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石斛生津滋肺胃 麦冬润肺养真阴

第十四卷 秋阴始凝

第十四章 二月仲秋·处暑清余

回目:

楔子·黄蘖秋韵

(苏幕遮)

**暑气收,阴气起,

处暑清余,余热伤阴矣。

石斛麦冬滋肺胃,

黄连清心,共把余邪抵。

燥金潜,火德弭,

气阴双补,子母相偎倚。

要识秋清调和理,

且看炉中,玉液琼浆美。**

第一节 处暑至·余热伤阴肺胃干

戊巳年七月二十日,处暑交节之时,黄连岭的“庚辛坛”上突然腾起淡金色雾气,雾气中裹着残暑的热浪,竟在坛中鼎内凝成“余热伤阴”四字。黄连仙子望着鼎中干涸的药露,本应清澈的液体此刻却呈焦黄色,液面浮着“少津”二字——此乃“暑热伤阴,肺胃津亏”之兆。

守坛仙童阿麦捧着《余热论》跑来,书页上“处暑者,暑气渐退,余热伤阴也”几字被雾气熏得泛黄。“仙子快看!”他指着药田,只见石斛的茎秆竟皱缩如纸,表面刻着“胃燥”符号;麦冬的须根缠绕着未化的暑气,渗出半透明黏液,正是“肺阴不足”的征兆。

时至“鹰乃祭鸟”之候,雄鹰竟在空中盘旋时咳出血丝,血珠落地化作“阴虚火旺”的火纹。黄连仙子腕间的“苦火铃”发出低沉的“嗡”声,铃身刻着的“津血同源”四字竟出现裂纹——此乃阴液耗竭、虚火内生的征兆。

“速召石斛仙子、麦冬仙子,”她取出“益胃汤”雏形,以黄连、石斛、麦冬为基,“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土水相得则湿盛,然余暑未消则伤阴,需以‘清热养阴,益胃生津’之法,佐以苦泄。”

第二节 石斛甘·清胃生津滋化源

少顷,两位仙子踏雾而至:石斛仙子身着翡翠色广袖,袖中渗出的汁液竟能在石板上凝结成“胃阴”字样;麦冬仙子身着天青罗裙,裙裾绣着细密的“肺络纹”,行走间带起润泽的水汽。

“黄连妹妹,”石斛仙子轻挥玉簪,雾气中竟浮现出胃经的淡紫色轮廓,“此草甘微寒,能入胃经(土),清胃热,养胃阴,最宜余热伤胃之证。”麦冬仙子则取出“玉竹露”,露中封存着处暑晨雾,“麦冬甘寒,入肺经(金),润肺燥,生津液,与石斛相伍,正是‘金土相生’。”

黄连仙子将三药同置“坤土釜”,釜中腾起三重雾气:石斛之绿(木)化雾清胃,麦冬之青(水)成露润肺,黄连之赤(火)为云清心,三气交融竟在釜中凝成“益胃”二字,字中隐约可见“胃—肺—心”的津液循环图。

“妙哉!”麦冬仙子赞叹,“石斛甘寒(土)养胃,麦冬甘寒(水)润肺,黄连苦寒(火)清心,此乃‘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链,又暗合‘火生土、土克水’的相克理,使阴复热清,津液得充。”

第三节 战余邪·益胃汤清余热阵

正当三药合炼之际,瘟神座下“余热使”驾着“残暑车”杀至。此车以暑气为轮,虚火为轴,车身上刻着“余热伤阴”的邪咒,所过之处,药田中的沙参、玉竹等养阴药竟纷纷萎蔫,叶片上布满“虚火”裂纹。

黄连仙子不慌不忙,取出“清余旗”,旗面绣着“清热养阴,益胃生津”八字,以石斛为君(养胃),麦冬为臣(润肺),黄连为佐(清心)。她挥旗引动三药之气,石斛雾化作清泉,灌溉干涸的药田;麦冬露凝成甘露,润泽萎蔫的药草;黄连云凝成细雨,扑灭残留的暑火。

余热使见状,掷出“虚火弹”,弹中裹着“口干舌燥”“饥不欲食”等黑字。黄连仙子则以“益胃饮”迎击,饮中三药之气化作“甘”“寒”“苦”三字,如春雨般渗入弹体,露出其中裹着的“余热核”——那是被魔化的胃津,津中刻着“未申”“虚火”等邪纹。

“你等不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理,”她结“脾胃相生印”,引导药气入脾胃经,“今以石斛之甘(土)补胃阴,麦冬之甘(水)润肺阴,黄连之苦(火)清心火,三药相须,如‘三溪汇流’。”

