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热毒瘀阻三焦病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热毒瘀阻三焦病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7:20:41

《岐黄天宝·大暑卷:》

节气楔子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烈日高悬,炙烤大地,雨水充沛,湿热交蒸,天地间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热毒与湿浊相互胶结,如同一团黏稠的阴霾,弥漫于天地之间,侵入人体,壅塞三焦。上焦心肺受邪,可致高热神昏、胸闷咳喘;中焦脾胃被困,出现脘腹胀满、呕恶泄泻;下焦肝肾受累,引发淋证涩痛、痈疽溃烂。正如《温病条辨》所言:“暑兼湿热,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多手太阴证而宜清;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多足太阴证而宜温;湿热平等者为暑湿,两难分解,在上焦以清泄肺卫为主,在中焦以辛开苦降为主,在下焦以淡渗分利为主,各宜随证治之。”大暑时节的病症,复杂多变,凶险异常,且看岐黄如何在这炽热的炎夏,以精湛医术和无畏勇气,破解重症治疗的奥秘,为患者驱散病痛的阴霾。

第一章 热毒燎原·三焦壅塞的病机探微

一、天地如蒸:热毒湿浊的自然隐喻

大暑前三日,午后未时,烈日当空,毫无遮拦地倾泻着炽热的光芒。岐黄医馆前的石板路被晒得滚烫,鞋底踩上去,仿佛要被融化。街边的柳树,叶子打着卷,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在闷热的空气中一动不动。蝉儿在枝头声嘶力竭地鸣叫,声音中满是燥热与疲惫。医馆后院的水缸,水面上蒸腾着丝丝热气,缸中的荷叶边缘已经开始焦枯,原本粉嫩的荷花也被晒得失去了光彩。岐黄站在药圃中,望着眼前的景象,眉头紧锁,对身旁的阿远说道:“阿远,你看这天地间,暑热蒸腾,湿气弥漫,热毒与湿浊相互裹挟,就像一锅煮沸的浓汤,翻滚着、肆虐着。这世间万物,都在这湿热的笼罩下备受煎熬,人体又怎能幸免?”

阿远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墙角处一只被晒得奄奄一息的小狗,忧心忡忡地说:“师父,您瞧那小狗,吐着舌头,喘着粗气,怕是也中了这暑热的招儿了。这暑热之邪,如此厉害,我们该如何应对啊?”岐黄顺着阿远手指的方向望去,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暑热之邪,其性炎热升散,最易耗气伤津,又多夹湿邪。人在这大暑时节,若不慎感受此邪,热毒与湿浊就会侵入人体,壅塞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一旦三焦受阻,气血不畅,津液不布,各种病症便会接踵而至。”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呼喊声。只见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背着一位面色苍白、昏迷不醒的老者,急匆匆地朝医馆跑来。老者的衣衫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散发着一股浓重的汗酸味。小伙子满脸焦急,大声喊道:“大夫,快救救我爹!他在田间劳作时突然晕倒,怎么叫都叫不醒!”岐黄见状,立刻快步迎上前去,将老者安置在医馆的竹榻上,开始仔细诊断。

二、医理玄机:三焦的生死博弈

申时初刻,医馆内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岐黄神色凝重,一边为老者把脉,一边观察他的面色、舌苔和脉象。只见老者面色潮红,口唇干裂,舌苔黄腻,脉象洪数而滑。岐黄沉思片刻,对阿远说道:“此乃典型的大暑热毒壅塞三焦之证。上焦热盛,蒙蔽清窍,故神昏不醒;中焦湿热蕴结,脾胃运化失常,可见呕恶、脘腹胀满;下焦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小便短赤涩痛。当务之急,是要清热解毒、通利三焦,以解其标;待病情稳定后,再益气养阴、调理脾胃,以固其本。”

