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春分平衡 阴阳对半分

章回神话传说:山萸仙踪·春分平衡

楔子·阴阳妙契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昼夜均而寒暑平。悬壶谷中山茱萸历经立春之生、雨水之润、惊蛰之动,至此时需承“平衡”之德,在寒热错杂、水火既济中悟透“阴平阳秘”的真机。且看青黛仙子如何借玄素真人的阴阳之术,合赤阳子与玄冰子的寒热之争,在东华帝君的点化下,炼就山茱萸“阴阳双补”的至臻妙品。

第四回

一·昼夜均平 太极现草端

二月中,春分节气至,悬壶谷中阴阳二气如秤杆平衡。青黛立于药田中央,见东方日出与西方月落同时映照山茱萸,幼苗竟从茎干正中裂开,分为左右两半:左半株通体青碧,叶片如翡翠雕琢,叶脉间流动着金色光纹,恰似“青龙”腾跃;右半株浑身素白,果实似羊脂凝结,表皮上布满银色脉络,宛如“白虎”蹲踞。

“《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青黛轻抚两半株草木,只觉左株温热如春日暖阳,右株清凉似秋夜明月,正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太极之象。更奇者,两半株根部在地下交织成“∞”形,如莫比乌斯环,暗合“阴阳互根,循环无端”之理。

卯时三刻,春分的第一缕均衡之光洒落,左株顶端忽然吐出朱红色花苞,右株根部则生出墨黑色须根——朱红属离火,墨黑属坎水,正是“坎离既济”的卦象显化。青黛取出“阴阳尺”丈量:左株高九寸,应阳数之极;右株高六寸,合阴数之终,九九相乘得八十一,正合《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的数理。

二·玄素临谷 寒热起争端

辰时正,天际飘来一朵阴阳鱼状祥云,云上立着一位身着太极道袍的长者——玄素真人。他左手托日轮,右手擎月盘,腰间悬挂“阴阳鱼”药囊,正是掌管天庭阴阳药的仙师。

“青黛,此草现阴阳二分之势,正合春分‘调其阴阳,使其和平’之要。”玄素真人开口道,“然需防‘阴阳离决’之危,当以‘阴阳双补’之法固之。”

话音未落,南方忽然热浪扑面,一位赤发赤须的仙者踏火而来——正是掌管温热药的赤阳子。“真人此言差矣!”他挥袖间抛出一团火焰,“今岁木运不及,阳气偏弱,当以附子、肉桂大补元阳,使‘阳生阴长’,岂可纵容阴寒?”左株青碧叶片遇火竟瞬间转红,如枫叶经霜。

北方却同时涌来阵阵寒意,一位身披冰雪的仙子驾云而至——乃掌管寒凉药的玄冰子。“荒谬!”她轻挥玉袖,左株红叶上立刻结出冰晶,“春分虽半,前冬之寒未消,后夏之热未至,若过用温燥,必伤真阴,当以石膏、知母滋阴降火。”右株素白果实遇寒竟化作透明,如水晶玲珑。

三·东华点化 龙虎自交媾

巳时三刻,天际传来阵阵琴韵,一位身着紫霞道袍的帝君驾七彩云辇而至,手中捧着《周易参同契》竹简——正是东华帝君。

“赤阳子知‘阳虚则寒’,玄冰子明‘阴虚则热’,却不知‘阴阳互根’之理。”帝君轻拂竹简,书中浮现出龙虎交媾图,“《参同契》云:‘龙虎者,阴阳之象也;铅汞者,药物之实也。’此草左为龙(木),右为虎(金),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本就互为根基。”

说罢,他以竹简点化两半株草木,左株青碧中竟透出淡淡白色,如青龙衔月;右株素白里忽然隐现丝丝青痕,似白虎踏浪。“观此草叶片,左有金纹(肺),右有木脉(肝),正是‘肝肺升降’的缩影。若偏补一端,必致‘金乘木’或‘木侮金’,唯有‘龙虎同宫’,方能‘坎离既济’。”

玄素真人颔首补充:“正如《景岳全书》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此乃阴阳双补之要。”

四·交泰炼药 奇偶融水火

午时初,青黛依帝君之训,取寒热之药炼“交泰膏”。她以左株青叶片(属阳)与右株白果实(属阴)为君药,各取九片九颗,应“九六之数”;以附子(热)、肉桂(热)为阳佐,石膏(寒)、知母(寒)为阴佐,各用三钱,合“三才之道”;使以甘草(平)、蜂蜜(平),调和寒热之偏。

丹炉中,阳药如赤龙吐火,阴药似玄龟戏水,初时水火不容,赤龙欲上冲,玄龟欲下沉。青黛运起“黄婆媒合诀”,撒入朱砂(心)、磁石(肾),只见炉中升起黄旗(土),赤龙与玄龟竟在黄旗引导下缠绕嬉戏,化作紫金色浆液,表面浮现出“水火既济”四个古篆。

“妙哉!此乃‘土旺四季’之验。”东华帝君抚掌赞叹,“脾土为阴阳之媒,无土则水火难济。”青黛将膏方分涂两半株,左株红叶片上凝结白霜,右株水晶果中燃起微焰,恰似“火里栽莲,水中养火”。

