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青牛踏雪引春归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青牛踏雪引春归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7:20:41

第十九章 小寒破冰·

第一折 冰脉凝寒·青牛踏雪锁玄关

小寒初候,昆仑山的牛心谷传来阵阵闷响,如冰河开裂。赤鳞君站在谷口,看谷中溪流已成坚冰,冰面布满蛛网般的裂纹,每道裂纹中都渗出青色寒气——这是“寒凝经脉”的征兆。他鳞片间的火土纹路泛起霜花,指尖触碰冰面时,竟有刺痛感从经脉深处传来,如寒针直刺足三里。

“赤鳞君!牧牛童子被青牛拖进冰谷了!”小芝跌跌撞撞跑来,她的雪莲花苞冻成青紫色,“青牛踏过的地方,草叶都成了冰刺,童子的腿上全是紫黑色斑纹!”

赤鳞君赶到冰谷深处,所见景象令人胆寒:牧牛童子“青崖”蜷缩在冰窟中,双腿僵直如冰柱,皮肤表面布满青紫色络脉,状如古树盘根。他怀中的青牛犊浑身颤抖,牛角上凝结着冰晶,却散发出异常的热气,宛如冰与火的**容器。

“是寒凝经脉,气血痹阻。”藏红花仙子按住青崖寸口,脉息沉迟涩滞,尺部紧如弓弦,“小寒属水,其气凛冽,今岁客运太商金,金气生水,水寒过盛,兼之青牛为土畜,土虚不能制水,致寒邪直中经脉,凝滞气血。”

雪莲花仙姑掷出冰晶,却在距青崖三尺处碎成齑粉:“他体温极低,为何冰露触之即化?”

赤鳞君轻抚青崖小腿,皮肤冷硬如铁,却在承山穴处有灼热感——此乃“寒凝血瘀,郁而化热”的复杂病机。他忽然注意到青崖舌体淡紫有瘀斑(寒瘀),但舌下络脉怒张呈暗红色(瘀热),正是“寒凝与血瘀互结”的典型。

“速取红景天、桂枝、细辛、当归,再加**、没药各三钱。”他迅速调配药材,“桂枝为君,温经散寒、通利血脉;细辛为臣,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当归为佐,养血活血、调经止痛;红景天...取生长于冰川边缘的“冰棱红景天”,其根含雪水之精,能温经散寒而不伤阴;**、没药为使,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雪莲花仙姑疑惑:“细辛有毒,用量会不会太大?”

“《本草经疏》云‘细辛,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赤鳞君将细辛用姜汁浸泡三时辰(去毒存性),“今寒凝经脉深重,非此辛烈之品不能破其凝结。红景天得冰雪之气,能制细辛燥烈,此乃‘以寒制燥,以温通寒’的配伍精义。”

药汤煎成时,蒸腾的热气中带着辛香与苦润交织的气息。赤鳞君以铜匙喂青崖服下,顿时,冰窟中传来冰河解冻的轰鸣,青崖双腿的青紫色斑纹逐渐淡化,皮肤表面渗出细密的汗珠,初时无色,继而转为淡青色——那是寒邪随汗而出的征兆。

“快看青牛!”小芝指着冰崖,只见青牛踏过的冰面浮现出红色脉络,如气血重新贯通,“它的热气在融化寒冰!”

第二折 青牛化寒·五行生克通经脉

赤鳞君率药灵童深入牛心谷底,只见谷壁上的“经脉图”已被冰雪覆盖,手足三阳经(阳明、太阳、少阳)的路径处凝结着青黑色冰柱,如经脉被寒邪堵塞。中央石台上供奉的“土牛神像”已断裂为二,象征土气不能制水。

“青牛乃土畜,今土虚水盛,故反被寒邪所乘。”藏红花仙子指着断裂的神像,“足阳明胃经属土,今寒凝胃经,故见下肢痹痛。”

赤鳞君运转火土之气于掌心,鳞片间迸出赤黄二色光纹,在冰壁上勾勒出“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图——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下行至足,贯穿下肢前侧。他取出冰棱红景天,其根形如牛筋,研末撒在冰柱周围,粉末遇寒竟化作红色藤蔓,沿着胃经路径生长,逐渐将冰柱包裹。

“冰棱红景天得寒水之气,禀火土之性,能入胃经、通血脉。”他解释道,“《灵枢·经脉》云‘胃足阳明之脉,主血所生病’。今以桂枝、细辛温通经脉,红景天、当归养血活血,使寒去血行,此乃‘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治法。”

青牛忽然昂首长鸣,牛角上的冰晶纷纷脱落,化作红色光点融入红景天藤蔓。赤鳞君趁机布下“五行温经阵”——东方震宫(木)置羌活(祛风胜湿),南方离宫(火)置附子(温阳散寒),西方兑宫(金)置白芷(解表散寒),北方坎宫(水)置牛膝(引药下行),中央艮宫(土)置红景天(健脾制水)。

