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 第105章 太尉

水浒:水泊梁山今天反了 第105章 太尉

作者:姜向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4 04:17:31

高俅虽武艺 ** ,身为殿帅府太尉,麾下却多有骁勇之士。

如今连高封都被杀,高俅尚且束手无策,满朝文武自觉能力不及高俅部下,于是无人敢应诏。

宋徽宗久候无果,终于震怒:“不过一群草寇,你们这些将领竟无法制伏?朕养你们又有何意义?”

赵佶痛责群臣后,点名问高俅:“高太尉,你有何良策平定这伙叛匪?”

高俅跪地叩首,低声道:“臣不敢妄言。”

赵佶催促道:“但说无妨,朕赦你无罪。”

高俅犹豫道:“臣以为,暂且按兵不动较为稳妥。”

赵佶震怒:“放肆!区区叛匪,你竟要朕坐视不理?”

高俅急忙解释:“绝非置之不理,只是此匪狡诈,贸然出击恐难取胜。

臣需时日筹备精锐之师。”

赵佶冷笑:“这岂不等于纵容叛匪?”

随即转向蔡京:“蔡太宰,你有何见解?”

蔡京附和道:“高太尉所言甚是。”

赵佶气得脸色发青,又问童贯:“童爱卿,你怎么看?”

童贯也赞同道:“此事需从长计议。”

赵佶怒极而笑:“我大宋百万大军,对付一群草寇竟如此棘手?”

他瞪着高俅:“身为殿帅太尉,统率禁军,难道手中无兵可用?”

高俅叩首,勉强笑道:“陛下,修建延福宫时,曾有圣令调配禁军参与营建。”

赵佶恍然大悟,当初因人手不足,确实命禁军参与宫室营造。

如今艮岳工程,工匠大多仍是禁军,真正能作战的寥寥无几。

赵佶虽知高俅并非有意推诿,但也无奈苦笑。

赵佶心中虽不信大宋竟无可用之兵,但此刻有人主动请缨。

循声望去,竟是蔡京之子蔡攸。

赵佶激动道:“疾风知劲草,乱世识忠臣!蔡爱卿,你有何妙策助朕平定叛匪?”

众人见蔡攸站出来,还大肆夸口,声称要率兵剿灭水泊梁山,无不暗自发笑。

蔡京虽是奸邪之人,但他确实有才,只是用错了地方。

作为蔡京的长子,蔡攸的能力不及父亲的十分之一,实属不学无术。

然而,蔡攸擅长奉承,在赵佶还是端王时便与其结交,待赵佶登基后,他更是竭尽阿谀之能事。

如今,蔡攸身为镇海军节度使、少保,又兼任开府仪同三司,入宫觐见赵佶不受时间限制。

以蔡攸的身份地位,本应算得上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但他为了讨好赵佶,在宫中游戏时,或者被留宿赐宴之际,常与王黼一同换上短衣窄裤,涂脂抹粉,混迹于歌舞艺人之中,讲些市井间的粗俗言语,只为博取赵佶欢心。

这种行为简直毫无底线。

早年间,蔡京任 ** 后,蔡攸担任龙图阁学士,负责管理上清宝箓官事务,并参与编纂书籍和修订典章。

当时参与的有一百多人,皆是才智出众、学识渊博之人,唯独蔡攸表现愚钝,令许多人不服。

蔡攸从容说道:“这有何难,陛下只需派遣一支精锐之师,比如西北禁军,我保证能够平定那伙草寇!”

众大臣听罢,更加瞧不起蔡攸,以为他跳出来不过是妄言,原来只是提议调动西军!

若能调动西军,高俅怎会想不到?

赵佶转向童贯,问道:“童爱卿,能否从西军抽调兵力?”

童贯立刻回答:“陛下,如今西北战事紧张,若只调几千人,臣尚可尽力,若数目更多,则恐怕难以办到。”

赵佶心中明白,西北多年与西夏交战,西军轻易不能调动,不禁感到十分失望。

蔡京见儿子出丑,立即开口道:“陛下,梁山泊易守难攻,必须派遣精锐部队才能攻克。

目前西军无法轻易调动,若是派遣其他地方的禁军,需要精心挑选其中精锐之士,才有希望剿灭那些贼寇。”

此时,蔡京父子之间还未像后来那样因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两人关系依旧和睦。

蔡攸虽然常在宫中装疯卖傻,但这并非他真傻,而是故意为之,以取悦赵佶。

蔡攸虽无学识,却极聪慧且深具谋略,故而备受赵佶倚重。

听闻父亲蔡京之言,蔡攸恍然大悟。

原来朝廷无可用之兵将,难怪群臣皆主张暂不理睬那伙盗匪。

即便知晓蔡京所言属实,蔡攸心中仍感不悦,遂道:“难道真要放任这群盗匪?”