五·根脉通玄 五脏显端倪

未时正,山茱萸两半株忽然发出龙吟虎啸之声,根系在土中勾勒出五脏图式:左株根系连于“肝”“心”,右株根须通至“肺”“肾”,中央脾胃如轴,旋转不息。青黛以“内视术”观之,见左株青气(木)生红焰(火),右株白气(金)化黑水(水),中央黄气(土)如轮轴,推动五行流转。

“《黄帝内经》云:‘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此草竟已具五脏之象!”玄冰子惊呼。但见左株“肝”部(根系)有青气上涌,直达“心”部(花苞),化作赤色云雾;右株“肺”部(果实)有白气下降,通入“肾”部(根须),凝成黑色露珠,正是“木生火,金生水”的五行相生之验。

赤阳子忽然指着中央脾胃轴:“看那里!黄气与青气交融,竟成‘酸甘化阴’之雾;与白气混合,又成‘辛甘化阳’之霞,此乃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明证。”

六·性味归经 阴阳辨浮沉

申时三刻,青黛取两半株样本验其性味。左株叶片嚼之先酸后辛,舌尖有温热感,对应肝经(酸)与肺经(辛),性属阳,主升散;右株果实尝之先咸后涩,舌根有清凉感,对应肾经(咸)与肝经(涩),性属阴,主沉降。

“《本草乘雅半偈》言山茱萸‘似肾之有脂,肝之有叶’,今日方知其深意。”青黛以银针蘸取汁液,滴入五行盘:酸汁(木)遇土盘(土)化青雾,辛汁(金)遇火盘(火)生白烟,咸汁(水)遇木盘(木)凝黑露,涩汁(木之变)遇金盘(金)成赤砂,正是“五味入五脏,各归所喜”的具象化。

玄素真人补充道:“左株气浮而升,可治肝阳上亢;右株气沉而降,能疗肾阴亏虚。然必合而用之,方能‘升降相因,阴阳相济’,此乃春分‘中见之气’的用药精义。”

七·节气收官 天平定乾坤

酉时初,春分的最后一丝均衡之气漫入药田。山茱萸两半株突然相向生长,左株的赤红花苞与右株的墨黑须根在空中相接,化作一颗阴阳鱼状果实,半红半黑,半虚半实,悬浮于茎干顶端。

青黛取出“天地天平”,左盘放左株叶片,右盘置右株果实,天平竟自动调平,指针指向正中央——此乃“阴阳自和”的最高境界。她又以“五气分析仪”检测:木气(30%)、金气(30%)、火气(20%)、水气(20%),土气贯穿其中,恰合“土居中央,兼赅四气”的五行分布。

“《类经》云:‘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今日观之,阴阳非割裂,乃互藏。”青黛在竹简上记下,“春分育草,当知‘阴平阳秘’非静止平衡,而是动态和谐。此草左升右降,前动后静,中气得养,正可应‘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之治。”

结语·平衡有道

戌时,星河轮转,北斗七星的“摇光星”(属木)与“开阳星”(属金)光芒交缠,正照在山茱萸的阴阳鱼果实上。青黛望着这株灵草,忽觉体内阴阳二气如潮汐般起伏,与草木的“太极脉动”形成共振,正是“人身小太极,草木大乾坤”的至深印证。

此回书,演尽春分“阴阳互藏”之妙,辨明“寒热并用”之理,更显中医“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之智。正是:

春分阴阳各半开,龙虎交媾化生来。

寒温并用调脾胃,水火相济固根荄。

根通五脏藏玄奥,叶映三才显妙哉。

欲知清明疏泄事,且看肝气畅胸怀。

下章预告·第五回 清明疏泄 肝气畅胸怀

却说青黛仙子在春分时节悟得山茱萸“阴阳双补”之性,待至清明,悬壶谷中阳气进一步升发,正应“春气者,病在头”“肝气当令”之理。山茱萸得清明“疏泄”之气,阴阳鱼果实竟分化出“风”“火”二象:风象如发丝飘逸,火象似流霞绚烂。

此时,掌管风药的清扬仙子携“疏风散”而至,主张以薄荷、柴胡助其疏泄;掌管火药的太炎真君持“清火丸”前来,要求用黄芩、黄连防其过燥。二仙争执不下之际,山茱萸果实突然炸裂,飞出七十二片“肝风羽”与三十六颗“相火珠”,正应七十二候与三十六天罡之数。

恰逢扁鹊仙师驾临,以“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之理点化众人,指出山茱萸需在清明时节培育“散中有收”之性。话音未落,肝风羽化作青气入肝,相火珠凝成赤液滋肾,形成“辛散酸收”的奇妙循环。

欲知青黛如何以“逍遥散”为蓝本炼制疏泄之剂,山茱萸又将展现何种“调畅气机”的神奇,且看下回分解。

(注:本回通过引入玄素真人、东华帝君等新角色,深化阴阳互根理论,结合《周易参同契》《景岳全书》等经典,具象化演绎“交泰丸”“阴阳双补”等治法。场景描写上,注重光影、色彩与卦象的融合,如太极图、龙虎交媾、坎离既济等,增强神话的哲学深度与视觉美感。后续清明篇将重点展开“肝主疏泄”“风药应用”等理论,确保二十四节气叙事与中医体系无缝衔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