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 第787章 赵雅萍进城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第787章 赵雅萍进城

作者:武文弄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7 12:38:03

“你是怎么想的?”

王露看了眼离开的轿车,挽着赵雅军的胳膊往居住区走,嘴里提醒道:“你可别胡来啊。”

“没事,没多大的麻烦。”

赵雅军吸了吸鼻子,呼出一口白气,站住脚步从兜里掏出香烟叼了一支点了,“二哥都说话了。”

“你又不管治安。”王露微微皱眉道:这话说起来都不方便,万一人家不给面子呢?”

“再说了,这也不是啥光彩的事儿。”

一想到刚刚在车上,二哥的司机讲了案子的情况,她就有些不愿意。

要真是打架斗殴,说年轻人热血冲动倒是情有可原,欺负人家小姑娘算啥事啊。

“嗯,没啥事,说说就得了。”

赵雅军本就是沉稳内敛的性格,同王露在一起的从来没有着急的时候。

这个年代难免会有大男子主义,其实赵雅军也有,毕竟是农村出来的。

可两人真是天生的一对,性格上十分的契合,完全找不到吵架的点。

王露性格虽然外向洒脱,看着极为有主意,可在赵雅军面前很少拿意见。

她出阁的时候母亲就同她讲过,男人是极为好面子的,无论如何在外面都不要压着自己的男人说话,那不是聪明的女人。

王露懂这个道理,但并未刻意地去讨好赵雅军,只是天生的如此。

真喜欢一个人,看哪里都是好的。

她事事都顺着赵雅军,赵雅军又是个温和的性子,实在不知道哪里应该着急。

就像今天这码子事,王露明明担心赵雅军一个处理不好就要得罪人。可刚刚在车上怎么听着都没有开口替他拿意见。

下车后也只是讲了自己的意见和不满,并没有针对赵雅军或者二哥李学武。

要说起来,她埋怨两句也是有可能的。可句句都没有提二哥给赵雅军找麻烦。

她和赵雅军受二哥照顾颇多,别看同大姑姐相处的极为谨慎,但同李学武却很自然。

这里面有两人在工作上搭档配合的缘故,也有二哥为人坦率随和的一面。

就是这司机找的吧,实在是不靠谱。当初韩建昆进一步到小车队队长的位置上,让毛头小子聂小光给他开车,王露就很惊讶。

不过这件事的根本还在李主任那边,别人不清楚,她还是知道一些内容的。

韩建昆给二哥开了两年多的车,她也早就熟悉和习惯了司机要成熟沉稳的要求。

可再看看聂小光,要不是二哥让她帮忙,这辈子都不会掺和他和韩露的破事。

她又不是工会的“红娘”,就算是喜欢拉纤保媒,那也是帮助好朋友的。

就韩露这样的,她连看都懒得看一眼。说是大姑娘,跟破鞋有何差异。

要说周苗苗也不是好饼,可谁让人家目标明确,不谈不占,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就连她这样挑剔的也说不出什么来,你说周苗苗不要脸吧,人家现在是干部了。

机关的一些小圈子里说起周苗苗来哪个不是撇着嘴角赞一声厉害。

撇嘴表示不屑,赞叹也是真心。

人这一辈子能有几十年的活头,真豁得出去,又有下家接盘,谁还在乎那些名声。

给谁蹬不是蹬,关键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像韩露那样的糊涂虫说起来都可悲。

更可悲的是她选了聂小光那个蠢货,两人真是二百五凑一块了,叫五百。

好不容易看着聂小光走了,这会儿又来一个于喆。这个看起来倒是不傻,可也不是什么善茬,惹起祸来一点都不小。

也不知道二哥到底是咋想的,净往身边揽这样的莽货。

走在雪地上,脚底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抽了一口烟,赵雅军也有些含糊。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想算不算过分,可有些想法就是忍不住往外冒。

王露眼界窄,遇到的事情也少,应该是没能理解二哥做事的风格和意义。

无论是于喆还是那个聂小光,其实摆在二哥身边真不算什么。

聂小光那点事二哥都能摆平,于喆偷人家小姑娘自行车车轱辘算什么。

这小子不是恶,是坏,是损到家了。

于喆喜欢人家小姑娘,追又追不上,就来了坏道,把人家自行车轱辘给偷了。

他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顺路”送人家回家。他也不想想,这年月谁有台自行车不是当宝贝似的,丢个车轱辘哪能善罢甘休。

再说了,集团保卫处也不是吃闲饭的,这大院防护的相当严密了。两三万人在亮马河工业区上班都不会出问题,一个自行车轱辘就能消失不见了?

