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73章 容颜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173章 容颜

作者:姜向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4 04:17:31

恍惚间,丈夫容颜变幻,似换了他人,但她浑然不觉,依旧相伴欢愉。”唔——”不知何时,她轻哼出声,猛然惊醒,窗外天光已亮。

“夫人!”

巳时初刻,门外响起轻微的响动,两个丫鬟推门而入。

只见李清照眉眼含春,额间细汗密布,神色略显慌乱。

“夫人,您是否做了噩梦?”高挑的丫鬟柔声询问。

“是呀,昨夜天气凉爽,您却出了这么多汗呢!”另一位矮小的丫鬟附和道。

“没……没什么大事。”李清照眼神游移,急切地问,“现在是什么时辰?”

“回禀夫人,已至巳时初刻。

见夫人睡得香甜,我们便未曾打扰。”矮丫鬟答道。

“知道了,你们先去打盆水来吧。”李清照颔首示意,催促二人离开。

察觉到主母的异样,两个丫鬟未再多言,转身退出房外。

“老天,我怎么会做那样的梦?”待丫鬟离去,李清照长舒一口气,轻拍额头,回忆昨晚梦境,脸颊愈发绯红。

梦中之人竟是徐悟锋!

想到那幕情景,李清照羞愧难当,梦到徐悟锋已属不该,竟还与他做出如此之事,这该如何是好?

“不过是场梦罢了,莫要胡思乱想。”过了一会儿,李清照渐渐平复情绪,不再纠结于这些念头。

趁丫鬟尚未返回,她迅速换下了贴身衣物。

** 之威(第二更)

节度府内,徐悟锋手中握着一封来自东京的信件,嘴角泛起笑意。

此信由乐和传来,提及赵佶以宿元景为主导,王师中、赵明诚为辅,正筹备再次招安梁山泊。

徐悟锋对赵宋君臣的意图了如指掌,这不过是拖延时间的策略,好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调动西军入关。

然而这也算好事,赵宋急需时间,徐悟锋同样如此。

摩尼教正在密谋 ** ,恐怕等西军入关之时,局势将截然不同。

徐悟锋唤来许贯忠、闻焕章等人,告知了这一消息。

许贯忠道:“这是朝廷惯用的缓兵之策,高俅、蔡攸惨败,他们定不甘心,必然在筹划调动西军。”

其余人连连点头,席间众人皆是聪慧之人,这般简单的计策,一眼便能看穿。

徐悟锋接着说道:“无论他们有何图谋,诸位以为,此次招安应如何应对?”

闻焕章道:“如今我们正在分配土地,确实需要时间。

既然朝廷派使者前来招安,我们不妨顺水推舟答应。”

“待朝廷西军到达时,我们已顺利完成分配,所需资源也已整合完毕,届时士气高昂,又有何惧与西军交战?”

吕将接口道:“即便接受招安,我们也不能失去气势,能争取的利益绝不能放弃。”

徐悟锋思索片刻后说道:“暂且不论此次招安之事,经过此次军队扩充,我梁山主力已达十万,还未计入各类预备部队。”

“诸位认为,若是我们进攻东京,会有几分胜算?”

闻焕章听后说道:“东京禁军虽不强,但城防极为坚固,即使各地援军未至,仅凭城池也能坚守数月。”

“若不能迅速攻下东京,必会陷入四面围攻之中,因此稳妥推进更为明智。”

闻焕章此言甚是老练,他常年居住在东京城外,深知此地防御之严密。

许贯忠笑着回应:“闻先生无需忧虑,工部已经制造出火器,攻克东京指日可待!”

闻焕章初入梁山,对此了解不多,遂好奇问道:“何种火器能够击毁城门?”

这时的火器并非明清时期的火炮,而是 ** ,点燃后通过投石机发射,喷射火焰或毒烟,主要功能在于震慑敌人。

闻焕章自然明白所谓火器的局限性,别说摧毁城墙,就是伤害人员都相当困难,顶多造成些轻微伤。

徐悟锋笑道:“早在梁山时期,我就让人研发了新型 ** ,只要用量充足,连城墙都能被炸塌。”

徐悟锋也是从凌振处得知,宋代 ** 配方竟包含十余种原料。

其中包含晋州硫磺十四两、窝黄七两(另一种硫磺)、硝石二斤半、麻茹一两、干漆一两、定粉一两、竹茹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十四两、浓油一分。

以上所列,皆属易燃之物,宋人以为掺入其中,能增强威力,实则适得其反。

凌振初闻**配方时,仅知硝石、硫黄、木炭即可制备,对此深表疑虑。

然而,当**研制成功后,其威力令轰天雷亦为之震撼。

闻焕章听罢,道:“若此新型**确有如此威力,天下无坚不摧。

若能攻陷东京,唯需担忧西军入关。”

“节帅,能否让我等一睹此**之威力?”