阿远看着师父有条不紊地诊断病情,心中充满了敬佩。他连忙问道:“师父,那我们该用什么方剂来治疗呢?”岐黄走到药柜前,取出几味药材,说道:“可用黄连解毒汤合三仁汤加减。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能直折上焦之热毒;三仁汤宣化畅中,清热利湿,可通利中、下二焦之湿浊。两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通利三焦之功。”说着,岐黄将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通草、半夏、厚朴等药材一一称好,交给阿远,叮嘱他尽快煎药。

在等待煎药的过程中,岐黄向阿远详细讲解了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他说:“三焦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如雾,主宣发卫气,敷布水谷精微;中焦如沤,主腐熟水谷,运化水湿;下焦如渎,主排泄糟粕和尿液。正常情况下,三焦气机通畅,气血津液得以正常运行。然而,在大暑这样的特殊时节,热毒与湿浊极易侵犯三焦,导致三焦气机阻滞,出现各种病症。比如,上焦热盛,可致高热神昏、咳嗽气喘;中焦湿热,会引起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下焦湿热,则会出现淋证、水肿等。因此,治疗大暑病症,关键在于通利三焦,使气机通畅,热毒与湿浊得以排出体外。”

阿远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岐黄耐心地解答着,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他深知,大暑时节的病症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便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只有深入了解病机,精准用药,才能在这场与病魔的较量中取得胜利。

第二章 热毒急症·从痈疽到神昏的生死时速

一、老者痈疽:田间劳作的热毒侵袭

申时正,老者在药力的作用下,渐渐苏醒过来。他虚弱地睁开双眼,望着周围陌生的环境,一脸茫然。岐黄见状,连忙上前安慰道:“老人家,您别怕,这里是医馆。您在田间劳作时中暑晕倒,我们已经给您服了药,现在感觉怎么样?”老者微微动了动嘴唇,声音微弱地说:“大夫,我浑身难受,胸口闷得慌,嘴里也苦得很。”岐黄仔细查看了老者的身体,发现他的背部和臀部出现了多处红肿热痛的痈疽,有的已经开始溃烂,流出黄色的脓液。岐黄皱了皱眉头,对阿远说道:“这是热毒壅滞肌肤,气血凝滞所致的痈疽。若不及时治疗,热毒内陷,可危及生命。”

阿远看着老者痛苦的样子,心中十分不忍。他焦急地问道:“师父,我们该怎么治疗呢?”岐黄沉思片刻,说道:“当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托毒排脓为法。内服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外用金黄散调敷,以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说着,岐黄迅速开出药方,让阿远去抓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岐黄和阿远每天都精心为老者治疗。他们按时为老者换药,观察痈疽的变化,同时根据老者的病情调整药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者的痈疽逐渐消肿,脓液减少,疼痛也明显减轻。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脸上也渐渐恢复了血色。

二、孩童淋证:庭院嬉戏的湿热下注

酉时三刻,医馆外传来一阵孩童的哭声。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小男孩,神色慌张地走进医馆。小男孩不停地哭闹着,双手捂着小腹,喊着:“妈妈,我肚子疼,尿尿疼。”岐黄连忙让母子俩坐下,询问病情。原来,小男孩在庭院中玩耍时,喝了不少生水,随后就出现了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还伴有发热、腹痛。岐黄为小男孩检查后,诊断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的淋证。

岐黄对小男孩的母亲说:“孩子这是中了暑热,又喝了生水,导致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治疗当以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为主。”说着,岐黄开出八正散加减的药方,让小男孩的母亲去抓药。同时,他还叮嘱小男孩的母亲,要让孩子多喝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缓解症状。

小男孩的母亲拿着药方,匆匆离开医馆。岐黄则开始为小男孩进行针灸治疗。他选取中极、关元、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施以针刺手法,以清热利湿、通利膀胱。在针灸的过程中,小男孩的哭闹声渐渐停止,脸上也露出了放松的表情。

经过几天的治疗,小男孩的症状明显减轻,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基本消失,体温也恢复了正常。他又可以像以前一样,在庭院中欢快地玩耍了。小男孩的母亲感激不已,带着小男孩来到医馆,向岐黄道谢。岐黄微笑着说:“这都是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强,加上治疗及时,才好得这么快。以后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让他喝生水,少吃生冷食物。”

