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888章 遍地哀鸿满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第888章 遍地哀鸿满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南衙选贡案,就像是扎小人,把人都放在了名册上,诅咒这些投献之家不得好死,这种手段看起来很不成熟、非常幼稚,甚至是有些儿戏。

但在万历维新有些成果之前,投献名册完全不是儿戏,也不是扎小人,而是实打实断人子孙出路的逆举,而且是发端于洪武年间止投献风力,维系了超过两百年的逆举。

而江西的学阀,也是设立门槛,同样也是门阀化,但缇骑调查了一圈后,发现江西势要豪右甚至连税都交了,这就是训练有素的反贼!

只要一看,就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从现行的律法上,就是抓不到打击的切入点。

江西学院的问题,朱翊钧没有和南衙选贡案并案处置,而是另案处理。

杨巍、田一儁案、池州府劫船案和选贡案并案,是因为有着非常明显的因果关系。

江西学院这种围绕学院的经营,某种程度上是大明普及教育缺位导致的。

“他们最好干干净净,而且一直这么干干净净。”朱翊钧给出了朱批。

朱翊钧第二天就收到了银子,晋商纳捐的银子。

一千万银锭是62.5万斤,堆起来如同一座小山,朱翊钧收到的不是银子,而是大明会同馆驿的承兑汇票,也就是说,这一千万银,早就存在了大明会同馆驿银庄之中。

晋商虽然没有明说,但还是希望陛下在推行丁亥学制的时候,能给他们立一块碑,确定他们的功绩。

所以这笔银子的实际性质是,丁亥学制的捐赠,哪怕是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买命钱。

比如写万历起居注的叶向高就写道:

抡才大典,当为天下公器,岂容豪右壅塞贤路?江左士绅私纂《投献名册》,阻入监进学,上尽涤浊流。

晋人富商巨贾闻风,感新政之不易,聚议曰:圣天子兴学养士,乃千秋盛事,吾辈岂可袖手坐享?

晋商疏财纹银千万,助建学政,上嘉其诚,特敕造功德碑立于太学,铭曰:商贾尚知义,共襄文教举。

圣主煌煌天威,破百年学阀之锢;商贤济济义举,输千万助学之资。文旌所指涤荡尘翳,江左沉疴尽扫;士人仰恩德风所至,黉门寒蕊齐芳。

杏坛重光,清流激荡;士林振翼,圣化汪洋。野无遗珠之叹,朝有登瀛之阶。

起居注,是要呈送御览的。

朱翊钧看完,这段记载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唯一比较难的词语就是黉门寒蕊,黉门就是学院的意思,寒蕊其实说的是苦寒出身的学子,将天下寒士比作是寒蕊齐芳。

皇帝发现这读书人真的是坏,张诚、骆秉良这些特务们暴力介入,几乎以镇压的方式查案、公审公判公开处刑,甚至皇帝要亲自监斩,叶向高只字不提,‘尽涤浊流’就一笔带过了。

“叶向高这孩子也学坏了,这起居注写成了这样,翻着样拍马屁。”朱翊钧只能说叶向高的春秋笔法相当的厉害,全都是事实,只是详略得当。

陛下既然没有修改,冯保就将起居注送往礼部归档。

中书舍人也没办法,毕竟要进呈御览,真写了别的,陛下又不高兴,倒霉的还是他们中书舍人。

起居注,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那只能歌功颂德拍马屁了。

“陛下,其实这都是叶学士的真心话,叶学士虽然出身富贵,可是倭患肆虐时,其母亲避祸躲避,叶学士出生于旱厕之中,朝不保夕四年才得以返乡,当下大明鼎盛,叶学士也是实话实说。”冯保乐呵呵的说道。

叶向高很小很小的时候,在他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就学会了不哭不闹,因为哭闹会引来倭寇。

叶向高对当下大明没有什么不满,如果说有,就是他还得再做两年中书舍人,才能去地方挂职历练。

也就是说,叶向高还要翻着样拍两年的马屁,这日子才算是到头了。

“他这本奏疏,朕还是很喜欢的。”朱翊钧拿出了一本叶向高的奏疏,放在了桌上,颇为感慨的说道。

写起居注的时候,叶向高阿谀奉承,写奏疏的时候,重拳出击。

叶向高写的是一本政论文,就是没有具体的政令谏言,单纯讨论政治,他从矛盾说出发,讨论了历史的螺旋上升。

奏疏只有千言,讨论了嘉靖倭乱,讨论了开海开拓,最后就一个观点。

在他看来,毫无底线的肉食者们,为谋求私利,负责螺旋;脚踏实地、勤勉的天下百工万民,负责上升。

“朕也是肉食者,是统治阶级,他这话说的,不是把朕一道给骂了?”朱翊钧将奏疏交给了冯保说道:“发北衙,登邸报吧。”

冯保笑着说道:“陛下如日中天,宵衣旰食以忧黎庶,乾纲独断而理阴阳,又不是这等毫无底线,心中只有私利的虫豸,谁急眼,这奏疏就骂的谁。”

万历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大明皇帝圣驾至朝阳门,选贡案第二次公审开始了。

依旧是王希元主持了全部的公审,王希元在皇帝圣驾抵达之前,就已经把这次处斩的四十三家罪行完全公开,甚至还从江西诸多地方,将受害者家属接到了南衙。

在皇帝圣驾抵达的时候,从吕宋解救的大明女子,共计一百二十八人被送回了南衙,同样出席了公审。

殷宗信作为泗水侯府世子携盈嘉公主,也一道出现在了朝阳门外五凤楼上。

“先生,刑场尽头的方向,就是孝陵,先生在扬州府,让朕躲一躲,先去松江府,再到南衙来。”

