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十七回·寒露养阴·百合羹润肺滋肾

楔子·露冷金寒

寒露前三日,罗浮山巅的“凝露台”上,千年银杏的扇形叶片纷纷飘落,每片叶子上的霜花竟呈现出不同的纹理:向阳面的霜花如肺叶支气管分支,背阴面的霜花似肾经脉络走向。子时初刻,罗汉果仙子立于露台中央,见北斗七星的“天权星”(文曲星,属土)与“摇光星”(破军星,属水)之间有白气萦绕,如土水相生之象。她轻叩石栏上的“肾肺相生”浮雕,浮雕缝隙中渗出的透明黏液突然化作露珠,在空中凝结成“金水相生”四字,转瞬又散作雾气,融入山岚。

“阿楠,”她指向山下州府的方向,那里的万家灯火在寒雾中明明灭灭,如肺肾之气虚浮不定,“今岁火运过旺,至寒露而金气被火所克,金虚则水无所生,水涸则金更燥。你闻这山风,”她抬手接住一片带霜的银杏叶,叶片竟在掌心碎成齑粉,“带着焦苦味,正是‘金燥水涸’的征兆。”药童阿楠翻开《六元正纪大论》竹简,见“燥胜则干”句旁的批注被露水洇湿,字迹晕开成肺肾轮廓。竹青化作寒蝉,翅膀上的透明纹路突然泛出金色斑点,恰似肺经虚火上炎之象,蝉鸣声竟带“商音”的破音,刺耳难耐。

忽然,山涧深处传来鹤唳,一只丹顶鹤单腿独立在寒潭边,梳理羽毛的动作迟缓无力,翅膀边缘的羽毛竟有焦枯痕迹。仙子叹息:“鹤属金,其羽焦枯,应肺金受刑;单腿难立,应肾水不足。此兆应在人间,必多虚喘之证。”话音未落,鹤唳声突然变得沙哑,竟与远处州府中传来的老人咳喘声重叠,宛如天地同悲。

第一折·金燥水涸·虚喘百出

巳时初,州府“栖鹤巷”的青石板上,霜花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芒,卖梨膏的周老汉每走几步便需扶墙喘息,他担子里的梨膏罐上凝结着薄冰,宛如患者肺中寒痰。“保和堂”药铺内,炭火盆中炭火烧得通红,却驱不散室内的阴寒——十位患者围坐火盆旁,个个面色青白,肩颈紧缩如弓。

首位患者秦逸云书生,身着三层夹袄仍瑟瑟发抖,他强撑着作揖,袖口滑落,露出腕部青筋暴起如蚯蚓:“晚生每日读至丑时,初觉咽干,渐至吸气不足,近日竟需张口抬肩以助呼吸。”仙子诊其脉,右寸细数如蛛丝,左尺沉伏难寻,再观其舌,光红无苔,中部有深裂纹如刀割:“秦公子苦读伤神,暗耗肾阴,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灼伤肺金。《难经·四难》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今吸入困难,正是肾不纳气之象。”

次诊老妇李氏,由孙儿搀扶而入,她枯瘦如柴,手指拘挛难伸,每喘息一次,胸前衣物便被冷汗浸透。“夜里睡不踏实,总觉得有团火在胸口烧,”她声音微弱如蚊呐,“连喝口水都像吞刀片。”仙子轻触其手背,皮肤温度低而干燥,如秋日枯枝,再按其“太溪”穴,凹陷不起:“李阿婆寡居多年,肝郁化火,复因年高肾衰,致‘木火刑金,金水两虚’。需滋肾水以涵肝木,润肺燥以制心火。”

最惊心动魄者是镖局武夫王大力,他被四名伙计抬入,面色紫暗如猪肝,喉间发出“嘶嘶”哨音,每呼吸一次,肋骨便如风箱般剧烈起伏。“昨夜在屋脊上值夜,突遇暴雨,”他攥紧拳头,指节发白,“此后每吸一口气,就像有把冰刀割肺。”仙子观其舌,暗紫有瘀斑,舌下络脉粗胀如绳,触其胸壁,竟有散在皮下气肿:“久劳伤肾,肾气不足则摄纳无权;暴雨侵体,寒湿瘀阻肺络,成‘虚实夹杂,肺肾同病’。此证若不速治,恐成‘肺胀’重症。”