再缺钱呗,偷自行车也不能偷车轱辘啊。保卫科的治安员都是老手了,一看于喆就不对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啊。

得了,提溜他回保卫科问一问吧。

这小子倒也是坦诚,没用保卫科搞严肃,他自己主动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自行车轱辘也没丢,就在自行车车棚子上面放着呢,他还细心地给遮了雨布。

顶算人家小姑娘围着自行车找了半天,敢情车轱辘就在头顶藏着呢。

人家小姑娘也不傻,要说这车子在外面丢了,或者停哪处犄角旮旯丢了还算了,停大车棚子里都能丢,真是见了鬼了。

这车棚子里不说一万台自行车吧,可两三千台还是有的,为啥偏偏她的车子丢了?

她刚开始都没想到是热心的于喆干的,直到治安员找到她的时候,她这个气啊。

处对象就处对象,没相中你就算了,哪能卸我车轱辘啊。

好了,于喆在保卫科等着,根本没拿这件事当回事,只说了想要处对象闹着玩。

可人家小姑娘不干了,说他是蓄意报复,坚持不同意撤案。

她要是不愿意,且要按一个耍流氓的帽子在于喆的头上,那于喆算是活到头了。

治安员办案也不是往死了抠,这件事本身就没有多大社会性危害,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多了也就是尅于喆一顿。

于喆毕竟是小车队的司机,不是给领导开车的,但跟机关里的干部接触也多。

并不是说他面子有多大,只是弄这么一个帽子给他,终究是不好看的。

真要这样做了,那机关小车队成啥了,流氓窝点啊。

保卫科也会做人,留了于喆一晚上,对小姑娘那边则是先放一放,看看对方过几天气消了,冷静下来了,再去谈一谈。

而于喆从保卫科出来没两天便被他姐知道了,这顿收拾,之后就给李学武开车了。

现在保卫科的人也难办了,总不能去弄秘书长的司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于喆是有点关系的,不然也不会接聂小光的班。

聂小光早就成了机关的大傻子,大笑话,好好的小车班不开,非要搞事情。

娶了一个破鞋不说,还丢了前程。

都知道秘书长要去钢城工作了,这个时候换司机,那于喆一定是跟着去的。

再仔细想想,能从京城带去钢城的,要说于喆没有秘书长的信任谁信啊。

保卫科的治安员很怕小姑娘知道这件事,再误会了什么。真较真了,那到时候为难的还是他们。毕竟年轻人总有几分冲动。

这年月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各种各样的人。小姑娘本身没有错,她要是公开了讲道理,那保卫科就得公事公办。

可即便是公事公办,又能怎么办。

耍流氓根本不存在,他是有追求的意思,可也没动手动脚。说蓄意报复,这件事真不好评判,毕竟他还主动要送她回家呢。

周瑶也生气,差点用偷窃定了他,可他还主动交代了,并且没有将车轱辘损毁。

所以说大家都为难,保卫科把案子悄悄说给周瑶,周瑶直接讲给了李学武。

李学武也是没想到,这小子真有两下子,这几年都没消停。

目的只有一个,找对象。

当初追苏晴的时候李学武就气过一回,俱乐部那些小姑娘,他非盯着苏晴。

虽然他不喜欢苏晴,也不赞成老彪子如此处理感情,可毕竟是复杂关系。

为此于丽也受了他的冷落,主动撵了弟弟于喆,不许他再骚扰苏晴。

两年时间过去了,于喆还是那个于喆。

赵雅军并不觉得为难,这件事他出头,可本质上是代表了李学武,谁敢为难他?

二哥码了聂小光和于喆两个憨货在跟前,未尝没有埋地雷的意思。

这也是他不愿意想的。

睿智如二哥那般,怎么可能容许身边人给他找麻烦,一定是有目的的。

前段时间二哥的处境如此艰难,聂小光那个蠢货那么折腾也没有人主动找他麻烦。

这是为什么?