**问世已久,却一直秘而不宣,梁山首领虽有所耳闻,亲见者寥寥无几。

早先梁山势弱,恐**泄露,招致朝廷觊觎,派兵围剿。

如今不同,徐悟锋麾下十万精锐,足以与赵宋抗衡,即便赵宋知晓**,未被吓退便是万幸。

于是,徐悟锋率众出城,至城外军器监。

此处乃徐悟锋划设的禁地,四周无人,由军队二十四小时值守。

凌振闻讯前来迎接,得知来访意在观瞧**威力,随即命人准备。

军器监旁空旷处,凌振指挥布置数个披挂铁甲的草人靶。

凌振忙碌之际,徐悟锋命人取出**,供闻焕章等人查验。

**问世甚早,直至近代才确定最佳配比——硫磺10%,木炭15%,硝石75%。

鉴于原料纯度问题,徐悟锋认为自己手头的**与理想配比尚存差距,但差距不大。

相较此时宋朝的**,简直是云泥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在徐悟锋指导下,凌振及其部属苦思冥想,将**制成颗粒状,进一步提升威力。

凌振已妥善安置**,装在一个约二十斤重的包裹内,随后向徐悟锋汇报。

众人退至五十丈外,忽见凌振挥动旗帜,一名士兵取出火折子,点燃长长的引线后迅速撤离。

跑到二十丈远时,士兵掩耳伏地。

“轰!”

士兵刚趴下,便听一声巨响。

闻焕章忙捂住双耳,睁大双眼望去,只见 ** 处尘土弥漫,披挂盔甲的稻草人被炸飞。

“世间竟有这般利器?”闻焕章难以置信。

初次目睹此景者无不瞠目结舌,叹服其威力。

徐悟锋早见过,见众人震惊,便笑言:“无妨,一起瞧瞧它的厉害。”

闻焕章等人虽满心疑惑,走近查看后,发现 ** 中心已成丈余深坑。

周围硝烟未散,刺鼻气息扑面,但闻焕章毫不在意,拾起一片铁片残骸感慨:“何等凶器,连铁甲都奈何不得。”

徐和亦颔首道:“有了这新式兵器,东京自非难事,只恐禁军见了会先怯阵。”

许贯忠提议:“若与飞石炮结合,定能投掷至城头,这才是真正的火炮!”

众人见识威力后士气大增,对徐悟锋攻打东京的计划再无疑虑。

商议招安事宜后,众人返回城内。

徐悟锋至节度府门前,恰遇李清照走出,忙上前道:“许久不见你来,为何不多待片刻?”

李清照见是徐悟锋,神情微露慌乱。

自做了一场梦后,她常梦见他,梦境复杂难言。

正因如此,她已有数日未来节度府,生怕与他相遇。

无奈好友相邀,今日方来,得知徐悟锋外出,她顿时松了口气。

李清照万万没想到,在这样一个时刻,会遇见徐悟锋,让她顿时手足无措。

“见过节帅。”

李清照行了一礼,虽已不再是少女,但她很快恢复镇定,说道:“天色已晚,我不便久留。”

徐悟锋笑道:“李大家不必客气,怎算得上打扰?不如留下用晚饭再走?”

“多谢节帅好意,我尚有急事,先行告退。”李清照连忙婉拒,转身欲走。

“不过是个梦罢了,我又何必如此不安?”李清照心中暗自懊恼。

这时,徐悟锋却唤住了她,“李大家稍等,我有一事相告。”

听闻徐悟锋的话,李清照浑身一僵,迈出的脚步又收了回来。

他找我有何事?徐悟锋的话为何让她如此紧张?

李清照心跳加速,觉得自己的反应有些失常。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转身问道:“不知节帅有何吩咐?”

“她今日为何如此反常?”徐悟锋心中疑惑,刚才招呼李清照时,就注意到她异样的神情。

他们时常见面,徐悟锋记忆里,李清照向来从容,从未有过今日这般模样。

刚才那一瞬间,李清照的表情清晰映入徐悟锋眼中,那是一种慌乱中夹杂着些许心虚,甚至还透出几分羞涩。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徐悟锋轻咳一声,说道:“我刚得知,朝廷要派人来招安,其中便有赵明诚。”

“啊?”

