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小雪土湿水泛溢 鹤随术苓固堤防

《仙鹤草传奇·二十四节气药仙记》

第十六回·

一·小雪土湿水泛溢

小雪节气,中央土运之地的轩辕之丘被一层厚重的「土湿雾」笼罩。这雾不同于寻常的水汽,而是掺杂着细密的黄土颗粒,触之粘腻如浆,吸入鼻腔便觉阻塞,呼出时竟能带出少许白痰。田间的水稻虽已收割月余,田埂却仍泡在积水中,水面漂浮着墨绿色的浮萍,叶片中央凝结着白色的霉斑,用竹竿轻轻一拨,浮萍下竟翻涌出气泡,散发着酸腐与甜腻混杂的气息,恰似脾胃虚弱者口中的异味。

道路两旁的槐树垂着长长的气根,气根上挂着成团的「树痰」——那是湿热熏蒸形成的胶状物质,色白如絮,质地黏软,轻轻触碰便如鼻涕般滑落,露出树皮上暗红的斑点,宛如脾虚患者舌面上的瘀斑。街头的孩童们大多面色萎黄,眼睑浮肿如水泡,玩耍时步履蹒跚,裤腿卷至膝盖,露出肿胀的小腿,皮肤紧绷发亮,指压后凹陷久久不褪,活像泡发的黄豆。

医馆前的长队中,一位农妇扶着墙根剧烈呕吐,吐出物呈清水样,夹着未消化的稻米粒,酸腐气味刺鼻,却无半点热气。青瑶路过时,见她指甲淡白如纸,甲床泛青,此乃「脾阳衰微,水湿内停」之象。更奇的是「五更水肿」的患者:他们每日寅时准时出现颜面浮肿,眼睑肿如桃核,颜面光亮如涂油,至午后才稍消退,伴见泄泻清水,此乃「寅时木旺克土,脾阳不振,水湿泛溢」的典型表现。

二·寅时水肿脾土虚

在轩辕丘东巷的「培元农舍」内,三十六岁的农妇陈三妮斜靠在斑驳的竹椅上,身上盖着褪色的蓝布棉被,却仍瑟瑟发抖。她的面色晄白如裱糊的窗纸,双颊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如薄醉之人,眼睑浮肿透亮,几乎遮盖住瞳孔,手指按在水肿的脚踝上,竟陷入半寸深,许久未能回弹。

「俺这病跟定时辰似的,」她声音微弱,带着浓重的鼻音,「每到寅时,眼皮就跟灌了水似的,脸胀得摸上去硬邦邦,脚踝肿得穿不上鞋,只能光脚踩在泥地里。泄泻更是闹心,一天拉七八次,全是清水,拉完后浑身没劲,跟抽了筋似的。」说着,她掀开被子,露出肿胀的双腿,皮肤呈淡黄色,如泡发的萝卜,膝盖以下冷如冰块。

青瑶取出「五气望诊镜」,镜面中显示陈三妮「明堂」(鼻区)泛黄如黏土,「地阁」(下颌)青黑如墨,正是「土虚水泛,木克土」的危象。观其舌象:舌质淡胖如浸泡过的海绵,边缘齿痕深如刀刻,舌苔白腻厚如豆腐渣,覆盖全舌,舌根处尤为凝重,刮之黏腻难去,提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已深。诊其脉:寸关脉濡缓无力,如水上浮木,轻取即得,重按却空,尺脉沉细欲绝,两关脉弦象明显,此乃「脾虚湿盛,肝木乘虚克土」的恶性循环。

陈三妮从衣襟内掏出一张皱巴巴的药方,苦笑道:「前医说俺体内水湿重,给开了商陆、甘遂,喝了后倒是拉稀厉害,一天十几次,可水肿没消,反倒心慌气短,走路直打晃。」青瑶接过药方,见方中峻下逐水药用量甚大,不禁叹息:「此误也!峻下之剂虽能暂利水湿,却重伤脾阳,脾阳愈虚,水湿愈盛,如抱薪救火,火愈炽而薪愈尽。」

三·五苓鹤术论培土

青瑶沉吟片刻,决定以「五苓散」合「四君子汤」化裁,配伍仙鹤草、附子、白芍,方名「鹤术五苓汤」。她先取「于潜白术」——此白术产自浙江于潜,根茎肥大,断面黄白,有菊花心纹理——切成薄片,与伏龙肝粉同置铁锅中,文火翻炒至表面挂金,白术饮片上均匀附着细小的土粒,「土炒白术,以土补土,增强健脾燥湿之力,《本草通玄》言其『补脾胃,燥湿痰,止泄泻』,与茯苓相须为用,如筑堤防洪,使水湿有出路。」

