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75章 学会胜利和分赃,学会战败和断后

第975章 学会胜利和分赃,学会战败和断后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现在倭国的极乐教就是最鼎盛的时期,凶焰滔天,极乐教徒在倭国可谓是为所欲为,没人能对教徒有任何的节制,这些人的罪恶,不会得到任何的审判。

这种凶焰滔天的局面,绝对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极乐教徒猎婴这种极端行为,在极乐教的内部都引起了一些反对的声音。

极端的教派会在不断的极端化中,逐渐毁灭自己。

张居正判断极乐教众会马上衰弱的原因也很简单,青壮劳力正在快速减少的倭国,已经不支持极乐教如此肆意、无序的扩张下去了。

极乐教这种享乐至上的教义,在青壮年里容易引起共鸣,但倭国的人口正在伴随着小三角贸易,快速下降,一年将近七万倭奴坐船前往南洋,正在掏空极乐教泛滥的根基。

朱翊钧到全楚会馆蹭饭,在文昌阁内,和张居正聊了很久,关于新政,关于开拓,关于开海。

“陛下,眼下最重要的是完善环太商盟,首要之务,快速扩大贸易规模。”张居正谈到了环太商盟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大明、东太总督府、南洋的大三角贸易规模,要高过大明、倭国、南洋这个小三角贸易。

在大明眼里,东太总督府和倭国,在贸易中的地位几乎完全一致,白银、市场、力役,只不过东太的规模更大,利润更高。

“这是自然,没有规模,再好的规章都无法得到执行。”朱翊钧十分郑重的点头说道。

高启愚和东太总督府们签订的初步草拟协议,名字叫《环太商盟通商章程》。

里面详细的规定了各自的权力和义务、船只可停靠的范围、违禁货物、税率等等内容,这份章程修改了数次,已经达成了全面共识,使者已经签字。

使者已经签字,代表着章程已经开始执行。

比如《章程》规定:在琉球首里府设立环太商盟理事司,所有签订方都可以派遣两名理事任职。

这个理事司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处理各成员之间的贸易纠纷,共议修改《章程》内容等等,有点像费利佩现在的国务委员会。

其实就是提供一个吵架的地方,不至于因为一两条船被劫掠就大动干戈,彼此攻伐,贸易纠纷的裁决,以大明律为主。

《章程》对于成员扩充也有明确的规则,高启愚非常霸道,以‘大明朝贡贸易’为核心逻辑建立的环太商盟,没有大明的允许和首肯,不得增加成员。

贸易纠纷以大明律为主,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章程》还规定了各个总督府开放的港口、必须保障明馆的安全等等。

章程制定的很好,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庞大的贸易规模之上,如果没有规模的支持,章程很难得到尊重和支持。

如果有了足够的规模,即便是没有章程,大明索要的利益,也会一一实现,这算是经济殖民的一种。

张居正仔细思索之后,开口说道:“陛下,这首要职务,就是清理海寇,等到潞王就藩之后,要对沿途海贼进行全面清缴,并且定期联合巡航,维护海域安全。”

“小三角贸易如此繁华,根本原因,还是大明水师定期武装巡游,宣威海外,遏制了海盗的猖獗,有了稳定的海贸环境,才能好好做生意。”

“金山国要肩负起来这一责任。”

潞王肩膀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海寇,是威胁海贸的第一因素,没有安全的海疆,就绝对不会有大规模的海贸,自从英格兰颁布私掠许可证后,整个泰西的海洋贸易,都不约而同的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萎靡不振。

这方面在大明表现也十分明显,在倭患泛滥的时候,海上贸易的规模立刻萎靡了下来,东南海商自己养的奴仆,反噬了他们,这也是隆庆能够开关的原因。

万历开海在最初被普遍反对,到海寇被水师清缴,海路变得安全,开海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

海寇越是泛滥之地,海贸的规模越小,而潞王就藩的第一职责,就是要做大明朝廷在东洋的手,将这些海寇清缴,让他们不敢对商船动手。

“先生说得对,此等要务,绝不可轻信夷人,东太平洋,大明鞭长莫及,这些个总督府或者默许,或者纵容海寇,劫掠大明的商船。”

“金山水师,要肩负起这一职责来,朕会跟潞王好生沟通。”朱翊钧认真思索,觉得张居正讲的很对。

根据《章程》,所有成员都不许为海寇提供任何的港口服务,补充任何的物资,修补帆船、提供水食、货物售卖等等。

但,就朝廷从水手搜集到的消息来看,东太这些总督府,有着许多心照不宣的小港口,为海寇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大明商船前往,危险很大,消灭隐患,自然是朝廷的职责,朝廷责无旁贷。

“从首里府那霸港出航的所有大明船只,可以在那霸港获得各种武器,武装船只,防止劫掠之事发生。”张居正说起了武装商船的问题,前往东太总督府的商船,必须要是武装商船。

武装商船广泛存在于马六甲之外的西洋贸易之中,大明商船可以在马六甲城和兰老岛达沃城补充刀枪剑戟、甲胄弓弩、火铳火炮火药等物。

秩序之外,能相信的只有自己了,这也是大明商船不愿意出马六甲城的原因之一。

大明从来不怕商船掌控火力,因为商船的火力再强,也没有水师的火力强。

张居正和皇帝聊的海贸政策,整体上遵循了当年万士和提出的‘仗剑行商’这一海贸基本策略,在规则还不完善的时候,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之上,暴力就是保护自己的唯一手段。

