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第十二回·大暑清热·竹沥膏润肺涤痰

楔子·火炎金伤

大暑至,天地如窑。岭南州府的琉璃瓦上,暑气凝成扭曲的波纹,连檐下铜铃都被烤得喑哑。罗浮山“悬壶阁”内,罗汉果仙子轻抚青铜肺形香炉,炉中沉香竟化作痰状烟缕——此乃《素问·五常政大论》中“赫曦之纪,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的应兆。她推开雕着“云门”“中府”穴位的窗棂,见西方天际浮着赤云,状如肺叶灼伤,不禁轻叩玉磬:“丙戌年中运太徵,火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金肺受刑,此劫难逃。”

侍立一旁的阿楠正晾晒罗汉果,闻言抬头,见师父指尖在《六气图》上划过“大暑三候”:腐草为萤(火湿化虫)、土润溽暑(湿热熏蒸)、大雨时行(湿极反燥)。他捏碎一枚焦枯的罗汉果,果仁中竟渗出黏稠汁液:“火盛则金燥,金燥则水凝,故痰热胶结难化。”仙子颔首,取过《千金方·肺脏》卷,书页间夹着去年收藏的竹沥标本,已凝成琥珀状:“今岁需以‘金井抽薪’之法,既清相火,又润燥金,更需防痰迷心窍。”

话音未落,山下传来镗锣声——州府城隍庙开了临时医馆,陈郎中的徒儿们举着“清肺救急”的黄旗疾走。仙子拂袖收好书卷,竹篮中忽然窜出一团绿光,竟是去年救下的青蛇“竹青”,此刻化作药童模样,头顶竹笠上写着“涤痰”二字。“来得正好,”仙子轻笑,“你熟知竹林路径,速引我们去采‘申时竹沥’。”三人踏云而起时,竹青甩动尾巴,竟在云头画出肺经循行图,丝丝水汽随之凝结,宛如提前降下的解暑甘霖。

第一折·痰热壅肺·咳喘震天

未时三刻,州府城隍庙内,梁柱间挂满湿毛巾,仍挡不住灼人热气。百位患者或坐或卧,老者抚胸咳喘,小儿蜷在母亲怀中抽搐,最前排的壮汉脖子粗如牛颈,喉间痰声如煮粥冒泡。陈郎中衣襟尽湿,正给一位唇紫患者灌服姜汁,见仙子到来,手中药碗险些跌落:“小娘子可算来了!昨日巳时至今,已收了十七例‘马脾风’(急性喉炎),其中三个孩童...唉!”

仙子掠过人群,衣袖带起淡淡竹香,所过之处,患者竟觉喉间稍松。她停在一位面如金纸的老者床前,见其痰盂中痰色如铁锈,指甲青黑,按其“太渊”脉,竟似琴弦将断:“此为热伤肺络,痰瘀互结。”又至一绣娘处,其咳声如犬吠,痰中带血,舌红如杨梅,指尖生有粟米状疱疹:“此乃肺经伏火,兼染疠气。”再诊一船工,浑身汗出如油,喘促不能平卧,舌苔白腻厚浊,脉沉滑:“外受暑湿,内停痰饮,真‘上实下虚’之候。”

阿楠捧着《脉经》记录,忽见竹青绕着廊柱游走,所到之处,砖缝中渗出细小水珠——此乃“湿痰化水”之象。陈郎中捧来前日死者的医案,仙子翻看几页,拍案道:“误矣!此证本属热痰,前医竟用姜附温燥,如火上浇油!”她取过案头残留的药渣,见其中有麻黄、桂枝,摇头叹息:“肺为娇脏,岂堪此等蛮攻?速备‘凉膈散’加减,先清上焦痰火!”

此时,西厢房传来惊呼,一富家子突然惊厥,手足抽搐,口中喷出粉红色泡沫痰。仙子急取“清开灵”滴丸(以竹沥、牛黄、冰片制成)纳入其口,又以银簪点刺“十宣”穴,血出紫黑,方渐苏醒。围观者皆叹:“真神医也!”

