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1003章 荒坟裂土尸鬼出,白骨骷髅披腐襦

卷首语

寒气如针,透骨浸穿紫宸宫琉璃瓦,霜花凝于兽首檐角,层层叠叠如覆惨白尸布;镇刑司青灰石阶更比宫瓦寒,每道凿痕缝隙都渗着经年血污,腥甜混着腐霉的气息入鼻,刺得人喉头发紧。魏进忠以阉宦之身踞司礼监掌印之位,权柄滔天三载,缇骑如黑蝗遍扫京畿九门,腰间佩刀的铁锈味,混着冤魂戾气漫过九门城楼——六部九卿半数折腰,吏部铨选名册必先送魏府朱批盖印,方敢恭呈御前。

谢渊血溅镇刑司断头台那日,江南漕运官仓飘出的霉变酸臭,三百万石救命粮在潮湿窖中烂成黏腻黑泥,沾着仓吏靴底甩脱不去;北境宣府卫戍楼内,将士裹着补丁摞补丁的破絮,冻得牙关打颤,甲胄铁叶缝隙结着寸许冰碴,呵出的白气撞上戍楼栏杆,转瞬凝为霜花坠落。而十里外魏府生祠,香火鼎盛得呛鼻,鎏金匾额“功高盖世”被烟火熏得灼亮刺目,竟将紫禁城角楼的明黄琉璃瓦,映出一派妖异昏光。

龙座上的萧桓,指腹反复摩挲账册上凝血凝成的字迹,掌心薄茧磨得泛黄纸页发毛,沙沙声响在空殿里格外刺耳。耳畔似有江南灾民的号哭穿云而至,混着北境将士咳血的嘶哑声——这方被奸佞蛀空的江山,梁柱早被贪墨与冤屈蚀得朽烂,再若迁延,便要塌作齑粉飞灰。

他猛地攥紧账册,指节泛白如殿角霜花,御案下那方“亲贤远佞”白玉印,被他一脚踹得滚过金砖,崩裂的碎玉混着烛泪,在光可鉴人的金砖上洇出狼藉痕迹。这一局,为谢渊颈间未冷之血,为江南水泽浮起的饿殍白骨,更为大吴万里疆土上,千千万万盼着天日清明的黎民。

尸鬼

阴云压野鬼火绿,古木号风啼夜乌。

荒坟裂土尸鬼出,白骨骷髅披腐襦。

磷光闪烁引魂路,幽泣凄迷绕墓湖。

月黑沙沉鬼行处,血花绽地腥气浮。

刘怀安的靴声刚隐入养心殿丹陛晨雾,萧桓便将那册浸着江南水汽的账册重重掼在御案。“啪”的脆响震翻鎏金烛台,烛火携火星滚过“魏进禄倒卖赈灾粮三万石”字迹,燎得纸角蜷曲如焦叶,黑烟呛得人眼酸落泪。他死死攥拳,指甲几乎嵌进掌心,账册糙边划破皮肤,殷红血珠渗出,恰好洇在“易子而食”四字上——那红浓得化不开,像江南水泽浮起的冤魂眼,直勾勾钉着他这位帝王。方才刘怀安伏地泣陈时,额头磕得青肿,渗血的伤口沾着草屑,粗布袍角磨出毛边,运河湿泥在衣料上结成硬块,那是三千里缇骑追杀的印记。这位江南秀才揣着血证从尸堆爬出,干粮全给了沿途灾民,自己啃树皮入京,此刻在偏殿里,怕连站直的力气都剩不下了。

“魏进忠!”萧桓齿缝间挤出三字,每个字都像从冰窖里捞出来的,带着压抑到极致的怒火,“你贪的是漕粮,是生民活命粮,是朕的江山根脉!”御案下白玉印再遭一脚,翻滚着撞在盘龙柱上,崩裂碎玉溅起,弹在张伴伴手背上。张伴伴跪伏在地,浑身发颤拢着账册,眼角余光扫过刘怀安磨毛的袍角,又飞快垂眼——他不敢看帝王此刻的脸,眼底红血丝比御案烛火更灼人,像要燃尽这满殿阴霾。

