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赤龙衔烛照玄冥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赤龙衔烛照玄冥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7:20:41

第十八章 冬至一阳·

第一折 玄冥闭阻·烛龙沉渊息火脉

冬至子正,昆仑山的“玄冥宫”突然陷入彻底黑暗,赤鳞君站在宫前,看宫门的“水火既济”浮雕已被冰雪覆盖,唯有门缝中透出一丝极微弱的红光——那是烛龙的本命之火即将熄灭的征兆。他鳞片间的火土纹路冷如坚冰,指尖按在宫门石兽上,竟震出一圈圈冰裂纹,如肾经阳气断裂的征兆。

“赤鳞君!烛龙大人快不行了!”小芝的声音带着哭腔,她的雪莲花苞已冻成黑色,“他的烛火只剩豆大,体温低得能冻住水银,可掌心却烧出了焦痕!”

赤鳞君冲进玄冥宫,所见景象令他心惊:烛龙蜷缩在玄武神像下,周身缠绕着黑色冰蛇(阴寒之邪),鳞片失去往日的赤金光泽,化作青灰色(肾水寒极)。他的口中衔着的“九阳烛”已熄灭三支,剩下的六支也在寒风中摇曳欲灭,而掌心紧握的“赤龙玉简”竟被熔出孔洞(虚火外越)。

“是真寒假热,亡阳危候。”藏红花仙子按住烛龙寸口,脉息似有似无,如游丝附骨,“冬至一阳生,今岁客运太商金,金气生水,水寒过盛,兼之烛龙久劳,肾中真阳耗竭,阴寒独盛,虚阳浮越于外。”

雪莲花仙姑掷出冰晶,却在距烛龙一尺处凝结成黑色冰块:“他体表温度极低,为何玉简会被熔化?”

赤鳞君轻抚烛龙掌心焦痕,触感虽灼热,却无热气透出——此乃“阴盛格阳”的典型体征,如冬月潭水表面结冰,而深处温泉涌动。他掰开烛龙牙关,见舌苔黑润有水(真寒),但舌尖红如点漆(假热),正是“阴极似阳”的危候。

“速取红景天、附子、干姜、人参,再加猪胆汁少许。”他迅速调配药材,“附子为君,大辛大热,回阳救逆,破肾中沉寒痼冷;干姜为臣,温中散寒,助附子通脉;人参为佐,大补元气,防阳脱气散;红景天...取野生老根,用童便浸晒九次,其性由温转平,能引浮越之阳归肾,兼制附子燥烈;猪胆汁为使,苦寒反佐,引阳药入阴,防格拒。”

雪莲花仙姑惊呼:“猪胆汁性寒,岂不是要灭阳火?”

“此乃‘热因寒用’的反佐之法。”赤鳞君将附子用黄土煮至内白外黄(去毒存性),“《伤寒论》云‘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主之’。今加猪胆汁,如‘甚者从之’,使热药不被阴寒格拒。红景天童便制,能入肾通脉,此乃‘导龙归海’的关键。”

药汤煎成时,蒸腾的热气中带着苦辛与咸润交织的气息。赤鳞君以金勺喂烛龙服下,顿时,烛龙腹中发出如冰河解冻的轰鸣,周身缠绕的黑色冰蛇纷纷脱落,化作清水。他口中突然喷出紫黑色痰涎(寒痰),痰中竟裹着冰晶与火星,而掌心焦痕逐渐淡去,体温开始回升。

第二折 赤龙衔烛·五行生克破寒穹

赤鳞君率药灵童深入玄冥宫后殿,只见“肾阳图”已被冰雪覆盖,象征真阳的赤龙蜷缩在冰窟深处,口中的火珠即将熄灭。殿角的“九宫温阳鼎”裂痕密布,鼎中“太阳真火”奄奄一息,被“太阴寒水”压制。

“赤龙乃肾阳之象,今被寒水所困,故烛火不燃。”藏红花仙子指着冰窟,“肾为水火之脏,今水盛火衰,需以‘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赤鳞君运转火土之气于掌心,鳞片间迸出赤黄二色光纹,在冰面上勾勒出“肾为先天之本”的卦象——坎卦中藏离卦,如水中藏火。他取出红景天童便制后的根茎,其色青黑如墨,研末撒在冰窟周围,粉末遇寒竟化作赤红色藤蔓,沿着冰缝生长,逐渐将赤龙包裹。

“红景天童便制,得水(肾)火(心)之气,能引离火入坎水,此乃‘坎离交媾’的真机。”他解释道,“《类经图翼》云‘命门为元气之根,真火之宅’。今以附子、干姜补命门真火,红景天通命门之络,使真火能煦养全身。”

赤龙触到红景天藤蔓,突然昂首咆哮,口中火珠重新燃起,火焰竟呈青黄色(真火复燃)。赤鳞君趁机布下“五行回阳阵”——东方震宫(木)置枸杞(水生木,木生火),南方离宫(火)置鹿茸(助真火),西方兑宫(金)置山茱萸(金生水,水生火),北方坎宫(水)置黑豆(滋肾水),中央艮宫(土)置红景天(土制水,通火路)。

