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1章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玄桢记 第1章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14:25:14

卷首语

吴地文脉,源远流长。自伍子胥筑城,阖闾图强,此地便孕育出无数经世之才。科举之路,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为功名折腰,有人为利禄屈膝,而谢渊,却以寒梅般的风骨,在这风云变幻的考场中,执笔为剑,直指漕运弊政。他的每一笔书写,都承载着百姓的疾苦与正义的呼声,一场关乎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的较量,就此拉开帷幕。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永熙元年春,姑苏贡院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青砖黛瓦间,三百六十间号舍整齐排列,如同一座森严的城池。春分刚过,料峭的寒意仍未消退,夹杂着细雨的风掠过围墙,吹得檐角铜铃叮当作响。这声响,在寂静的贡院内,更添几分紧张氛围。

十六岁的谢渊,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衫,踏入自己的号舍。狭小的空间里,一张简陋的木桌、一条长凳,便是全部家当。桌上摆放着徽墨、竹简,还有父亲临行前赠予的青金石笔。他轻轻抚摸着笔杆,想起父亲谢承宗的叮嘱:“为官者,当如寒梅,傲霜雪而不折;为文者,当如利剑,刺奸佞而无畏。”

砚台里,墨香四溢,混着窗外飘来的梅香,沁人心脾。谢渊抬眼望向号舍外,远处梅树虬枝伸展,花瓣在雨中轻轻摇曳,恰似他此刻跃动的心绪。低头凝视策论题目 “论漕运利弊”,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漕运,这吴国的经济命脉,表面上是连接南北的黄金水道,实则暗流涌动,藏污纳垢。

笔锋落下,竹简上赫然显现 “漕舟所载,非独粮米,乃天下百姓生计”。字迹刚劲有力,如寒梅枝干般苍劲挺拔,一笔一划间,尽显风骨。谢渊的思绪回到去年随父亲巡查邗沟的场景:运河之上,浮尸顺流而下;岸边百姓,面黄肌瘦,哭诉着漕吏与奸商的勾结。那些画面,此刻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握笔的手愈发坚定。

随着书写的深入,谢渊的笔势愈发流畅。他引经据典,从伍子胥开凿邗沟的初衷,到如今漕运的乱象,一一剖析。写到动情处,他不假思索地写下 “去岁扬州浮尸案” 字样。这是一桩被权贵封禁的惨案,数百百姓因漕米被贪,冻饿而死,尸体被抛入运河。案件发生后,相关卷宗被封存,知情者被封口,仿佛从未发生过。

正在巡考的御史张大人,踱步至谢渊号舍前。他身着绯袍,腰间玉带彰显着身份,目光如炬,扫视着考生们的试卷。忽然,他的瞳孔微缩,死死盯着谢渊竹简上的 “扬州浮尸案”。这禁忌话题,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他心中一惊。他警惕地环顾四周,确定无人注意后,凑近细看。只见谢渊不仅提及此案,还详细列举了漕米失踪的数量、相关官员的可疑行径,字字诛心。

张大人额头渗出冷汗,他深知,若此事被朝堂上的某些人知晓,不仅谢渊性命难保,自己作为监考御史,也难逃失职之罪。他咳嗽一声,试图引起谢渊注意,暗示其删去相关内容。然而,谢渊却充耳不闻,继续奋笔疾书,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竹简和心中的正义。

与此同时,贡院之外,一场暗流正在涌动。城南盐商林老爷,得知此次科举策论题目涉及漕运,心中不安。他与漕运使勾结多年,从中谋取暴利,扬州浮尸案背后,也有他们的黑手。他急忙修书一封,差人快马加鞭送往贡院,企图买通考官,压制提及漕运弊政的文章。

而在谢府,谢承宗正立于梅溪畔,望着对岸的贡院,神情凝重。他虽因弹劾权贵,暂避锋芒,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儿子。夫人柳氏轻声安慰:“渊儿自幼聪慧,又承你我教诲,定能不负所望。” 谢承宗微微点头,目光中却满是担忧:“此次科举,看似寻常,实则各方势力暗中角力。漕运之事,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只怕……”

贡院内,考时将尽。谢渊终于搁笔,长舒一口气。他看着自己的文章,虽知其中内容可能会带来麻烦,但心中无愧。竹简上的字迹,在烛光下熠熠生辉,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对百姓的怜悯,对贪腐的痛恨。

收卷之时,张大人犹豫再三,还是将谢渊的试卷单独放置,心中盘算着如何向主考官禀报。而谢渊,则神情自若地走出号舍,望着天空中逐渐消散的乌云,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自己这篇文章,或许会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

夜幕降临,主考官王大人在阅卷房内,逐一审阅试卷。当他看到谢渊的文章时,先是一惊,继而拍案叫绝:“此文见解独到,敢言他人不敢言,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一旁的副考官却面露难色,提醒道:“大人,文中提及扬州浮尸案,这……” 王大人沉思片刻,毅然道:“科举取士,当重才德。如此敢为民请命的学子,若因权贵阻挠而被埋没,实乃吴国之损失!”

与此同时,林老爷的密信也送到了贡院。然而,此时谢渊的文章已被呈送主考官,一切为时过晚。林老爷得知消息后,气得摔碎茶杯:“这谢渊,果真是谢承宗的种!看来得给他们父子一点颜色瞧瞧!”

而在皇宫内,吴朝永熙帝萧睿也听闻了此次科举中出现的奇文。他饶有兴趣地命人取来谢渊的文章,彻夜研读。读到动情处,不禁感叹:“吴国有此等人才,何愁不兴!” 当即下旨,将谢渊的文章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这一夜,姑苏城看似平静,实则各方势力都因谢渊的文章而躁动不安。一场围绕科举、漕运、权贵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而谢渊,这位十六岁的少年,却浑然不知自己已成为风暴的中心,他只盼望着,能以自己的文章,为天下百姓,劈开一条光明之路。

片尾

永熙元年春的这场科举,因谢渊的一篇文章而变得不同寻常。他的文字,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漕运弊政的黑暗;又如一声惊雷,唤醒了朝堂上下对民生的关注。然而,他也因此成为了权贵眼中的刺,奸商心中的钉。当皇榜揭晓之日,等待他的,将是荣耀与危险并存的未来。而谢渊,早已做好准备,如同那寒梅,无论风雪如何肆虐,依然坚守本心,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正如章名诗句所言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他的科举之路,恰似这汹涌的潮水与磅礴的瀑布,注定波澜壮阔,震撼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