“再等?再等江南白骨能堆到承天门,北境将士要冻毙在城楼上!”萧桓猛地掀开御案暗格,潮湿霉味混着陈年铁锈味涌来,呛得他躬身咳了两声。“张伴伴,传禁军统领蒙傲即刻入宫,议‘宫城防卫’——走先帝留的密道,绕开理刑院眼线,半个人都不准惊动。”张伴伴刚膝行起身,又被厉声喝住:“若遇缇骑盘查,便说朕要核御膳房冬月米粮,谁敢拦,以‘惊扰圣驾’论处,先绑了再说!”

密道藏在御座后方,青砖上留着靖难之役的刀痕,最深一道足有指节宽,积着薄灰。当年谢渊蒙冤入狱,便是想借这密道入宫面圣,却被魏党眼线出卖,在出口遭缇骑乱箭截杀——尸身泡在护城河里三日,捞起时指缝仍攥着血书,字迹被水泡得模糊,却仍能辨出“忠”字轮廓。萧桓抬手抚过砖墙上的刀痕,指腹沾灰,冰凉触感让他想起谢渊最后一道奏疏,被魏进忠篡改为“通鞑靼反词”,用朱笔圈出公示在镇刑司前,引无知百姓唾骂。他闭了闭眼,再睁眼时,怒火已沉作深潭,只剩斩钉截铁的决绝。

张伴伴钻进密道时,萧桓正对着墙上《寰宇图》出神。图上江南诸州被朱笔圈得密密麻麻,红点如凝血,最烈的应天府已被朱砂染透,像浸在血里的棉絮。他指尖抚过应天府——那是魏进忠发迹地,如今其侄魏进禄在那儿开了七座“私仓”,将掺着沙土的官粮以三倍价售卖,灾民买不起,便啃树皮、挖观音土,前几日已有流民饿毙在城门洞下,尸体被野狗拖走,留下一路暗红血痕。御案上摆着三份户部奏疏,全是尚书王汉臣所递,开篇皆言“国库空虚,请减江南赈灾款三成”,末尾却都缀着“请为魏公公增建生祠于应天,以彰其功”,墨字刺得人眼疼。

“荒唐!”萧桓将奏疏狠狠扫落在地,宣纸擦过金砖的声响在空旷大殿里回荡,格外刺耳。王汉臣这等庸才,靠献“夜明珠枕”讨魏进忠欢心,才坐上户部尚书之位,掌着全国赋税,心思却全用在逢迎上。前任户部尚书刘焕,只因不肯在克扣军粮文书上签字,便被罗织“贪墨”罪名流放岭南——听说他七岁幼子在途中冻毙,裹尸的破布还是押送差役可怜他,从自己身上撕下的。这些事,魏进忠全瞒着他,若不是刘怀安冒死入京,他至今还被蒙在鼓里,以为江南“风调雨顺”,北境“军粮充足”。

密道入口传来甲叶轻响,萧桓立刻握住御座旁鎏金短刀——这是他登基三年养成的习惯,连御膳房厨子都是魏党眼线,不敢有半分松懈。蒙傲的身影从光影里走出,甲胄凝着演武场霜尘,霜尘在晨光里簌簌往下掉,腰间佩刀刀鞘磨得发亮,刀镡“北境”二字被陈年血渍浸成暗红。这位禁军统领是三朝老将,祖父随神武帝开国,父亲蒙毅因劾魏党被罢官,归家不足半年便“暴病而亡”,明眼人都知是魏进忠下的毒手。蒙傲握禁军兵权却素来低调,魏进忠几次拉拢,都被他以“武将不涉党争”婉拒,为此还被削去京营部分兵权。

