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人参补气固元阳 黄芪升阳托阴霾

第二十卷 冬气闭藏

第二十章 八月季冬·大雪补虚

回目:

楔子·黄蘖冬固

(鹧鸪天)

大雪纷飞闭玉门,

气虚阳弱怯寒温。

黄连泻火防虚热,

参芪扶阳暖命门。

培土德,固金根,

甘温除热妙通神。

要知寒极生阳理,

且看炉中火焰存。

第一节 大雪至·气虚阳弱阴霾盛

戊巳年十一月初五日,大雪交节之时,黄连岭的“中土台”突然沉降,台中央涌出的不是土气,而是浑浊的雾气,雾气中竟裹着“气虚阳弱”四字。黄连仙子望着台上的“社稷鼎”,鼎中代表脾胃阳气的黄土竟呈灰白色,鼎壁凝结着水珠,珠中刻着“倦怠乏力”“便溏畏寒”——此乃“脾胃气虚,清阳不升”之兆。

守台仙童阿参捧着《虚劳论》跑来,书页上“大雪者,阴盛阳衰,气虚尤甚”几字被雾气洇透。“仙子快看!”他指着药田,只见人参的芦头竟低垂入水,须根腐烂如泥;黄芪的茎叶提前枯萎,叶面上刻着“中气下陷”符号;黄连的根茎缠绕着霉斑,根际渗出的汁液遇雾即凝成“虚火”——正是“气虚生寒,寒郁化热”的征兆。

时至“鹖旦不鸣”之候,寒号鸟竟缩成冰团,口中呼出的白气凝成“阳虚”二字。黄连仙子腕间的“苦火铃”发出微弱的“叮”声,铃身刻着的“脾主升清”四字竟覆上薄霜——此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的危急之象。

“速召人参仙子、黄芪仙子,”她取出“补中益气汤”雏形,以黄连、人参、黄芪为基,“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水土相得则气陷,需以‘补气升阳,清热和中’之法,佐以苦泄。”

第二节 人参雄·甘温补气固中焦

少顷,两位仙子踏雾而至:人参仙子身披黄袍,腰佩“补气囊”,囊上绣着“大补元气”的篆文,行走间带起蒸腾的土气;黄芪仙子身着青衣,手持“升阳旗”,旗面绘着“补气升阳”的云纹,旗角流苏竟能自动舒展蜷缩的药草。

“黄连妹妹,”人参仙子轻拍补气囊,雾气中竟浮现出脾胃经的土黄色轮廓,“此参甘温,能入脾经(土),大补元气,补脾益肺,最宜气虚下陷之证。”黄芪仙子则取出“固表散”,粉末遇雾即化作金色锁链,“黄芪甘微温,入肺经(金),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与人参相伍,正是‘土生金’。”

黄连仙子将三药同置“升阳鼎”,鼎中腾起黄白二气:人参之黄(土)化雾补气,黄芪之白(金)成霞升阳,黄连之褐(火)为云清热,三气交融竟在鼎中凝成“补虚”二字,字中隐约可见“脾—肺—心”的气机升降图。

“妙哉!”黄芪仙子赞叹,“人参、黄芪甘温(土金)补气升阳,黄连苦寒(火)清热和中,此乃‘土生金、金生水’的相生链,又暗合‘火生土、土克水’的相克理,使气升热清,中焦得固。”

第三节 战虚邪·补中汤破阴霾阵

正当三药合炼之际,瘟神座下“虚邪使”驾着“阴霾车”杀至。此车以湿雾为轮,气虚为轴,车身上刻着“中气下陷”的邪咒,所过之处,药田化作沼泽,竟在地面泡出“脱肛”“子宫脱垂”的脏腑图。

黄连仙子不慌不忙,取出“补虚旗”,旗面绣着“补气升阳,清热和中”八字,以人参为君(补气),黄芪为臣(升阳),黄连为佐(清热)。她挥旗引动三药之气,人参雾化作厚土,固堤防涝;黄芪霞化为清风,升举清阳;黄连云凝成阳光,驱散阴霾。

虚邪使见状,掷出“气陷弹”,弹中裹着“气短懒言”“舌淡苔白”等黑字。黄连仙子则以“补中饮”迎击,饮中三药之气化作“甘”“温”“苦”三字,如春泥般渗入弹体,露出其中裹着的“虚邪核”——那是被魔化的“中气精”,精中刻着“辰戌”“土虚”等邪纹。