因为没人敢,就是这么简单。

二哥在车上安排他处理一下于喆的问题,就是回应周瑶的“甩锅”。

他不是治安股的人,也不是管治安的干部,他就是管训练的,说话自然没顾忌。

王露的小心眼不用在意,只是他在想二哥安排他做事,有没有其他意思。

是试探保卫科的态度,还是逼着他往前动一动,主动往治安股的方向发展。

他这么想还是觉得太浅显了,可心里又笃定二哥如此安排并不会这么简单。

好像陷入了死循环一般,赵雅军挠了挠脑袋,真想捶死于喆那个混蛋。

谁让他出这么难的题!

-----------------

“亲家,喝茶,别外道。”

刘茵热情地让了让,摆手示意李雪去找花生瓜子出来招待客人。

听见她如此客气,赵根和尹满仓连连摆手,“大姐别麻烦了,喝热水就行了。”

“这麻烦啥,听说你们要来串门,学武特意安排人送来的。”

刘茵坐在炕边上,笑着招呼道:“老也不来,光听他爸说你们山上都好啊?”

“都挺好的,这不是来串门了嘛。”

尹满仓笑呵呵地说道:“上个月跟山上我和学武见了一回,也没说得上家常话。”

他用老太太递过来的烟笸箩卷了旱烟,拧去了撵儿,划着火柴点燃了。

这旱烟比卷烟有劲儿的多,农村都喜欢抽旱烟,尤其是自己地里种的那种。

不用烟楼子烤制,只用最热烈的太阳晒,晒的干干的,用手搓匀乎了就成。

早先老太太也喜欢抽这种旱烟,是李学武怕她冬天里咳嗽的厉害才换的烟丝。

四九城老早就有烟丝卖,如聚兴斋,一百多年前的老字号,到这个时候还有呢。

后世都说往烟丝里搀红酒,搞的挺洋气,往前几十年也有洋气的,搀葫芦籽。

这里就不解释“葫芦籽”是啥玩意了,反正抽起来特别香,有叫“一口香”的。

抽多了人就废了,大清就是这么没的。

老太太当然不会抽那玩意儿,医药传家,对那玩意的危害最是清楚不过。

烟笸箩里的旱烟还是为了招待今天来的客人,特意让李学才从东安市场买回来的。

“我可老早就想来串门了。”

赵根并不如尹满仓能说会道,这会儿到亲家家里了,只是面带憨笑,显得实诚。

他表情并不拘谨,这年月姻亲亲家算是实在亲戚,半子不是白叫的。

早先不是不愿意来,是不好意思来。

连闺女往家里带东西他都要发火,更不会给闺女没脸来亲家打秋风。

农村人自有骨气,人家都羡慕他有个好亲家,他可没拿亲家当银行。

这次来亲家家里串门,是闺女结婚的第四年,也是家里有指望了才敢来。

刘茵见他如此,略带埋怨的语气说道:“正经的亲戚,就您外道。”

“哈哈哈——”赵根笑了笑,说道:“前几年家里实在是忙不开,是真忙。”

“大哥知道,他这几年在山上能见得到。”尹满仓笑着说道:“春夏秋冬没有不忙的时候,就指望那点地能好好养人呢。”

“庄稼汉,不指望地指望什么?”

赵根嘿嘿笑了,看向老太太讲道:“指望儿女,咱年纪轻轻的,不是让人家看笑话嘛。”

“你是能干啊,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太太点头,笑着问道:“今年收成好啊?”

“还行,老天爷不调理人。”

赵根抽了一口烟,介绍道:“大队和小队搞农业创收,不光指望地里的收成了。”

老太太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没听太明白,可也知道他们过得好就行了。

尹满仓见老太太和刘茵都不太懂,便主动解释道:“这两年家家户户养鸡养鸭赚着钱了,狗和兔子这块也没少收入。”

“是啊,这还行啊。”老太太理解了,看了窗外后院的方向,讲道:“咱们这院里以前也有养鸡和兔子的,现在都清走了。”

“我们那没卡的那么严。”

尹满仓看了大舅哥赵根一眼,并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多聊。原因很简单,红星公社家家户户养的家禽和兔子等等,都超数了。

那个红线是怎么标注的?

超过三只就算资本主义的尾巴,还不得让人割了去啊。

只是红星村山高水远,他这个当一把手的又敢干,还有稳定的渠道外销,这日子能不好嘛。

倒不是怕亲家嫉妒,只是怕老太太和刘茵把这件事当热闹传出去,再惹来麻烦。

这些话他们敢在这说,还是看了亲家,要真去别处,谁敢胡咧咧。

“我听说现在没那么邪乎了,上山的那条路开始修了吗?”