“臣蒙傲,叩见陛下。”蒙傲单膝跪地,甲叶撞在金砖上,闷响如北境战鼓。他未行全礼,反倒微微抬头,目光与萧桓对视——从这位年轻帝王眼中,他看到了不同于往日的决绝,像北境雪地里即将出鞘的战刀,冷冽却坚定。萧桓快步上前扶他,将账册塞进其手,指尖点过“宣府卫军粮欠发五月”字迹:“蒙统领,你看看,这就是魏进忠在你我眼皮子底下,立下的‘功劳’。”

蒙傲指尖抚过账册,指节猛地攥紧,账册边缘被捏得发皱——他曾在宣府卫戍守三年,那些将士都是同吃同住的袍泽,最苦时众人分食一块冻硬的麦饼,如今想到他们冻得握不住刀,甚至已倒在城楼上,喉头就像堵着北境寒风,又疼又涩。“臣请命!”蒙傲猛地叩首,额头撞得金砖“咚”的一声,发颤的声音里裹着悲愤,“愿率禁军清君侧,斩魏贼及其党羽,以安天下,以慰袍泽忠魂!”

“不可。”萧桓连忙扶他,力道大得攥紧了他的胳膊,“你此刻动兵,便是‘宫变’,魏进忠反咬一口,说你意图谋反,缇骑与京营魏党亲信即刻会围堵禁军——朕要的不是一时痛快,是将魏党连根拔起,一个都跑不了。”

蒙傲抬头时,正撞见萧桓眼底血丝——这位帝王怕是又彻夜未眠。萧桓从暗格取出鎏金龙纹令牌,塞进蒙傲掌心,令牌龙纹棱角锋利,冰凉触感硌得掌心发疼,却比任何暖意都让人踏实:“第一,三日内,将你信得过的副将全安插在宫门、御膳房、司礼监。宫门缇骑暗哨,每半个时辰就往魏府递朕的动向,是他的‘眼睛’;御膳房王总管,上月给朕的参汤里加了凉性药材,若不是张伴伴试毒快,朕此刻已卧病在床,成了他砧板上的肉;司礼监刘太监,三次篡改朕的朱批,把‘严查漕粮’改成‘暂缓核查’,是扼住朕喉舌的手——这三处是魏进忠拴住朕的绳,必须换成自己人。”他加重语气,“持此令,遇缇骑拦阻、奸人抗命,可先斩后奏,朕给你担着。”

“第二,盯紧秦云。”萧桓直起身,抓起案头朱笔,重重圈住《京营布防图》西营驻地,朱墨顺着笔尖滴落在“秦云”二字上,晕成刺目的红,“他身兼宣府卫总兵与京营将军,左手握边军,右手控京畿,是魏进忠插在军中立着的刀。去年岳谦在宣府卫战死,尸身抬回时,甲胄里还塞着半块冻硬的草根——就是秦云扣下三个月军粮,眼睁睁看着将士们把草根当口粮,最后连草根都挖不到,三万袍泽冻饿而死。”

蒙傲猛地抬头,眼眶泛红——他至今记得岳谦临终绝笔信,字迹被冻得发颤,字字都是“求粮”,那信最终没能送抵京城,被秦云截下,当着将士的面烧成灰烬,火星落在雪地上,瞬间就灭了。“如今他的缇骑正满城搜捕刘怀安,你派十名最精锐的亲兵,乔装成货郎,贴身护着刘怀安。”萧桓笔杆重重砸在地图上,发出闷响,“若他敢调动京营一兵一卒,立刻用禁军围堵西营——断了这只染血的手,魏进忠就成了没牙的老虎。”

“第三,守住所有密道。”萧桓目光转向密道入口,青砖上谢渊当年被追杀的刀痕仍清晰,潮湿霉味混着淡铁锈味飘来,像在诉说久远冤屈,“这是先帝留的后手,藏着宫城最后的退路,也是魏党最想利用的缺口——谢公当年就是想从密道入宫,却被魏党眼线出卖,在出口被乱箭射穿喉咙,死的时候,眼睛还盯着皇宫方向,不肯闭上。”他指尖抚过砖痕,指腹沾灰,“魏进忠若狗急跳墙,定会派人从密道挟持东宫,用太子逼朕妥协。”