李清照听后愣了一下,赵明诚即将到来,她本应高兴,然而此刻心中却感到迷茫。

并非毫无波澜,李清照还是感到意外。

见徐悟锋注视着自己,她连忙回过神来,说道:“难道你要接受招安?”

徐悟锋摇头道:“不是我要招安,而是赵宋朝廷要招安。”

李清照略作沉思,说道:“朝廷此次招安,不过是担心你们四处流窜,表面上安抚,实则是为了集结兵力。”

徐悟锋颔首道:“李姑娘果然慧眼独具,一语中的。”

李清照莞尔一笑:“我算不得才女,只是会作几句诗罢了,何谈学问。

难道你不明白么?”

徐悟锋轻笑回应:“赵皇帝的心思可真深,仅凭一个节度使的虚职就想招安,恐怕不容易。”

李清照问道:“那么,你又希望如何?莫非真要皇帝封你为王?”

徐悟锋思索片刻,答道:“至少得让赵家人认个亲,这才能显示诚意。

听说那位荣德帝姬年纪尚小,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荣德帝姬名唤赵金奴,是赵佶次女,生母为显恭皇后王氏,与太子赵桓为同母兄妹。

听罢此言,李清照的笑容略显尴尬,心中颇感不适。

她语气淡漠地回道:“你如今在大宋君臣眼里仍不过是乱匪,你以为皇帝会将公主许配于你?”

“我又不是赵佶,怎知他心中所想?”徐悟锋摊手笑道。

李清照摇摇头:“话不需多说,我先行告退。”

徐悟锋点头道:“也好,待赵公子到时,自会派人告知你。”

李清照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行礼离去。

回至家中,李清照陷入沉思,想到赵明诚即将来访,眉间微蹙。

……

东京城内,赵佶与众臣多次商议后,敲定了招安的具体方案,随即草拟诏书,命宿元景等人速赴京东。

宿元景不敢怠慢,接旨后便率王师中、赵明诚及随行官员,一路向东行进。

众人乘船经水路,未几便抵达广济军,晁盖早得消息,遣人护送他们前往青州。

宿元景虽曾游历山东,但此次肩负招安重任,重踏故土,却恍如置身异国。

昔日于广济军,宿元景初遇梁山将士,令其不得不承认,梁山士卒的气质非同一般,远胜朝廷禁军。

听闻梁山正在推行授田制,宿元景怀疑这是他们收买人心的新手段。

“唉!我大宋何以出现这般强寇!”宿元景暗自叹息。

赵明诚与王师中内心不安,二人曾亲历梁山兵锋,对梁山颇为忌惮,而赵明诚另有心思。

越靠近青州,想到李清照就在那里,赵明诚愈发焦虑,不知如何应对。

早先在广济军,提到赵明诚的名字,晁盖虽表面客气,却流露出轻蔑之意。

尽管细微,仍被赵明诚察觉,让他深感羞辱。

甚至,他还无意间听见两名梁山低级 ** 谈论自己弃城之事,称李清照嫁了个无用之人。

这让赵明诚更加愤怒。

梁山席卷胶东时,弃城的官员岂止他一人?王师中同样逃走,为何独针对他?

赵明诚满心怨恨,认为皆因李清照的名声惹祸。

此想法让他对李清照充满怨意,不愿再相见。

数日后,宿元景一行抵达青州博兴县,毕应元已在此等候。

毕应元仪表堂堂,年约三十,态度恭敬却不失礼节:“宿太尉,我是毕应元,负责接待,诸位一路劳顿。”

宿元景打量毕应元,问:“你之前也是朝廷官员?”

毕应元答:“曾在郓城县任押狱司狱官。”

赵明诚心中不满,心想:“一个小小的狱官,竟来做接待使,梁山用人实在随意。”

话未出口,赵明诚脸色骤变,神情紧张起来。

毕应元微微含笑,说道:“想必阁下就是赵明诚兄台吧?不知有何指教?”