刘茵听出了他话里的谨慎,主动转了话题,问道:“这上山下山的可不容易。”

“修着呢,一直都在修。”

尹满仓点点头介绍道:“只是图意方便和省工省料,是从山上往下修的。”

“这两年条件好了才敢提修路的事。”他也是颇为感慨地讲道:“要搁以前,下点雨就不敢下山了,多少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不是咋地,听说家里要盖砖瓦房了?”刘茵看向赵根问道:“是明年春天动工,还是秋收以前动工啊?”

“想着是五一往后呢,得等地里的事忙完了才行呢。”赵根笑着介绍道:“二小子和老三都不念书了,这眼瞅着就得定亲事。”

“是啊,老三也不念了?”

刘茵是听说亲家老二不念书了,没想到这老三也下来了。

赵根却是想到了大闺女,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到底不是那块料。”

“行啊,回家里帮忙也好。”

尹满仓知道大舅哥心里是盼着家里再出个文曲星的,只是这种事咋强求啊。

有赵雅芳在前面打样,从赵雅军往下排,赵家几个孩子没有不承担压力的。

大姐都能考出去,他们差啥了。

要说以前家里条件困难,念不起书,这还情有可原,现在供学生并不困难。

可情况就出在家里现在不困难了,没钱的时候几个孩子比着学,有钱以后心思都活了,尤其是山上来了这么些个单位。

虽然说山下交通不方便,可单位的保障供应和人员通勤还是有的。

每一次山下来人都会带来一些新气象,村里人的心态也在发生着改变。

老人倒是还好,年轻人就有点坐不住了,都想要往城里奔,哪怕是入赘呢。

其实这些年轻人也不想想,现在城里的年轻人都得往乡下撵呢,他们上哪捡便宜去。

年轻人心思活,劝也劝不住,再受到形势的影响,不少从学校里出来就不念了。

城里年轻人从学校里出来还能胡混,吃老子的,农村的年轻人哪里有这份自在。

只要不想饿肚子,就得挣公分。偷奸耍滑到年底还得倒贴大队钱,饿不死你。

光指着家里父母挣那点公分,到年底了甭说猪肉,就是下水都吃不上。

所以这个时候的农村往往十三四岁就得下地干活,半读半耕。

真有能耐的,是块读书的好料子,那家里人还能考虑考虑。

真要是不成,趁早下地干活去,上什么学啊,上学不花钱啊。

赵根家五个孩子,老大赵雅芳,老二赵雅军,这两个算是在城里站下了。

老三赵雅民不羡慕大姐,倒是羡慕他二哥。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大姐那份能耐,考不出去,可他希望自己也有二哥的运气。

赵雅民太清楚二哥是怎么走出大山,能进红星厂工作的,还不是李家二哥照顾。

连他二哥都照顾了,还能差了他一个?

从学校里出来,他就盼着李家二哥能来山上一趟,他好巴结巴结。

只是两年的时间里,李家二哥一次都没来,他哪里能等得起,他爸也等不起啊。

你要说自己下山来找李家二哥,他倒是想了,可也得能从姑父那里拿到介绍信啊。

你当这个时候农村孩子想去哪就去哪呢,没有介绍信票都买不着。

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心心念念大姐或者大姐夫能来一趟,可大姐两人因为孩子和工作的事也很少来家里。

少数来的一两次也是大姐夫来的,他有心想要提一嘴,可一直没得着机会。

还是去年过年,大姐夫来家里送年礼,倒是叫他逮着机会了,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地,大姐夫还没等应呢,就被他爸给叫走了。

其实他不知道,当时他大姐夫也为难。

因为那个时候李学文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整呢,工作没着落,躲在一监所清静。

说是躲清静,还不是怕被清算嘛。

小舅子来求他,他是又尴尬又为难。

你要说他没能耐吧,家里不少干部,吃喝不愁,生活无忧。

你要说他有能耐吧,当大哥的混的如此处境,怎么跟弟弟妹妹开口啊。

他自己舒坦倒是行了,真要帮小舅子忙,还得是弟弟妹妹。

找李学武是能办这件事,可二弟已经照顾一个赵雅军了,还得照顾丈人全家?