童贯开口安慰道:“陛下勿忧,区区盗匪不足挂齿。

待我平定西夏,再来剿灭他们。”

“当今国策在于联合金国灭辽,收复燕云故土,这般小寇何足道哉?”

赵佶亦觉童贯言之有理,想起兄长宋哲宗时,也曾有十节度之乱;再往前推,太宗初登基时,更有王小波、李顺作乱。

如此思忖,赵佶亦认为此事非大事,随即说道:“童爱卿所言甚是。

只是济州知州一职,该由谁接替?”

蔡京推荐道:“臣荐一人,乃海州知州张叔夜。

此人精明能干,若任济州知州,必能制衡贼势!”

张叔夜早年于西北立功,后出使辽国,射箭技艺超群,首中靶心。

归朝后绘辽国山川、城郭、服饰、礼仪等详图献给赵佶,堪称才智过人。

“准奏!”

赵佶点头认可,对张叔夜略有印象,知其为张克公之堂弟。

因张克公弹劾蔡京,二人结怨,张叔夜也因此受牵连。

赵佶对此事了如指掌,却乐见其成。

身为 ** ,最忌大臣抱团。

他手下诸臣虽有合作,却并非一心,不过暂时利益相同罢了。

蔡京与张克公积怨已久,推荐张叔夜出任济州知州,实则意在报复张克公。

蔡京补充道:“建议升郓州为东平府,另选贤能官员辅佐张叔夜,以防止贼寇坐大。”

宋徽宗略作思索,开口问道:“如此情况,何人可担此重任?”

童贯随即进言:“臣愿举荐程万里,此人现居东京,才智兼备,必能胜任。”

蔡京与童贯配合默契,显然事前已有商议。

宋徽宗目光扫过群臣,问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王黼立刻表态:“臣无异议。”

其余如邓洵武、宿元景等人纷纷附和,即便心知这是蔡京设局,也只能默认。

宋徽宗颔首道:“既如此,便依议行事。”

稍作停顿,他续道:“虽暂且搁置不理,然此辈罪孽深重,非严惩不足以整肃朝纲。”

“高卿家,速觅良将,尽早平息乱局,朕方可安心。”

“臣领命!”高俅躬身答道。

---

梁山泊。

徐悟锋接到张三传来的消息,心中满是失落。

他原计划整顿兵马,再次与官军决一死战。

谁知因联金伐辽之事,朝廷对梁山采取了冷处理的态度,几乎不再过问。

徐悟锋无奈摇头,唤上陈兴、陈盛兄弟,径直前往后山,那里正是项元镇的住所。

寒冬已至,连日飞雪。

徐悟锋到达时,项元镇正在院内持棍习武,借以驱寒。

察觉到徐悟锋的到来,项元镇停下动作,热情相迎:“徐寨主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贵干?”

尽管身份为阶下囚,项元镇在梁山生活无忧,行动自如,全然不见囚徒之态。

故而,除去初见时的芥蒂,他对徐悟锋并无恶感。

徐悟锋取出一封书信递予项元镇:“这是我从东京得来的消息,节度大人不妨一阅。”

项元镇接过信笺,迅速浏览后,神色骤变——由起初的惊愕转为怒火。

“我虽败绩失责,朝廷欲治罪亦无话可说。

然若谓我通敌 ** ,更欲牵累家人,此乃恶意诬陷!”

项元镇紧攥着信件,几乎怒不可遏,目光转向徐悟锋,急切地问:“徐寨主,此消息是否属实?”

徐悟锋点头回应:“我于东京布下眼线,与高俅、蔡京府中之人皆有联络,此事绝无虚假。”

项元镇长叹一声,向徐悟锋拱手道:“我归顺朝廷以来,虽不敢言功劳显赫,但亦有所付出。

却因蔡京等人一语,不仅诬陷我通敌,还欲牵连我家眷!”

“恳请寨主相助,将我家小接至梁山,日后,我愿尽全力相报。”

徐悟锋微微一笑:“项节度何须如此客气,只管写信,我即刻派人前往迎接。”

项元镇再次行礼,感激道:“徐寨主大义,项某铭感五内!”

……

青州清风寨。

年末将近,花荣非但未得片刻安宁,反而愈发忙碌。

寻常百姓忙过年,周边贼寇亦如是,尤其在年节前后,贼寇更为活跃。

故而,花荣每日率军巡查清风镇四周,以防贼寇侵扰村寨。

这日,花荣午间返家,妻崔氏奉上茶水,刚饮一口,便有士兵来报:“知寨,外头有人携礼求见。”

“知道了。”

花荣心中微动,随即起身出寨,见领头者乃徐悟锋的随从陈兴。

陈兴一见花荣,忙抱拳行礼:“见过花知寨!”

