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十五回·白露养阴·桑蜜膏滋肝润肺

楔子·金风敛露

白露至,罗浮山的桑树林披上素纱。卯时初刻,第一缕晨光穿过桑叶间隙,在石径上织出斑驳光影,叶尖露珠坠落,砸在“养阴台”的青铜盘上,发出清越声响,竟与《灵枢·经脉》中“肺手太阴之脉”的循行节奏相合。罗汉果仙子轻抚桑枝,见叶片边缘的锯齿状裂痕上凝结着白霜,宛如肺脏的支气管分支,指尖轻触,霜花化作水珠渗入肌肤,隐隐作痒。

“阿楠,”她指向东方天际的“启明之星”(金星),“白露为秋金之正令,金气收敛,燥邪当令。然今岁中运太徵(火运过旺),金气被火所克,致‘金不生水,水不涵木’,故燥邪易沿‘金→木’传变,先伤肺,再累肝。”药童翻开《六气图》,见“白露三候”旁批注着“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每候对应肺、肝、肾三脏,不禁皱眉:“燥邪伤肺,为何先提鸿雁、玄鸟(皆属木)?”

仙子轻笑,折下一支桑条,见断面渗出的汁液呈淡金色:“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为常,然金虚则木反侮。今岁火克金,金虚木乘,故燥邪易从‘金→木’逆传,致‘肝燥肺更燥’。”竹青化作金蚕,趴在桑叶上啃食,蚕粪竟排成“润燥”二字,粪便落地化作露珠,滚入山涧,惊起一群灰鹤——鹤属金,其鸣声竟带“商”音(肺音),应和着远处州府的咳嗽声。

第一折·燥邪伤肺·木火刑金

巳时初,州府“落叶巷”的青石板上,铺满晾晒的桑叶,却无人翻动——家家户户都有咳嗽声。“养真堂”药铺内,陈郎中正在给一位书生诊治,书生咳声短促,痰中带血,指甲前端泛青,如肝郁之象。罗汉果仙子踏入店门时,悬挂的“杏林春暖”匾额突然倾斜,露出背后的“金虚木旺”四字,正是去年诊治时所书。

“小娘子你看,”陈郎中递过一叠病案,“自白露起,七成患者干咳无痰,三成痰中带血,更有甚者,胸胁刺痛,连及肩背。”仙子环视店内,见“平肝熄风”药柜的门轴开裂,柜中白芍、木瓜等药饮片干硬如柴,墙上《脉诀》中“肝脉弦长”句旁,墨迹竟裂成丝状。

首诊书生陆明远,身着青衫,两颧潮红,咳时以手按右胁,自诉每至酉时(17-19点,肾经当令)潮热盗汗,舌边尖红,脉弦细数。仙子轻叩其右胁“期门”穴,痛甚,又观其指甲有纵纹如棱:“陆公子苦读伤肝,肝阴不足,白露燥邪乘虚犯肺,成‘木火刑金’之证。《医宗金鉴》云‘胸胁串痛,皆属肝胆’,需‘清肝润肺,金水相生’。”

次诊农妇吴氏,晨起劳作时感鼻塞声重,咳嗽痰少,痰中带血丝,鼻干咽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仙子触其手背,皮肤干燥却无灼热感,闻其咳声重浊:“此属‘凉燥’,秋凉袭肺,兼之肝郁(农妇常年操持家务,情志不舒),致‘肺燥肝亦燥’。需辛温开肺,兼以柔肝。”

最奇者是戏班武生张大力,每日五更练嗓,近日突然失音,咽喉干痛如刀割,咳出的痰块竟呈青紫色,舌暗有瘀斑,脉涩滞。仙子观其颈前“天突”穴处有青筋暴起,触之硬韧:“久用嗓子,耗伤肺阴,兼之练功时汗出当风,燥邪与瘀血互结,成‘燥瘀闭肺’之重症。”

第二折·桑露承霜·金木合化

未时三刻,罗浮山“三叠泉”旁的桑树林中,仙子选中三株“雌雄桑王”——雄树高大挺拔,树皮青黑(属木火);雌树低矮婆娑,树皮灰白(属金土)。她命阿楠在卯时(5-7点,大肠经当令)采集雄树叶露,竹青则在酉时(17-19点,肾经当令)收取雌树叶露,分别盛入“甲乙”“庚辛”二玉瓶。

“雄露得木气,性温通,可疏肝;雌露得金气,性凉润,能润肺。”仙子解释,“《抱朴子》云‘桑乃箕星之精’,箕星主风(肝),故桑叶善息内风;白露为金精,故露汁善润肺燥。”阿楠见雄露色青如苔,雌露色白如乳,奇道:“此乃‘青入肝,白入肺’的应兆!”