他是丈人半子,照顾丈人家无可厚非,但没有让弟弟照顾自己丈人家的道理。

所以三小舅子提的这个事甭说丈人叫走了他,就是没见叫他,他也应不了。

到底是丈人本分,叫走他只说了几句话,没说旁的事,其实就是挡了赵雅民的话。

赵根事后狠狠给了赵雅民一顿揍,揍他没有脸面,有手有脚的非指望别人。揍他好高骛远,有了今天还不够,还嫉妒他二哥。

要真有能耐自己考学去,他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就是攀亲戚这件事不行。

赵雅民被揍一顿,熄了进厂的火,可心里终究是落下了疙瘩。不仅跟他大姐不亲了,连他二哥也不搭理了。

这是气,也是嫉。

气大姐不心疼他,嫉妒二哥的好命。

如果他是老二,也该他得到这份照顾,去城里上班,娶个有钱有势力的媳妇。

所以这一年下来,赵雅民看起来成熟了不少,只是闷头不说话,很是倔强。

赵根能有什么办法,大小伙子了,打是打不出来了,骂也骂不醒,懒得搭理他。

不过他也把话给儿子说清楚了,气他大姐也好,嫉他二哥也罢,有能耐就这么着。

反正他大姐和他二哥不会指望着他过活,更不缺他这个弟弟。

到时候他自己想,到底是他大姐和二哥能照顾他,还是缺了他不行。

这话再直白不过,赵雅民年轻气盛,就是想不明白。这一点老四赵雅亭就很通透。

三哥的例子摆在眼巴前,父亲已经恼了,要把家里这两年的积蓄拿出来盖房子。

早就攒下钱了,那一把大火过后明明盖了新房,为啥还要盖房子?

因为要分家。

谁分出去,谁养老,已经再明显不过。

赵雅亭也羡慕城里的生活,可他知道这份羡慕强求不得,还得看眼前的事情。

家里条件好了,好好干几年不愁娶媳妇,更不愁过好日子。

就是城里人买不起的自行车他们家现在也能买得起了,还倔强个啥呢。

***

“真要把孩子分出去单过?”

中午这顿饭不仅李学武带着一家人回来了,往外面走亲戚的李顺也回来了。

李顺回京以后同二儿子谈过一次,父子在后院足足聊了有两个多小时。

家里人不知道父子两个说了什么,反正李顺从那次便没有再往山上去。

跟家里人和单位上说的是处理家务事,可这家里哪有什么大事指望他来处理。

李学才破嘴,说他爹韬光养晦,不愿意山上有了成绩以后让人家妒忌。

结果呢?