说到此处,他眼神骤然锐利:“守密道的人,必须是你父亲蒙毅的旧部——那些跟着他守过北境、吃过草根、流过血的老兵。他们对魏党恨之入骨,也绝不会背叛蒙家。”蒙傲心头一热,父亲的旧部他都认得:张满脸上的刀疤是护粮时被鞑靼人砍的,赵勇的左臂是为救岳谦被箭射穿后截的,这些人都是过命的交情,比禁军里任何一个人都可靠。“京营眼线像筛子一样密,唯有这些老兵,是魏进忠插不进手的。”萧桓声音缓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臣以蒙家世代忠名担保,密道在,东宫在,陛下在!”蒙傲“噗通”单膝跪地,甲叶撞得金砖闷响如鼓。萧桓又递过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信封画着小小稻花——这是陈御史与他的暗号。“里面是魏党在京营的眼线名单,你按名单悄悄清理,动作要隐蔽,别打草惊蛇。”蒙傲接过密信,指尖触到信封内侧硬痕,知是夹着物件。“陈御史在云南查魏党私盐案,已摸到魏进禄的把柄,魏进忠定会派人杀他。”萧桓声音沉下去,“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最多十日,必须动手。”

蒙傲刚要起身,萧桓又将那半片黑稻壳塞进他手中——稻壳干瘪坚硬,边缘带着焦痕,是刘怀安从灾民锅里抢出来的,还沾着点锅灰。“若禁军将士有迟疑,就把这个给他们看,告诉他们,这是江南灾民的口粮,是魏进忠贪墨的铁证。”蒙傲握紧稻壳,干瘪触感像根针,狠狠刺进心里。他转身走进密道,甲胄声响渐渐远去,密道入口的阴影,重归死寂。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蒙傲走到密道入口,又转身回来,迟疑片刻开口,“魏进忠近日常以‘送文玩’为名出入东宫,似有拉拢太子之意,臣担心……太子年幼,恐被其蒙蔽。”

萧桓嘴角勾起冷峭笑意,从御案抽屉抽出一封折叠整齐的密信,递到蒙傲面前。信封是太子萧燊的笔迹,清劲有力,丝毫不像十五岁少年所书:“魏贼赠羊脂玉璧,儿臣以‘初学赏玉’为名收下,已在玉匣夹层藏魏党安插东宫的暗线名录,共七人,皆是洒扫与侍读。”蒙傲展开密信,名录字迹工整,连每人的生辰籍贯都标注清楚,心中疑虑尽消——太子年少却不怯,懂得藏锋守拙,是大吴之幸。

“萧燊自有分寸。”萧桓声音沉定,目光越过殿宇,落在东宫方向,那里传来的《论语》诵读声格外清亮,“他五岁时,谢渊曾做他的太傅,谢公教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宁死不做奸佞臣’。”他顿了顿,语气沉重,“朕与太子,与你,与陈御史,与天下忠良,早已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这一次,要么魏进忠死,要么朕愧对列祖列宗,愧对江南水泽的白骨,愧对北境城楼的忠魂。”

蒙傲望着帝王单薄却挺直的背影,像极了当年镇守北境的谢渊。他突然想起北境雪夜,将士们围着篝火喊“守土护君”的模样——滚烫热血,冻硬铠甲,还有刻在骨子里的忠诚。他握紧掌心龙纹令牌,暗下决心,便是粉身碎骨,也要护得这江山周全,护得这位帝王,护得大吴清明。

蒙傲告退时,萧桓独自站在御座前,拿起那本染血的账册,指尖抚过谢渊血书残痕,泪水终于忍不住砸在纸页上,晕开一片水渍。张伴伴悄无声息进来,捧着一杯温茶,却不敢上前惊扰。萧桓擦去泪水,将账册与“亲贤远佞”玉印一同锁进暗格。他知道,魏进忠很快会察觉——刘怀安入京的消息,瞒不了多久。但他不怕,蒙傲的禁军是刀,太子的东宫是网,陈御史的密探是线,刘怀安的血证是刃,只待时机一到,便要将魏党一网打尽。