皇帝和张居正聊了很久,这些都和环太商盟息息相关,但这些国策的调整,和其他成员无关,是大明自我调整,以适应新的海贸形式。

“先生对龙江、清江造船厂营造拖船之事,是如何看法?文昌阁里就咱们四个,先生可以畅所欲言。”朱翊钧说起了廷议上关于拖船的问题,张居正没有具体表态。

“陛下稍待。”张居正站了起来,在书架上翻找着书籍。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的身影,有些感慨,这个四十八岁成为元辅的帝师,终于是老了,两鬓已经斑白,连胡子都变成了杂色,而且身形也不像当年那样挺拔了。

张居正将一本《龙江船厂志补》拿了出来,翻看了片刻,找到了书签的位置,递给了皇帝陛下。

大明对南京城外的龙江造船厂,进行了全面的挖掘,对所有有可能的史料都进行了整理,最终由礼部修订了一本志书,补充了造船厂的兴衰史,其过程令人唏嘘不已。

朱翊钧看到了书签的位置,里面有很多张居正本人的注释。

“朕明白了,龙江造船厂的衰败,有朝廷的责任,而且是主要责任。”朱翊钧翻看着志书,承认了这一基本事实。

“龙江造船厂的衰亡绝非一时,而是不断衰亡。”张居正面色复杂的说道:“永乐年间,海贸兴盛,仅仅龙江造船厂,一年要营造海船、河船768艘,这些都是五百料以上的大船,彼时造船厂有船匠七万三千余人。”

“到了宣德年间,造船厂一年只能造187艘船了,而且多数都是小船,船匠逃的逃,走的走,到了宣德九年时候,船厂只有两千二百众,还皆是尸位素餐,三分钱一分货,钱到了也不干活。”

“仅仅九年时间,龙江、清江两个最大的造船厂,就已经失去了往日所有的能力。”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朝廷风向转变,海禁政策开始收紧,造船厂的船只订单快速减少,入不敷出之后,造船厂养不活那么多的船匠。

慢慢的船厂只剩下了一些尸位素餐之人,甚至这些人,都不再点卯,雇几个游堕之民,在船厂里敲敲打打,敷衍了事。

到了正统年间,龙江造船厂已经没有造船能力了。

造船厂失去造船能力,这里面,朝廷负有主要责任。

当初的龙江造船厂是绝对的官厂,大部分船只的营造和维修,都是朝廷的官船,官船不再营造和维修,这些船匠失去了生计,船厂衰败就成为了必然。

产业凋零的影响,比朱翊钧想象的还要深远,代表着整个产业链的衰亡。

最典型的结果就是正统十二年,钟山桐园付之一炬,却无人问津。

张居正支持船厂营造拖船,龙江船厂已经第三次上奏了,过往的小船利润微薄,河船为主的龙江、清江造船厂,又不能和松江、福建、广州造船厂一样,营造三十丈的海船。

船厂的匠人无事可做,这么下去,船厂没了,造船的产业链慢慢也会凋亡,这么搞下去,新曲谱旧词,过去的故事再来一遍而已。

“陛下,这六十万纤夫,他们但凡是有一点办法,都不会去纤夫,纤夫这个生计,实在是太苦太苦了,拖船带来的运力的提升,势必要让码头搬运货物增加,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还有各色工坊匠人需要也是增加。”

“干点什么,都比做纤夫强。”张居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格物院格物博士耿定向,深入了解过纤夫,这个行当,十三岁开始上工,干到二十五岁就干到头了。”张居正将翻找出来的另外一本杂报,递给了皇帝陛下。

耿定向,原来的南衙国子监祭酒,后来跟着徒弟焦竑一起进了格物院做了社科博士,专门负责各种社会调研,和林辅成不同,耿定向更倾向于了解大明百姓的生活,写了无数本的杂报。

辽东百姓垦荒记事,就是耿定向等人写的。

耿定向在杂报里,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一个纤夫的一生。

纤夫所用的绳索并非麻绳,而是一种名叫纤藤的绳索。

纤夫从三五岁开始就跟着父亲长辈入山伐竹,六岁开始就使用蔑刀,将竹子切割成为篾条,用篾条编织成绳纤索之后,熬煮两天,放在太阳下暴晒,才是纤藤。

十三岁的时候,纤夫开始拉纤,一直到十六岁之前,分文没有,连饭都是糠饭,干草加麦秸碎了,再加点咸鱼碎,就是一天的口粮,而且还要勤快,否则动辄打骂。

有的时候,东家心善会给点黑面馒头,管一顿面条,但多数时候,都只有一张糠饼,两碗水。

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纤夫,都是队上的累赘,一直等到十六岁,才能吃上一顿正经饭。

顺流而下的河船,不需要纤夫,只有逆流而上的河船,才需要纤夫,根据各种船只大小不等,纤夫从三四人到几十人不等,遇到官船,甚至要上千人。

而纤夫一天要拖船六七十里地,这一路上,全都是沙滩、乱石和悬崖,很多纤夫都是光着脚,因为鞋子很容易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