采集至寅时(3-5点,肺经当令),忽见雌树顶枝的露珠聚成“肝肺”二字,仙子以“五德玉匙”舀取,匙柄刻着“金克木,木侮金”的循环纹路。竹青化作金蜂,穿梭于桑叶间,翅膀振动频率竟与《黄帝内经》中的“五音疗愈”之“商音”相合,震得露珠如音符般跳跃,落入“角徵宫商羽”五音药罐。

当最后一滴雄露落入“角音罐”(属木),桑树林中突然响起凤鸣,百鸟朝凤,其声清越,恰似“金声玉振”,应和着人体肝肺的气机升降。

第三折·九炼蜜膏·七情玄机

戌时正,养真堂后厨的“金木炉”火光摇曳,炉身刻着“木曰曲直,金曰从革”的铭文,分上下两层:上层炼蜜(属土),下层煎药(属金木)。

- 凉燥方:雌露、桑叶(蜜炙)、杏仁、生姜、罗汉果,以“商音”音律(五音属金)为节奏搅动,蜜膏呈乳白色,散发着杏仁的辛香与生姜的暖热;

- 温燥方:雄露、桑叶(生用)、麦冬、沙参、罗汉果,以“角音”音律(五音属木)为节奏搅动,蜜膏呈青绿色,弥漫着麦冬的甘润与桑叶的清苦;

- 燥瘀方:雌雄露各半、桑叶(炭化)、桃仁、红花、罗汉果、蜂蜜,以“宫音”音律(五音属土)为节奏搅动,蜜膏呈紫褐色,夹杂着桃仁的果香与红花的辛散。

阿楠手持“五音编钟”,每敲一响,炉中药汁便随音律起伏,如潮水涨落。陈郎中观察到,凉燥方的蜜膏表面凝结着细小霜花,如秋露初凝;温燥方的蜜膏中漂浮着细小气泡,如肝气条达;燥瘀方的蜜膏底部沉着黑色颗粒,如瘀血化散。竹青化作蝴蝶,翅膀上的鳞片竟映出“燥”“润”“瘀”的字形变化,直至三字交融为“和”字。

当“燥瘀方”熬至“滴水成珠”时,炉中突然喷出五色烟雾,分别对应五脏,烟雾中隐约可见“肝肺同治”的古医案图像,众人皆叹为观止。

第四折·辨证施药·金木交济

亥时三刻,书生陆明远服下温燥方,仙子取“太冲”(肝经原穴)、“尺泽”(肺经合穴)穴,行“龙虎交战”针法:先刺太冲,得气后行“泻法”,如青龙摆尾;再刺尺泽,行“补法”,似白虎归山。竹青衔来新鲜枇杷叶,刷去绒毛,煎汤送服蜜膏,枇杷叶叶脉竟与肺经走向一致。

“太冲泻肝经实火,尺泽补肺经虚损,”仙子解释,“配合桑蜜膏清肝润肺,此乃‘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五行生克之法。”陆明远施针服药后,觉一股清凉从足厥阴肝经上升,至胁下转为温润,涌入肺脏,咳嗽竟在半个时辰内渐止。

农妇吴氏饮下凉燥方,仙子以“温针灸”法刺“肺俞”“肝俞”穴,艾条裹着桑皮纸,燃烧时散发出焦香。“肺俞宣肺散寒,肝俞疏肝理气,”仙子边行针边说,“温针借艾火之热,化凉燥之寒;桑皮纸引药入肝肺,合‘燥者润之,寒者热之’之旨。”吴氏服药后,连打三个喷嚏,咳出白黏痰块,痰中竟夹着少许青黑色瘀丝——此乃肝郁化燥之象。

武生张大力的燥瘀方需“以酒送服,借酒力行药”,仙子命其含服蜜膏后,以“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穴,放出黑血数滴,血中竟有细小的结晶状颗粒。竹青用尾巴卷来新鲜三七,捣汁调入蜜膏:“三七活血,桑蜜润燥,此乃‘润燥不忘活血,活血不忘润燥’。”三日后复诊,张大力竟能低声哼唱,咽喉肿痛大减。

第五折·五行生克·制化失常

子时正,一老画师被抬入,其人每日临摹《山海经》,久坐伤肝,兼之白露后昼夜温差大,患“燥咳”月余,近日更觉胁肋灼痛,晨起口苦,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仙子诊为“肝火旺,肺金虚,金不制木”,取“行间”(肝经荥穴)、“鱼际”(肺经荥穴)穴,行“东垣针法”——先刺行间,用“子午捣臼”法泻肝火;再刺鱼际,用“青龙摆尾”法润肺阴。

“荥主身热,”仙子解释,“行间泻肝火,鱼际清肺热,二穴同用,如‘金伐木’而‘木生火’受制。”竹青化作青鸾,口衔桑枝,轻轻拍打老画师的“章门”(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每拍打一次,老画师便咳出少许黄绿色黏痰,此乃“肝脾不和,痰热内生”之象。