茯苓拣选云南「云苓」,其切片后可见天然云纹,质地坚实,取其「通利三焦水道」之效。猪苓、泽泻则选用陕西汉中所产,猪苓形如猪粪,质轻泡松,泽泻块茎肥大,切面色白如粉,「猪苓、泽泻,皆为淡渗利水之品,猪苓偏于通利,泽泻偏于泻浊,合用以分消水湿。」

仙鹤草采用「土炒炭」法:取鲜嫩茎叶,去根洗净,与伏龙肝同炒至焦黑,存其涩味,去其寒凉,「土炒仙鹤草,既能涩肠止泻,又可收敛止血,《滇南本草》言其『治大肠下血,脾虚泄泻』,与白术相伍,可固摄滑脱之肠。」附子选用四川江油的「淡附片」,用清水漂至无麻味,与甘草同煮两时辰,「淡附片温肾助阳,与桂枝相伍,可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此乃『火土相生』之理。」白芍取「杭白芍」,以米醋拌炒至微黄色,「醋炒白芍,酸敛肝阴,抑制肝木过亢,《本草正义》言其『柔肝缓急,止腹痛』,与白术相伍,可治肝脾不和。」

四·土釜温水煎痰湿

煎药选用「黄土釜」——此釜以黄河中下游冲积土烧制而成,釜底刻「地天泰」卦象,象征天地交泰,内膛涂以灶心土混悬液,经九次煅烧而成。青瑶先将土炒白术、云苓、猪苓、泽泻投入釜中,加入五升「长流水」——取江河上游活水,性动而不滞——浸泡二时辰,待药材吸饱水分,水面浮起一层浊沫,此乃土湿之浊,用竹筷轻轻撇去。

「煎利水之剂,需文火慢煎,如土得火温,方能化湿而不伤正。」青瑶点燃「栗炭火」——栗炭取自千年栗树,性温而稳——待药液煮沸,转文火慢煎,期间不断添加「温水」——取井水加热至体温,「温水者,不寒不热,与脾土之气相和,可护脾阳,防寒凉伤中。」

当药液煎至一升时,青瑶加入「生姜汁」三匙,生姜需取子姜,捣烂取汁,「生姜汁辛温,能温中和胃,助桂枝温阳化气,与附子相伍,可散中焦寒凝,此乃『辛甘化阳』之法。」此时,釜中散发出复杂的香气:白术的燥香、茯苓的清润、仙鹤草的焦苦、生姜的辛鲜,相互交融,如深秋的田野,既有泥土的厚重,又有收获的清甜。

五·针灸脐疗通阳窍

配合药物治疗,青瑶采用「培土制水」针法,于辰时(7-9点)——脾经当令之时——施针。她取「金针」——以纯金炼制,性温——先刺「脾俞穴」,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一寸五分,得气后行「补法」:拇指向前捻转九次,食指向后捻转六次,反复三次,使针下产生沉紧感,如握湿土,「脾俞为脾之背俞穴,补之能健脾益气,辰时施针,顺应脾土旺相之气,事半功倍。」

在「阴陵泉」穴行「提插补法」:刺入一寸五分,得气后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而频率快,使针下产生温热感,「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属水,补之能健脾利湿,通利小便,此乃『实则泻之』,以通为补。」针后加「隔姜灸神阙穴」:将生姜切成薄片,用银针扎出数十个小孔,置于穴位,上置艾炷灸七壮,艾绒中掺入少许麝香,「神阙穴为先天之本,隔姜灸之能温阳化气,利水消肿,麝香通窍,引药力直达病所。」

同时,青瑶采用「敷脐疗法」:将白术、茯苓、仙鹤草、附子研成细粉,过筛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覆盖以暖脐膏,「脐者,先天之本也,名为神阙,敷药于此,可通过经络直达脾胃,此乃『以土治水』,简单直接。」

六·土旺水消水肿愈

三剂「鹤术五苓汤」后,陈三妮的五更水肿明显减轻:寅时眼睑仅轻微浮肿,颜面不再光亮如油,泄泻次数减至每日三次,便质转稠,夹有少量成形粪便。青瑶诊其脉,寸关脉濡缓渐转和缓,尺脉仍沉,但重按可得,舌象中舌苔白腻变薄,舌根处露出淡红舌质,齿痕变浅。

调整药方时,青瑶加「补骨脂」二钱、「肉豆蔻」一钱,「补骨脂辛温,能补肾助阳,纳气止泻,」她将补骨脂用盐水炒至微焦,「盐水引药入肾,与附子相伍,可增强温肾之力;肉豆蔻温中涩肠,用麸皮煨制去其燥烈,与白术相伍,可固肠止泻。」减去泽泻至一钱,避免渗利伤阴。

