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刃尖血淬通心脉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刃尖血淬通心脉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7:20:41

第十章 处暑清络·

第一折 残暑困心·金刃留痕凝浊瘀

处暑初候,昆仑山的日光已带上几分清肃。赤鳞君在“五运灵台”晾晒红景天炭,看叶片经炒炭后转为深赤,边缘泛起焦黑——这是取“炒炭止血,又能行血”的深意。忽闻山下传来金铁交鸣之声,伴随急促的马蹄声,三名马帮护卫抬着伤者闯入药圃,伤者胸口插着半截断刀,血却凝而不流,皮肤呈现青紫色网状斑纹。

“是刀伤留瘀!”小芝惊呼,手中的雪莲花瓶险些跌落,“可为何血不流出,反成瘀斑?”

赤鳞君按住伤者寸口,脉息沉涩如刀刮竹,重按则觉心脉处有结块阻碍。他掀开伤者衣襟,见断刀周围皮肤冷若冰霜,伤口渗出黑血,却无热气——此乃“寒凝血瘀,瘀阻心脉”之象,兼夹残暑热毒,形成“寒热错杂”的死血之证。

“处暑者,暑气将退未退,金气始收未收。”他取出三棱针,在火上烤至通红,“残暑与寒邪搏结,致血行涩滞。需先刺络放血,泄其瘀毒,再以通心脉之药调之。”

雪莲花仙姑欲以冰露冷敷,被赤鳞君拦住:“瘀血症最忌寒凉凝涩!此刀伤虽在肉,却已损心络,需借火性宣通。”说着,他以烧红的三棱针点刺伤者“郄门穴”“血海穴”,黑血喷涌而出,落地竟凝结成冰晶状血块,内中隐约可见暑气化作的赤丝。

“看这血块。”他用镊子夹起血块,“外裹寒凝,内藏暑热,非‘以通为补’不能解。速取红景天炭、丹参、桃仁、黄连,再加麝香少许。”

藏红花仙子皱眉:“麝香走窜性烈,虽能通心窍,但若用之不当,恐致气脱。”

“正因其烈,方堪破死血。”赤鳞君将麝香研成细粉,以红景天炭调服,“红景天炭炒至存性,既能行血散瘀,又能止血防脱;丹参养血活血,桃仁破血逐瘀;黄连清解残暑热毒,防瘀血化火。此乃‘通中有补,攻不伤正’之法。”

药汁煎成时,蒸腾的热气中带着焦香与辛烈。伤者服下后,腹中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继而排出黑色稀便,便中夹杂着碎骨片与暑湿痰浊。待排泄完毕,胸口瘀斑渐退,断刀周围皮肤终于有了温度。

“心脉已通。”赤鳞君以掌心火土之气温熨其膻中穴,“处暑清络,需清的不仅是血脉,更是暑热与秋燥交结的浊气。”

第二折 清络玄机·九宫针法透冰渊

赤鳞君率药灵童至昆仑山“心脉冰渊”,此处乃心经络脉的地部投影,寻常为清凉池沼,今却冻结成冰,冰层下隐约可见暗红色瘀块,如心脏的恶疾。他运转火土之气于指尖,鳞片间迸出赤黄二色光纹,在冰面上勾勒出“九宫八卦”图,每卦对应心脉的一条分支。

“心主血脉,络脉为气血之渠。今瘀阻络脉,需从九宫分而通之。”他取出九根金针,以红景天汁浸泡,“乾宫通心络之根,坎宫通心络之泉,艮宫通心络之谷......”

藏红花仙子手持罗盘定位:“西南坤宫,对应脾络,乃心脉之母,需先通之。”

赤鳞君依言将金针刺入坤宫位置,运针时采用“烧山火”手法,只见冰面逐渐融化,露出底下暗红的络脉,脉中瘀块如冻梨般坚硬。他忽然想起《灵枢·脉度》所言:“心脉不通,血不流,血凝涩。”当下以“透天凉”手法转针,冰层下竟冒出缕缕白气,那是残暑之热随针而出的征兆。

“快看!”小芝指着冰渊中央,那里浮现出心脏的投影,心尖处有黑色阴影缠绕,正是伤者体内死血的外化,“像被锁链捆住了!”