窗外铜铃声近了又远,那是缇骑巡逻的声音,尖锐如刀,悬在所有人头顶。萧桓铺开宣纸,提起狼毫,饱蘸浓墨,写下“除奸”二字。笔锋如斩马刀劈过宣纸,力透纸背,墨痕边缘洇着烛泪,像凝血未干。烛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像一尊守护江山的石像,在黑暗中,默默积蓄着惊雷的力量。

蒙傲揣着那半片黑稻壳走出密道时,晨光刚漫过宫城琉璃瓦,在青砖地上投下碎金光影。他没回禁军大营,绕了三条僻静街巷,钻进东城巷尾的“福记粮铺”——这是父亲蒙毅当年安插的暗线据点,二十年来从未暴露。粮铺掌柜张满是北境老兵,脸上刀疤从眉骨划到下颌,是护粮时被鞑靼人砍的,笑起来时,刀疤扯着皮肉动,倒添了几分悍气。

粮铺后院地窖里,十余名蒙毅旧部已等候多时,每人腰间都别着刻“蒙”字的铜符——这是蒙家军的信物,比任何兵符都管用。断了左臂的赵勇坐在角落,残肢套着铁钩,是当年为救岳谦被鞑靼人箭射穿后截的;面色黝黑的李山握着把锈迹斑斑的腰刀,刀鞘刻着“宣府卫”三字,是他战死兄长留下的。看到蒙傲进来,所有人都站起身,目光里满是敬重,没有半分迟疑。

“赵勇,你带三人今夜戌时换防御膳房。”蒙傲将龙纹令牌拍在案上,烛火映着令牌龙纹,光芒跳动,“魏进忠的远亲王总管贪杯,每日戌时必去后巷‘醉仙楼’喝两盅,你们以‘查宫禁安全’为由接管御膳房,只换人,不声张——后厨最里面的菜板下藏着他贪墨的账册,一并取来,那是扳倒他的铁证。”赵勇抱拳应下,铁钩撞在甲胄上,发出“当”的一声闷响,比常人的抱拳更有分量。

“张满,你带两人扮作粮商,午时在西市‘悦来客栈’截秦云的眼线李三。”蒙傲取出一枚玄铁令牌,上面刻着“玄夜卫北司”的字样,“这是去年擒获的魏党密探身上搜的,若遇缇骑盘问,亮这个。记住,留活口,我要知道秦云与京营的联络暗号,还要知道魏党在京营的布防弱点。”

巳时,蒙傲回禁军大营时,营门已围了一群兵卒。参将李三挎着腰刀,正对着副将李达怒吼:“蒙统领不在,凭什么调我去守宫门?这是秦将军亲自吩咐的差事,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来支使我?”李达性子耿直,涨红了脸却说不出话——他虽知李三是秦云的人,却没有实权处置他。

蒙傲拨开人群,龙纹令牌在晨光中闪过冷冽的光:“本统领的将令,你敢不从?”李三回头见是蒙傲,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却仍硬着头皮道:“这是秦将军的意思,卑职……”话没说完,就被蒙傲一拳砸在脸上,鼻血当场喷了出来。“宫城之内,只有陛下的旨意,只有禁军统领的将令,没有‘秦将军的意思’!”蒙傲揪着他的衣领,声音如北境寒风,“岳谦将军的血,还凝在宣府卫的城楼上,你忘了那些冻饿而死的袍泽?再敢推诿,军法处置!”

