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截留19万,一路狂飙 > 第320章 林家有女初长成

郭惠兰提到香格里拉的股票市值在150亿港币左右。

林向东很快想起,前两天他看过这只股票。

当时的股价在7.5港元左右。

那么,这家公司现在的总股本大概有20亿股。

到了明年这个时候,香格里拉的股价极有可能腰斩。

七八十亿港币的市值。

林向东都能够对香格里拉发起收购了。

当然,这样一家公司其实不怎么赚钱。

也不是大马郭氏兄弟的核心资产。

郭氏兄弟的核心资产是丰益国际。

2020年,丰益国际通过港岛公司bathos控制的金龙鱼在A股上市。

总市值一度高达7000多亿Rmb。

而bathos持有这家公司接近90%的股权。

现在,林向东只要扶持郭惠兰就行了。

让郭惠兰成长到郭氏兄弟不能忽视的程度。

想到这里,林向东一脸微笑的看着郭惠兰。

“惠兰姐,你和清清的文化生意做得怎么样?”

郭惠兰温婉一笑:

“挺好的,要特别感谢你的支持呀。

我比清清早一年大学毕业。

我们创办星海文化时,只有100万美金。

最初也不怎么赚钱,还做得挺辛苦的。

后来,清清说服我,用50万美金拿到你的三首歌。

第四首《我相信》,当时支付你的30万美金。

前面三首歌早都已经赚出来了。

这一次,我们投资中华网的资金。

全是这两年公司做出来的利润。”

林向东又问道:

“惠兰姐,你和清清在星海文化持股各有多少?”

郭惠兰答道:

“我是法人,占股51%,清清占股49%。

你们都知道清清的身份,她不愿站在前台。

实际上,清清对公司贡献比我大多了。”

林向东又问道:

“这次星海文化投资了中华网。

你们公司还有多少资金?”

郭惠兰道:

“还有不到2500万港币。

你们还有好的投资项目吗?”

林向东微笑道:

“惠兰姐,我建议星海文化买一些FIm一号基金。

FIm一号从7月上旬开始少量投资美股。

8月上旬又开始投资港股。

截止这一周,基金的收益率是46.15%。”

郭惠兰震惊道:

“不到两个月时间,收益率这么高呀。”

赵蕾心有灵犀,笑着补充道:

“惠兰,我们来港岛做私募基金之前。

在内地做了两年A股,整体收益率是十几倍。

这还是因为中途不断在追加资金。

最初的投资,收益率超过了50倍。

有一个试验性的小账户。

从两万块做到了600多万。

我们准确预判了A股大牛市的顶部。

及时清空股票,撤退出来。

然后才到的港岛做私募基金。”

“卖糕的,两年就翻了300多倍!”

郭惠兰瞬间惊呆了。

林向东又道:

“惠兰姐,目前东南亚金融市场刚开始大动荡。

正是投资FIm基金的黄金阶段。”

郭惠兰有些激动道:

“好,那我们买FIm基金。

清清曾经有过这样的提议。

我当时担心风险,她就没再提了。

我完全没想到,你们这么厉害。”

赵蕾又笑道:

“FIm一号基金,投资人都是亲朋好友。

本来我们已经封闭基金,不对外销售了。

向东的意思,是为你和清清特别开放。

FIm一号按基金净值销售。

最初一份基金是100万港币。

现在,每份基金146.15万港币。

还要收取1%的认购费,年化1.5%的管理费。

此外,还有阶梯式的盈利分成……”

听完赵蕾的详细介绍之后。

郭惠兰有些迫不及待道:

“星海文化就买16份FIm一号基金吧。

我们明天回到港岛就马上认购。”

赵蕾惊讶道:

“惠兰,16份基金要2300多万港币。

星海文化的资金都快要抽空了呀。”

郭惠兰笑道:

“买了你们的基金,公司还剩100多万,够用了。

加上我和清清,星海文化只有8名员工。

向东卖给我们的那四首歌。

每个月还有15万左右的版权分成收益,很稳定的。”

这时候,跟着赵睿在世界之窗游玩的叶清。

有些娇羞的献出了自己的初吻。

两人从朋友到恋人,跨出了关键的一步。

赵睿抱着叶清,动情道:

“清清,等中华网上市之后,我就娶你。

我太喜欢你了,这辈子非你不娶。”

叶清嫣然一笑:

“好呀,那我等你,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

晚上快7点时,叶清和赵睿挽手回到酒店。

看着这一幕,林向东、赵蕾和郭慧兰相视一笑。

三个人都明白。

这一对关系进展神速,开始热恋了。

8月31日上午,林向东四人又坐轮渡回到港岛。

接到通知的张燕和财务经理邝美云,已经在办公室等着了。

郭慧兰代表星海文化签了基金认购协议。

按净值146.15认购16份FIm一号基金。

总共2338.40万港币。

加上1%的认购费,合计2362万港币。

签完协议之后,叶清笑道:

“慧兰,你要是早听我的建议。

现在,我们都赚到好几百万了。”

林向东微微一笑道:

“清清,我们的投资才刚刚开始。

FIm一号未来还有很多机会的。

另外,如果中华网能赶在两年之内上市。

星海文化的投资收益会是百倍起步。”

叶清嘻嘻一笑:

“好呀,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到时候,我和惠兰都是小富婆了。”