李顺开始收拾三儿子了。

不仅要日日考校儿子的基本功,还要他将实习过程中的病例写出来做分析。

李学才算是被拴住了,晃悠了一年的好生活彻底结束,成了他爸的司机兼秘书。

李顺一改以前的木讷和保守,有时有晌地去单位里转一转,看看老同事和老朋友。

再就是跑京城的各大药店和药房,整理和收集一些民间的药方。

正在红星钢铁集团百草堂联合药业总公司担任总经理的赵玉峰请他吃过两次饭,好像商量了一些事情。

最近李顺就是在忙这些事,山上的研究所已经委托给副手代为管理和经营了。

这年月什么都值钱,就手艺不值钱。

有了方便,李顺今天带着儿子去拜访了几位老中医,算得上是圣手的那种。

说是求也好,商量也罢,能把这些人鼓捣在一起,把宝贵经验形成文字是紧要的。

李学武不想他爸在山上困住了,更不想那些勾心斗角伤了他爸的心。

那天在后院他就明着问了他爸,到底是喜欢在山上搞研究,还是爱中医这个事业。

李顺能说出什么,但也懂了儿子的意思。总不能让儿子明问他,是留恋山上研究所的权利,还是真心希望研究中草药。

这问题直指本心,儿子说出来多少有些不恭敬,但也敲醒了他。

赵玉峰担任医药总公司的总经理,山上的研究所就在他的视线之内了。

以前在中医院如何不好说,现在李顺的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都有所不足。

不应该让人家为难,倒不如见好就收。

李顺手里掐着老多药方子和偏方,真要把圣手医术总结出来,那他就超然物外了。

中医这个行业吧,谁都不敢说第一。

你说自己是中医世家没人招惹你,你要说自己天下第一,那明天就有人抬着死人到你跟前让你给医治。

李顺也想通了,连带着看小儿子都有些不顺眼,这大半年没有一点长进。

就是开车手艺好了。

正好,让小儿子开车带着他四处拜访,交流经验,也是给儿子学习的机会。

今天就是出去办这件事了,知道亲家来了,紧着中午赶了回来。

赵根和尹满仓只知道李顺两个月没上山了,惦记着下来看看。

瞧见李学武一家子回来陪他们,面上特别的有光,喝酒都大声了不少。

李家招待亲家舍得下本,一大家子人坐不开,还是在回收站这边吃的饭。

傻柱今天没出去,主动帮忙做了席面,赵根和尹满仓更是激动不已。

“不分出去咋整,孩子都大了。”

赵根喝了酒,话也多了起来。他同李顺叫大哥,亲家两人坐在一起聊了起来。

“老三要是省事我也就不愁了。”

他无奈地讲道:“老爷子老太太眼瞅着岁数大了,我哪舍得折腾他们。”

“可是儿大不由娘啊,再闹腾下去,就是我这个当爹的不是了。”

“唉,大了就好了。”

尹满仓见大舅哥喝多了,话说的有点太直白,端起酒杯劝了劝。

赵根也是感慨着,喝了酒,看着桌上的李家三个儿子羡慕地讲道:“还是大哥有福气啊。”

“嗨,现在看着还行,早先也气人呢。”李顺看了小儿子一眼,见他主动起身倒酒这才转过目光,看着亲家谦虚道:“就算是分家出去,也得等结了婚以后的。”

“是这么想的呢。”赵根点点头,解释道:“想着今年就给老三和老四相看相看,真有合适的,正好明年房子盖好了就都结婚。”

“老四年龄小了点,再大大的吧。”

李顺这话以前绝对不会说的,只是这两年在山上多得亲家照顾,实在是亲近。

赵根无奈地摇了摇头,道:“让他们一起结婚不是想别的,就是想老四出去过。”

“老四分出去?”

尹满仓好像也是第一次从大舅哥嘴里听到这个决定,惊讶地问道:“不是老三?”

“老三那个样子我哪里放心得下。”赵根放下酒杯叹了口气,道:“老四更有过日子的样,分出去好好过日子,也差不了。”

李顺见他这么说,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家,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当初他决定“撵”了二儿子分出去单过,还是在老二没结婚的时候呢。

这时候他自然不会说什么要没有他当初的果决,二儿子也不会这般独立的话。

其实李顺当初也舍不得,想要顺着大儿媳妇儿的心意分他们出去单过。

只是那两天纠结着睡不着觉,最后还是决定让老二出去。

现在各个都好,家和万事兴,真要是当初不好了,他想照顾老二都不方便。

老二当初要落实不好工作,或者上班吊儿郎当,总得有人给他托底。

是守着大儿子过,照顾老二,还是守着老二过,让老大照顾老二艰难?

家家难念的经就是这样。

他们这一桌不仅有李家的三个儿子,还有亲家的大儿子,赵雅军今天也来串门。

昨天李学武都讲了让他回来,赵雅军哪里敢不回来。到这边跟他大姐没好意思说话,只是亲近他大姐夫聊天。

李学文哪里能看不出大舅子的尴尬,只是他不喜欢无效的聊天,恼的也是不行。

到最后还是赵雅芳看不过去了,走过来照着后背不轻不重地给了弟弟一巴掌。

赵雅军被打的直咧嘴,不过最后还是笑了出来,是轻松解脱的笑。

赵雅芳当着姑父和父亲的面自然不会训斥他什么,不过也呲哒了他几句。

王露站在一边只是笑着看热闹,反正大姑姐是不会说她的。

饭桌上,赵雅军听父亲提起分家的事,脸色也有几分为难。

弟弟疏远了他,又埋怨大姐夫的事他也听说了。那一阵儿他回家两次,偷偷给三弟钱,三弟却是没要。

兄弟两个也尴尬着,这可能就是成长的烦恼了。以前兄弟两个哪有这样的隔阂,就算是吵起来了,动了拳头也回头就和好了。

现在?越长大越烦恼。

“雅芳现在是什么职务?”