李三被打蒙了,额头渗着冷汗,不敢再犟,捂着鼻子转身带着亲信离去。蒙傲对李达使了个眼色,李达立刻领会,领着两名心腹悄悄跟了上去——他要盯着李三的一举一动,看他会不会给秦云报信。

辰时刚过,张满派来的信使便在营外候着,是个穿粗布短褂的少年,手里拎着一篮发霉的米。他见了蒙傲,悄悄递上一张沾着油渍的纸条,上面用米汤写着四个字:“鱼已入网”——这是他们约定的暗号,意思是李三已被诱入圈套。蒙傲捏紧纸条,指尖微微发颤,他知道,这盘棋,终于开始收子了。

未时的西市格外喧闹,挑着担子的小贩沿街叫卖,买东西的百姓摩肩接踵。张满扮作的粮商刚将一麻袋“陈米”扛进悦来客栈,就见李三带着两名亲兵走进来,腰间的刀鞘擦得锃亮,眼神警惕地扫过四周。张满使了个眼色,两名扮成伙计的旧部立刻上前,脸上堆着笑:“李爷,您要的上房已经备好,小的这就

萧桓在养心殿阅魏党罪证——谢渊被诬通敌、周铁死谏枭首、周显冻毙街头,件件触目惊心。他将谢渊绝笔信贴身收好,那是除奸的动力。

鸡鸣三唱,天色将明未明,养心殿烛火已燃了整夜。司礼监太监蹑手蹑脚跪伏于丹陛,声音发颤:“启禀陛下,司礼监掌印魏进忠,于宫门外求见,言称有紧急公务需面陈。”萧桓正摩挲着谢渊的旧朝笏,闻言抬眸,眼底寒芒比御座龙纹更冷,他将朝笏重重按在御案,冷笑出声:“传他进来。”殿角铜钟恰好撞响,悠长钟声里,君臣间最后的博弈,终要启幕。

禁军刑讯室阴暗潮湿,铁链拖地的脆响混着霉味,呛得人胸口发闷。蒙傲立于李三面前,甲胄上的霜尘未褪,手中那半片黑稻壳在烛火下泛着焦光。他将稻壳重重拍在案上,糙硬的壳片弹起又落下,正砸在李三颤抖的手背上:“岳谦在宣府卫写的三封求粮血书,是不是你截下交给秦云的?”李三本还抵赖,瞥见那稻壳,又想起西市被擒时的凶险,心理防线骤然崩塌,瘫在刑架上嚎哭招供:“是!是卑职干的!秦将军每月初十亥时必赴魏府密谈,京营西营全是魏公公的人,江南粮仓的联络暗号……是‘稻花香’!”

李三的供词刚画押,墨迹未干,魏府的信使已捧着鎏金请柬候在营外。请柬烫金字迹流光,写着“特邀蒙统领赴府宴,共议京营协同防务”。蒙傲将供词折成细条,塞进甲胄内侧的暗袋——那里贴着心口,是最稳妥的地方。他转身对副将李达沉声吩咐:“我若三更未归,你立刻率禁军精锐围魏府,持此令牌去养心殿面圣,陛下自会颁下旨意。”李达接过龙纹令牌,重重点头,他知道,这趟魏府之行,是踏入了张开的罗网。

魏府宴会厅烛火如昼,数十支牛油烛将梁柱映得通红,空气中弥漫着酒肉香气,却压不住隐隐的肃杀。魏进忠身着蟒纹常服,亲自执酒壶为蒙傲斟酒,枯瘦的手指捏着白玉酒杯,指节泛白。他目光似不经意扫过蒙傲的甲胄,笑里藏刀:“蒙统领今日在西市擒获乱党,雷霆手段,老奴实在佩服。”“禁军戍卫宫城,擒奸除恶本是职责所在。”蒙傲双手捧杯却不饮,杯沿抵着唇,目光锐利如刀,直直射向座上的秦云,“方才李三已全盘招供,秦将军,你每月初十赴魏府密谈,所议何事?这份供词在此,你可愿对质?”秦云脸色骤变,端着酒杯的手微微发颤,喉结滚动,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蒙傲刚离席,魏进忠便扯着秦云进了后堂,一脚踹翻炭盆,火星溅得满地都是。“废物!”他压低声音嘶吼,脸上的假笑荡然无存,“蒙傲换御膳房的人、擒李三,明摆着是冲我们来的!立刻派人去查李三招了什么,另外加派人手盯紧养心殿,萧桓那小子定在搞鬼!”秦云按捺不住怒火,抱拳请战:“公公,不如末将率京营将士,直接将蒙傲拿下!”魏进忠狠狠瞪他一眼:“无凭无据动禁军统领,是谋逆大罪!萧桓就等着我们先动手,好名正言顺除了我们!再敢鲁莽,先砍了你的头!”