“原来是陈兄弟,不必拘礼,请入内叙话!”

花荣未多言,直接邀陈兴等入寨,直至自家居所,遣退侍卫后方对陈兴说道:“悟锋派你来的?”

陈兴答曰:“临近岁末,少爷备了些礼物,让我送来。”

“太客气了。”花荣摇头轻笑,随即命人备宴,又唤出了自家夫人。

夫人闻徐悟锋差人来访,欣喜不已,疾步而出,见桌上礼品多数为己准备。

“这小子倒还有些良心。”夫人见过陈兴后暗自思忖。

陈兴提着一个鸟笼,对她说:“ ** ,这是少爷让我交给您的信鸽。”

她好奇地问:“他给我一只鸽子做什么?难道要烤来吃吗?”

陈兴笑着解释:“这不是用来吃的,而是一只信鸽。

若有急事,您可以写一封信绑在它的腿上,它会将信送到梁山。”

“竟然如此神奇?”她睁大了眼睛。

花荣插话道:“我曾听说古代有人用鸽子传递信息。”

陈兴点头附和:“花寨主所言极是,少爷特意训练了这些信鸽。”

听到这里,她满心欢喜地看着笼中的鸽子,视若珍宝。

花荣留陈兴住了一晚,次日清晨,陈兴便返回梁山。

几天后,清风寨来了另一位访客,正是及时雨宋江。

宋江因被阎婆惜冤枉,不得不投奔沧州柴进避难数月,后来又到白虎山孔太公处暂居。

为了了解家中情况,宋江写信派人送回,不久收到弟弟宋清的回信,得知济州被梁山攻破后,知州高衙内已逃走。

宋江松了口气,按原作记载,他是因为杀阎婆惜才逃亡,如今却是遭人诬陷。

虽然他确实与梁山有联系,但知县也清楚。

若非高衙内执意追捕,他无需逃离。

如今高衙内已逃,他也无须担心,可以堂而皇之地回家。

临行前,宋江想起好友小李广花荣,心想许久未见,正好借此机会去清风寨拜访。

不料途经清风山时,被山贼拦劫,被抓上山。

谁知燕顺等人并非善类,嗜吃人心肝。

宋江万念俱灰,报出姓名后,燕顺、王英听闻他是名震山东的及时雨宋公明,立刻跪拜,并释放了他。

宋江侥幸脱险,在清风山逗留数日后,得知王英掳走了刘高的妻子,考虑到花荣的情面,劝王英放人。

济州新任知州张叔夜初到任便深感棘手。

前任来信已提到梁山贼寇的强大,但他未料到情况如此严峻。

梁山兵马至少两万,且装备先进,连坚固的任城都难以抵挡。

张叔夜意识到此乃蔡京刻意安排的难题,若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清风寨的花荣接待了旧友宋江。

得知宋江曾救下刘高的妻室,花荣颇感不解,认为此举欠妥。

宋江则以宽容为怀,劝导花荣应多看对方的优点。

二人相谈甚欢,花荣的妻子与妹妹亦前来拜见,只是花荣之妻对宋江外貌稍显失望。

新年过后,郓州等地接连传来消息,局势愈发复杂。

张叔夜虽感压力巨大,但也暗自盘算,利用周边州府的力量共同应对挑战。

张叔夜面对气势汹汹的梁山,内心焦急却不得不稳住阵脚。

他知道,想要对抗梁山泊,必须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不久,张叔夜便向东京上书,指出程子明已亡,徐宁也已投敌,兵马都监和团练使职位空缺,急需填补。

同时,他还请求调拨一支精锐部队,并召集本地士绅富户捐钱捐粮,用于招兵买马,又招募勇猛的民夫和有智谋的贤才,以备将来对抗梁山。

这些举措自然被济州的情报人员上报给了梁山。

徐悟锋得知后,意识到这位新上任的知州竟是位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历史上,在靖康之变时,金兵再次围困汴京,赵宋朝廷的表现让人失望,各地前来勤王的义军被下令解散。

赵宋此举意在向金国示好,期望对方退兵。

不可否认,这种做法相当愚蠢且天真。

在整个过程中,唯有张叔夜率领的一支援军,与金兵展开激烈战斗,最终进入东京城。

结局是张叔夜与徽钦二帝一同被俘,途中不幸离世,而他的儿子张仲熊则成了叛徒。

张叔夜确实才华横溢,但徐悟锋并未将其放在眼里。

当前的梁山势力远非张叔夜所能匹敌。

自从郓州之战后,徐悟锋一直在整合归降的俘虏。

通过感化和威逼,大多数官军选择归顺,剩下的顽固分子则被送去劳改。

如今,梁山兵力已超五万,若装备充足,完全可以自行举旗,无需等待方腊起事。

如此强大的力量,岂是张叔夜一人能抗衡?