三、孕妇神昏:闺房静养的热毒攻心

戌时初,李秀才慌慌张张地冲进医馆,大声喊道:“大夫,快救救我的妻子!她突然昏迷不醒,这可怎么办啊?”岐黄和阿远连忙跟着李秀才来到他家。只见李秀才的妻子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昏迷不醒。床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碗没有喝完的冰镇酸梅汤。

岐黄迅速为孕妇把脉,发现她的脉象弦数而滑,舌苔黄腻。他判断孕妇是因为贪凉饮冷,导致暑热内闭,气阴两竭,进而神昏不醒。岐黄当机立断,让阿远取来安宫牛黄丸,用温开水化开,撬开孕妇的牙关,缓缓灌入。同时,他以西洋参30g、麦冬20g、五味子10g急煎浓汁,频频喂服,以益气固脱、滋阴生津。

经过一番抢救,孕妇终于缓缓睁开了双眼。她虚弱地看着李秀才和岐黄,泪水夺眶而出。李秀才紧紧握着妻子的手,激动地说:“娘子,你终于醒了,可把我吓死了。”岐黄看着孕妇,严肃地说:“你现在身体还很虚弱,需要好好调养。大暑时节,切不可贪凉饮冷,以免损伤阳气,加重病情。”孕妇点了点头,感激地说:“多谢大夫救命之恩,我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岐黄定期为孕妇复诊,根据她的身体状况调整药方。在岐黄的精心治疗下,孕妇的身体逐渐恢复,胎儿也发育正常。李秀才和孕妇对岐黄感激不尽,他们逢人便说岐黄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第三章 热毒论治·通降排毒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则:清热解毒、通利三焦

亥时正,医馆内灯火通明。岐黄坐在桌前,认真地书写着医案。阿远在一旁整理着药材,不时地看向岐黄。岐黄写完医案,放下笔,对阿远说道:“阿远,你过来,我给你讲讲大暑病症的治疗原则。”阿远连忙放下手中的药材,走到岐黄身边,认真地听着。

岐黄说:“大暑时节,热毒与湿浊胶结,壅塞三焦,治疗当以清热解毒、通利三焦为核心原则。清热解毒,可直折热毒之盛势,消除致病之因;通利三焦,能使气机通畅,热毒与湿浊得以排出体外。同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兼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托毒排脓等治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阿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问道:“师父,那在用药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岐黄说:“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剂量。大暑病症,多为实热证,用药宜寒凉,但不可过于苦寒,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同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使各种药物相互协同,增强疗效。此外,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灵活调整药方和剂量。”

阿远听了,心中豁然开朗。他说:“师父,我明白了。以后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努力掌握这些治疗原则和用药方法,成为一名像您一样优秀的大夫。”岐黄欣慰地笑了笑,说:“好,只要你有这份心,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二、经典方剂的时令化裁

子时三刻,岐黄在古籍中夹入新整理的医方,重点对黄连解毒汤、三仁汤、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八正散等方剂进行标注和修改。

1. 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

- 基础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 大暑化裁:若热毒炽盛,加石膏、知母,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若兼见湿邪,加滑石、通草,以清热利湿;若大便秘结,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2. 三仁汤(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湿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 基础方: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半夏、厚朴

- 大暑化裁:若热邪偏盛,加黄连、黄芩,以增强清热之力;若胸闷脘痞明显,加枳壳、木香,以理气宽中;若小便短赤涩痛,加车前子、瞿麦,以通淋利尿。

3. 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 基础方: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没药、金银花、陈皮

- 大暑化裁:若痈疽红肿热痛明显,加蒲公英、紫花地丁,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若脓液较多,加黄芪、党参,以托毒排脓;若气血瘀滞严重,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

4. 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消散疔疮,主治火毒结聚的疔疮)

- 基础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 大暑化裁:若疔疮红肿热痛剧烈,加黄连、黄芩、黄柏,以泻火解毒;若伴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加荆芥、防风,以解表散热;若疔疮已溃,加生黄芪、当归,以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5. 八正散(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热淋)