第四节 七情妙用·相须相使展奇功

余热使见势不妙,竟释放出“虚火虫”,虫身半透明如蝉翼,翅脉刻着“阴虚火旺”字样。黄连仙子急取粳米一合投入阵中,粳米之甘(土)竟与黄连之苦(火)形成“火生土”之势,“粳米甘平,能益胃气,护胃津,此乃‘培土生金’之法。”

石斛仙子则以玉簪划动,散出的清露竟将虫群凝成“润”“清”“养”三字,与虫身的“燥”“炎”“耗”相斗,最终虫豸尽皆化作露珠,渗入石斛根部,竟使石斛茎秆浮现出“胃”“肺”“心”的经络图。

黄连仙子趁机以“灵飞针”刺入余热使眉心,针上刻着“胃欲甘,急食甘以养之”,但见余热使体内喷出津液,液中竟裹着无数“甘”字,被石斛的清露逐一滋养。

第五节 气交变·五运六气细推详

战后,麦冬仙子展开“处暑气交图”:“处暑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土水相得,湿盛于寒,然余暑未消,故见湿热伤阴。”她指尖划过“阴虚则热”四字,图中浮现出石斛、黄连的配伍图示,“治之需‘清热不碍湿,养阴不碍脾’,此乃‘治中焦如衡’的活法。”

黄连仙子取出五运六气盘,盘中显示:戊巳年太宫土运,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太阳寒水,土旺克水,水湿内停,兼有余热。“故以石斛(土)养胃,麦冬(水)润肺,黄连(火)清热,”她在《黄蘖验案》中写道,“三药合而用之,使‘湿去热清,阴液得复’,此乃‘五运相胜’的治则活用。”

阿麦望着重新饱满的石斛茎秆,忽然问道:“为何不用生地?”黄连仙子解释:“生地甘寒,偏于凉血,今余热伤阴而无血瘀,需石斛、麦冬甘寒生津,此乃‘养气阴,清余热’之理。”

第六节 验奇功·余热伤阴一朝复

恰在此时,有山民扶着胃脘灼痛的老者前来,其症见胃脘灼痛(胃热)、口干咽燥(伤阴)、饥不欲食(胃阴不足)、舌红少苔(阴虚)、脉细数(虚热)。黄连仙子以益胃散少许吹鼻(通窍),再以石斛五钱、麦冬三钱、黄连一钱、粳米一合,煎“益胃饮”服之。

药汁入喉,老者腹中传来“汩汩”的津液流动声,少顷胃脘灼痛减轻,口中生津,舌红转润,脉转和缓。阿麦观察药渣,发现石斛与麦冬竟自然缠绕,形成“金水相生”之状,黄连与粳米则如“火土相生”——此乃药性相和的微观印证。

“为何加入粳米?”阿麦不解。黄连仙子解释:“粳米甘平,能益胃气,防黄连苦寒伤胃,此乃‘和中护正’之妙,亦合《内经》‘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之旨。”

第七节 尾记·节气悟理

是岁处暑,黄连仙子合四药以清余之事,被刻入药王谷“土德治要碑”。其文曰:“处暑者,余热伤阴也。治之当清热养阴,益胃生津。石斛甘寒,清胃生津;麦冬甘寒,润肺养阴;黄连苦寒,清心泻热;粳米甘平,和中护正。四药相伍,如‘甘泉润土’,共成‘益胃’之功。此乃‘虚则补之’之正治,亦五运六气‘清热保津’的生动演绎。”

(第十四章完·下章预告:白露节气,黄连将合川贝、梨皮演绎“润燥化痰”之法,深入“燥痰阻肺”之境,更将揭开黄连与秋金神坛的终极渊源……)

注:本回深化中医理论——

1. 余热病机:系统阐释“湿盛余热伤阴”的机制,及“清热养阴,益胃生津”治则

2. 药物配伍:解析石斛(甘寒养胃)、麦冬(甘寒润肺)、黄连(苦寒清心)的“甘苦合化”

3. 经典活化:化用《温病条辨》益胃汤,赋予方剂神话场景,强化“养阴不碍湿”理念

4. 五行生克:以“土生金、金生水”解析配伍逻辑,体现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

5. 饮食调护:加入粳米体现“药食同源”思想,强调顾护胃气的重要性

下章将围绕“白露·阴气渐重”,展开“燥痰阻肺”的故事,通过黄连与润燥化痰药的配伍,深入阐释“燥痰”病机,及“润燥化痰,清肺泻热”治则在神话场景中的应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