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庶女郡主 > 第122章 粮道蹊跷

庶女郡主 第122章 粮道蹊跷

作者:安卿鱼喂我吃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10:53:45

御书房的门帘被北风卷起一角时,苏婉儿正攥着斗篷系带站在廊下。

她能听见里面炭盆噼啪作响,混着赵顼翻书的沙沙声——这声音太熟悉了,像极了去年冬夜她跪在这里替他誊抄密折时,烛芯烧到尽头的轻响。

\"进来。\"话音未落,门已被小太监掀开。

赵顼半倚在软榻上,玄色锦袍下摆散在青玉踏凳上,见她进来,屈指叩了叩案上的茶盏:\"参汤温着,先喝。\"

苏婉儿却径直走到案前,展开昨晚画的粮道图。

烛火映得她眼尾泛红,声音里带着连夜翻账的哑:\"陛下,这十年的军粮调配,有七次改道都绕开了巡按御史的巡查点。\"她指尖点在\"泾水支流\"四个字上,\"潼关官道是青石板铺的,第五年暴雨冲毁那回,臣女记得清楚——可第三年、第七年...分明是朗朗晴天。\"

赵顼的手指在图上缓缓划过,突然攥紧了纸角。

他喉结动了动,声音沉得像压了块铁:\"你可知,刘承安上个月还在朝上说,西北军粮充足得能撑到开春?\"

\"所以才要查。\"苏婉儿抬头看他,目光灼灼,\"若粮道是筛子,筛出去的不只是粮,是边关将士的命。\"

殿外的雪粒子突然打在窗纸上,劈里啪啦响成一片。

赵顼盯着她发顶翘起的碎发看了片刻,突然伸手替她理了理斗篷:\"明早让方公公跟你去户部。\"他从袖中摸出块羊脂玉牌,\"这是朕的私印,王尚书若刁难...\"

\"不用。\"苏婉儿按住他的手,玉牌上还带着他掌心的温度,\"若是连账都查不动,臣女如何替陛下扯断线头?\"

第二日辰时,户部后堂的樟木柜前,苏婉儿的指尖在三份账册上依次划过。

\"王大人,这是近三年的军粮入库记录?\"她抬眼看向立在廊下的户部尚书王正清。

老人白须被穿堂风吹得乱颤,手里的茶盏重重磕在石桌上:\"郡主贵人,这等粗活自有户部小吏——\"

\"粗活?\"苏婉儿突然笑了,从袖中抽出一卷明黄缎子。

圣旨展开的刹那,\"钦命玉昭郡主协查军粮账册\"几个字在阳光下泛着金,\"王大人可知,昨日陛下在御书房说什么?\"她收了圣旨,指尖敲了敲最上面那本账,\"他说,若有人敢拦着查账...\"尾音拖得轻,\"便是连朕的脸都不放在眼里了。\"

王正清的脸瞬间涨成猪肝色,甩袖时差点打翻茶盏:\"查!

查个够!\"他转身时朝小吏使了个眼色,却没注意到苏婉儿的目光已落回账册——第三年九月的运粮记录写着\"泾水支流六日抵关\",可她记得清清楚楚,泾水支流秋季水位最浅,木船行船至少要八日;第七年那本更离谱,运粮日期与西北驿站的雨雪记录完全对不上。

\"过目不忘\"技能在脑内嗡鸣,她突然抽回正在比对的手。

三本年册的边角磨损程度不同,可墨迹的晕染痕迹竟有七分相似——尤其是\"泾水\"二字的提钩,都带着极淡的左倾。

\"李典史。\"她唤来一旁记录的小吏,\"去把朱大人前年主持秋闱时的题名录取来。\"见对方迟疑,又补了句:\"王大人允的。\"

王正清正背对着她生闷气,闻言不耐烦地挥挥手。

待题名录取来,苏婉儿将题名录的\"朱\"字与账册上的\"泾\"字并排放着——提钩的弧度、墨色的浓淡,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她合上账册时,窗外传来梆子声。未时三刻,该去朱府了。

朱府的门房见是玉昭郡主,忙不迭地引她往正厅。

穿过月洞门时,苏婉儿瞥见东厢书房的窗纸透出人影——朱大人正伏在案前写字。

她脚步微顿,转头对引路的丫鬟道:\"听闻朱大人擅写瘦金体,可愿让我这外行人开开眼?\"

待进了书房,案上的宣纸还没干透。\"朱大人这手字,当真是...\"苏婉儿指尖虚点在\"忠君\"二字上,突然话锋一转,\"像极了军粮账册上的'泾水支流'。\"

朱明远正给她斟茶的手猛地一颤,茶盏\"当啷\"掉在青石地上。

他额头瞬间沁出细汗,踉跄着后退两步撞翻了花架:\"郡...郡主明鉴!