- 基础方: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

- 大暑化裁:若尿频、尿急、尿痛明显,加海金沙、石韦,以通淋止痛;若伴有血尿,加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若发热、口渴,加石膏、知母,以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岐黄一边标注,一边对阿远说:“这些方剂都是治疗大暑病症的经典方剂,但在临床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化裁。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阿远认真地记录着,心中对这些方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针灸奇术:清热通腑的时空疗法

丑时初,月光如水,洒在医馆的庭院中。岐黄和阿远在庭院中练习针灸。岐黄在针灸铜人上仔细标注“三焦清热三穴”:大椎、曲池、委中。阿远提着艾灸灯,见师父在“午时”“未时”两个时辰处画了醒目的标记。

岐黄说:“午时心经当令,未时小肠经当令。大椎为诸阳之会,刺络拔罐可清热泻火,通阳解表;曲池为大肠经合穴,能清泻阳明实热,行气止痛;委中为膀胱经合穴,刺血可清热凉血,通络止痛。对于大暑热毒壅塞三焦之证,在午时和未时,选取大椎、曲池、委中三穴,施以针刺或刺络拔罐疗法,可起到清热通腑、解毒泻火的作用。”

说着,岐黄拿起银针,在阿远的身上示范针刺手法。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针刺时,要注意进针的角度、深度和手法。大椎穴宜斜刺,曲池穴和委中穴可直刺。手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实证宜用泻法,虚证宜用补法。”阿远认真地学习着,感受着针灸的神奇效果。

此外,岐黄还介绍了“耳穴压豆疗法”:“选取耳尖、神门、内分泌、三焦、肝、胆、脾、肾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可调节脏腑功能,清热泻火,通利三焦。此疗法简便易行,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用于缓解大暑病症的各种症状。”

阿远对针灸疗法充满了兴趣,他决心要好好学习,掌握这门神奇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第四章 大暑养生·清热化湿的生活智慧

一、饮食妙法:三豆饮与清暑粥

寅时三刻,阿远在厨房忙碌着,制作\"大暑三豆饮\":绿豆、赤小豆、黑豆按比例混合,加适量冰糖,文火慢煮至豆粒软烂。锅中汤汁碧绿透亮,三种豆子沉浮其间,恰似将夏日的燥热都熬成了清凉。岐黄端来一碟凉拌苦瓜,又盛了一碗荷叶冬瓜粥,说道:\"三豆饮最是解暑,绿豆清心火,赤小豆利湿热,黑豆滋肾阴,冰糖调味不伤脾胃;苦瓜能清热泻火,搭配蒜泥凉拌,消暑又开胃;荷叶冬瓜粥清香宜人,荷叶升清,冬瓜利湿,是大暑时节的养生佳品。\"

他还展示了新研制的\"清暑三宝羹\":取鲜藕、山药、莲子各适量,打成细腻的糊羹,调入蜂蜜。\"此羹既能清热生津,又可健脾益胃,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谈到饮食禁忌时,岐黄神色郑重:\"大暑切忌贪凉饮冷,冰镇西瓜、生鱼片、隔夜凉茶都是大忌,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反而让湿邪趁虚而入。\"

二、起居调摄:避暑湿与护正气

卯时初,晨光熹微,岐黄带着阿远在医馆门窗悬挂竹帘。\"竹帘透气遮光,比布帘更能驱走暑气。\"他又在屋内放置水盆,\"水汽蒸发可降温,但每日要换水,防止滋生蚊虫。\"床头悬挂着薄荷、藿香、艾叶制成的香囊,淡淡药香萦绕:\"此香囊既能提神醒脑,又可驱蚊辟秽,一举两得。\"