第二折·竹沥承露·金井抽薪

申时初,城郊“五爪竹林”内,千竿青竹沙沙作响,竹叶上的暑气竟凝成细小火珠。罗汉果仙子选中三丛“阴阳竹”——竹身半边翠绿半边泛黄,合“左肝右肺”之象——在竹节上刻“井”“荥”“输”“经”“合”五穴符号,以羊脂玉碗承接竹沥。但见竹沥滴落时,碗中预先放置的七粒川贝母竟缓缓旋转,如北斗七星绕极。

“竹沥需得太阳、太阴二气交感,”仙子对阿楠解释,“今时太阳在申(金),太阴在未(土),土金相生,故竹沥得土之润、金之清。”阿楠见竹青用尾巴卷起陈年雪水,洒在竹根周围,奇道:“为何用雪水?”竹青口吐人言:“雪水属天水,性阴寒,引竹沥下行,如‘金生水’之理。”仙子点头:“竹青所言极是。且雪水经过冬藏,得闭藏之气,可制大暑之燥烈。”

忽有野蜂误入竹林,触竹沥而僵,却片刻后苏醒飞去。仙子拾其翅,见翅脉如肺经分支,顿悟:“蜂房可入药!”她命竹青寻来野蜂房,以竹沥浸泡,见蜂房孔洞中渗出淡黄色黏液,与竹沥交融,竟散出檀香味——此乃“以毒攻毒”之法,可透达胶结之痰。三人采至酉时,共得竹沥五斗,其中两斗呈半透明状,浮着细小气泡,正是《雷公炮炙论》中记载的“竹精”,可治肺痿重症。

第三折·九蒸九晒·七情和合

戌时正,城隍庙后厨,四口青铜鼎同时开熬。第一鼎熬制“清金膏”:竹沥三斗,加罗汉果十二枚(应十二月之数)、麦冬九两(应九窍之数),以桑柴火慢熬,至汤汁如蜜,滴在青石板上能弹起米粒大珠;第二鼎炒制“涤痰散”:取白矾、皂角、胆南星,按“一矾二皂三南星”之法,在黄土锅中炒至冒青焰,香气刺鼻;第三鼎蒸制“润肺丸”:将百合、天冬、南沙参研末,用竹沥调糊,放入蒸笼,每蒸一炷香时间,洒入少许薄荷露,共蒸九次;第四鼎特制“救急丹”:以竹沥拌辰砂、麝香、冰片,捣成梧桐子大,外用金箔包裹,专防痰闭心包。

“阿楠,取‘二十四气扇’来,”仙子吩咐,“扇面绘有二十四节气,扇骨刻着十二经络,扇动时可合天地气机。”阿楠挥动宝扇,只见四鼎汤药随扇风起伏,如潮水涨落,与远处州府城楼的更鼓声隐隐相应。陈郎中凑近“清金膏”鼎,见罗汉果与竹沥交融后,表面浮现出类似肺泡的细小颗粒,惊叹:“此乃‘取象比类’之效!”

竹青忽然化作原形,绕鼎三匝,鼎中汤药竟泛起青色波纹。仙子笑道:“竹青属木,木能生火,助桑柴之焰,使药力更峻。且青为肝色,肝木疏泄,可助肺金肃降。”说话间,鼎中飘出缕缕青烟,在月光下竟显“肺”字篆文,围观的药徒们纷纷叩首,以为神迹。

第四折·辨证施药·寒热明辨

亥时三刻,首诊渔夫,浑身黏汗,咳嗽声重,痰白如沫,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脉濡缓。仙子以竹沥膏一钱,调以姜汁、炒白术粉:“此为暑湿伤脾,痰浊阻肺。竹沥清其标,姜汁温其里,白术运其脾,三药合而‘培土生金’。”渔夫服药后,连放数屁,咳出碗大泡沫痰,腹胀顿消。

次诊绣娘,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如丝。仙子取“清金膏”加生地汁、藕节炭,以银匙搅匀:“此属肺肾阴虚,虚火灼络。清金膏润肺,生地滋肾,藕节炭止血,乃‘金水相生’之法。另以猪肤汤送服,取‘以脏补脏’之意。”绣娘服后,当夜便觉喉间润泽,血痰渐止。

最险者是位幼童,高热不退,咳喘鼻煽,喉中痰鸣如拽锯,面色青灰,指纹紫过命关。仙子急取“救急丹”一粒,以竹沥化服,又以“捏脊法”从长强提捏至大椎,共提九次,患儿突然咳出痰块如李核,啼哭声响彻医馆。阿楠见患儿舌尖有芒刺,问:“此乃心火旺?”仙子答:“肺与心,火克金也。今心火刑肺,故取‘泻心汤’之意,以竹沥导心火下行。”

第五折·五行针灸·龙虎交战

子时正,一武官被八人抬入,其人面赤如丹,颈粗如斗,喉间痰声如牛吼,竟已三日未眠。仙子观其体型壮硕,声如洪钟,脉洪大而滑,断为“痰热闭肺,腑气不通”。她先以“凉膈散”灌肠,通其大便,再取“火针”——针尖蘸竹沥膏——刺“丰隆”“内庭”“尺泽”穴,行“透天凉”针法:“丰隆豁痰,内庭泻胃,尺泽清肺,三穴同施,如三通阀泄洪。”

又以“水罐”拔其“肺俞”“大肠俞”,罐中竟吸出紫黑血块与黏液混杂之物。“肺与大肠相表里,”仙子解释,“今大肠燥结,肺气不降,故泻大肠以通肺。”武官施针拔罐后,腹中雷鸣,排出恶臭宿便,痰声锐减,竟能饮下半碗竹沥膏。陈郎中见其胸前“膻中”穴周围有痧斑,惊道:“此乃‘上焦如雾’之象!”