蒙傲刚出魏府大门,萧桓的密信便由暗卫送到了手中。信上字迹潦草却有力,写着魏进忠方才入宫进谗的经过——他竟反咬刘怀安是“通敌乱党”,请求陛下下旨诛杀。萧桓当场掷出王总管的贪墨账册与江南灾民的血书,怒斥道:“刘怀安就在偏殿候着,你弟弟魏进禄克扣漕粮、私通鞑靼的罪证,全在这儿!还敢在朕面前颠倒黑白?”魏进忠吓得魂飞魄散,跪地求饶才得以脱身。

逃回魏府的魏进忠已是困兽犹斗,他连夜伪造“陛下遇刺、传位魏公公监国”的懿旨,加盖私刻的玉玺,派心腹传令玄夜卫:“烧东宫、夺西华门,就说蒙傲谋反弑君,诱他调兵平叛,届时趁机夺他的兵权!”子时刚过,东宫方向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火光染红了半边天,缇骑沿街嘶吼“蒙傲谋反”,百姓哭嚎着四散奔逃,京中瞬间陷入大乱。

乱声中,萧桓的密旨及时送到蒙傲手中:“东宫有太子死守,无需挂心。速率禁军平叛,西华门叛将先斩后奏,魏进忠在城郊破庙亲自指挥,务必将其擒获!”蒙傲立刻披甲上马,禁军铁骑踏破夜色而来,马蹄声如惊雷滚过街巷。先头部队直扑西华门,叛将刚举着伪懿旨喊话,便被一箭射穿喉咙;主力部队则围向东宫,将士们用浸湿的棉被扑火,与叛军展开厮杀。城郊破庙内,秦云已持长枪抵住魏进忠的咽喉——他终究未忘岳谦的冤屈,更不愿做千古罪人。魏进忠眼露凶光,摸出火折子就要点燃庙内的火药,同归于尽。就在此时,蒙傲率军破门而入,甲叶碰撞声震得庙梁落灰:“魏进忠,你的玄夜卫全灭了,束手就擒吧!”魏进忠被按在地上,仍挣扎着嘶吼:“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

擒获魏进忠的次日清晨,蒙傲揣着李三的供词与魏府搜出的伪懿旨,从密道潜入养心殿。萧桓的案头已摆着两封捷报:一封是陈御史在云南擒获魏进忠派去的刺客,另一封是太子萧燊亲手写下的,东宫七名魏党眼线已全部肃清。萧桓拿起供词,逐字看完,猛地拍案而起:“时机到了!”他目光如炬,对蒙傲下令,“明日早朝,当众揭破魏党的罪状,你率禁军守紧宫门,凡魏党余孽,一个都不准脱逃!”

镇刑司天牢深处,寒气刺骨。魏进忠穿着囚服,囚服上的血污已发黑,粗大的铁链将他拴在石壁上,一动便发出“哗啦”的声响。陈默与刘怀安并肩而立,将一叠账簿与谢渊的血书狠狠甩在他面前:“克扣江南漕粮三百万石、私通鞑靼泄露军情、罗织罪名诛杀忠良,这些铁证如山,你还敢狡辩?”魏进忠眼珠乱转,嘶吼道:“这都是陛下授意我做的!我是奉命行事!”陈默冷笑一声,将一枚鎏金印玺掷在他面前——那是魏进忠私造的“九千岁”印玺,“私造印玺,僭越称王,也是陛下教你的?”魏进忠瞬间语塞,脸色惨白如纸。

