚化龙文”:“韵在句外,如雪中梅香,似弦外余音——你看这炭炉,未燃时是枯竹,燃起来却有光有热,韵便在这转化之间。”

话题转到去年共读的《沧浪诗话》,沉蹊忽然从行囊里取出个布包:“在苏州寻到块端砚,砚池里天然有雪浪纹,倒像是从你诗里凿出来的。”揭开布帛,一方苍青色砚台赫然在目,砚背刻着小楷:“每闻雪落思君语,共砚曾磨五夜霜。”

煜明指尖抚过砚上雪浪,想起某年冬夜,两人在山寺共研松烟墨,砚台结了薄冰仍不肯停笔,直到雄鸡报晓。“那时你说‘好诗需得冻出来’,”他笑着往炉里添了块炭,“如今这方砚,倒像是把那些冻墨的夜都收在了里面。”

茶过三巡,沉蹊忽然指着窗外:“看那竹枝,积雪压弯了又弹起,倒像是在作揖——莫不是在催我们对句?”煜明见竹梢雪团簌簌而落,忽得一句:“雪压修篁低首拜”,沉蹊应声接道:“风扶老梅举头吟”。两句出口,相视一笑,忽觉这寒夜的炉火,竟比春日的花信还要暖上几分。

【石灯引:雪径上的韵脚】

夜深雪暂歇,观松阁外的石灯映着满地碎玉。沉蹊忽然取出幅未完成的画卷:“本想画你在孤山寻梅的模样,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煜明凑近细看,见纸上只画了半座雪亭,亭边斜出一枝老梅,枝上花苞尚含着雪。

“少了踏雪的脚印,”煜明取过狼毫,在亭前雪地上添了两行足迹,“还有这石灯的影子——你看,灯影映在雪上,像不像个‘寻’字?”沉蹊忽然握住他的手,将笔尖引向梅枝:“那就让这花苞,都化作未说出口的诗吧——比如那年你在梅树下说‘花开是字,花落是句’,此刻正该落在这宣纸上。”

两人合笔在画卷上添了数片落梅,忽见一只山雀掠过灯影,将雪枝上的残瓣撞落。沉蹊忽然轻唱自己谱的《梅花引》,煜明以石灯柱为板打拍,歌声混着松涛,惊起宿在梅枝上的雪团。“记得在杭州时,你说‘诗是天地的回声’,”沉蹊望着渐渐清晰的星子,“今夜这满天雪粒,莫不是天地在给我们的和诗?”

子夜将至,两人在石灯下列了雪径联句。煜明先写“石灯摇碎三更雪”,沉蹊接“松露滴穿半阙诗”。写到第七联时,忽有雪片大如梅瓣飘落,沉蹊忽然搁笔:“罢了,再好的句子,也不如这雪落的声响来得天然——你听,寒潭的冰又在裂了,可是在催我们去补去年未竟的《听雪赋》?”

结尾:松针上的平仄

雪在黎明前停了。煜明送沉蹊到山路口,见他行囊上又添了片新的松针——定是昨夜在松树下论诗时粘上的。“待春分融了寒潭冰,再来听鱼读诗如何?”沉蹊挥了挥手中的《云麓诗稿》,书页间夹着的雪梅已化作标本,却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望着他踏雪而去的背影,煜明忽然想起七年前初遇时,这个冒雪叩门的江南书生,袖中竟藏着半枝冻僵的蜡梅。如今梅香犹在,鬓角却已添了霜色,唯有手中的笔、膝上的琴、心中的诗,始终如松涛般不曾断绝。

回到观松阁,见石灯旁的雪地上,两人昨夜的足迹已被新雪覆盖,唯有几瓣落梅嵌在冰里,像极了未干的墨迹。案头那方新得的端砚上,雪浪纹竟与窗外的松涛隐隐相合,煜明忽然提起笔,在《云麓诗稿》新页上写下:

“松雪共煎茶一盏,

山河同谱韵千章。

他年若化云边鹤,

犹带人间字里香。”

搁笔时,见砚池里的雪水正融着松针,墨色在水中轻轻漾开,竟似将整个云麓的雪光松影,都化在了这方小小的砚田之中。远处传来沉蹊踏雪的“咯吱”声,与松涛、与寒潭、与未化的雪粒,共同谱成了一曲永不终结的山水清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