竹青在旁以尾尖点按患者“天突”穴,每按一次,患者咳出痰涎少许,如此七次,竟咳出完整如环的痰条。仙子赞道:“竹青通经络,此乃‘以形治形’,痰环既出,肺窍自通。”

第六折·痰瘀同治·穷幽极微

丑时三刻,诊一商妇,咳嗽年余,胁下刺痛,夜间尤甚,肌肤甲错,舌暗有瘀斑,脉弦涩如刀刮竹。仙子以“腹诊法”触其右胁,有痞块如鹅卵,推之不移,叩之音浊:“此为‘肺积’,痰瘀互结日久。《难经》云‘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正合此证。”

她取竹沥膏与桃仁、红花、**、没药同捣,制成“消积膏”,又以“三棱针”点刺“肝俞”“膈俞”“血海”,放出紫黑血数滴,再敷以消积膏,以纱布固定。“竹沥消痰,四物化瘀,”仙子详解,“刺肝俞、膈俞,乃‘血会膈俞’‘肝藏血’之理。且肺积属金,肝属木,木能疏土,土能制水,故借肝木之力以化痰瘀。”

三日后复诊,商妇胁下痞块变软,咳嗽减十之六七。仙子改以“竹沥膏合四物汤”内服,嘱其每月望日(月圆时)子时服药,取“月满则海水西应,人气血流畅”之意。阿楠在旁记录,忽悟:“原来天时与人体气血相应,治瘀需借天力!”

第七折·顺时养生·治未病先

寅时初,东方既白,城隍庙外的古槐树下,仙子召集百姓传授养生法。她手持竹制肺形教具,指其纹理道:“肺如华盖,喜润恶燥。大暑时节,宜食‘三宝’:晨起饮竹沥蜂蜜水(清润肺燥),午间食银耳百合粥(滋阴生津),申时含服罗汉果含片(利咽开音)。”

又展示自制的“防痰香囊”:“内装薄荷、藿香、苍术、白芷,佩于胸前‘膻中’穴,可芳香化浊,预防痰病。每晚亥时(21-23点),以拇指按揉‘太溪’穴(肾经原穴),每穴三百次,可滋阴降火,防肺燥于未然。”

竹青化作青蛇盘在药架上,吐信指向西方:“看!”众人望去,见远处山峦间有白雾如带,正应《淮南子》“大暑至,雾露为霜”之兆。仙子叹道:“雾露乃秋之先声,大暑后十五日交立秋,金气渐旺,当提前润肺防燥。今赠各位‘秋梨膏’方:梨汁十斤,罗汉果五枚,麦冬三两,熬膏收存,立秋起每日一匙,可免秋燥之苦。”

结语·金气归根

卯时正,仙子一行踏上归程,州府百姓夹道相送,手中皆捧竹沥膏瓶。阿楠回望城隍庙,见飞檐上的铁马(风铃)已不再喑哑,随风发出清越之声,恰似肺脏宣降正常的呼吸。竹青甩动尾巴,在石板路上写下“治痰先治气,治气先治心”十字,转瞬被晨露润开,融入大地。

“师父,”阿楠轻抚竹沥膏瓷瓶,瓶身新刻的“清金”二字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为何大暑治肺,反用寒润之药?”仙子驻足罗浮山径,指了指山涧中倒映的太阳:“烈日当空,泉眼反寒。人身亦如此,阳越于外,阴凝于内,唯用寒润,方能引火归元。下一站,立秋润燥,当知‘温燥’‘凉燥’之别了。”

赞诗

赫赫炎官炼玉炉,肺宫沸涌浊痰污。

竹沥穿云开肺窍,罗汉承露化琼酥。

七情合化分寒热,九变神针贯斗枢。

莫笑医心偏喜冷,清凉原是救生符。

预告·第十三回·立秋润燥·梨霜膏滋胃养肺

却说罗汉果仙子归山后,见罗浮山梨林枝叶间已现“立秋”之气,青梨上蒙着淡淡白霜。忽闻山下传来消息, prematurely 出现干咳、鼻燥、皮肤皲裂之症。欲知仙子如何以梨霜膏配伍罗汉果,区分温燥凉燥,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