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目光一寸寸扫过罗辑刚画完的圈型推演图,纸上的切角圈、同心圈、阴阳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边缘还密密麻麻写着车辆站位和推进路线。她眼里闪着较真的光,像是突然抓住了某个关键节点:“罗辑,你刚才把各种圈型的打法拆解得这么细,连每辆车该停在什么位置都算到了,那能不能……把‘从运营到钢枪’的完整流程也算出来?比如从控圈边开始,到什么时候该切换成钢枪模式,中间要经过多少步,每一步需要多久,甚至连换弹夹的时机、打药的秒数都算进去?就像解数学题似的,一步步推导出来,让咱们能照着流程走都不会错的那种。”
方锐在一旁闻言,立刻从椅背上直起身子,手里转得飞快的笔“啪”地一声搁在桌上,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兴奋:“这想法靠谱!就像做菜有步骤似的,第一步备料得切多少葱姜蒜,第二步翻炒得用多大火候,啥时候加盐啥时候起锅都得有数。运营转钢枪要是能算出这种步骤,那赛场上就跟按剧本走似的,稳了!以前总觉得这种切换靠感觉,现在看来,说不定全是能量化的细节。”
罗辑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亮了亮,像是被这个问题点燃了兴致。他伸手从桌角拽过一张干净的演算纸,拿起笔在纸的顶端画了个大大的流程图框架,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轻响,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可以试试按‘三阶九步’来拆解。第一阶是‘运营铺垫期’,这是钢枪的基础,得完成三个核心动作:控点、探视野、蓄状态。少了任何一步,后面的钢枪都可能变成送死。”
他在“控点”二字下方重重画了道横线,笔尖悬在纸面上,像是在模拟赛场上的抉择:“第一步,圈型确定后的1分钟内,必须占据‘圈边高低坡’或‘房区拐角’这类关键点位——具体来说,切角圈要抢毒边反斜,最好是那种能看到300米外毒圈边缘,又有岩石或大树挡着身后的坡地;同心圈得占半坡掩体,既不能太高被远处的狙架住,又不能太低被坡上的人压制;阴阳圈则要卡死房区窗口,保证能同时观察平原和房区两侧的动静。这一步耗时绝对不能超过60秒,慢10秒都可能被对手抢先进驻,到时候人家架好枪等着,咱们再想占点就得付出半队人的代价,后续运营全成泡影。”
“第二步呢?第二步该干啥?”包荣兴好奇地凑过来,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眼睛瞪得溜圆,像是在看什么稀奇的玩意儿。他手指在纸上戳了戳,刚好点在“探视野”三个字旁边。
“第二步是‘递进式探视野’。”罗辑笔尖下移,在纸上画出三辆车的行进路线,像三条逐渐收紧的弧线,“没有无人机的情况下,视野就是生命线,得用‘车辆 倍镜’组合层层推进:第一辆车载着魏琛,得选辆底盘高的越野车,他半跪在副驾座位上,上身探出车窗,架着八倍镜扫500米外的开阔地,重点看山脊线的反斜、房区的屋顶和树林的间隙,每扫完一个方向就报一次点,这一步必须耗时30秒,快了容易漏看藏在草丛里的伏地魔,慢了又可能被对手摸到侧后;第二辆车让唐柔开,得是辆灵活的小轿车,贴着树林或岩石带游走,车轮碾过碎石的声响都得控制在最小范围,她得在20秒内贴掩体推进200米,用步枪的红点镜扫近点,确认有没有人藏在树后或石头缝里,遇到灌木丛挡路就直接下车用砍刀劈开,绝不能鸣笛暴露位置;最后叶修和苏沐橙步行摸向目标区域,脚步踩在草地上几乎没声音,边走边听声辨位,树叶的晃动、草叶的摩擦都得留意,这一步最多花40秒。三步加起来刚好90秒,既不能快到漏看细节,也不能慢到被毒圈追上,时间卡得像钟表齿轮一样准。”
陈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指尖在“蓄状态”三个字上轻轻点了点:“那‘蓄状态’就是第三步吧?保证真打起来的时候,每个人的状态都在线,不会因为少个急救包或者子弹不够掉链子。”
“对。”罗辑在纸上写下“状态阈值”几个字,下面列了一串明细,“急救包必须每人留3个以上,其中至少1个是满能量的,防止打团时没药续血;子弹量得够打两波团战,唐柔的冲锋枪备150发,魏琛的狙击枪备200发,苏沐橙的步枪备250发,多了累赘影响机动,少了关键时刻换弹夹就是送死;烟雾弹至少剩2颗,手雷和震爆弹各1颗,这些都是团战的关键道具。这一步得在探视野结束后立刻完成,最多花20秒——有人血量低于70%就得当场打药,绝不带着残血进钢枪阶段,否则被一枪秒的概率会飙升40%;弹夹不满的要及时换,换弹时必须找掩体,且两人一组互相掩护,绝不能单独行动,哪怕只剩最后10秒,也得保证换弹的安全。”
方锐摸着下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像是在心里默算时间:“运营铺垫完,就该转钢枪了吧?这中间的切换点最关键,早了容易暴露,晚了又会被人打先手,怎么算这个时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