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 > 第122章 语文课(12)

一颗偏离轨道的灵魂 第122章 语文课(12)

作者:爱吃汉堡排的秦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9 22:18:38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怎样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这两个知识点之前,老师先带着你们回顾一下等式,在座的有没有还记得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还记得等式性质的定义的学生举手来回答这个问题。”

“等式两边相等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

权三金迅速举手,清晰准确地回答道;扬老师点头赞许,继续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等式的本质,为接下来的方程学习奠定基础。

“等式的性质有两个,其他在座的学生来说说有关等式的这两个性质吗?”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依然成立。”

类轩补充道,声音洪亮;扬老师微笑着点头,示意同学们记下这一个关键性质:

“除了类轩同学说的这个等式的性质之外,还有一个等式的性质就是‘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现在老师这里有两道需要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的一元一次方程‘3x=12’和‘2x+3=7’,请学生们现在拿起手中的笔开始做这两道练习题。”

同学们迅速进入解题状态,权三金和类轩也埋头计算起来。扬老师在黑板上详细演示了解题步骤,权三金和类轩率先解出了正确答案。

老师鼓励全班学生:

“你们也来试试看,记住等式的性质对解方程至关重要。多加练习,你们一定能够游刃有余。”

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利用等式性质解题的技巧,班级氛围变得更加活跃;随着练习题目的逐一解决,学生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扬老师继续强调:

“方程的奥秘在于理解等式的平衡性,只有把握好这个原则,才能在数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其中,他们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数学课,渴望掌握更多解题的钥匙。

“既然学生们已经完全的回想起等式的性质,那现在就开始这节课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扬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两个关键词:

“合并同类项,即将方程中含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项合并成一个项,简化方程。比如,3x和5x可以合并成8x。”

扬老师边写边解释,目光扫过全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思路。随后,他转向“移项”的概念,强调移项时需改变项的符号,保持等式的平衡。

“学生们,这样讲可能你们无法理解,那老师就带领着你们来探究一下吧!探究的题目是:‘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有没有学生知道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吗?”王元飞同学举手回答:

“已知这所学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那就是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这道题让我们求的是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设前年购买量为x台,则去年为2x台,今年为4x台。根据题意,x 2x 4x = 140。”

王元飞自信地回答,扬老师点头称赞,并鼓励其他同学也要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王元飞同学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大家要向他学习。”

“那你们来知不知道如何把式子x 2x 4x = 140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在座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和相邻的学生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们纷纷低头讨论,片刻后,类轩站起来回答:

“将x 2x 4x合并为7x,则方程变为7x = 140,两边同时除以7,得到x = 20。所以,前年学校购买了20台计算机。”

扬老师微笑点头,强调这种化简和求解的过程是解决类似问题的关键:

“正是如此,类轩同学的回答展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巧妙应用。通过这种步骤,复杂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希望大家能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基本技巧,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扬老师归纳说,他的眼神里满是对学生未来的期望。

“看来你们都已经知道合并同类项了,现在老师这里有两道巩固刚才学习的有关‘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题,学生们可以做一下。”

扬老师话音刚落,便在黑板上迅速写下‘2x-5\/2 x=6-8’和‘7x-2.5x 3x-1.5x=-15x4-6x3’。完成后,他转过身来,面对着全班目不转睛注视着他板书的学生们,开口说道:

“现在你们可以把老师板书出来的这两道题做一下,做完之后,再来把你们做的题目的答案和老师做的对一下,看看学生们掌握的怎么样!”

学生们纷纷拿起笔,低头认真计算起来,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不一会儿,陆续有学生举手示意完成。扬老师逐一查看答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点头肯定道:

“很好,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合并同类项的技巧,个别错误也及时纠正。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热情,数学的世界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扬老师接着说: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同类项的应用。比如在多项式运算中,合并同类项不仅能简化表达式,还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解题突破口;大家看这道题:3x^2 5x - 2x^2 4,谁能告诉我如何化简?”

扬老师目光扫过教室,期待着学生的回应。片刻后,李明举手回答:

“将3x^2和-2x^2合并为x^2,再将5x和4保持不变,化简后得到x^2 5x 4。”

扬老师点头称赞:

“李明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通过合并同类项,我们不仅简化了表达式,还为进一步解题奠定了基础。希望大家能像李明一样,熟练掌握这一技巧,应用到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中。”

扬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新的例题,继续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

“刚才老师带领着你们探究了一下有关‘合并同类项’的另一个知识点,请学生们看题目:‘七年级(2)班共有学生45人,根据需要分为甲、乙、丙三组去参加劳动,这三组人数之比为2∶3∶4,求这三个小组的人数’,这道题该怎么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呢?知道的学生举手回答这个问题。”

汪南举手作答:

“设甲组人数为2x,乙组为3x,丙组为4x,根据题意列方程2x 3x 4x=45。”

扬老师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他完全理解了情况,并且对所讨论的问题表示赞同:

“很好,接下来解方程求出x值,再分别计算各组人数。”

学生们纷纷动笔,教室里再次响起沙沙的书写声。扬老师巡视着教室,不时轻声指导,学生们专注地计算着。

不一会儿,答案陆续揭晓,甲组15人,乙组22人,丙组28人。扬老师微笑着总结:

“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我们成功解决了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扬老师又提出另一个实际应用问题:

“现在,我们假设在一次校园活动中,需要制作一批文化衫,每件文化衫的成本是15元,如果卖给每位同学20元,七年级(2)班的45位同学是否都能够盈利呢?”

