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寒露凝霜伤阳气 茯神温里固中阳

《茯神记·二十四节气药灵传》

第十六回·寒露·

一·鸿雁来宾识阳微

九月节,百草园内的鸿雁如期南归,却非往年的雍容舒展,雁群低空掠过“足太阴脾经”药草时,竟如携霜带雪,所过之处,干姜的根茎冻裂如龟甲,肉桂的树皮苍白无泽,连一向温燥的花椒也蜷缩成褐色颗粒。关茯神立于“霜华台”上,见自己呵出的气竟化作白色冰花,腰间的“土德铃”结满薄霜,铃声低沉如闷鼓,正是“寒邪直中,脾阳受损”之征。

“寒露三候,鸿雁来宾为初候,本应阳气渐藏,”他喃喃自语,指尖轻触干姜根茎,冻裂处竟渗出透明的冰晶,如脾阳外泄之象,“今岁太角木运余气与寒水相合,遂成‘木克土、寒伤阳’之局。”话音未落,雁群中忽然有鸿雁坠落,羽翼下的绒毛凝结着冰珠,如“阳虚不固”之危象。

茯苓仙子匆匆赶来,广袖中带着刺骨的寒气:“尊长,南边的附子崖遭了寒劫!新采的附子本应乌黑油润,如今却灰白如垩,切开后内部呈蜂窝状,如肾阳衰微之象!”关茯神急行至附子崖,见崖壁上的附子块茎僵硬如石,用“土德凿”敲开,内部竟有冰棱横穿,恰似“命门火衰”的微观写照。

“此乃‘寒邪伤阳,脾肾两虚’之象,”他取出“温里固阳散”,以寒露朝露调和后涂抹,药粉遇寒化作赤色暖流,“干姜辛热,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肉桂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合茯神之甘温健脾,共成‘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之功。”

话音未落,附子块茎渐渐软化,表面的白霜退去,露出乌黑油润的质地,内部的冰棱化作赤色汁液,顺着纹理流淌,在地面聚成“温阳”二字。关茯神望着重新饱满的附子,见其表面凝结着细小的露珠,恰似脾阳重新温煦的征兆。

二·雀入大水为蛤辨中寒

卯时初刻,“雀入大水为蛤”之候应时而来。关茯神在“中寒辨证台”上蹙眉——本该南飞的雀鸟,竟纷纷投入“癸水溪”化作蛤蜊,但其壳面布满裂纹,打开后内部呈暗红色,如“寒凝血瘀”之象。他以“土德杖”轻点溪水,杖头竟结出冰花,显示“水寒伤阳,气血凝滞”。

“雀属阳,蛤属阴,阳入于阴本为顺,”他对身旁的干姜仙子说道,后者身着土黄色长裙,裙摆上绣着干姜切片的纹路,发间插着一支姜芽簪,“今岁寒盛于阳,遂使‘阳入阴而不得化’。看这蛤壳裂纹,如脾阳不运;内部暗红,如血遇寒凝。”

干姜仙子轻挥衣袖,干姜的辛热之气如春日暖阳,那些裂纹的蛤蜊嗅到香气,竟纷纷闭壳沉入水底,壳面裂纹自动愈合,内部的暗红色转为正常的淡青色。“干姜辛热,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名医别录》言其‘治寒冷腹痛,中恶气’。今与附子相配,可增强回阳救逆之效。”她解释道。

说话间,一只蛤蜊忽然张开,吐出淡红色黏液,黏液中竟裹着未完全转化的雀羽,正是“寒邪深伏,阳不化阴”之象。关茯神急取“四逆汤”化水灌之,干姜、附子、甘草等药灵化作温热洪流,干姜如先锋破寒,附子如主帅复阳,甘草如监军调和,最终在蛤蜊体内形成“阳回寒散”之阵,黏液随洪流化解,化作“温中散寒”四字。

