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 > 第123章 语文课晚自习(3)

“今天我们将走进东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感受他磅礴的胸怀壮壮志豪情。”

“但在正式开始学习《观沧海》之前,老师先来讲讲有关诗歌的一些知识,我们所在的国家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

“诵读古代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古诗要反复诵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正如《胡笳十八拍》以宫、徵、羽调式展现蔡文姬的悲欢,诗歌的节奏与音乐旋律相呼应,让我们在抑扬顿挫中领略艺术之美;通过反复吟诵,我们能更深地体会古诗的韵律,感受其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现在老师来说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o)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诗气势雄浑,慷慨悲壮,他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着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老师在这里说明一下,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有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

“曹操的《观沧海》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值他北征乌桓凯旋之际,诗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展现了其豪迈气概。邺城作为曹操的政治中心,不仅是他谋划南征的基地,更是建安文学的摇篮,孕育了无数传世佳作。”

“《观沧海》的写作背景是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这座山,又值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观沧海》中,曹操以海的浩瀚比喻自己的胸襟,‘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学生们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用心去感受当时曹操写这首诗的内心感受。”

语文课老师的话音一落,权三金和教室里在座的其他学生便开始大声的开始朗读《观沧海》这首诗词,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每个字都仿佛带着曹操当年的豪情壮志,权三金的眼中闪烁着对英雄气概的向往,同学们的脸上也流露出对诗意的深深沉醉。

权三金的心随着诗句起伏,仿佛置身碣石山巅,目睹沧海波澜壮阔,心潮澎湃,感受曹操那吞吐宇宙的豪迈情怀,诗句如海浪般撞击心灵,激发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权三金心中暗下决心,要像曹操一样胸怀壮志,在人生的征途上不断超越自我,勇敢面对挑战,追求卓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权三金的决心如同《观沧海》中的洪波,激荡不已。他深知,正如曹操在乱世中崛起,自己亦需在知识的海洋中搏击风浪,汲取智慧,锤炼意志。

《观沧海》中的每一段诗句,都是前行的灯塔,指引权三金在学术的征途上勇往直前,以青春的热血,铸就无悔的年华。

语文课老师在学生们在用心感受曹操的《观沧海》时候,对学生们说道:

“学生们在读《观沧海》是一首四言古诗,读的时候不讲求押韵;但需注意其内在节奏与韵律,体会曹操情感的跌宕起伏,方能领悟诗中蕴含的深邃意境,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豪迈与壮志。”

随着教室里学生们的朗读声逐渐停止,语文课老师说道:

“刚才在座的学生们已经把《观沧海》这篇诗词带着感情通读了一遍,现在老师带领着你们开始一句句的开始领略一下曹操写的《观沧海》吧。”

“学生们来看看这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本句中‘临’是到达、登上的意思,‘碣石’是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那这句诗词的大致意思就是策马东来,登上碣石山,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曹操以壮阔的景象,抒发了自己胸怀天下的豪情。”

“‘水何澹澹’中的‘澹澹’指的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山岛竦峙’中的‘竦峙’是指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结合下面这两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翻译过来的大意是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

“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描绘了日月星辰仿佛都在这沧海的怀抱中升起和沉落,体现了曹操对宇宙的宏大想象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深刻的思想家和诗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话的大意是(今日我观赏大海,)真是幸运到了极点,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同学们,曹操以海为喻,抒发壮志,正是希望我们也能在人生的广阔天地中,勇敢追求梦想,坚定信念,成就不凡;正如安踏梦想课堂上的武大靖所言,勇敢尝试,坚持热爱,方能走向人生舞台。”

教室里的学生们听到语文老师的话语,心潮澎湃。他们明白了,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还是当代的榜样,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鼓励着他们追逐梦想。

此时学生们的笔尖在纸上飞舞,记录下心中涌动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堂语文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激发他们勇敢地去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老师带领着你们来品读一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在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是一处景色的实写,用的是动静结合的写法,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曹操是从碣石山上往下观看到的大海全景,从视觉上突出远观的景物。”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两句描写出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由静转动,展现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曹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大海的壮丽,又抒发了胸中豪情,激励后人以无畏之姿,迎接人生的风浪。”

“在这片浩瀚的海洋面前,曹操的胸怀如同海天一色,宽广无垠,容纳万物。他的诗句不仅是景致的描绘,更是心灵的映射,激励我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勇攀人生高峰,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这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考试中默写诗句中常考的一句,曹操通过主观想象,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突出沧海之阔大,描绘出一幅极其开阔苍茫的图景,委婉地表达了想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两个“若”字表明所写为虚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用的是夸张的写作手法,这还是互文。”

“学生们,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曹操的豪情壮志,更应学会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坚韧,像他一样,心怀大志,勇敢面对挑战,让梦想在现实中绽放光芒。”

“这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了合乐而加的,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