赤鳞君取出麝香粉末,撒在九宫方位:“麝香为通心络之舟楫,能引药气直达病所。今借处暑金气肃降之势,以通为补,使心脉瘀滞随秋气消散。”

奇迹随之发生:九宫金针同时发出红光,与赤鳞君的鳞片共鸣,冰渊中的瘀块竟如雪花般碎裂,化作红色雾气升腾,在空中凝结成“通”字,继而被西风吹散。

第三折 以通为补·刃尖血炼通心丹

处暑正日,赤鳞君在“心脉炉”中炼制“通心丹”。他取来伤者伤口的断刀,刀上血迹已化作紫黑色晶体,正是“死血”的象征。将晶体与红景天炭、丹参、桃仁同煅,炉中先冒黑烟(散瘀毒),后出赤烟(生新血),最终凝成三十六颗丹丸,每颗丹丸上都有一道金色纹路,如脉络贯通。

“此丹以死血为引,借煅烧之力,化毒为通。”他向药灵童解释,“《本草纲目》云‘瘀血为病,宜通不宜滞’。今以通心丹通其络,补其虚,正是‘以通为补’的精义。”

藏红花仙子疑惑:“既为通瘀,为何方中仍用红景天、丹参等补药?”

“通补兼施,乃治虚中夹实之要法。”赤鳞君展示丹丸切面,可见黑白二色相间,“黑者为瘀,白者为正。瘀不去则正不生,正不足则瘀难去。红景天补气生血,丹参养血活血,使通瘀而不伤正,此乃‘通心脉,养心神’的圆融之道。”

此时,伤者已能坐起,自诉胸中如有春风拂过,先前的压迫感荡然无存。赤鳞君诊其脉,见沉涩转为和缓,尺部渐暖,知心脉已通,遂以“生脉散”善后:“处暑之后,阴气渐长,需以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防通瘀后气阴两虚。”

第四折 络脉贯通·秋金肃杀证道心

处暑末候,赤鳞君重返心脉冰渊,只见池水清澈如镜,倒映着秋云的轻盈。药神大人踏云而来,手中托着《奇经八脉考》,书页自动翻开至“心络篇”,文字间流动着赤金色光纹,与赤鳞君的鳞片遥相呼应。

“可知为何心络瘀阻需用麝香?”药神指尖拂过水面,心脉投影上浮现出麝香的药形,“麝香入脾、心、肝三经,能通十二经气血,其性走窜,正如处暑的西风,可扫尽残暑瘀浊。”

赤鳞君叩首:“弟子以红景天炭配麝香,一收一散,正合处暑‘收中有通’的节气特性。心属火,络属脉,今借秋金之气肃降,使心火下济肾水,此乃‘火金合德’之理。”

药神点头,袖中飞出二十四节气牌,处暑牌与惊蛰牌相撞,迸出活血与宣发虚影:“处暑清络,犹惊蛰启蛰,皆以通为用。然惊蛰通的是春阳之气,处暑通的是秋金之浊。红景天得火土之气,既能助春阳升发,又能助秋金肃降,此乃‘通贯四时而调阴阳’的上药之性。”

话音未落,节气牌突然旋转,处暑牌上浮现出“以通为补”四个古篆,随即融入赤鳞君的鳞片。他但觉体内火土之气与心脉共鸣,在膻中穴处形成一道金色脉络,如秋日晴空下的河流,清澈而通畅。

“去看看你的药圃吧。”药神挥手撤去幻象,“经过这场通络之战,药灵们已悟得‘通’与‘补’的真机。”

回到六气药圃,赤鳞君见红景天的枝条上长出新的卷须,缠绕着丹参的茎秆,叶片边缘的焦黑已化作金边——这是“通补兼施”的药性显现。藏红花仙子正在用麝香炮制新的膏方,雪莲花仙姑则将红景天炭与桃仁混合,制成“通瘀散”。他摘下一片带金边的红景天叶,放在口中轻嚼——初时微涩(通瘀),继而甘甜(补虚),最后有一丝清凉(清肃)从喉间升起,恰似处暑时节的天气,清而不冽,通而不泄。

“原来‘以通为补’的真谛,不是一味攻伐,而是像秋风扫落叶,既清肃余邪,又为冬藏腾出空间。”他望着药圃中忙碌的药灵们,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就像红景天,既能在夏日扶阳通脉,又能在秋时清络补虚,所谓‘药无贵贱,用之得法则贵’,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夜幕降临时,昆仑山吹起干爽的秋风,风中带着红景天与麝香的药香。赤鳞君望向心脉冰渊方向,那里已恢复平静,唯有九宫金针留下的痕迹,在月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芒,宛如心脉中永不堵塞的清泉。

章末诗赞

处暑残阳困心宫,金刃留痕瘀浊封。

九针透骨通玄府,一鼎熔金化死血。

赤鳞炭里藏通补,麝香烟中见化融。

若问清络真消息,且看秋山落叶风。

此章以处暑“清泄余邪”为核心,通过“寒凝血瘀”病案展现“以通为补”治法,融合经络理论、药物炮制等内容,下一折《白露凝霜·寒潭镜里观色相》将聚焦“虚实夹杂”,探讨“温清并用”治法,敬请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