蛤蜊重新闭合时,壳面上的“中寒”二字化作“阳复”,随水波散去。关茯神望着重新祥和的溪面,见蛤蜊按五行方位排列,恰似脾胃阳气重新布散的轨迹。

三·菊有黄华察寒热

辰时三刻,“菊有黄华”之候降临。关茯神站在“寒热错杂台”上,见菊花虽如期绽放,却非往年的明黄灿烂,花瓣边缘泛着青紫色,花心凝结着细小的冰晶,如“寒包火”之象。他望向百草园的“肝胃圃”,见吴茱萸的果实过早脱落,黄连的叶片却异常繁茂,恰似“上热下寒,寒热格拒”之征。

“菊有黄华者,金气盛而菊花黄也,”他对身旁的肉桂郎君说道,后者身着赤色劲装,腰挂“温阳囊”,囊中装着肉桂饮片,“今岁寒盛于外,热郁于内,遂使‘真寒假热,阴阳格拒’。看这菊花青紫,如寒凝肝脉;叶片繁茂,如热结胃肠。”

肉桂郎君颔首,解下“温阳囊”轻晃,肉桂的辛香如夏日赤炎,那些青紫色的菊花嗅到香气,竟纷纷舒展,花瓣边缘的青紫色退去,花心的冰晶化作露珠,落入“肝胃圃”中。“肉桂辛甘大热,入肾脾经,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草汇言》言其‘治沉寒痼冷之疾’。今与黄连相配,可成‘辛开苦降’之效。”他轻声道。

说话间,一株黄连忽然枯萎,根系却异常膨大,表面布满赤色斑点,正是“热结旁流”之象。关茯神急取“黄连汤”化裁,取黄连、干姜、人参、桂枝,合茯神、甘草,共制“调和寒热汤”。药汤浇灌下,黄连根系的赤色斑点渐退,吴茱萸重新结出果实,叶片上浮现出“寒热平调”的光晕。

四·四诊合参探厥逆

巳时正刻,“土德诊室”迎来一位厥逆患者——人形的“寒厥”,其四肢厥冷,腹痛喜温,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微细,正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之重症。

关茯神望其面色:青白如纸,唇甲青紫,如阳气衰微;闻其声:呼吸微弱,语音低微,如肾不纳气;问其症:“呕吐清水,小便清长,身蜷欲寐。”切其脉:尺脉沉伏,寸脉微迟,如“阳微阴盛,气血凝滞”之象。

“此乃‘少阴寒厥,阳衰阴盛’之证,”他对围聚的药灵们说道,“《伤寒论》云:‘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今需用‘回阳救逆,温中散寒’之法,以干姜、附子温脾肾之阳,以人参、茯神补元气、健脾运,使‘阳气复振,阴寒自散’。”

干姜仙子取陈年干姜,其色黄褐,其质坚实,与附子同煎,汤汁如赤金,能回阳救逆;人参仙子取移山参,其形健壮,须根细密,能大补元气;关茯神亲自加入茯神、炙甘草,共制“回阳固中汤”。汤成时,温热之气蒸腾,如冬日暖阳,驱散诊室中的寒气。

患者服下汤药,自觉腹中热流涌动,四肢渐暖,腹痛减轻,三剂后,下利止,脉渐起,舌淡转红,苔白渐退。关茯神望着患者渐复的面色:“看这唇甲转红,正是‘阳气来复’之兆。寒厥之治,需‘急温其里,不可犹豫’,方得回阳救逆之功。”

五·温里固阳施热剂

未时三刻,“土德药房”展开特殊的温里固阳剂炮制。关茯神亲自遴选药材:

干姜取“南姜”,经三伏天晒制,其皮色黄褐,断面呈颗粒状,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本草求真》言其“解散风寒湿邪,消痰下气”;

附子选“江油附子”,经胆巴水浸泡、蒸制、切片,再以童便浸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本草经读》言其“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

肉桂取“官桂”,剥取十年以上树皮,阴干后刮去粗皮,其色红棕,油润有光泽,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玉楸药解》言其“暖水燥土,泄湿除寒”;

茯神选用“辰砂茯神”,以朱砂拌之,使“火土相生,温而不燥”,增强温里安神之效。

“温里固阳之剂,需如‘薪火燎原,循序渐进’,”关茯神讲解道,将药材投入“阳和固中炉”中,“干姜、附子如烈火燎原,直破阴寒;肉桂如文火慢炖,温补命门;茯神如炉底灰烬,防止火势过烈。今岁寒邪深伏,需‘猛火煎药,文火养阳’。”