林向东只是微微一笑。

记忆中的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

股票市值曾经超过50亿美金。

林向东规划的中华网。

将来市值超过千亿美金都很正常。

到时候,叶清和郭惠兰都会是真正的富婆。

而且,叶清将来嫁给赵睿之后。

两口子的财富必然是百亿美金起步。

晚上7点多,林坤开着奔驰S600。

副驾位坐着黎葳,林向东和赵蕾坐在后排座。

赶到了九龙仔公园附近。

一个名叫杰德花园的老小区。

这里距离港岛浸会大学很近。

步行只需要几分钟。

小区建成于80年代初期。

都是不到20层高的电梯小高层。

这里,也是林坤安置两个妹妹和老妈的新家。

这一带,已经邻近尖山、狮子山、鸡胸山等山区了。

林坤的家租在12层楼。

按响门铃后,一个约有170公分的高个混血少女开了房门。

这姑娘一头黑发,五官精致,瞳孔跟林坤一样是淡蓝色。

屋里,另一个矮了三四公分的混血姑娘也迎了过来。

进屋后,林坤用普通话介绍道:

“阿曦,阿月,这位是林先生,这是赵小姐。

你们要讲国语。”

“林先生,赵小姐。”

两个姑娘用比较流利的国语招呼道,脸上有些拘谨。

林坤又介绍道:

“林先生,蕾姐,这是我大妹,她叫林曦。

这个是小妹,她叫林月。”

林向东微微一笑道:

“一曦一月,很好听的名字。”

赵蕾笑道:

“阿坤,我们就别什么先生小姐的客套了。

阿曦,阿月,你们叫他向东哥,叫我蕾姐吧。”

正说着,从厨房里出来一个美貌妇人,热情招呼道:

“贵客登门,快请坐呀。

阿坤,你们快给客人沏茶。”

这位就是林坤的老妈林晓娥。

林晓娥个头约有163公分。

刚满41岁,眼角都有一些鱼尾纹了。

“林阿姨,晚上好。”林向东和赵蕾笑着招呼道。

林晓娥又热情招呼道:

“好好好,早就盼着你们来家里做客了。

快请坐呀,晚饭马上就好了。”

黎葳又道:

“阿姨,我帮你搭把手吧。”

林晓娥道:

“葳葳,你和阿坤陪客人说说话。

最后一道菜了,很快就好。”

林晓娥又匆匆进了厨房。

这时候,黎葳又拎起地上的两个电脑箱。

“阿月,阿曦,这是向东和蕾姐给你们买的行动电脑。”

性格活泼的林月一脸惊喜:

“谢谢向东哥,谢谢蕾姐。”

文静的林曦也柔声感谢道:

“谢谢林先生,谢谢赵小姐。”

赵蕾又道:

“阿曦,不要这么客套,叫我们哥和姐吧。”

林曦脸上微微一红,又道:

“谢谢向东哥,谢谢蕾姐。”

赵蕾给姐妹俩各买了一台thinkpad560。

在税率很低的港岛,也要4万多港币一台。

港岛人将笔记本电脑称作行动电脑。

林月一脸兴奋,率先抱着电脑箱进屋去拆封了。

林曦拎起茶壶,为林向东和赵蕾的杯中续水。

林向东问道:

“阿坤,这套房子租金多少钱?”

林坤答道:

“每个月一万五,818尺,相当于76平米。”

林向东环顾一圈,点点头。

76平米的房子,设计成三室一厅带厨卫的格局。

空间很逼仄了,在港岛却称得上大房子。

在港岛普通人眼里,千尺的面积,相当于93平米。

就已经称得上千尺豪宅了。

林晓娥做了一桌鸡鸭鱼肉全齐的菜。

甚至还有海参、鲍鱼和虾蟹。

酒菜上桌后,林晓娥举杯道:

“林先生,我们都姓林,五百年前是一家。

谢谢你和赵小姐关照阿坤。

以前有个阿东也姓林。

他也关照阿坤,可惜年纪轻轻就死了。

阿东是个好人,我还给他立了长生牌位。

没有你们的关照,我们一家都还住在寮村。

阿月考上大学,也没钱读书。

11年了,我一个女人家养着他们兄妹三人。

现在,终于都长大成人了……”

林向东、赵蕾和黎葳都静静听着林晓娥的倾诉。

徐勇的事,包括黎葳的身份。

林坤一直都不敢告诉他老妈和两个妹妹。

林坤和黎葳在FIm上班,底薪都是每月3万港币。

每个月,林坤都拿3万港币回家。

他和黎葳手里还有上百万港币。

又不敢给林晓娥拿太多钱。

过去这十来年,林晓娥穷怕了。

手里有钱就要攒起来,等着将来买房子。

现在,林晓娥在附近一家茶餐厅打工。

每个月还有接近1万港币的收入。

这些情况,林坤和黎葳早都跟林向东讲了。

两人想等到林坤赚够3000万港币。

准备正式去黎葳家里提亲那一天。

才会跟林晓娥透露现在的真实情况。

林向东听着林晓娥讲述这些年的苦日子。

又打量一眼林曦和林月姐妹俩。

这两个混血姑娘长得都很漂亮。

如果好好打扮,都有参选港姐的潜质。

只是她们穿着打扮很朴素。

青春靓丽的光彩被遮掩住了。

林曦20岁,马上要念大三了。

林月刚满18岁,明天就要开始念大一了。

观察之下,林向东也明白了。

两个姑娘过了多年的穷日子。

从小又被人歧视,蔑称为洋杂。

眼里缺乏自信,更多是港岛社会底层的那种卑微。

听完林晓娥一席话,林向东有些好奇道:

“林阿姨,你的国语讲得好流利啊。

阿坤他们兄妹三人,国语也讲得不错。”

林晓娥解释道:

“我生下来刚满1岁,父母就死了。

他们都是从魔都来港岛的。

我是在福利院长大的。

那个年代的港岛,从大陆过来的人很多。

天南地北的,街上到处都是讲国语的人啊。

阿坤他们生下来后,我也教他们讲国语。

我要他们都记住,身上流着华夏人的血。

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何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