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251章 从江西崇仁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工程制药专家陈芬儿

院士出生地

陈芬儿院士,1958年4月7日出生于江西崇仁县。

崇仁现为江西省抚州市所辖的一个县,它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西南部,东北毗临川区,东、南邻宜黄县,西南接乐安县,西、北连丰城市。

崇仁建县历史悠久,早在夏、商、周时期,即为扬州地,隋开皇九年(589年),以原巴山县地设崇仁县,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崇仁理学文化底蕴深厚,有“赣东望邑、理学名城”之称,元代吴澄创立“草庐学派”,明代理学大儒吴与弼创立“崇仁学派”, 他们倡导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华“和”文化内涵,影响深远。

出生地解码

陈芬儿院士出生于江西崇仁县,其出生地对他成为院士有多方面影响:

陈芬儿在崇仁县接受的中小学教育,是他学术之路的起点,基础教育培养了他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为日后深造奠定了基石.

崇仁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理学文化等,可能使他养成了严谨、求是的治学态度,对其科研精神的塑造产生了积极影响.

院士求学之路

陈芬儿先后就读于江西崇仁县白陂小学、郭圩中学和崇仁一中,高中毕业后被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前身为江西省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录取。

1985年,陈芬儿考入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药学院本科,1988年7月毕业并获得药物化学硕士学位。

1985年9月,陈芬儿考入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并获得药物化学硕士学位。

1996年,陈芬儿考入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9年毕业并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陈芬儿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江西当地的小学、中学逐步成长,后进入江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剂专业,为他在医药领域知识储备打下最初基础,后续更高层次的学习得以在此之上不断深化拓展。

陈芬儿在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药学院,先后完成本科及硕士阶段学习,且均获得药物化学硕士学位。

多年在药物化学专业的深入钻研,使其对该领域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断精进,为后续科研等工作积累了深厚专业素养。

陈芬儿从药物化学专业进一步拓展到四川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并获化学博士学位,实现了学科领域的适度拓宽与深化,有助于从更全面视角开展科研及学术工作。

这些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且循序渐进的求学经历综合起来,为他在医药化学等相关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从而成为院士提供了坚实支撑。

院士从业之路

研究生毕业,陈芬儿在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制药系担任讲师、副教授。

1995年,陈芬儿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

期间,1996年,陈芬儿赴伦敦大学King's college London生物药学系做访问学者。

1996年,陈芬儿担任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教授。

1998年,陈芬儿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2015年12月,陈芬儿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017年,陈芬儿担任复旦大学手性分子催化与合成工程中心主任。

2023年,陈芬儿担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从业之路解码

陈芬儿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当选院士有诸多重要影响。

陈芬儿在武汉化工学院(现武汉工程大学)及复旦大学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教职。

长期的教学工作使他能深入梳理知识体系,也有助于他培养科研后备人才,同时在教学相长中不断深化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陈芬儿先后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伦敦大学King's college London生物药学系做访问学者,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科研理念、技术与方法,拓宽了学术视野,为他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思路与活力。

陈芬儿从高校不同岗位的任职,到担任复旦大学手性分子催化与合成工程中心主任等。

在不同职责担当过程中,陈芬儿积累了丰富管理经验、提升了他的科研组织协调能力,推动他在专业领域不断深入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

这些综合起来为陈芬儿最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奠定了坚实基础。

院士科研之路

陈芬儿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专家,长期从事精细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技术及工程化研究工作。

陈芬儿以hIV逆转录酶为靶标,基于药物分子类似物及分子杂交原理,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设计合成了hept类、dapy类、dabo类、data类等六大类上千万种具抗逆转录酶活性的化合物。

陈芬儿发现一批nmol级高活性候选物,其中化合物fdu-1r和fdu-1t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获多项科研项目支持.

陈芬儿发明了氯霉胺类催化剂及配套高立体定向催化醇解技术,建成国际上维生素h催化生产新工艺,使我国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三废污染下降,迫使国外企业停产并进口我国产品。陈芬儿还促成复旦-dsm手性技术与合成方法联合实验室建立,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陈芬儿发明脂环烃芳香化类清洁技术,创立双氯灭痛类解热镇痛原料药绿色生产通用新工艺,其同类产品占领全球大部分市场,创造显着经济效益,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芬儿开发出聚合物氧氮丙啶氧化剂及配套环内酯立体定向氧化技术,建成世界第一条喜树碱类原料药化学全合成生产线,突破半合成生产模式,获2014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陈芬儿率领研究团队近期在生物碱合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tacaman生物碱的立体发散式全合成,以酶催化baeyer-Villiger氧化和酸调控acyl-pictet-Spengler串联环合为关键策略。

陈芬儿合成多个顺式和反式tacaman生物碱,并通过dFt计算探讨酸调控立体选择性原因,推测氢键是关键因素.

陈芬儿率领研究团队在他汀类药物合成研究中取得成果,发现了分子内非对映选择性溴环化关键技术,构建出新型不对称合成他汀类药物的Nozaki-hiyama-Kishi偶联策略,降低生产成本和工业废弃物排放,展示工业化规模应用潜力。

科研之路解码

陈芬儿院士的科研之路,对其当选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陈芬儿发明的氯霉胺类催化剂及维生素h催化生产新工艺,使我国掌握该产品国际市场定价权。

陈芬儿创立的双氯灭痛类原料药绿色生产新工艺,产品占领全球大部分市场。

陈芬儿开发的聚合物氧氮丙啶氧化剂等技术,建成喜树碱类原料药化学全合成生产线,突破半合成生产模式。

这些成果创造了显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其科研成果的重大应用价值,为其当选院士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芬儿院士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诸多建树,如以hIV逆转录酶为靶标,设计合成大量具抗逆转录酶活性的化合物。

陈芬儿在药物合成化学、不对称催化反应等领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为相关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得到学术界高度认可,有力支撑了他当选院士.

此外,陈芬儿在高校任职期间培养了众多专业人才,促进了学科传承和发展,为我国相关领域储备了大量中坚力量,这也是他当选院士的重要因素之一 。

总的来说,陈芬儿的这些研究成果,确立了他在精细有机化工和原料药制造领域的权威地位,使其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广泛影响力,为当选院士增添了重要砝码 。

后记

陈芬儿院士的成长之路,对其成为院士影响深远。

陈芬儿的出生地江西崇仁县,当地的风土人情或给予他质朴坚韧的品质基础。

求学之路中,陈芬儿不断积累知识、磨砺思维,培养了他的扎实学术功底,为后续科研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从业之路让,他在实践里深入了解行业需求与难题,积累丰富经验,懂得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去解决问题。

科研之路更是关键,面对重重困难,凭借着求学时的知识储备以及从业积累的经验,不断探索创新。

他在科研中攻克一个个难关,取得卓越成果,其科研成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最终凭借在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异表现,得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科研高峰上持续发光发热。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