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寒潭镜里观色相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寒潭镜里观色相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7:20:41

第十一章 白露凝霜·

第一折 镜影迷心·寒潭凝霜锁虚实

白露初候,昆仑山寒潭升起的雾气不再是清润的白色,而泛着淡淡的青灰色,宛如被水墨染过。赤鳞君站在潭边,看自己的倒影在水面碎成无数片,每片倒影中鳞片的颜色都不同——有的赤红如焰,有的青白如霜,正是“虚实夹杂”的征兆。

“赤鳞君!牧民们被镜魔困在潭边了!”小芝的声音带着颤抖,她的雪莲花苞上凝结着黑色霜晶,“他们对着潭水说话,却把自己的倒影当成亲人,现在都冻得嘴唇发紫了!”

赤鳞君赶到寒潭时,所见景象令人心惊:二十余牧民围着潭水席地而坐,个个面色苍白,手指蜷缩如鸟爪,却面带微笑,对着水面喃喃自语。最年长的头人将手浸入水中,皮肤接触潭水的瞬间便结上薄霜,他却浑然不觉,仍对着倒影说:“孩儿,你终于回家了...”

“这是‘镜像病’。”藏红花仙子按住头人寸口,脉息细弱而涩,尺部沉寒彻骨,“白露属金,其气清肃,今潭水被邪祟污染,金气反化为寒湿,引动人体内的虚实之乱。看这舌苔,上半部红绛无苔,下半部白腻厚积,正是上热下寒、阴虚阳虚错杂之象。”

雪莲花仙姑掷出冰晶,却在距牧民三尺处化作黑雾:“怪哉!他们身上既有寒气,又有热气,冰露靠近热处则化,靠近寒处则凝,无法施治!”

赤鳞君皱眉观察潭水,见水面倒影竟能随人的念头变化——头人看向潭水时,倒影变成其已故之子;少女看向潭水时,倒影变成英俊的牧马人。他忽然想起《灵枢·大惑论》:“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今邪祟借潭水为镜,扰动心神,致虚实不分,阴阳逆乱。

“速取红景天、生地黄、附子、黄连,再加磁石三钱。”他迅速调配药材,“红景天温肺化饮,生地黄滋阴清热,附子温补肾阳,黄连清泻心火,磁石镇心安神、潜阳纳气。此乃‘温清并用、攻补兼施’之法。”

雪莲花仙姑疑惑:“附子与黄连同用,不会水火相战吗?”

“白露者,阴气渐重,露凝而白。”赤鳞君将磁石煅烧醋淬七次,“此时阴阳相半,虚实夹杂,需以附子温下焦之真阳,以黄连清上焦之虚火,使火归火位,水归水位。红景天入心肺,既能助附子温阳化饮,又能合生地黄润肺生津,此乃‘金水相生、火土合德’之理。”

药汤煎成时,呈现出奇妙的分层:上层澄明如秋水(清热滋阴),下层沉凝如墨玉(温阳散寒)。赤鳞君以竹筷搅匀,顿时升起红白相间的雾气,如白露与寒霜共舞。头人饮下后,忽然剧烈咳嗽,咳出的痰液一半清稀如水(寒痰),一半胶粘如膏(热痰),痰中竟裹着细小的镜碎片。

“好!这是虚实之邪随痰而出。”赤鳞君趁热推拿其涌泉、劳宫穴,“上热下寒者,需引火归元,交通心肾。今借磁石重镇之性,使浮越之心火下交于肾水,借附子温煦之力,使沉寒之肾水上承于心。”

第二折 镜魔现形·五行生克破迷障

赤鳞君率药灵童踏入寒潭深处,水面倒影突然化作万千镜面,每面镜中都映出众人内心的执念:藏红花仙子看到未完成的《药经》批注,雪莲花仙姑看到自己被冰蚕噬咬的旧伤,小芝则看到已故的药灵童阿蜜。

“当心!这是‘七情镜像’,会引动体内虚实之邪!”赤鳞君运转火土之气,鳞片间迸出赤黄二色光纹,在虚空中勾勒出五行生克图,“怒伤肝(木),喜伤心(火),思伤脾(土),忧悲伤肺(金),恐伤肾(水)。今镜魔借七情扰动五脏,需以五行相胜之法破之。”

藏红花仙子被“未竟之志”的镜像困扰,面色潮红,心悸气短——此乃“思伤心脾,火不生土”之象。赤鳞君取来红景天、茯苓、远志,研末冲服:“红景天补火生土,茯苓健脾宁心,远志交通心肾,此乃‘土得火生,心得土养’的相胜之法。”

雪莲花仙姑面对“冰蚕旧伤”的镜像,浑身战栗,手足厥冷——此乃“恐伤肾,水寒克火”之象。赤鳞君以附子、肉桂、红景天煎水,趁热熏洗其足:“肾为先天之本,需以火土之气温之。红景天入肾经(借色赤通心),使心肾相交,此乃‘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镜魔见诡计被破,竟聚合为巨大的镜面人,手中握着“虚实二气剑”,一剑劈来,竟将赤鳞君的鳞片斩落一片。他俯身拾起鳞片,见碎片中映出自己的双重影子——一面炽烈如火(实),一面清冷如霜(虚)。