七日后,老画师能久坐作画,他指着新绘的《桑露润肺图》感慨:“昔日不知‘肝肺同治’之妙,今观笔下桑枝与肺叶交织,方知五行生克皆在画中。”仙子闻言,指着天上的“心宿”(属火)与“参宿”(属金):“心宿旺则火克金,参宿明则金生水,人身亦如此,需处处留意制化平衡。”

第六折·燥瘀入络·穷幽极微

丑时三刻,诊一寡居老妇,患燥咳十年,每至秋季加重,近月来痰中带血成缕,色暗紫,伴胸胁刺痛,夜间尤甚,舌暗有瘀斑,脉细涩如刀刮竹席。仙子以“腹诊法”触其右胁,有痞块如鸡蛋大小,推之不移,叩之音浊:“此为‘燥瘀阻肺络,日久成积’。《血证论》云‘久咳必虚,久咳必瘀’,需‘润燥化瘀,搜剔络道’。”

她取桑蜜膏与水蛭、虻虫等虫类药同捣,制成“润燥逐瘀膏”,又以“火针”点刺“膈俞”(血会)、“肝俞”穴,针柄裹以桑皮,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呈青白色,如肝肺之气交融。竹青化作穿山甲,用爪子轻刨老妇右胁痞块处,每刨一次,便有热气透出皮肤,三日后,老妇竟咳出核桃大小的瘀痰,痰中裹着细小的血丝网络,此后胸痛大减。

阿楠清理瘀痰时,发现痰中血丝竟呈肺络形状,不禁惊叹:“燥瘀深伏肺络,非仙子以虫类药搜剔,不能奏效!”仙子轻抚老妇手背的“养老”穴(小肠经穴,治肩背肘臂疼痛):“络病需‘久病入络,以形治形’,虫类药形如网络,故能通络。”

第七折·顺时养生·治未病要

寅时初,东方既白,桑树林中搭起七座草庐,百姓围坐在蒲团上,听仙子讲“白露养生之道”。她手持“十二时辰养生鼓”,每击一响,鼓面上便浮现相应的养生要点:

“白露养生,当明‘三润三防’:润肺、润肝、润大肠;防凉燥、防肝郁、防痰瘀。”仙子展示“桑蜜粥”方:“桑叶三钱,蜂蜜一匙,粳米二两,煮粥时加少许罗汉果碎末,辰时(7-9点,脾经当令)服用,可健脾润燥,防燥邪传脾。”

又演示“疏肝润肺操”:“站立如松,双手托天理三焦(肺),左右开弓似射雕(肝),每式做九遍,配合‘呬’字诀(肺音)与‘嘘’字诀(肝音),如《灵剑子导引法》所言‘以音润肺,以形疏肝’。”

竹青化作书童,分发“白露香囊”:“内装桑叶、菊花、薄荷、香附,佩于‘期门’穴(肝募穴),可防肝郁化燥。每晚亥时(21-23点,三焦经当令),以拇指按揉‘太溪’(肾经原穴)与‘阳陵泉’(胆经合穴),每穴三百次,可滋阴潜阳,防‘金虚木旺’。”

结语·金木相谐

卯时正,仙子一行踏上归程,老画师送来新绘的《桑露图》,画面上,罗汉果仙子手持桑枝,引来凤凰衔蜜,背景是罗浮山的云雾与州府的万家灯火。阿楠的药篓里装满百姓送的桑葚、蜂蜜,竹青则抱着一罐新制的桑蜜膏,罐身上的“金木相生”四字在晨露中泛着柔光。

回望州府,养真堂的屋檐下挂着七串桑枝,微风拂过,桑叶沙沙作响,恰似肝肺之气的和谐共振。阿楠摸着腰间的“疏肝润肺香囊”,问:“师父,为何白露治燥,总要兼顾肝肺?”仙子停在桑树林的“金木交辉”石旁,石上天然生着青碧的苔藓与灰白的菌菇,宛如肝肺共处:“金与木,虽相克,却相生。就像这桑树林,桑叶属木,却能润肺(金),此乃‘木能生火,火能克金,然木亦能疏土,土能生金’的圆机活法。下一站,秋分平补,当知‘阴阳平衡’的机变了。”

赞诗

白露凋伤肺肝枝,金虚木旺两参差。

桑凝玉露通肝肺,蜜炼琼浆化燥岐。

七法调和金伐木,九针开阖水生池。

莫嫌秋气多萧瑟,自有春风润肺脾。

预告·第十六回·秋分平补·芡实粥固肾涩精

却说罗汉果仙子归山后,见桑树林中惊起的灰鹤已排成“人”字南飞,忽闻山下村落传来“五更泄泻”之声,百姓黎明前腹痛即泻,完谷不化,腰膝酸软。时值秋分,阴阳平分,肾气当令,然今岁火运过旺,致“火不生土,土不制水”。欲知仙子如何以芡实粥配伍罗汉果,固肾涩精、温补脾肾,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