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魄映月:都江医缘记
下卷 第一回 稚子疳积面肌瘦 虎魄合麦化食愁
天圣四年春,都江堰沿岸的油菜花开得金黄,可村民赵老栓的家里却愁云密布。他五岁的孙子小石头患了“疳积”之症,面黄肌瘦,肚子却鼓得像个小皮球,吃不下饭,只爱啃树皮,连最爱的麦芽糖都没兴趣,老郎中用了鸡内金散、肥儿丸,小石头的肚子依旧鼓鼓的,人也一天比一天虚弱。
“栓叔,要不找李猎人试试?”邻居王二婶劝道,“上次狗蛋的惊风就是虎魄治好的,说不定也能治小石头的疳积!”赵老栓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带着小石头找到李次口的茅屋。
李次口见小石头眼眶凹陷,颧骨突出,肚子硬得像石块,摸了摸他的脉象——脉象细弱,舌苔厚腻,正是中医所说的“脾胃虚弱,食积不化”之症。小儿脾胃娇嫩,积滞日久伤脾,才导致“疳积”。他想起母亲曾说,食积需“消食化积、健脾和胃”,虎魄能活血散瘀,或许能帮着化开腹中积滞。
“栓叔,你家有麦芽吗?”李次口问。麦芽能消食健胃,是治食积的常用药。赵老栓忙点头,回家取来晒干的麦芽。李次口将虎魄削成细粉,取五分,与麦芽三钱(研成粉)、鸡内金二钱(研成粉,从药铺换来)混合,又取来少许小米,熬成稀粥,将药粉拌入粥中,喂给小石头吃。“这粥要温着喂,每日两次,连吃七日,看看效果。”
小石头起初抗拒,可粥里带着淡淡的麦香,他竟吃了小半碗。第一日,小石头的肚子便软了些;第三日,他开始主动要饭吃,一次能吃小半碗小米饭;第七日,他的肚子完全平坦,面色也红润了许多,竟能跟着村里的孩子一起在油菜花田里跑跳。
“李猎人,您真是救了小石头的命!”赵老栓抱着孙子,对着李次口连连作揖。恰在此时,成都来的药商刘老板路过,见村民们围着李次口道谢,又听闻虎魄能治多种病症,眼睛顿时亮了:“李猎人,你这虎魄卖不卖?我出十两银子一块,多要多给!”
李次口皱起眉头:“虎魄是护佑百姓的,不是用来卖钱的。你若想用它治病,我可以给你些粉末,但若想倒卖牟利,恕我不能答应。”刘老板不死心,又加价到二十两,李次口依旧拒绝。村民们见状,纷纷帮着李次口说话,刘老板只好悻悻离去。
李次口将“虎魄治疳积方”记在小木牌上:“小儿疳积(脾胃虚弱,食积不化):虎魄粉五分 麦芽三钱 鸡内金二钱,拌入稀粥或米糊,每日两次,七日为一疗程。案:麦芽消食,鸡内金化积,虎魄活血助运化,三者结合,健脾和胃。”
老郎中见了,补充道:“若孩子积滞严重,可加少许陈皮(理气),效果更佳。这法子比单纯的消食药多了‘活血助运’的理儿,是你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巧思啊!”李次口笑着点头,心中愈发坚定:虎魄是自然的馈赠,唯有用于救民,才不辜负它的灵性。
下卷 第二回 农妇闭经半年苦 虎魄配归通经忧
天圣四年夏,都江堰的雨水格外多,村民柳氏却被一桩烦心事困扰了半年——她自从去年秋收后,月经便再也没来过,小腹坠胀,胸胁胀痛,连干农活都没力气,老郎中说她是“气血瘀滞”,开了当归调经汤,喝了二十多剂,月经依旧没来,柳氏的丈夫急得四处求医。
“柳嫂子,你这是‘闭经’,我听我婆婆说,以前都江堰有妇人闭经,用虎魄泡黄酒喝好了,你去找李猎人试试?”村里的张婶劝道。柳氏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李次口。
李次口虽不精通妇科,却想起之前用虎魄治产后血崩的经验——血崩是瘀阻出血,闭经是瘀阻不通,都是“瘀”在作祟,或许虎魄的活血之力能打通经络。他诊了柳氏的脉,脉象沉涩,舌有瘀点,正是“气血瘀滞型闭经”,需活血调经、养血通经。
“柳嫂子,我给你配个方子,你试试。”李次口取来虎魄粉一钱,当归五钱(补血活血),川芎三钱(活血行气),枸杞四钱(补肝肾,益精血),一同放入陶罐,加入西域商人留下的黄酒(性温,助活血通络),密封后埋在松树下,“这酒要泡七日,每日取一小盏温服,同时用虎魄碎块在小腹上轻轻按摩,助药力渗透。”
柳氏按李次口的方法做,泡好的虎魄黄酒呈淡红色,入口微苦,却带着一丝酒香。服到第三日,她便觉小腹坠胀感减轻;第五日,胸胁胀痛消失;第七日清晨,月经竟真的来了,量虽不多,却颜色鲜红,没有血块。柳氏激动得哭了,特意给李次口送了一篮新鲜的桃子。
就在柳氏康复之际,村里的老妪周婆婆找到李次口,说:“李猎人,你这法子好是好,只是若妇人闭经是‘肝肾不足’所致,光活血不够,还得加些补肝肾的药。我年轻时闭经,我婆婆用虎魄粉配女贞子、墨旱莲,效果也很好,你可以记下来,给不同的妇人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