扬老师鼓励学生们用方程和利润计算来解答这个问题;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类轩迅速回答:

“首先计算每件文化衫的利润,20元减去成本15元,每件利润是5元。然后45位同学每人买一件,总利润是45乘以5,等于225元。所以,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都能盈利。”

扬老师满意地点头:

“非常正确。同学们,通过这样实际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一道练习题巩固一下‘合并同类项’这个知识点,题目是:‘挖一条长为1200米的水渠,由甲、乙两队从两头同时施工,甲队每天挖150米,乙队每天挖90米,需要几天才能挖好?设需要x天才能挖好,请列出方程’,学生们理解这道题目的意思,列出方程,列好方程之后举手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题意列方程:150x 90x = 1200,化简得240x = 1200,解得x = 5。所以,需要5天才能挖好这条水渠。”

扬老师微笑着点头:

“很好,大家已经掌握了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技巧。记住,数学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工具。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信心。扬老师接着布置下一项任务:

“接下来,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学模型优化资源配置。假设学校图书馆有600本书,需要分给三个年级,每个年级的需求不同,如何分配才能最大化利用资源?请大家思考并列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学生们立刻投入讨论,教室里再次充满探索的热情。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各年级的具体需求量,设一年级需x本,二年级需y本,三年级需z本。根据题意,x y z = 600。接下来,考虑各年级的阅读偏好和实际需求,设定权重系数,构建优化模型,使总效用最大化。通过求解这个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找到最优分配方案,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扬老师引导着,学生们纷纷动笔计算,思路逐渐清晰。“例如,若一年级阅读需求最大,权重设为0.8,二年级为0.6,三年级为0.4,则优化模型为0.8x 0.6y 0.4z = 600。解此方程组,得x = 300,y = 200,z = 100,即最优分配方案。学生们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数学在资源优化中的实用价值。”

扬老师总结道:

“通过这次练习,大家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这种探索精神,将数学思维融入日常生活,解决更多复杂问题。”

教室里再次响起掌声,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与信心愈发坚定;接下来,我们探讨数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假设一个AI模型需要处理大数据,如何利用统计学基础优化算法?请大家思考并尝试构建数学模型。”

学生们兴致勃勃,纷纷展开讨论。

“首先,明确数据分布特征,设数据集为d,样本量为n。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值近似正态分布,构建模型时需考虑方差和置信区间。通过优化参数,提升模型准确性。”

扬老师耐心引导,学生们逐渐掌握数学在AI中的关键作用。

“进一步,利用贝叶斯定理更新模型参数,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例如,假设模型初始参数为θ,通过不断迭代,调整θ值,使模型预测误差最小化。通过这种数学方法,AI模型能更精准地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扬老师继续讲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数学与AI的结合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探讨如何将数学模型应用于实际AI项目。假设我们需要预测用户行为,首先收集用户数据,构建特征矩阵x和标签向量y。利用线性回归模型y = xβ e,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β,得到预测模型。”

扬老师还要讲的时候,下课铃声响起,于是扬老师叹了一口气,随后对学生们说道: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领着你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现在请龚容飞同学做一下本节课的小结吧!”

龚容飞同学站起来,用清晰的思路概括了今天的学习要点:

“我们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不仅加深了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优化算法,提高模型效率。这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扬老师,你辛苦了!”

在龚容飞同学的精彩总结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认同,课堂氛围达到了**;扬老师微笑着点头,补充道:“非常感谢龚容飞同学的总结,这节课的内容确实十分重要。数学是理解世界的基础,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未来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今天的课程就上到这里,下课!”

同学们纷纷起立,掌声雷动,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扬老师目送学生们离开,心中充满欣慰;他知道,这些年轻的心灵已种下探索的种子,未来必将在信息科技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光芒。

课间的这10分钟权三金一直都在消化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有关《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的知识点,权三金反复琢磨贝叶斯定理与线性回归的结合,试图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AI模型框架。

权三金对照笔记,逐步推导每一步公式,心中逐渐明朗。这10分钟的专注,让他在数学与AI的交汇点上找到了新的理解,仿佛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正在缓缓开启。

上课铃声响起,权三金恋恋不舍的收起课桌上的数学课本,心中却依然沉浸在刚才的思考中。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坐姿,准备迎接下一节课的挑战。

虽然课间短暂,但那片刻的领悟已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发了权三金对知识更深的渴望。

当上课铃声响到**部分的时候,语文课老师走进教室,走向讲台等着上课铃声的停止;上课的铃声停止之后,语文课老师对学生们说:

“学生们,之前的几节课老师带领着你们领略了朱自清笔下的《春》、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以及刘湛秋笔下的《鱼的四季》,不仅这些现代文人的佳作,从这节课开始老师带领着你们欣赏古代诗人眼中的四季和风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