尹满仓见饭桌上的气氛低沉,主动问了炕桌上大外甥女的工作含权量。

他是村干部,也是最关注这个。

赵雅芳笑着介绍道:“我这不算什么职务,就是在教研处担任副主任。”

“那就是副科级了。”尹满仓对这个极为敏感,笑着讲道:“比公社主任不差了。”

“哪有您这么比的,我这是学校。”

赵雅芳笑着讲道:“公社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工作,我这就是虚职。”

“哎,也不差了——”

尹满仓高兴地喝了一杯酒,对桌上其他几人讲道:“雅芳真要来公社上班,那当主任也是绰绰有余的。”

“有您在公社,我哪里有机会回去。”

赵雅芳也是会开玩笑的,话里恭维了姑父进步到公社任职,也谦虚了自己。

尹满仓自然高兴,逗了饭桌上外甥女婿,道:“学文,你不也是当干部了?”

“我这干部早没了。”李学文端起酒杯敬了他,笑着说道:“不过我这算挂印。”

“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儿,还挂印。”

赵雅芳也是玩笑道:“等你努力到二弟这个地步再说这个吧。”

“我大哥腹有乾坤,我哪里比得上。”李学武端起酒杯笑着看了大嫂说道:“我们集团研究院院长夏总说了,一个李学文能顶二十个大学毕业生呢。”

“嘿嘿——”王露听见这个也是忍不住笑出了声,因为这话就是她大舅说的。

“我大舅说大姐夫思想进步呢,在华清教书不算,还兼顾了研究院的研究员。”

她主动给公公和姑父做了介绍,语气中很是骄傲,真把李学文当大哥一般。

“这可是好事,学文就是太懒散了。”

尹满仓端起酒杯指了指李学文讲道:“以学文的脑子,这干部早应该当上了。”

其实李学武早就想让大哥去研究院挂职了,哪怕是带带学生呢。

大哥嫌麻烦不愿意去,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着,就又去了。

他不知道,李学文能去研究院兼职,还是受了小舅子的刺激。谁让他这个当大姐夫的没能耐呢,要是有能耐不也照顾丈人家了。

这心里话他不会说出来,饭桌上只是笑着。

“老四不念了,老五学习可好。”

又说起上学的事,尹满仓赞道:“很有她大姐那个劲头,一门心思要考大学呢。”

这个年月,农村也知道大学不能考了,上学的尽头就是高中,甚至是初中。

不过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厂办教育机构,在这个年月属于香饽饽。

大型工厂或者企业有条件的都会自主办学,像是红星钢铁集团这样办职业培训学院的也有不老少,算是目前考学的终极目标了。

尹满仓提起这个也是别有目的的,是心疼小外甥女。他看了大舅子一眼,讲道:“雅萍那个成绩就应该送城里来上学。”

“不方便,哪都一样。”

赵根没应妹夫的话,他虽然也心疼闺女,但也没有这么安排的。

送城里来?不说手续有多麻烦,又是户口又是转校的,大丫头在哪生活啊。

他们家是有条件了,可也是相对来说。

赵雅军和王露家里倒是搁得下妹妹,可这小姑子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还是新婚。

再一个这房子都不是自己家买的,赵根哪里好意思,更拉不下脸来。

赵雅军听见这话其实也想了,妹妹真想来城里上学,他也能照顾妹子。

只是王露怎么想?

王露不是怕麻烦,而是怕照顾不好小姑子,毕竟这个年龄的姑娘最麻烦。

小姑子乖巧懂事,可也到了花龄。他们俩都在厂里上班,又都是忙,一个照顾不到就有可能落下埋怨,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赵雅芳懂弟弟和弟媳的为难,主动讲道:“雅萍可以来我这住,正好我可以辅导她课业。”

“不来不来,用不着。”

赵根瞪了闺女一眼,嘴里直接拒绝了,“你姑父说一嘴,哪就来城里上学了。”

他想着闺女跟着婆婆一起生活,还有带着小姑子来家里住的?

又不是没爹没妈的,只是上学而已,哪里就金贵了。

尹满仓也是实在心疼外甥女是个材料,要不是学习真好,他哪里会多这个嘴。

“这有啥好为难的,住我家。”李学武见气氛要冷,笑着开口说道:“过几天我就去钢城上班,家里人少了我不放心。”

他看向赵根说道:“老叔这转学手续您可得自己办,来联合学校我这边能帮忙。”

“不过住我家就没有大学教师辅导的待遇了,说不好还得帮忙带带孩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