第二折·百合承露·金水同收

未时三刻,罗浮山“百合一径”笼罩在淡紫色雾霭中,野生百合生于悬崖峭壁间,花瓣上的霜花在阳光折射下呈现七彩光晕。罗汉果仙子选中三株特殊百合:第一株生于朝阳崖壁的凹处,花瓣半开半合,如肺脏“宣发肃降”之态,命名“朝阳白”;第二株长于背阴石缝的凸处,花瓣紧裹如球状,鳞茎肥大如肾,命名“夜合子”;第三株缠绕在枯死的松树上,花瓣边缘泛青,如“木火刑金”之象,命名“松萝缠”。

“采集百合需分三候,”仙子手持“阴阳玉剪”,剪柄刻有“子午流注”刻度,“朝阳白需在卯时(5-7点)阳气初升时采摘,取其‘金气方盛’;夜合子需在酉时(17-19点)阴气始盛时收取,取其‘水气方生’;松萝缠需在辰时(7-9点)土旺之时采集,取其‘土能生金’。”阿楠依言采摘朝阳白,刚触花瓣,露珠竟凝成细小冰晶,落入玉盏中发出“叮咚”清响,如击磬石。竹青化作山雀,啄取夜合子的露珠,每啄一次,露珠便在空中划出一道银线,落入“坎宫”药罐,罐中顿时升起白气,如肾水蒸腾。

采集至申时(15-17点),忽见松萝缠的花蕊中渗出淡金色汁液,凝结成“肺肾”二字,仙子以“白虎玉瓶”承接,瓶中预先放置的罗汉果竟自动裂成两半,一半浮于液面上(属金),一半沉于瓶底(属水),如“金水相生”之象。此时,百合一径的雾气突然凝结成凤凰形态,凤首朝西(属金),凤尾朝东(属木),引颈长鸣,声震山谷,惊起满径霜花,如肺肾之气冲开瘀阻。

第三折·羹方秘制·七情和合

戌时正,保和堂后厨的“金水炉”以千年松枝为燃料,炉身刻有“金生水”“水生木”的循环纹路,三口银锅分别对应“上中下”三焦:

- 上焦锅(肺):投入朝阳白花瓣、罗汉果碎片、薄荷露,以“商音”律管(铜制,长三寸九分,应肺之九窍)吹奏《阳春曲》,旋律清越如鹤唳,锅中羹汁随音律起伏,浮现出“云门”“中府”穴位的光影;

- 下焦锅(肾):放入夜合子鳞茎、熟地黄、山茱萸,以“羽音”律管(竹制,长五寸,应肾之五液)吹奏《白雪曲》,旋律深沉如龙吟,锅中羹汁逐渐浓稠,表面聚起米油如珍珠;

- 中焦锅(脾):混合松萝缠花瓣、桃仁、丹参,以“宫音”律管(陶制,长七寸,应脾之七窍)吹奏《黄钟曲》,旋律厚重如击缶,锅中羹汁沸腾时,竟有细小气泡聚成“土旺金生”四字。

阿楠手持“五音编钟”,每敲响一记,对应锅中羹汁便泛起涟漪:敲“商音”钟,上焦锅的薄荷香便浓郁几分;击“羽音”钟,下焦锅的熟地黄甜气便醇厚几分;叩“宫音”钟,中焦锅的丹参辛气便清透几分。竹青化作乐官,手持指挥棒(以百合茎制成),协调三锅火候,棒头镶嵌的珍珠随节奏明暗变幻,如人体气血运行。

当三锅羹方熬至“上焦清、中焦和、下焦固”时,竹青突然口吐“金水元气丸”,投入中焦锅,药丸融化瞬间,三锅羹汁竟突破锅沿,在空中交融成“肺肾同治”的金色符文,符文散作光点,落入每个药罐,赋予羹方灵性。