第三折 回阳救逆·四逆汤中藏妙理

冬至正日,赤鳞君在玄冥宫前设“回阳救逆坛”。中央放置“九阳烛台”,台上九支烛分别对应肾经九穴,以附子、干姜、红景天为烛芯,以童便为烛油,形成“以阴引阳”的格局。

“回阳救逆,需分三步:斩关、救逆、复脉。”他向药灵童演示,“附子斩阴寒之关,干姜救垂绝之阳,红景天复已绝之脉。今加人参、猪胆汁,一补一引,使阳复而阴不竭。”

藏红花仙子点燃离宫烛(命门穴),烛火初时幽蓝(寒盛),后转为橙红(阳复);雪莲花仙姑点燃坎宫烛(肾俞穴),烛油遇热化作白雾,与红景天的药气交融,形成赤黄色云气,如冬日初升的朝阳。

“快看赤龙!”小芝惊呼,只见冰窟中的赤龙已挣脱束缚,口中火珠重新焕发光彩,衔着“九阳烛”飞向玄冥宫上空,“它在照亮寒穹!”

赤鳞君取出“通脉四逆丹”,以附子、干姜、红景天、人参炼就,表面刻有“回阳救逆”古篆。他将丹丸分别填入烛龙的“关元”“气海”等穴,顿时,玄冥宫震动,冰雪开始融化,“肾阳图”重新焕发生机,赤龙与烛龙的虚影重叠,形成“水火既济”的壮丽景象。

第四折 阳回脉复·玄冥深处证道心

冬至末候,昆仑山举行“回阳祭”。赤鳞君站在祭台上,展示新制的“通脉四逆丹”,丹丸在冬至的阳光下闪烁着赤金色光芒,正是真阳复燃的象征。药神大人踏云而来,手中托着《伤寒论》竹简,书页自动翻开至“四逆汤”篇,文字间流动着赤黄色光纹,与赤鳞君的鳞片遥相呼应。

“可知为何回阳救逆首推四逆汤?”药神指尖拂过丹丸,“附子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二药相合,能彻上彻下,破阴回阳。红景天通脉,人参固脱,此乃‘逆者顺之’的救急之法。”

赤鳞君叩首:“弟子以红景天配四逆汤,一药通脉固脱,正合冬至‘阴极阳生’之旨。附子、干姜回阳,红景天、人参护阴,使阳回而阴亦复,此乃‘阴阳互根’的至理。”

药神点头,袖中飞出二十四节气牌,冬至牌与夏至牌相撞,迸出闭藏与生长虚影:“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皆为生死玄关。红景天能在夏至助阴生,在冬至助阳长,正因其贯通火土之气,此乃‘握生死之机’的上药之性。”

话音未落,节气牌突然旋转,冬至牌上浮现出“回阳救逆”四个古篆,随即融入赤鳞君的鳞片。他但觉体内火土之气与肾阳共鸣,在命门穴处形成一团炽烈而温润的阳焰,如冬至的太阳,虽微却蕴含无穷生机。

“去看看你的药圃吧。”药神挥手撤去祭台幻象,“经过这场回阳之战,药灵们已悟得‘逆治’的真机。”

回到六气药圃,赤鳞君见红景天与附子、干姜共生一穴,根系缠绕如赤龙盘旋,叶片上凝结着露珠却不结冰——这是“阳复阴和”的征兆。藏红花仙子正在用通脉四逆丹的药渣培育新的“阳系药种”,雪莲花仙姑则将红景天与人参配伍,制成“回阳固脱散”。他摘下一片带有阳焰纹路的红景天叶,放在口中轻嚼——初时辛烈(附子、干姜),继而甘润(红景天、人参),最后有一丝清凉(猪胆汁)从喉间升起,恰似冬至阳生的微妙变化。

“原来回阳救逆的真谛,不是一味燥烈攻伐,而是像冬至的阳光一样,在极寒中种下温暖的种子。”他望着药圃中重新焕发生机的药灵们,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就像红景天,看似在回阳救逆,实则在守护那一丝来之不易的阳根,这大概就是‘治寒以热,而不忘其阴’的医者仁心吧。”

夜幕降临时,昆仑山的玄冥宫重新焕发出赤金色光芒,殿内的赤龙与烛龙虚影合而为一,衔着九阳烛照亮寒夜。赤鳞君望向自己新生的鳞片,那鳞片上的坎离纹路正在月光下闪烁,宛如肾中真阳的永恒火种,蕴含着回阳救逆的无穷智慧。

章回诗赞

冬至玄冥锁玉关,烛龙沉渊火脉残。

附子斩关通腠理,干姜救逆暖丹田。

赤鳞童便引阳归,人参胆汁防阴殚。

若问回阳真妙诀,一阳初动在坎uan。

此章以冬至“阴极阳生”为核心,通过“亡阳危候”病案系统阐释“回阳救逆”治法,融合《伤寒论》经典方剂、药物炮制与阴阳互根理论,下一折《小寒破冰·青牛踏雪引春归》将聚焦“寒凝经脉”,探讨“温经散寒”治法,敬请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