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06:02

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

朱翊钧万万没料到,王崇古刚刚离去,还没开始治丧,朝中就爆发了一股针对王崇古的风力舆论,这股风力来的如此剧烈,如此迅猛,甚至超出了张居正的预料。

王崇古和海瑞、谭纶等故去的臣子不同,他本身就是个很复杂的人,不能用简单总结,去断定他的是非功过。

王谦在赶回京师,朱翊钧要求礼部派遣官员治丧,礼部没人愿意前往,都说树倒猢狲散,王崇古这棵参天大树,不是倒了,是死了,所以旁人不愿意沾染这段因果。

现在给王崇古治丧,会被视为谄媚臣工,这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会视为王崇古的嫡系,朝臣别的可能不会,但对这种派系的划分十分的敏锐。

这棵大树的核心已经死了,这个派系已经没有任何站队的价值了。

晋党在朝中仍然有晋党的遗存,就礼部诸多官员吏,就有一成的晋党,但这些晋党也无一人愿意前往。

沈鲤接连指派了三名官员,这三名官员立刻上疏请求致仕,不是以官身为威胁,而是信誓旦旦,绝不妥协让步,这三名官员的态度十分一致,让他们领这治丧事,给王崇古这个奸臣披麻戴孝?没门。

治丧只是这股滔天巨浪中的引子,很快,围绕着王崇古的谥号,朝臣们展开了铺天盖地的讨论。

一部分人坚持给谥‘忠献’,这看起来是个美谥,比如大宋第一宰执,半本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三朝两次顾命大臣的宰相韩琦,都是这个谥号。

但其实不是美谥,因为最后一个被给谥‘忠献’的人叫秦桧,自秦桧之后,再没人会用这个谥号了。

这一派想要趁着皇帝对谥号了解不是那么周详,浑水摸鱼偷偷把王崇古钉在奸臣的耻辱柱上,差点就让这帮人给得逞了,因为忠献这个谥号,呈送御前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提醒皇帝,这个谥号背后的含义。

朱翊钧察觉到了不对劲儿,跟晋党、王崇古缠斗了半辈子的张居正,傍晚进宫,对皇帝说明了情况。

另外一部分人坚持不给谥号,这一排人则是以沈鲤为代表,沈鲤是个骨鲠正臣,在他看来,王崇古这一生的功过,实在是有些难以评价,索性就不评价了,不给谥号,就这样让后人评说吧。

沈鲤是个老学究,在他眼里,王崇古有三个不可饶恕的罪孽,第一女儿嫁人金字僭越;第二刺王杀驾,张四维是王崇古外甥;第三里通外贼,和俺答汗这些北虏不清不楚。

这三个罪孽,都是不忠君。

沈鲤非常坚持,皇帝几次下旨,要礼部拟谥,礼部都没有回应。

沈鲤非常执拗,甚至专门入宫了一趟,说明了其中他反对给谥的理由,如果皇帝非要,那沈鲤也只能致仕了,陛下可以换一个愿意给谥号的大臣当这个大宗伯,统领礼部。

这股阻力很快就扩大到了吏部,按理说,忠臣去世,加官一级,这是惯例,王崇古生前是太子太保,按照惯例加一级,也就是加官太师下葬。

但吏部不肯,梁梦龙为首的吏部尚书,反应非常激烈,这不意外,梁梦龙是张党的嫡系人物,王崇古倒了,张党作为最大的敌人,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只是加官制造了一点阻力,已经非常仁慈了。

还是解刳院的大医官们小心收敛了王崇古的遗骸,弄好了停灵,没让王崇古在病榻上慢慢腐朽。

陈实功为首的大医官们,多少想不明白,人死为大的大明朝,为何就是不肯放过王崇古!