炉中先冒赤烟,如烈焰升腾;继而泛起黄雾,如土气蒸腾;最终凝成紫焰,如真火内蕴。待药成取出,干姜、附子已化作“驱寒箭”,肉桂变成“温阳旗”,茯神形成“固中盾”,共成“温里固阳丹”,丹中隐约可见“火土合德”的麒麟踏火之象。

关茯神以赤金盒盛放丹药,盒面上刻着“温”“固”二字,开合间竟有热浪扑面,盒中丹药表面凝结着细小的赤金颗粒,正是“阳热内固”的外显之象。

六·七情配伍演温通

申时三刻,关茯神与干姜仙子登上“七情温通台”,观察温阳药与健脾药的配伍玄机。但见干姜、附子在“温阳径”上如烈火奔驰,驱散阴寒;肉桂、吴茱萸在“散寒溪”中如暖阳普照,温通经脉;茯神、白术则端坐在“中阳阁”,如土堡坚固,镇守中州。

“看这干姜与附子,”干姜仙子指着径中互动的药灵,“干姜温中,附子回阳,二者相须为用,能增强回阳救逆之效,此乃七情中的‘相须’。而肉桂与黄连,一热一寒,相使为用,则能寒热并调,此乃‘格拒得通’之妙。”

关茯神点头,取出“七情温通图”,将温阳药置于北方坎位(水位),健脾药置于中央土位:“坎为水,主寒;土为中,主温。今以坎水之性引温阳药深入寒邪,以土德之厚固护中阳,使温而不燥,通而不散。茯神居中,如戊土镇水,贯通坎土,此乃‘火土制水’之象。”

忽然,图中的“相畏”指针微动,指向附子与犀角(代水牛角)。关茯神微笑:“附子辛热,犀角咸寒,二者相畏,恰能制附子之热,防伤阴液,此乃‘相畏’之巧。可见七情之道,如寒露节气,寒盛而阳微,需温里中留一分凉润。”

七·寒露阳固复中洲

酉时初刻,寒露节气的最后一候“菊有黄华”达到极盛。关茯神率百药灵众立于“中洲固正台”,见菊花重新绽放明黄色花朵,每一片花瓣上都映着“阳固”的字样。他取出“温里固阳丹”置于台心,丹药吸收寒露的清寒之气,竟化作无数火麒麟精灵,飞向百草园各处。

第一群精灵飞向“脾阳虚圃”,干姜、附子饮其气,温阳之力更增,根茎上的“温中”二字闪烁如星;第二群精灵飞向“肾阳虚园”,肉桂、吴茱萸吸其精,散寒之功更强,树皮上浮现“补火”字样;第三群精灵飞向“心脾仓”,茯神、白术承其泽,固中效更稳,仓廪的梁柱上出现“散寒”纹路。

待精灵散尽,百草园中已是阳气复振:鸿雁南飞从容,雀鸟化蛤正常,菊花明黄灿烂。关茯神望着远处的“温阳炉”,见炉中残留的丹药竟凝结成“阳固”二字,在暮色中散发炽热的红光。

暮色渐起时,关茯神站在松云崖上,望着寒露的寒邪之患被彻底温散,风中带着干姜的辛热、肉桂的烈香、茯神的温厚,竟成一曲《温里固中引》。他知道,寒露的阳虚之患已暂得平息,但接下来的霜降节气,阴气更盛,又将有新的挑战——比如那些需要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药草,怕是要好好筹备温通之剂了。

结语·十六章评赞

赞曰:

寒露凝霜阳气微,中焦虚寒腹痛围。

茯神姜桂温脾土,附子人参固正扉。

七情温通调水火,五行生克制寒威。

且看中洲阳固处,来朝霜降露成霏。

预告:

下一回《霜降·霜降冰寒凝血脉 茯神温通活瘀滞》,且看关茯神如何以茯神之“温通”,合当归、川芎之“活血调经”,应对霜降节气寒凝血瘀之证,更有“活血化瘀药灵”登场,演绎“温经散寒”之妙法。正是:“霜降冰寒血脉凝,肢体疼痛瘀滞停。茯神归芎温通脉,寒散瘀消气血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