学生们点头沉思,心中涌起对未来的无限渴望。他们明白,只有心怀壮志,才能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愿你们在西安工大的求学路上,如曹操观海般胸怀壮志,秉持宏伟理想,锤炼高尚品德,培养创新意识,练就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和理想,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教室里在座的学生们的脑海里还在回想着《观沧海》里的壮阔景象,并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愿你们以同济人的身份,勇担时代使命,不断追求卓越,让青春之花在奋斗中绽放。

“学完曹操的《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们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请学生举手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们纷纷举手,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一位同学站起,声音坚定:

“仿佛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海边,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豪迈与激昂,仿佛自己也拥有了吞吐日月的胸怀,决心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其他同学点头赞同,心中涌动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这样的共鸣,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观沧海》跨越时空,触动心灵,激发潜能;愿你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常怀诗意,以文为伴,让内心的火焰照亮前行的道路,成就不凡的人生。”

“老师觉得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 “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那你们通过理解性的学习完曹操写的《观沧海》,请周至轩同学梳理一下这首诗词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周至轩思索片刻,缓缓开口:

“全诗以观海为线索,先写景后抒情,结构紧凑。开篇描绘沧海壮阔,中间抒发豪情,结尾以‘幸甚至哉’呼应,层次分明,情感递进,展现了诗人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语文课老师听着周至轩同学的发言,微笑点头,随后说道:

“周至轩同学的解析精准到位。诗词结构如建筑,层层递进,方能彰显其深意。希望大家以此为鉴,学会从细节中窥见全局,从字句中领悟人生,让每一次品读都成为心灵成长的阶梯。”

“正如周至轩所言,诗词之美在于其结构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能品读文字之美,更能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将这份智慧融入生活,化为前行的动力,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心灵深处的触动。”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你们以诗词为镜,映照内心,以智慧为灯,照亮前程,让每一次感悟都成为人生路上的坚实基石,成就更加辉煌的自我。”

下课的铃声响起,语文课老师看着窗外的夕阳,感慨的说道:

“在岁月的长河中,这份对诗词的热爱与领悟,将成为你们心灵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愿你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汲取智慧,以诗意的心态面对挑战,让内心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梦想的瞬间,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晚上的语文晚自习老师一起领略一下唐朝李白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下课!”

说完这句话,语文课老师就很有精气神的走出教室,权三金看着语文老师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意。他轻轻合上课本,心中默念着,诗词的力量真是无穷,它能穿越时空,照亮人心。

权三金知道,自己在今后的路上,定会不断寻觅那份诗意与哲理的交汇点,直到在每一次的思考与行动中,都感受到诗意生活的真谛,而这些,都将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权三金决定还是先去学校食堂把自己的肚子填饱了,才有精力继续欣赏古代诗人心中的雄心,于是他迈步走向诗堂,心中那份对诗词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伴随着每一步坚实的步伐,仿佛诗意已在脚下生根发芽。

权三金走进食堂,饭菜的香气扑鼻而来。他选了份热气腾腾的饭菜,边吃边回味着课堂上的点滴,心中那份对诗词的热爱愈发炽热;食物的温暖与诗意的滋养,让他在平凡的一餐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诗意交融,仿佛每一口饭菜都蕴含着智慧的甘甜,滋养着心灵,坚定着前行的信念。

权三金深知,这份对诗词的执着,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自我精神的升华;他相信,只要心怀诗意,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琐碎的生活中捕捉灵感的火花,让诗意成为心灵的庇护所,照亮每一个平凡而又闪光的瞬间,成就更加丰盈的人生旅程。

权三金在学校食堂吃过晚饭,漫步在校园小径上,夕阳余晖洒在身上,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诗意薄纱,心中那份对未来的期许愈发坚定。

权三金悠然地走着,每一步都踏在夕阳的韵律上,感受着诗意与现实的完美交融,心中默默许下心愿,愿自己能如诗般坚韧,无论风雨,皆能以诗意之心,拥抱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让梦想在诗意的滋养下,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权三金抬头望向远方的天际,霞光漫天,仿佛诗中的意境在此刻具象化。霞光映照下的校园,仿佛一幅流动的诗卷,权三金心中涌动着一股温暖的力量,这份对诗意的追求,将成为他人生旅途中最璀璨的星辰,指引着他不断前行,追寻心中的梦想与远方。

霞光渐隐,夜幕缓缓降临,权三金心中那盏诗意的明灯却愈发明亮。他深知,这盏明灯将照亮他前行的每一步,让他在黑暗中亦能找到方向,坚定信念,继续在诗意与现实中探寻生命的真谛,成就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

权三金回到教室,继续沉浸在诗词的世界中,仿佛每一行字句都在点亮心灵的角落;这份对诗意的执着,正如吴言欣对音乐的热爱,都是激活内心求知种子的关键。

晚自习的上课铃声响起,语文课老师再次走进教室:

“学生们,在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上,老师带领着你们通读并理解了曹操写的《观沧海》,那有没有学生知道诗词《观沧海》的主旨是什么》吗?知道的学生积极来回答一下自己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