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 第二千一百三十章 朝廷的变化

这段时间,京城读书人的热闹已经完完全全地折腾了起来,好些在朝为官的也参与了进来。

好在还是有职业素养的,虽然都心知肚明谁是谁,但仍然都用了笔名,表面上的和气还是维持着。

要知道关于如何对待伪朱雀国,朝廷礼部压根还没个定论呢。

到底是接纳伪藩属,还是永世不相往来,还是认为敌人?很明显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但随着是否承认朱雀国在天竺的入侵是否仁义,朝廷的官员自然地分为两派。

其中一派就相对派,自然是要承认朱雀国的胡作非为是仁义,因为相对于原本的莫卧儿帝国,如何行事简直好太多了。

更进一步的,吸引相对派聚集的,则是一个更为一般的行事准则,仁义是具体的,相对的。具体的,指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很可能同样的行为,有时被认为仁义,有时不仁义。相对的,则是仁义不是要看施与者而是要看受与者,施与者认为的仁义,受与者完全可能不认为仁义,不能自以为是的仁义。

另一派就是绝对派,自然是要反对朱雀国的仁义说法。因为徐赵二人出自大明,大明的儒学仁义礼智信,从来没教过如此杀人圈地,暴虐成性的。

仁义本就是自身的道德,如果靠受与者确定,那穷人就没有仁义的机会了。在绝对派看来仁义是绝对的,这个绝对就是在于行为人自身的道德信念。只要自己秉承仁义信念行事即可。徐赵两家接受了完整的儒学教育,还如此行事,就是实实在在的不仁不义。

也正是因为相对派的诡辩,才使得徐赵两家有了狡辩的资本。如果人人学徐赵,将来他们都去域外建国,等他们势大,迟早会反过来拉低大明的仁义水平。因为在大明追求仁义的,原不如去相对仁义低洼的地域来得实在,实在的收益。

-------------------

隆庆拿了最近的讨论资料,叫来一直在通政司当小透明的宋应昌过来解惑。

这个疑惑是两方面的,一个是如何看待绝对仁义与相对仁义,一个是如何看待绝对仁义派与相对仁义派。

宋应昌看了看,有些想笑。

因为这样的党争其实是老师最希望的。

与其认座师,认领袖各自抱团,还不如按信念集合。

差别在于前者本质是以利聚合,后者才是以理聚合。

以利聚合者,关键时候行事自然是百无禁忌的。以理聚合的,理便是其遮羞布,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的。可别小看这个遮羞布,好些升斗小民一辈子能安稳活着,靠的便是上面的人不得不勉强维系的遮羞布。

只是目前还太初级了,以为两者几乎是剑拔弩张,这一开始就恨不得把对方扣上一个儒学叛徒的帽子来个生死斗。

事实上,底下民间已经斗过几次了,死了两个秀才三个童生。只能说大明这读书人动手能力还挺强的。

只不过最近几次科举大幅扩招,几乎年年有恩科,秀才童生没那么值钱了,才没闹出大事情来。

? ?多谢多谢书友lhpdw的推荐票

喜欢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