王崇古工作到了人生的最后时刻,即便是大医官百般阻拦,万历十七年腊月三十那天,王崇古还是去了西山煤局,解决了西山煤局的一个弊病。

西山煤局对官舍的水是均摊制,就是这个月用了多少水,算好钱后,均摊到每一户的头上,这种均摊很快造成了一种畸形的浪费,每家每户拼命的浪费水,仿佛浪费的少,钱财摊派到自己身上,就是大亏。

王崇古停了均摊制,不再集中采买,改为了各家各户对接水窝子、找挑水夫送水。

匠人们肯定不乐意,各家各户去水窝子买水,肯定没有直接从官厂的水厂买水便宜,西山煤局下辖水厂卖水给水窝子,水窝子卖给挑水夫,工匠们从挑水夫手里买水,那肯定会贵很多。

王崇古就是专门为了这件事去的西山煤局,和匠人们说明了情况,强行推行下去了,回来就彻底病倒了,以至于大渐,当时大医官判断王崇古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视事儿了,但王崇古还是去做了。

连陛下都不在意当年王崇古的忤逆之举,但朝臣们看起来异常在意,这真的是忠君吗?

如果真的是忠君,皇帝更在意什么,满朝文武一清二楚,不是忠君,而是万历维新,皇帝不止一次表明了态度,用行动支持万历维新,就是最大的忠君体国。

所以,这压根就不是忠君,而是借着忠君,借着王崇古倒下的风波,在复杂的博弈中谋求自己的利益。

“王家屏就没有一句话吗?”朱翊钧看着桌上各色奏疏,一拍桌子,将奏疏推了出去。

绝大多数的朝臣,不认可给王崇古更好的谥号,论述的理由非常充分,就一件宣大长城鼎建的旧事,虏寇出入大明关隘,如入无人之境。

认可王崇古的理由有千万条,否认他,只需要一件事。

那作为现在晋党、工党的魁首,王家屏就没有一点表示吗?

冯保低声说道:“他现在自顾不暇。”

冯保搬来了更加厚重的奏疏,放在了皇帝的御案上,这些全都是弹劾王家屏的奏疏,王家屏自陈疏放在了最上面,司礼监内书房已经尽力了,司礼监调整了奏疏的位置,先让王家屏开口说话,让陛下先入为主,内心对王家屏倾斜。

朱翊钧看完几本,也把这些奏疏,推到了一遍,他不想看了。

王家屏承认朝臣们的弹劾,言官们也不是在皇帝这里放空屁,不是诬告,每一件都是确有其事。

王家屏在广东和广西做巡抚的时候,手脚不太干净,这些不干净,让王家屏现在非常被动。

这年头的两广仍然是半蛮荒之地,王家屏当时在两广,因为手腕强横,跟土皇帝差不多,他不干净有五。

第一就是受贿,一些人为了办一些事儿,送了很多的银钱,王家屏拿了,涉案规模为十七万银,这钱当时看,不拿不行,因为一些个出海的商贾心里不安,现在看就是在捞钱;

王家屏不拿,这些海商们担心出海就被海寇给劫了,这些海寇可能是海寇,也可能是广州地面的客兵、军屯卫所、海防巡检司的巡检弓兵,眼下这个时代,兵与匪的界限比较模糊,尤其是在海上。

这笔钱,是保护费,王家屏拿了,大部分都赏赐给了军兵,安慰他们不要胡来,维护海疆环境。

第二就是豢养海寇,作为大明南洋的门户,南洋一点都不太平,一些海寇想要投诚,却没有门路,王家屏养了一些海寇,专门游说海寇投诚后,前往吕宋,这就有了极大的问题,言官普遍认为这就是人口买卖!

这些投诚的海寇,被送到了缺人的吕宋,吕宋用铜矿赎买,送回广州,全都成了王家屏的政绩!