第四折·辨证施药·金水交济

亥时三刻,秦逸云书生半卧于竹榻,仙子以“透天凉”针法刺其“尺泽”“复溜”穴:先刺尺泽(肺经合穴),针尖向肘部斜刺,得气后行“六阴数”(捻转六次),以泻肺火;再刺复溜(肾经经穴),针尖向足跟斜刺,行“九阳数”(捻转九次),以补肾阴。竹青衔来冰镇薄荷脑,涂抹于书生“大椎”穴,薄荷脑遇体温化作雾气,沿督脉上升,与针气相合。

“尺泽为肺经合穴,属水,泻之可清肺经实热;复溜为肾经经穴,属金,补之可滋肾经虚阴,”仙子解释,“此乃‘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泻南补北’法。”书生忽觉一股清凉从尺泽穴涌入,沿肺经下行至中府,转而化作暖流从复溜穴上行,经太溪穴直达肾俞,两股气在膻中穴交汇,形成温润之气团,咳喘竟在片刻间缓解。

老妇李氏服用肺肾两虚方时,仙子以“耳穴埋豆”法,在其耳郭“肺”“肾”“肝”穴埋入王不留行籽,每按压一次,李氏便觉胸胁舒展几分。“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仙子轻揉李氏耳尖“肝穴”,“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木条达则肺金自宁。”李氏服药后,当晚便梦见自己在百合田中漫步,白鹤衔来露珠滴入口中,醒来后口干舌燥之感大减。

武夫王大力的虚瘀方需“以针引药,以药通脉”,仙子先以“巨针”(粗如筷子)刺其“大椎”“肺俞”穴,行“开合补泻”法,出针时故意摇大针孔,使瘀滞之气外泄;再令其饮下虚瘀方,汤药中预先调入竹青的“龙涎水”(青蛇津液,能透骨搜风)。王大力服药后,浑身汗出如浆,汗水中竟夹杂着黑色絮状物,三日后,胸胁刺痛消失,呼吸竟如少年般顺畅。

第五折·五行生克·子母相及

子时正,老乐师陈清远被弟子搀扶而入,他怀抱祖传玉箫,面色萎黄如蜡,嘴唇发紫,吹奏时箫音破碎如裂帛。仙子诊其脉,左关弦细(肝虚),右寸浮散(肺虚),断为“金不生水,水不涵木”,取“太冲”(肝经原穴)、“太渊”(肺经原穴)穴,行“龙虎交战”针法:先刺太冲,得气后左转九圈(补肝阴);再刺太渊,得气后右转六圈(清肺火),两穴针尖相向,如龙虎对峙。

竹青化作凤凰,口衔玉笛,吹奏《金水相生曲》,笛音中融入百合羹的清香,老乐师闻之,自觉有清凉之气从耳道涌入,直达肺肾。“太冲补肝阴,太渊清肺金,”仙子解释,“配合乐声疏导气机,此乃‘治肝即所以治肺’的‘隔脏治疗’法。”老乐师突然剧烈咳嗽,咳出半杯胶冻状瘀痰,痰中竟裹着一片多年前吸入的箫膜碎片,此后箫音竟恢复清亮,如凤鸣九天。

七日后,老乐师在百合径中吹奏新谱的《鹤鸣九皋》,箫声清越,引来了三只丹顶鹤驻足聆听,鹤羽洁白如雪,与仙子的素衣相互辉映。阿楠惊叹:“昔闻‘乐以治心’,今见乐以治肺肾,真天人相应之妙!”仙子微笑:“《黄帝内经》云‘五音入五脏’,商音入肺,羽音入肾,今以商羽和鸣,正合金水相生之道。”

第六折·虚瘀入络·通补兼施

丑时三刻,绣娘苏绣娘被抬入诊室,她面色青灰,双手抓挠颈部,喉间发出“咯咯”声响,显然痰瘀阻塞气道已至危急。仙子急取“急救三棱针”,在其“少商”“商阳”“中冲”穴点刺,血出紫黑如墨,每刺一穴,苏绣娘便呕出少许黏液。竹青化作穿山甲,用前爪轻推苏绣娘后背“定喘”穴,每推一次,便有气泡从其咽喉逸出,发出“噗噗”声。