“原来镜魔就是我们心中的虚实之辨!”他恍然大悟,“《内经》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今镜魔借白露金气,将人体内的虚实之邪显化于外。破魔之道,不在杀灭,而在调和。”

第三折 温清并施·八卦炉中炼真镜

白露正日,赤鳞君在寒潭边架起“八卦温清炉”。他将红景天分为两份:一份用黄酒炒至焦黑(取温通之性),一份用童便浸至色紫(取清润之性);生地黄则一半蒸制(温补),一半生用(清热);附子与黄连同煮三时辰,去其燥烈,留其偏性。

“此乃‘一药二用’之法。”他向药灵童演示,“温药炒焦则行散力强,清药生用则滋阴力胜。附子与黄连同煮,如龙虎交媾,使热不助燥,寒不凝涩。”

炉中先冒青烟(清泄虚热),后出黄烟(温化寒湿),最终凝成三十六颗“温清镜丹”,丹丸表面有阴阳鱼纹路,一半温热,一半清凉。赤鳞君将丹丸投入寒潭,水面顿时沸腾,万千镜像纷纷碎裂,化作五色光点,与丹丸纹路共鸣。

“看这潭水!”小芝惊呼,“镜魔的影子在和丹丸打架!”

赤鳞君捏诀诵咒:“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阴阳调和,邪无所存!”但见温清镜丹分裂为二,一化为红日(温阳),一化为明月(清热),在潭中追逐嬉戏,最终融合为太极图,将镜魔虚影吸入其中。

潭水恢复平静后,中央浮现出一枚青铜镜,镜面映出真实的昆仑山景,不再有任何幻象。赤鳞君伸手触碰镜面,竟从中取出一块“虚实平衡石”,石上刻着“温清并用”四个古篆,正是镜魔的核心。

第四折 平衡有道·白露凝霜证道心

白露末候,昆仑山举行“镜像祭”。赤鳞君站在祭台上,展示新制的“温清镜丹”,丹丸在白露的月光下闪烁着红白双色,恰似人体的阴阳二气。药神大人踏云而来,手中托着《难经·十四难》竹简,书页自动翻开至“虚实异治”篇,文字间流动着温清交织的光纹。

“可知为何虚实夹杂需温清并用?”药神指尖拂过丹丸,“《难经》云‘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今以红景天调营卫,以生地黄调饮食,以附子、黄连适寒温,正是‘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上工之术。”

赤鳞君叩首:“弟子以磁石镇心,借白露金气肃降之性,使上焦虚热随秋气下敛;以附子温肾,借火土之气,使下焦寒湿随阳气蒸发。此乃‘顺天时以调病机’的圆融之道。”

药神点头,袖中飞出二十四节气牌,白露牌与春分牌相撞,迸出温清与平衡虚影:“春分平昼夜,白露均寒暑,皆为阴阳相半之时。春分用温清,偏于升发;白露用温清,偏于收敛。红景天得四气五味之全,故能在春秋两季,随气机升降而调虚实。”

话音未落,节气牌突然旋转,白露牌上浮现出“温清并用”四个古篆,随即融入赤鳞君的鳞片。他但觉体内火土之气与镜丹共鸣,在膻中穴处形成一道温润的光带,如白露的晨雾,既不灼热,也不寒冷,恰是阴阳平衡的温度。

“去看看你的药圃吧。”药神挥手撤去祭台幻象,“经过这场镜像之战,药灵们已悟得‘平衡’的真机。”

回到六气药圃,赤鳞君见红景天的同一株苗上,竟同时开着红花(温性)与白花(凉性),叶片边缘的金色纹路与青色纹路交织成太极图。藏红花仙子正在用温清镜丹的药渣培育新的药草,雪莲花仙姑则将红景天的温性部分与凉性部分分株种植,用于不同的方剂。他摘下一朵双色红景天花,放在口中轻嚼——初时温热(温阳),继而清凉(清热),最后在舌尖汇聚成甘润的津液,恰似白露时节的朝露,既承载着夏日的余热,又蕴含着秋凉的清肃。

“原来真正的‘温清并用’,不是简单的寒热相加,而是像白露的霜露一样,在清肃中带着温润,在凝华中藏着流动。”他望着药圃中双色交织的药草,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就像人体的阴阳,本就不是对立的,而是像镜中的倒影,看似相反,实则一体。医者的使命,不过是帮它们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罢了。”

夜幕降临时,昆仑山的寒潭升起洁白的雾气,雾气中不再有幻象,只有红景天与磁石的药香。赤鳞君望向潭中的青铜镜,镜面映出他新生的鳞片——那鳞片不再是单纯的赤色,而是带着温润的白玉光泽,恰似白露凝结的霜晶,在月光下闪烁着平衡的智慧。

章末诗赞

白露凝霜锁镜台,虚实错杂费疑猜。

附子温阳消浊雾,黄连清热化尘埃。

一枚丹丸藏二气,九转炉中炼三才。

若问温清真妙诀,寒潭影里见如来。

此章以白露“虚实夹杂”为核心,通过“镜像病”病案展现“温清并用”治法,融合经络理论、药物炮制等内容,下一折《秋分守中·两仪鼎内炼君臣》将聚焦“阴阳平衡”,探讨“君臣佐使”配伍法则,敬请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