第三折 温经散寒·桂枝汤中藏经纬

小寒正日,赤鳞君在牛心谷设“温经散寒坛”。中央放置“土牛温经鼎”,鼎中以桂枝、细辛、红景天为主药,加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形成“辛甘化阳”的格局。

“温经散寒,需分营卫。”他向药灵童演示,“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白芍养血和营,敛阴止汗;红景天调和营卫,通利血脉。此乃‘桂枝汤’变法,加细辛、当归,增强温通之力。”

藏红花仙子点燃离宫烛(足三里穴),烛火初时幽蓝(寒盛),后转为橙红(阳复);雪莲花仙姑点燃震宫烛(解溪穴),烛油遇热化作白雾,与红景天的药气交融,形成赤黄色云气,如春日阳光融化冬雪。

“快看经脉图!”小芝惊呼,只见冰壁上的经脉图逐渐显现,足阳明胃经的路径处红光流转,青黑色冰柱开始碎裂,“寒邪在退!”

赤鳞君取出“温经通脉丹”,以桂枝、细辛、红景天、当归炼就,表面刻有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纹路。他将丹丸分别填入青崖的“足三里”“解溪”等穴,顿时,牛心谷震动,冰雪开始融化,断裂的土牛神像重新愈合,青牛的体温恢复正常,发出欢快的嘶鸣。

第四折 经脉贯通·青牛踏雪证道心

小寒末候,昆仑山举行“经脉祭”。赤鳞君站在祭台上,展示新制的“温经通脉丹”,丹丸在小寒的阳光下闪烁着赤金色光芒,正是经脉贯通的象征。药神大人踏云而来,手中托着《黄帝内经·痹论》竹简,书页自动翻开至“寒痹”篇,文字间流动着赤黄色光纹,与赤鳞君的鳞片遥相呼应。

“可知为何寒痹需温经散寒?”药神指尖拂过丹丸,“《痹论》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今以桂枝、细辛散寒,红景天、当归活血,此乃‘寒者热之,血得温则行’的正治之法。”

赤鳞君叩首:“弟子以红景天配桂枝汤,一药通营卫,正合小寒‘温经通脉’之旨。桂枝、细辛温阳,红景天、当归滋阴,使温而不燥,通而不伤,此乃‘阴阳兼顾’的温经智慧。”

药神点头,袖中飞出二十四节气牌,小寒牌与清明牌相撞,迸出散寒与通经虚影:“清明通经络,小寒温经络,皆为通法,却一温一凉。红景天得春秋之气,故能在清明助宣发,在小寒助温通,此乃‘通变’的上药之性。”

话音未落,节气牌突然旋转,小寒牌上浮现出“温经散寒”四个古篆,随即融入赤鳞君的鳞片。他但觉体内火土之气与经脉共鸣,在足三里穴处形成一团温暖的气团,如春日的阳光,温暖而不炽烈,正是“温经而不伤阴”的真意。

“去看看你的药圃吧。”药神挥手撤去祭台幻象,“经过这场经脉之战,药灵们已悟得‘温通’的真机。”

回到六气药圃,赤鳞君见红景天与桂枝、细辛共生一穴,根系缠绕如经脉走向,叶片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却不结冰——这是“温经散寒,气血流畅”的征兆。藏红花仙子正在用温经通脉丹的药渣培育新的“经系药种”,雪莲花仙姑则将红景天与**、没药配伍,制成“舒筋止痛膏”。他摘下一片带有经脉纹路的红景天叶,放在口中轻嚼——初时辛温(桂枝、细辛),继而甘润(红景天、当归),最后有一丝清凉(冰棱水)从喉间升起,恰似小寒时节从冰封到回暖的微妙变化。

“原来温经散寒的真谛,不是简单的驱寒,而是像青牛踏雪一样,在严寒中踏出一条通向春天的路。”他望着药圃中重新舒展的药灵们,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就像红景天,看似在散寒止痛,实则在唤醒经脉的生机,这大概就是‘治未病’的最高境界吧。”

夜幕降临时,昆仑山的牛心谷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融化的溪水潺潺流动,青牛在溪边悠闲吃草,足阳明胃经的红光透过冰面,如一条温暖的脉络,贯通天地。赤鳞君望向自己新生的鳞片,那鳞片上的经脉纹路正在月光下闪烁,宛如人体的经络图谱,蕴含着温经散寒的无穷智慧。

章回诗赞

小寒冰谷锁玄关,青牛踏雪脉凝寒。

桂枝辛烈通经脉,细辛雄温破冷潭。

赤鳞融雪调营卫,归芎活血散瘀团。

若问温经真妙诀,土牛鼎里煮春还。

此章以小寒“寒凝经脉”为核心,通过“青牛踏雪”病案系统阐释“温经散寒”治法,融合《内经》痹证理论、经络学说与药物配伍精要,下一折《大寒归源·赤鳞化龙融雪窟》将聚焦“万类归源”,探讨“阴阳归一”治法,敬请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