“你等不知‘甘温除热’之理,”她结“脾胃升降印”,引导药气入脾胃经,“今以人参之甘(土)补气,黄芪之温(金)升阳,黄连之苦(火)清热,三药相须,如‘拔云见日’。”

第四节 七情妙用·相须相畏展奇功

虚邪使见势不妙,竟释放出“虚邪虫”,虫身如棉絮,翅脉刻着“气虚发热”字样。黄连仙子急取白术三钱投入阵中,白术之甘(土)竟与黄连之苦(火)形成“火生土”之势,“白术甘温,能健脾燥湿,此乃‘培土固本’之法。”

人参仙子则以补气囊震击虫群,囊中的“补”字与黄芪的“升”字相和,竟将虫身化作清气,渗入人参芦头,竟使人参表面浮现出“脾”“肺”“气”的经络图。

黄连仙子趁机以“灵飞针”刺入虚邪使眉心,针上刻着“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但见虚邪使体内喷出清气,气中竟裹着无数“固”字,被人参的土雾与黄芪的金霞逐一炼化。

第五节 气交变·五运六气细推详

战后,黄芪仙子展开“大雪气交图”:“大雪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太阴湿土,水土相得,湿盛阳微。”她指尖划过“脾虚湿盛”句,图中浮现出人参、黄芪的配伍图示,“治之需‘补气升阳,除湿清热’,此乃‘塞因塞用’的活法。”

黄连仙子取出五运六气盘,盘中显示:戊巳年太宫土运,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土旺水盛,气虚湿陷。“故以人参(土)补气,黄芪(金)升阳,黄连(火)清热,”她在《黄蘖验案》中写道,“三药合而用之,使‘土旺金生,火暖水消’,此乃‘五运相胜’的治则活用。”

阿参望着重新挺立的人参芦头,忽然问道:“为何加入白术?”黄连仙子解释:“白术健脾燥湿,助人参补气,防湿浊内停,此乃‘补气先健脾’之理,亦合‘脾喜燥恶湿’之性。”

第六节 验奇功·气虚阳弱一朝固

恰在此时,有山民扶着脱肛的孩童前来,其症见肛门脱垂(气陷)、神疲乏力(气虚)、舌淡苔白(阳虚)、脉虚无力(虚象)。黄连仙子以补中散少许吹鼻(通窍),再以人参三钱、黄芪五钱、黄连一钱、白术四钱,煎“固中饮”服之。

药汁入喉,孩童腹中传来“隆隆”的气行声,少顷肛门回缩,神疲减轻,舌淡转红,脉虚渐起。阿参观察药渣,发现人参与黄芪竟自然竖立,形成“土金相生”之状,黄连与白术则如“火土相和”——此乃药性相和的微观印证。

“为何黄连用量最少?”阿参不解。黄连仙子解释:“此证以气虚为主,小量黄连防补气过燥生热,此乃‘补中有泻’之妙,亦合‘甘温除热’之旨。”

第七节 尾记·节气悟理

是岁大雪,黄连仙子合四药以补虚之事,被刻入药王谷“土德固要碑”。其文曰:“大雪者,气虚阳弱也。治之当补气升阳,清热和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黄芪甘微温,补气升阳;白术甘温,健脾燥湿;黄连苦寒,清热和中。四药相伍,如‘土金同炉’,共成‘补虚固中’之功。此乃‘甘温除热’之正治,亦五运六气‘培土制水’的生动诠释。”

(第二十章完·下章预告:冬至节气,黄连将合鹿角、熟地演绎“温补肾阳”之法,深入“阴阳两虚”之境,更将揭开黄连与冬水神坛的终极秘密……)

注:本回深化中医理论——

1. 气虚病机:系统阐释“水土相得,气虚阳弱”的机制,及“补气升阳”治则

2. 经典活化:化用《脾胃论》补中益气汤,赋予方剂神话场景,强化“甘温除热”理念

3. 药物配伍:解析人参(甘温)、黄芪(甘微温)、白术(甘温)的“甘温补气”配伍,体现“补中有泻”

4. 五行生克:以“土生金、金生水”解析配伍逻辑,展示脾肺肾协同关系

5. 七情应用:人参与黄芪(相须)、黄连与白术(相使)的应用,展示动态平衡

下章将围绕“冬至·阴阳极变”,展开“阴阳两虚”的故事,通过黄连与温阳滋阴药的配伍,深入阐释“阴阳互根”病机,及“阴阳双补”治则在神话场景中的巅峰演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