服药七日,陈三妮的水肿完全消退,泄泻已止,面色转润,能下地劳作。青瑶以「参苓白术散」善后,方中加入炒扁豆、莲子肉,增强健脾渗湿之力,嘱其用「米油」送服,「米油者,粳米之精华也,《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液填精,有裨羸老』,与参苓白术散相伍,可养胃气,固根本。」

七·黄帝论道释土机

是夜,中央黄帝在「昆仑土宫」召见青瑶,宫中暖如春日,案头摆放着青、赤、黄、白、黑五色土,象征「土居中央,周流四旁」。黄帝身着「稼穑黄袍」,袍上绣着耕牛犁田、仙鹤草开花、嘉禾吐穗等纹样,腰佩「土德黄琮」,琮体上的水纹与土纹相互缠绕,如阴阳鱼般旋转。

「小雪节气,土湿水旺,乃土运不及,水反侮土,」黄帝以玉尺指点五行生克图,「陈三妮之病,脾阳不足是本,水湿泛溢是标,兼肝木乘虚克土,故见水肿与泄泻并作。你用五苓散温阳化气,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此乃『培土制水』;加仙鹤草涩肠固脱,附子温肾助阳,白芍柔肝缓急,此乃『肝脾肾同治』。」

青瑶请教:「为何用土炒白术与伏龙肝煎药?」黄帝笑道:「土炒白术,以形补形,增强健脾之力;伏龙肝即灶心土,得土气最厚,能温中止血,涩肠止泻,此乃『以土治土』的取象比类之法。更妙在辰时针灸脾俞,借土旺之气助药力,如春耕之时,播下良种,自有丰收之望。」

论道毕,黄帝取出一枚「土水固堤丹」,丹体呈土黄色,内中可见白术、仙鹤草、茯苓等药的碎屑,如土壤中埋着珍珠,「此丹可预治土湿水泛诸证。待大雪节气,可携往北方水运之地,试其与鹿茸、巴戟天相佐之妙——鹿茸、巴戟天皆为血肉有情之品,能峻补肾阳,与仙鹤草相伍,可治肾阳不足之**,此乃『火生土,土制水』,层层相因之理。」

青瑶领命退出,见轩辕丘的雾霭已渐散,东方天际的土黄色曙光中,陈三妮正在田间播种冬麦,腰间挂着青瑶赠送的「仙鹤草健脾香囊」,香囊在晨风中轻轻晃动,散发出白术与茯苓的清香。远处,小雪的雨丝与药釜中的热气相互交融,在田埂上凝结成细小的露珠,如撒落的珍珠,为即将到来的大雪节气预示着新一轮的耕耘与治愈。

结语

小雪节气的水肿之证,本质是「土虚水旺、肝脾失调」的本虚标实证。青瑶以仙鹤草为「固堤之使」,巧妙配伍五苓散、四君子汤等方,结合针灸与敷脐疗法,演绎了「培土制水、通阳化气」的治疗智慧。其间贯穿五行生克、药物炮制、时辰医学、外治疗法等中医精要,更揭示了「治水肿需从脾肾肝三脏论治」的整体思维。世人常见水肿仅知利水,却不知「脾为制水之脏,肾为水脏」,需温阳化气、健脾固肾。此回以「土湿水泛」起,以「土旺水消」终,正应了「土载四行,万物归藏」的自然之道,亦彰显了中医「观天察人,以土御水」的无穷智慧。

赞诗

小雪溟溟土湿淫,脾阳不振水侵淫。

五苓化气通三焦,四圣培元固中襟。

鹤啄湿痰消肿胀,针温土德暖寒衾。

二十四番节气里,妙手回春土作金。

预告

且说大雪节气,青瑶奉黄帝之命,携「土水固堤丹」前往北方水运之地。时值「鹖旦不鸣,虎始交」,千里冰封,那里的百姓多患「肾阳不足之水肿」:面浮肢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膝冷痛如折,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青瑶按「火生土,土制水」之理,拟以鹿茸、巴戟天峻补肾阳,与仙鹤草相佐为用,却遇一老者患「**」,水肿反复发作十年有余,晨起眼睑浮肿,午后下肢肿胀,伴见心悸气短,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且看青瑶如何以「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之法,调和仙鹤草与真武汤的配伍,更有「以火引水」的隔盐灸疗法——正是:大雪冰寒肾阳微,鹤伴鹿戟暖水扉。欲消**千年患,且向命门燃艾辉。

(第十六回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