除张叔夜外,徐悟锋还收到另一消息:郓州升级为东平府,新任知州正是原着中的程万里。

至于陈文昭,本应调往他处,但他能力出众且品行端正,徐悟锋怎会轻易放他离开?交接完毕后,陈文昭刚携家带口出城,便被梁山劫至山上,现安置于后山。

陈兴急匆匆走进来,手中攥着一卷纸条,“少爷,这是青州来的飞鸽传书。”

青州?蕊儿给我写信了吗?

徐悟锋接过纸条展开,只见上面写着:花荣遇险,速速来救!

桃花山上,秦明、黄信、颜树德、李忠、周通围坐聚义厅,气氛略显沉重。

自秦明等人落草后,魏虎臣多次率军前来围剿。

此人武功 ** ,但麾下兵强马壮,远非桃花山所能匹敌。

加上近月慕容彦达招募新兵,扩充实力,年前数次交战,桃花山渐落下风。

周通率先开口:“各位兄弟,官军正围剿清风山,燕顺邀我们相助,可刚得到消息,二龙山的邓龙被崔猛杀害,我们去还是不去?”

秦明沉思片刻,“崔猛我认识,擅使虎尾钢鞭,箭术卓绝,双矢齐发无人能挡。

魏虎臣本无多少真才实学,却提拔了这么个人物。”

李忠接着说:“官府 ** 甚急,邓龙既已亡故,二龙山算是完了。

若清风山再支撑不住,恐怕轮到我们了。”

虽未读过多少书,李忠却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眼下青州三山,先是二龙山覆灭,清风山也摇摇欲坠,众人压力倍增,不得不商议对策。

黄信提议:“目前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出兵支援清风山;二是趁官军围剿清风山时,迅速撤离,另觅安身之地。”

周通追问:“若离开桃花山,我们该往何处?”

众人沉默不语。

颜树德忽然说道:“不如投奔梁山泊吧?”

秦明眼前一亮,“听说徐寨主仁义无双,梁山泊势大力广,有徐寨主庇护,不失为明智之选。”

“如今慕容彦达不容我,还诬陷我与梁山泊勾结,致使官军攻打梁山泊时吃了大败仗!”

“既然如此,不如顺了那知府的心意,全寨投靠梁山泊又如何?”李忠点头附和:“大哥所言有理,我们即便能守住此地,继续待在这里也没有更好的出路。”

“梁山泊如今声势正盛,不久前还大败官军,若能加入这样的大寨,也不必再受官府的气。”自从李忠上山后,周通凡事都听他的。

见他说得在理,他也跟着点头。

但随即,周通迟疑着说:“梁山泊英雄众多,实力雄厚,确实是个安身的好地方,只是小弟有些担心……”他停顿了一下,“鲁智深如今在梁山地位颇高,只怕他记恨过去的事,从中作梗,不让徐寨主接纳我们。”

颜树德安慰道:“周通兄弟无需担忧,徐寨主不是那种人。

我当年投奔表兄前,曾与徐寨主有过交情。”

“那时他邀请我入伙,但我当时还有别的去处,所以拒绝了他。

我想他念及旧情,不会不接受我们的。”

秦明惊讶地问:“兄弟,你竟与那徐悟锋有交情?”

颜树德拱手道:“那时我生意失败,处境艰难,徐寨主以仁义待我,若非赶来投奔兄长,我早就上梁山了。”

“既然有这样的关系,那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

李忠闻言大喜,又对周通道:“兄弟不用多虑,我们虽然与鲁提辖有过节,但他也收过我们的不少财物,双方也算是扯平了。

再说,鲁提辖性格豪爽,绝非斤斤计较之人,或许早已将那些事抛诸脑后。”

周通想了想,觉得有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这时,一个小喽啰急匆匆跑来报告:“各位首领,山下来了几千兵马,为首的自称是梁山泊主,要见几位首领!”

众人不禁面面相觑,刚说完要投奔梁山,这梁山的人就来了,难道徐寨主真能未卜先知?

颜树德猜测道:“徐寨主大概是为了花荣来的。”

秦明疑惑地问:“花荣与梁山也有联系?”

颜树德点头道:“当初我投奔兄长时,徐寨主曾路过清风镇。

如今花荣被困清风山,正遭崔猛围攻,或许他们是来救援的。”

秦明转向手下,问:“你确定看清了?确实是梁山的军队?”

那手下答道:“千真万确,山下的队伍里确实有鲁智深,他之前还来过我们山寨。”

秦明立刻站起,说道:“既如此,咱们这就下山迎接梁山英雄!”

随即,他们召集了一百名喽啰,直奔山下。

刚到山口,便见前方兵马密布,足有四五千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