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青茎仙草传》下卷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青茎仙草传》下卷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18 10:03:33

《青茎仙草传》

下卷·药脉流芳

第五卷·辨证精详

秋分刚过,陈仓部落又起新疾。这次的病患与春寒时不同:有人恶寒发热,却伴咳喘痰多,痰色白稀如泡沫;有人虽无汗,却足肿如瓮,小便短少;更有甚者,高热不退,却四肢厥冷,脉象沉微——这便是五运中“土运不及”之年,湿邪与寒邪交织,形成“寒湿相搏”之证。

神农氏诊视一名猎户时,见其咳得腰背佝偻,吐出的痰涎落在兽皮上,竟凝成细小冰粒。“此非单纯寒闭,”他捻着胡须,指腹按在猎户寸口,“脉浮紧而带滑象,滑为痰饮,是寒邪引动内湿,如冰封沼泽,阳气不得升,津液不得化。”

弟子苍术问道:“师尊,仍用麻黄发汗?”

“需变其法。”神农氏取麻黄三钱,配伍桂枝二钱以助阳,又加干姜、细辛各一钱温化寒饮,最后添了五枚大枣。“麻黄开表散寒,如破冰之斧;桂枝如暖阳,助麻黄透达阳气;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似融冰之春;大枣甘温,固护脾胃,防辛散太过——此乃‘七情’中‘相使’之妙,麻黄得桂枝则发汗力增,得大枣则不伤正气。”

猎户服药三剂,先得微汗,咳喘渐平,痰涎由稀转稠,再服两剂,足肿亦消。另有那高热肢厥者,神农氏辨为“寒邪入里,阳气被遏”,用麻黄配附子、细辛,名曰“麻黄附子细辛汤”,竟一剂便令厥逆回温,再剂则汗出热退。

白芷在一旁记录:“麻黄非仅能发汗,若配伍得当,可通阳、化饮、散寒,真乃‘一药多能’。”神农氏摇头:“非药多能,乃病机有别。医者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第六卷·七情和合

次年夏,南方“太阴湿土”之气过盛,陈仓部落流行“暑湿伤寒”,病患既有恶寒无汗之表证,又有胸闷呕恶、舌苔白腻之湿象。弟子们按春法用麻黄,却见有人汗出不透,反增烦躁。

神农氏取来病患的药渣,见麻黄与紫苏同煎,便道:“暑湿之证,如油裹面,单用辛温发散,反使湿邪胶结。”他令取麻黄与香薷同用,再加厚朴、扁豆。“香薷乃‘夏月麻黄’,与麻黄相须,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厚朴苦温燥湿,扁豆甘淡渗湿,此三药与麻黄相配,如披荆斩棘,既能破寒闭,又能除湿滞。”

有位妇人,产后受寒,发热无汗,却又气血虚弱,面色苍白。神农氏斟酌再三,用麻黄配黄芪、当归:“麻黄散寒,黄芪补气,当归养血,使发汗而不伤气血,此‘扶正祛邪’之法。”果然,妇人得汗后热退,精神亦振。

一日,部落里的巫祝误食毒草,唇舌发麻,呼吸困难。神农氏见其喉间水肿,知是“风毒闭喉”,急取麻黄三钱煎浓汤,灌服后片刻,巫祝喉间发出“呼噜”声,随即咳出黏液,呼吸渐顺。“麻黄能开宣肺气,通利咽喉,此‘通阳解毒’之功也。”神农氏解释道,“但其性峻烈,若遇阴虚盗汗、血热妄行者,用之则如雪上加霜,必当禁用。”

第七卷·采收有时

随着麻黄应用日广,神农氏开始教部落族人辨识与采收之法。他指着太白山北麓的麻黄田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麻黄之性亦随四时变。”

“采收当在秋季,此时麻黄茎叶青绿转黄,阳气收于茎中,药力最盛。若春日采收,其气未足;冬日采收,其气已藏于根,茎中力弱。”他亲自示范采挖:“需留三分之一茎秆,勿伤其根,来年方能再发。”

晒干的麻黄,神农氏令用铜刀切段,又教族人“炮制”之法:“若需缓和其性,可用蜂蜜炙之。蜜甘温,能润肺,与麻黄同炙,辛散之中添温润,治咳喘痰多时更宜。”

有年冬,“少阴君火”与“阳明燥金”相争,气候燥寒,病患多干咳无痰,咽干鼻燥。神农氏用蜜炙麻黄配杏仁、石膏、甘草,竟一剂便止咳。“蜜炙麻黄,辛散之力减,润肺之力增,配石膏清肺润燥,如秋风扫燥,春雨润田。”

苍术问:“为何同是麻黄,生用与炙用功效迥异?”

“炮制即变法。”神农氏道,“生麻黄如猛虎,能冲锋陷阵;炙麻黄如驯虎,能护国安民。医者当知药物之性,更要知变法之妙。”

第八卷·薪火相传

岁月流转,神农氏垂暮之年,将毕生所学传于弟子。他指着案上的麻黄标本,对众弟子说:“草木有性,如人有格。麻黄青茎中空,象肺之管,故能入肺;其味辛,其气热,故能散寒——此乃‘性味归经’之理,不可忘。”

他又取来《神农本草经》的初稿,上面赫然写着“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此书所载,皆实践所得,然医道无穷,需后人不断探索。”

数百年后,陈仓部落有位年轻医者,遇一“水肿”病患,遍用利水药无效。老者告诉他:“当年神农氏曾用麻黄治湿肿,说其能‘开鬼门,洁净府’——开鬼门即发汗,洁净府即利小便。”年轻医者悟得,用麻黄配白术,果然肿消病愈。

又过千年,东汉年间,医家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将麻黄的应用发挥到极致:麻黄汤治太阳伤寒,麻杏石甘汤治肺热咳喘,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湿热发黄……皆源于神农氏的实践。民间更流传“神农误服麻黄发汗”的传说,虽非史实,却藏着百姓对这味仙草的敬畏。

结语

麻黄生于石缝,秉纯阳之性,遇寒则显其功,得配则尽其能。它的故事,是天地阴阳的对话,是五运六气的印记,更是医者与草木的相知。从神农氏亲尝,到后世医家的传承,从口传心授到文献记载,麻黄如一条青茎,串联起中医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智慧长河。

赞诗

青茎挺秀立岩阿,秉得阳和破寒疴。

发汗能开天地闭,温通可化水冰坨。

相须相使玄机妙,生炙新陈变法多。

谁识神农尝药意,一根仙草济山河。

尾章

渭水汤汤,太山苍苍。如今的陈仓故地,仍有药农在秋分时节采收麻黄,他们未必知晓神农氏的故事,却记得“秋采青茎,蜜炙润肺”的古训。这便是中医药的传承——它藏在田埂间的晨露里,在药罐沸腾的香气中,在医患相视的默契中,如麻黄的根须,深深扎在华夏大地的肌理,生生不息,万古流芳。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