萧桓亲赴天牢提审时,手中握着谢渊的旧朝笏,朝笏上还留着当年谢渊死谏时磕出的裂痕。“魏进忠,你刚入司礼监时,曾对朕说,只求安稳前程,绝无贪念。”萧桓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朕给过你三次机会:谢渊死时,朕让你查案,你却焚毁灭迹;江南灾起,朕让你督运粮草,你却中饱私囊;刘怀安入京,朕让你自查,你却欲除之而后快。是你自己选了绝路。”魏进忠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扑在地上连连磕头求饶,额角磕得鲜血直流,一五一十供出所有罪状,连他藏在城郊庄园地下的金银窖洞,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片尾

魏进忠的供词一经公布,朝堂震动,百官哗然。萧桓当即下旨设立“肃奸司”,由陈默主掌查案,蒙傲率禁军辅助,专司清理魏党余孽。吏部尚书李嵩听闻罪证确凿,当夜便吞金自杀,其子仗着父势贪腐的罪证很快被查出,家产全部抄没充作军饷;户部尚书王汉臣因克扣北境军饷,被削去官职,流放三千里;其余魏党成员或主动投案,或被禁军擒获,短短三日,朝堂便清肃了大半。

朝议处置魏进忠时,秦云出列请奏,声音带着愧疚:“魏贼罪大恶极,当公开审判,明正典刑,以告慰忠良亡魂。”刘怀安则跪在丹陛之下,泪如雨下:“臣请陛下将其游街示众,再行斩首,让天下百姓都看清奸佞的下场!”萧桓沉吟片刻,拍板定论:“将魏进忠暂押天牢,三日后于午门公审,召京中百姓与文武百官一同旁听;待秋决之日,在西市斩首示众,首级传至九边,以儆效尤。”

天牢之内,魏进忠一夜白头,整日疯疯癫癫咒骂,时而哭求饶命,时而嘶吼着要报复。而宫门外,刘怀安捧着谢渊的平反文书,跪伏在养心殿外哭叩,声音嘶哑却坚定:“陛下圣明!忠良终得昭雪,百姓终见清明!”萧桓亲自走出殿外,扶起他,温声道:“这不是朕一人的功劳,是谢渊、是岳谦,是所有为国捐躯的忠良,是天下百姓的功劳。”此时宫门外已聚集了不少百姓,他们捧着粗茶、米饼,见萧桓出来,纷纷跪地高喊“陛下圣明”,声浪震得宫阙都在微微颤抖。

太子萧燊亲自将东宫眼线的处置名单呈给萧桓,字迹沉稳,条理清晰。萧桓接过名单,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中满是期许:“今日你能藏锋守拙,肃清东宫奸佞,他日这江山,便要靠你守护了。”他转身面向宫外的百姓,高声承诺:“江南赈灾粮三日内必运抵各州,所有被魏党诬陷的忠良,一律平反昭雪;魏党贪墨的钱财,全部充作赈灾粮款与北境军饷!”话音刚落,百姓的欢呼声便震彻紫禁城,久久不散。

卷尾

夫国之兴也,在亲贤远佞;邦之固也,在恤民保疆。天德五年之祸,非魏进忠一人之恶,实乃权柄失衡、宦竖专权之弊。萧桓以孤帝之身藏锋蓄锐,借忠良之力破奸佞之网,诛恶而不株连,昭雪而不迟缓,纳谏而不刚愎,此其能安天下之故也。

谢渊临危而不改其节,蒙傲执义而不避其险,陈默触邪而不畏其威,刘怀安抱冤而不弃其志——诸贤之心汇为洪流,诸贤之力凝为利剑,方使倾覆之危转安,浑浊之政复清。然奸佞易除,贪念难绝;权欲易制,人心难防。后世君者若常念“易子而食”之痛、“忠肃赴死”之悲,以民为根,以贤为骨,则苍黎可安,江山可固。

史载:“天德之变,雷霆涤污,日月重光。”此非独帝王之功,实乃民心所向、忠良所聚也。盖天下之理,邪终不压正,权终不能代民,此亘古不易之道,亦为万世君者之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