而这这件事和第一件事正好前呼后应。

第三就是御下不严,广州府知府万文卿在王家屏离开后,立刻故态复萌,万文卿喜欢逛窑子这事儿,几乎是人尽皆知,在王家屏离开了岭南后,万文卿立刻没了任何的约束,而他最喜万国美人,经常出入这些烟之地。

平日里,这些事是风流韵事,到了这种关键时候,作为弟子,万文卿的私德,就成了问题。

第四件事为阴结朋党,工党党魁和晋党党魁,在佛山铁锅厂,可是真的有一大堆人,都算是王家屏的朋党;

第五件事为恃上知遇圣眷,窃国柄徇私利,这说的是王家屏改革两广盐制,这件事错综复杂,王家屏放开了一些盐的管控,不再完全垄断官营,让盐可以更加顺畅的流动到广西、江西等地;

“这是逼着王家屏和王崇古切割,只要王家屏上疏说王崇古的坏话,王家屏立即可以脱身了。”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叹了口气。

王家屏这五件事,说严重,看起来很严重,但其实真的不算什么,在各地做巡抚,谁腚底下不是这样的事儿?连石星言都是如此,他在甘肃也不是那么干净。

作为巡抚,你不这么干,你根本站不稳脚跟,手里没点手段,谁又会把你这个巡抚当回事儿呢?

只要王家屏肯切割王崇古,那这些攻讦,就会立刻退潮,跟没出现一样。

王家屏在这个时候,在自陈疏上,仍然不肯跟王崇古切割,坚称是自己猪油蒙了心,都是自己的错,请陛下严惩。

王家屏已经很对得起王崇古了。

“王次辅还有王家屏作为继任者,那元辅连个继任者没有,元辅倒下了,这股浪潮是不是更加猛烈?”朱翊钧叹了口气。

“陛下,臣有谗言。”冯保眉头紧蹙的说道:“陛下,大明素来讲人死为大,哪怕是严嵩死了,大家也就停下了对严嵩的攻讦,反而夸耀他的字写的好看,说他当时也是糊裱匠,勉励支撑。”

“这次汹涌澎湃的攻势,来的有些莫名其妙。”

“朕其实有预料,会有反对的声音,但是没想到浪潮会这么的大,这股浪潮来的有些过于汹涌了。”朱翊钧点头说道:“你继续说。”

冯保俯首说道:“为什么呢?臣以为,这么大的声势,肯定是有目标和利益,是为了王崇古的身后名吗?臣以为,根本目的是为了官厂。”

“万历十七年,卧马岗、胜州厂、嘉铁山、桃吐山官厂、西山煤局、永定、永升、兰州毛呢厂、江南织造等等官厂,上交利润总计超过了1200万银。”

冯保自从这股风波开始的时候,就怎么想怎么不对劲儿,这股浪潮,不是奔着王崇古的身后名去的,王崇古已经死了,这股风波的真正目的是让王崇古人亡政息。

朱翊钧立刻坐直了身子,面色凝重的说道:“你这不是谗言,王次辅一走,王家屏被弹劾无法视事儿,各个官厂立刻开始人心惶惶。”

“本身就有些脆弱的官厂,立刻就会变得人心浮动,人浮于事就是必然,再加上官厂本身的臃肿和僵化,恐怕,今年还要上交利润的官厂,慢慢就会陷入颓势。”

“如此十数年,官厂经营不利,朝廷无法养济。”

“陛下臣有个办法。”冯保低声说道:“把凌部堂从朝鲜叫回来,继任次辅,朝鲜已经逐步安定,凌部堂年事已高,再在外面,显得无情,把凌部堂叫回来,这股风波就会平息下来。”

“凌部堂虽然不是晋党,但凌部堂是工党。”

朝鲜、山东总督凌云翼,在朝臣们的眼里,是个杀人狂魔,凌云翼在山东、河南组建了数个工兵团营,陇开驰道十二个工兵团营的参将,全都是出自凌云翼的客兵。

凌云翼手腕很硬的同时,还能解决一个眼下阶段不太好解决的问题。

“陛下,因为王次辅的原因,这工党和晋党完全搅合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就得来个手腕硬的人,做这个工党党魁,把晋党和工党完全分开,凌部堂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冯保又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