“少商为肺经井穴,商阳为大肠经井穴,中冲为心包经井穴,”仙子边施针边解释,“三穴同刺,可泄上焦实热,通利咽喉。”随后,她以“通补羹”调以童便(取其“引火下行”),灌服苏绣娘。片刻后,苏绣娘剧烈呕吐,竟吐出拳头大的瘀痰,痰中裹着她半年前误吞的绣花针——针身已锈蚀,却未伤及脏腑,众人皆称奇。

清理瘀痰时,阿楠发现绣花针周围缠绕着丝状物,色如败絮,正是长期瘀阻形成的痰核。仙子轻抚苏绣娘“廉泉”穴,见其面色渐转红润,嘱道:“瘀阻虽去,肺肾阴虚未复,需以百合羹调补百日,方得全愈。”苏绣娘康复后,绣出一幅《百合救肺图》,画面中仙子手持玉笛,凤凰口衔百合,寓意“金声玉振,肺肾同苏”。

第七折·顺时养生·治未病要

寅时初,东方既白,百合径的草庐内点起七盏麻油灯,灯光映着仙子手中的“二十四节气养生图”,图中寒露节气对应的人体经络闪烁着金光。“寒露养生,首重‘封藏’,”仙子展开《养生导引图》,图中古人作“闭气纳肾”状,“肾主封藏,肺主收敛,今岁金水两虚,需从‘食养、药养、术养’三途入手。”

食养方面,仙子展示“三才粥”方:“上材百合(天)、中材罗汉果(人)、下材芡实(地),煮粥时加少许秋蜜,辰时服用,可润肺滋肾,健脾固肠。”药养方面,她分发“金水丸”:“以百合、熟地、罗汉果、沉香炼蜜为丸,每日酉时(肾经当令)服下,可纳气归肾。”术养方面,她演示“金水固元功”:“自然站立,双手叠于丹田,先叩齿三十六通,再以鼻吸‘商音’清气,以口呼‘羽音’浊气,循环九次,可强肾润肺。”

竹青化作药童,给每位百姓佩戴“金水香囊”:“囊内装百合、沉香、丹参、冰片,佩于‘膻中’穴,可防燥邪伤肺,瘀阻心络。”一位老者问:“老朽夜间常盗汗,如何是好?”仙子取“百合知母汤”方:“百合七枚,知母三钱,水煎服,亥时(三焦经当令)服用,可滋阴降火,盗汗自止。”

结语·金水相生

卯时正,仙子一行踏上归程,老乐师吹奏着《金水调》为其送行,箫声中,罗浮山的霜花竟逆着阳光飞升,在空中聚成“寿”字。阿楠的药篓里装满百姓送的百合鳞茎、熟地切片,竹青则背着一罐新制的“金水膏”,膏体在晨光中泛着珍珠母的光泽。

回望州府,保和堂的屋檐下挂着七串百合干,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肺肾之气的温柔呼吸。阿楠摸着腰间的“滋肾润肺香囊”,问:“师父,为何寒露治虚,有时用薄荷之凉,有时用熟地之温?”仙子停在“金水交辉”石旁,石上的百合与苔藓在晨露中晶莹剔透:“病有阴阳,治有逆从。薄荷凉肺,适用于金燥;熟地温肾,适用于水涸。正如这晨霜与朝阳,看似对立,实则共成天地清肃之令。下一站,霜降进补,当知‘扶阳固本’的机变了。”

赞诗

寒露萧萧锁玉栏,肺肾阴虚喘路难。

百合凝霜通肺窍,罗汉含露润肾关。

七方妙合五行理,九针巧破六阴寒。

若问养生何处是,一羹一枕即金丹。

预告·第十八回·霜降温补·鹿茸酒温肾暖脾

却说罗汉果仙子归山后,见百合径的霜花已凝结成冰,忽闻山下村落传来“鸡鸣泄泻”与“腰膝冷痛”之声,百姓每至黎明前腹痛即泻,便中夹有不消化食物,腰膝冷痛得温则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时值霜降,阴气盛极,肾阳衰微如残烛,不能温煦脾土,致“火不生土,釜底无薪”。欲知仙子如何以鹿茸酒配伍罗汉果,温肾暖脾、火土相生,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