赵明诚本想回几句硬话,却又忌惮对方身份,只好说道:“刚才身体不适,并无他意。”

毕应元并未深究,笑道:“原来如此,各位请随我去城中驿站安顿,明日一同前往益都。”

宿元景点头附和:“一切听从特使安排。”

众人跟随毕应元前行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渐近似雷鸣。

一支梁山马步军自前方疾驰而来。

首当其冲的是百人骑兵团,战马矫健,骑兵精锐,让宿元景眼前一亮,而赵明诚与王师中却不由心生紧张。

随后而来的步兵方阵,则更加令人震撼。

每一位士兵身高皆超七尺五寸,头戴铁盔,气势威严,仿佛近八尺的身量;铠甲明亮,兵器锋利,步伐如一,整齐划一。

五路纵队列阵而行,途中寂静无声,每人均目光坚毅,脊背挺拔,步伐沉稳有力,眉宇间透着凛然之气。

阳光之下,这支军队尽显威势,令旁观者无不赞叹。

盾牌手、长枪兵、刀兵、刀斧手……各队依次排列,旗帜鲜明,武器各异,但气韵相同。

宿元景等人远眺,只见旌旗连绵,兵甲如潮,好似无尽头一般。

那整齐的步伐、昂扬的斗志以及隐约流露的杀伐之气,让他们不禁瞠目结舌。

“此乃真虎狼之师也!”赵明诚低声感叹。

在古战场上,士兵的精神面貌常被视为军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如今这支梁山军士气高昂,原因在于他们近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军功田。

徐悟锋制定规则:正兵十亩起,预备役五亩起。

不少立下战功的老兵乐于以功换田,从而轻松增加几十亩良田。

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隐性的“耕战”体系。

但归根结底,只要军功仍能换取土地,而这份土地又切实得到分配,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便始终能得到保障。

军功田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包括登州、莱州、密州、潍州、青州等地。

梁山泊的老兵、新兵,无论是正兵还是预备役,所有军功田落实下来,总计约有三百多万亩。

一张张写有他们名字的土地契约,让梁山士兵的士气高涨至极。

这无疑是实打实的好处,即便获得军功田的士兵不幸阵亡,他们的家人也能因此受益。

如此一来,士兵们无形中更加维护梁山的统治,更愿意为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而奋战到底。

宿元景静静注视着这支军队,从头到尾未见队伍有丝毫混乱,也没有任何士兵随意喧哗,只听见整齐的脚步声。

就是这样一支“安静”的军队,却让宿元景心生畏惧,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透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强大力量。

宿元景也曾去过西北,见过童贯的常捷军和府州的折家军。

这两支军队确实英姿勃发,行走间自然流露出逼人的气势。

然而相较眼前这支军队,它们稍显逊色,前者如同海边坚毅的礁石,无论海浪多么汹涌,都无法动摇分毫。

旗帜绵延,密密麻麻的将士首尾相连,一眼望不到尽头,引来周围百姓的欢呼与喝彩。

梁山拥有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让百姓由衷感到喜悦,因为梁山占领胶东后,免除了所有的苛捐杂税,他们确实是直接受益者。

“这些人……”王师中望着这些百姓,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在他看来,贼寇占据山东,百姓不仅没有奋力反抗,反而为贼寇欢呼,这群人真是该死。

王师中未曾想过,身为登州知州的他自己,在梁山大军逼近时,只顾逃命,竟还有脸要求百姓抵抗!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当晚,宿元景一行人在驿站休息,次日清晨便启程前往益都。

黄昏时分,众人抵达城外,赵明诚却显得心神不定,目光游移,似是在躲避什么。

王师中问他:“德甫,你在看什么?”

赵明诚慌忙答道:“没什么。”

王师中忽然想起什么,笑着调侃:“你的夫人还在青州吧,该不会是在等她吧?”

赵明诚脸色微变,勉强笑了笑,确实被王师中猜中了心思,但他内心更希望李清照不要出现。

然而事与愿违,刚到城门口,他就看见了熟悉的身影——正是久候多时的李清照。

李清照接到徐悟锋的通知,得知赵明诚今日会到,便带着丫鬟前来城外迎接。

赵明诚一眼认出李清照,心中猛地一沉,身体僵住,暗自懊恼,为什么最担心的事偏偏发生了。

他迟疑片刻,走近宿元景低声道:“宿太尉,我夫人就在前面,在下能否与她交谈几句?”

宿元景点头道:“可是那李格非的女儿,昔日东京闻名的李易安?”

赵明诚急忙确认:“正是,只是几句,不会耽误太久。”

宿元景答应了:“去吧。”

赵明诚无奈,硬着头皮走向李清照,行礼后开口问道:“夫人,你近来可好?”

看着赵明诚的拘谨模样,李清照眉头微皱,责备道:“你离开快半年,竟连个消息都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