谈及作息,岐黄强调:\"大暑宜晚睡早起,但不可熬夜耗伤阴气,午时一定要小憩片刻,养心护阳。睡觉时需盖好薄被,尤其要护住腹部和关节,空调温度不可低于26度,避免寒邪入体。\"阿远见墙角放置着晒干的艾草,便询问用途。岐黄笑道:\"傍晚可点燃艾草熏屋,既能驱赶蚊虫,又能借助艾草的阳气,驱散室内的暑湿之气。\"

三、运动养生:动静相宜的消暑之道

辰时初,太阳渐渐毒辣起来,岐黄带领阿远在庭院中练习\"大暑消暑导引术\"。\"双脚分开如肩宽,双手向上舒展,想象将暑气托向天空;缓缓下蹲时,意念将浊气沉入地底。\"他示范着动作,身姿舒展如白鹤:\"配合'呵'字诀呼气,可清心泻火。大暑运动切忌大汗淋漓,宜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他特别提醒:\"运动后不可立即用冷水冲凉,也不能大量饮用冷饮。可先用温水擦拭身体,待汗消退后,再喝些淡盐水或酸梅汤补充津液。若遇暴雨天气,不宜外出运动,可在室内练习静坐调息,调养身心。\"说着,岐黄在蒲团上盘腿而坐,闭目凝神,呼吸均匀绵长,仿佛与这炎炎夏日达成了某种奇妙的和解。

第五章 病案奇闻:热毒肆虐下的医者仁心

一、书生高热:寒窗苦读的暑毒内陷

巳时正,县学的陈秀才被同窗抬进医馆。只见他面色潮红如涂丹砂,胡言乱语,四肢时而抽搐,体温高得烫手。\"先生救救他!昨日还好好的,今日突然发起高热,昏迷不醒!\"同窗焦急万分。岐黄观察其舌红绛如杨梅,苔黄燥起刺,脉洪大滑数,断定是暑热内陷心包,当即开出清营汤合紫雪丹:\"犀角(水牛角代)、生地、玄参清心凉血,紫雪丹开窍醒神,此乃急救之法!\"

同时,他用三棱针在秀才的十宣穴、曲泽穴迅速点刺,挤出黑紫瘀血。随着污血排出,秀才的抽搐渐渐平息。三剂药后,秀才终于清醒,却虚弱得说不出话。岐黄握着他的手安慰:\"你连日苦读,正气虚弱,又贪凉饮冷,才致暑毒内陷。往后切不可再如此。\"秀才含泪点头,眼中满是感激。

二、农妇痈疮:田间劳作的湿热成毒

午时三刻,邻村王大娘被家人用板车送来。她右腿生了个巨大的痈疮,疮面溃烂流脓,散发着恶臭,周围皮肤红肿如烙铁,疼痛难忍,连床都下不了。岐黄凑近查看,疮面腐肉不去,新肉难生,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此乃湿热毒邪壅聚,气血凝滞所致。\"他果断开出仙方活命饮加大黄:\"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再用九一丹外敷,祛腐生新。\"

每日换药时,阿远都被恶臭熏得皱眉,岐黄却神色如常,仔细清理疮面。\"医者不可嫌脏怕臭,这疮毒一日不除,病人就多受一日罪。\"在岐黄精心治疗下,半个月后,王大娘的痈疮终于结痂愈合。她拄着拐杖亲自登门致谢,非要送来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岐黄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转身又让阿远送了些常用药给她。

第六章 章回赞诗·大暑医道的至臻境界

回目诗

大暑热毒似火狂,三焦壅塞病势张。

黄连解毒清邪焰,三仁宣化利浊方。

银针泻热通经脉,药膳消暑护安康。

且看岐黄施妙术,驱散阴霾夏日长。

结语

当最后一缕夕阳沉入地平线,岐黄站在药圃中,望着随风摇曳的金银花和藿香,心中满是欣慰。大暑的酷热虽盛,但在医者的仁心仁术面前,再凶险的病症也终会消散。他轻抚着新采的药材,对阿远说道:\"医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暑之症如此复杂,更需我们不断钻研。明日立秋,又是一番新的天地,新的挑战。记住,治病救人,不仅要用良药,更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阿远重重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本章完结

新的故事将继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