“到那时候,选贡案,也就办完了,朕知先生美意,但朕避不了,也不想避,朕能躲到哪里去?天下是朕的,朕躲起来,万民又能躲到哪里去呢?”朱翊钧看着孝陵方向,由衷的说道。

张居正当然是好意,他在扬州府的意思是,让王崇古这个刑部尚书来主持公审。

皇帝干这种事,就像成祖文皇帝杀方孝孺、解缙一样,无穷无尽的骂名。

但朱翊钧不能把孝陵刨了,他就必须要来这一趟。

天下人之天下,这一种普世政治理念,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样的的废话。

这万历年间,封建帝制,这天下就是他们朱家的江山,这江山的主人就是他朱翊钧,这才是现实。

只要孝陵还在,还是大明天下,朱翊钧作为皇帝,必须要肩负这些责任,包括这些骂名。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案情因为已经提前公布,所以整个案件的审理非常顺利。

让朱翊钧非常意外的是,南衙没有涉及其中的势要豪右们,也在期盼着这些人赶紧死,火烧得太大,离得太近,势要豪右希望从速从快的结束这个案子,防止引火上身。

“带证人,沈应香。”王希元拍了下惊堂木,但没有衙役将沈应香带到刑台上,而是带到了五凤楼朝阳门上,让沈应香面圣。

即便是皇帝已经在案卷中,见到了无数受害者悲惨的遭遇,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当沈应香出现在皇帝面前的时候,还是让朱翊钧内心,愤怒到了极致。

沈应香被人砍掉了两个小臂,和小腿,只留下了一个身子和脑袋,应天府衙门反复确认沈应香愿意出席公审,但最终,王希元还是没敢把人抬到大庭广众之下,而是送到了御前。

为了让沈应香体面些,五月末的天,衣裙将她遮的严严实实。

“民妇沈应香拜见陛下,多有不便不得全礼,还请陛下恕罪。”

“民妇乃江西吉水沈氏次女,万历元年生,小名应香,去年杨氏威逼父亲嫁女为妾,父亲不从,将民妇嫁给了湖广华容黎氏进士黎斌,去年三月嫁往华容县途中,被杨氏所劫,落得这般下场。”

“杨氏将民妇贩售南洋,奇货异闻,四处展览,于密雁港被海防巡检搭救。”沈应香没有哭,只有提到杨氏的时候,语气才有点起复,但仍然感受不到任何的愤怒。

她的语调像是个死人。

咬舌不能自尽,她试过。

朱翊钧从沈应香身上,就看到了四个字,心如死灰,皇帝陛下只觉得热血翻涌,甚至脑后的青筋都在抖动,他压制住了自己的愤怒问道:“朕在审讯杨氏满门七十四口,你有什么诉求,尽管说来。”

“恶人自有恶报,陛下要杀他们满门,民妇已是满足。”沈应香没有提出对等报复,而是觉得已经足够了。

她从来没想过,有生之年,她能看到嚣张的杨家人,跪在刑场上,瑟瑟发抖的求饶;她从没想过,有生之年,能看到杨家人能满门抄斩。

“你家人可还在?”朱翊钧攥紧了扶手问道。

“家人尚在,民妇昨日见过了。”沈应香艰难的扭动了下脖子,看到了在刑台之下端坐的父亲,终于露出了一丝温和的笑意说道:“还能再见,已是天眷。”

“民妇和家人商议,明日服鸩自尽。”

沈应香之所以提到这件事,是希望皇帝不要误解,不是她父亲逼她去死,保全家族清白,他父亲敢为了她得罪杨氏,联系故旧远嫁,是个好父亲,她是真的不想活了。

不是心存死志,而是死亡对她而言,是最后的解脱。

“尔父,怎会舍得?”朱翊钧闭目吐了口浊气。

音信全无两年,再见已是这般模样,刚见面,女儿就平静说着如何死亡的事儿。

朱翊钧也是一名父亲,他很难想象,沈应香的父亲会是如何的悲苦。

“父亲自是不舍,但民妇去意已决。”沈应香是大家闺秀出身,她其实想说,之所以她还能说话,是因为那些人为了打她鞭子的时候,能听得到她的哀嚎和求饶。

“朕…”朱翊钧对着冯保说道:“传朕旨意,杨氏满门七十四口,一个不剩,全都拿去吧。”

事主已经等不及了,沈应香的身体,其实也撑不过几日了。

“臣遵旨。”冯保开始下朝阳门五凤楼传旨。

“民妇告退。”沈应香被固定在一个架子上,被小黄门小心的抬下了城门。

“大医官可有办法?”朱翊钧看向了随扈南下的大医官陈实功和庞宪,询问他们的想法。

“陛下,这个药石难医,臣等束手无策。”陈实功老实回答,他的确是外科圣手,可是已经成这样了,他真的没有一点办法。

朱翊钧赶紧摆手说道:“二位大医官误会了,朕的意思是,饮鸩自尽,还是太痛苦了,有没有一些痛快点的死法,这人间对她而言太苦了,走的时候,还是让她轻松一些。”

当然不是让大医官起死回生,大医官是医生,不是神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