是李记粮行的李掌柜,他拿我儿子的性命要挟...那些账册,都是他逼我改的!\"

苏婉儿弯腰拾起半片茶盏,釉面还带着余温。

她望着朱明远抖如筛糠的模样,突然想起方才在户部看见的第三本账——那本最旧的账册里,\"泾水支流\"的提钩,比题名录上的更重三分。

\"朱大人且宽心。\"她将茶盏碎片轻轻放在案上,\"本宫让太医院的张太医配了安神汤,喝了定能睡得安稳。\"

朱明远猛地抬头,眼底闪过一丝希冀。

苏婉儿转身时,袖中系统提示音轻响——\"智破迷局\"任务进度90%。

她望着廊下被风吹得摇晃的灯笼,想起赵顼昨日说的\"别碰刀刃\",突然笑了。

有些网,总得有人先去扯断线头;可扯线的人,总得先把线头攥紧了。

她摸了摸腰间的红绳,那是赵顼颈间那串的配对。

雪又下大了,落在斗篷上,很快化作水痕。

远处传来方公公的声音:\"郡主,马车备好了。\"

\"回府。\"苏婉儿裹紧斗篷,\"顺便去太医院,找张太医讨两副安神汤的方子。\"

太医院的暖阁里,张太医正踮脚从檀木药柜顶层取朱砂。

听见廊下环佩轻响,转身时白胡子都颤了颤:\"郡主这会子来...可是要安神汤?\"

苏婉儿解下斗篷搭在椅背上,指尖点了点案上的青瓷药罐:\"张太医当差二十年,最是稳妥。

本宫要的方子,须得是能让人放宽心,却又不昏沉的。\"她目光扫过架上的茯神、远志,\"朱大人受了惊,药劲太猛怕坏了脑子,太轻又压不住惊——\"

\"郡主放心。\"张太医已取了三指宽的合欢皮,\"小老儿用酸枣仁做引,配三钱茯苓、两钱甘草,再添半钱龙齿镇惊。\"他捏着药杵的手顿了顿,\"只是...这药喝下去,人倒是能安睡,可若心里压着事...\"

\"压着事才要喝。\"苏婉儿从袖中摸出块碎银搁在案上,\"等他睡安稳了,话才说得真。\"

药香裹着热气漫出太医院时,朱府东厢的烛火正被穿堂风卷得忽明忽暗。

朱明远捧着药碗的手还在抖,青瓷边沿磕得门牙发疼:\"郡...郡主,这药...\"

\"喝了。\"苏婉儿坐进他对面的酸枝木椅,指节轻叩桌面,\"你儿子在应天府书院读书,昨日先生还夸他《春秋》背得熟。\"她看着朱明远猛地抬头,眼底的慌乱几乎要漫出来,\"李掌柜的人若去应天府...你说,是书院的围墙高,还是你嘴严?\"

药汁的苦顺着喉管漫上来,朱明远突然将药碗一推,碗底在案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十年前我在苏州做通判,收了李记粮行三百两银子!\"他额头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淌,打湿了领口的素纱,\"他去年拿账册来要挟,说我若不按他说的改军粮日期,就把状子递到都察院...我儿子才十六,我夫人身子弱,我...\"

苏婉儿抽出袖中狼毫,蘸了蘸朱明远案头的墨:\"李掌柜要你改哪些年份的账?\"

\"第三年、第七年、还有去年秋粮。\"朱明远的声音突然低下去,\"他说改了日期,就能错开巡按的巡查,粮船多绕半程...就能...\"

\"就能把军粮卸到私仓。\"苏婉儿替他说完,笔尖在纸上游走如飞,\"他给你多少好处?\"

\"五...五百两一年。\"朱明远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她肉里,\"可我真不知道粮会少!

我就是个管账的,他说改日期是为了避雨,我...\"

\"松手。\"苏婉儿抽回手,腕上红痕刺得她眉心一跳。

她望着朱明远因恐惧而扭曲的脸,突然想起户部那本最旧的账册——提钩更重的\"泾水\"二字,分明是朱明远十年前的手迹。

原来李掌柜早就在布局,从朱明远贪墨的那刻起,就埋下了今日的线。

供状写完时,窗外的更鼓已敲过三更。

苏婉儿裹紧斗篷跨出朱府门槛,冷风吹得她鼻尖发酸。

方公公的马车早等在巷口,车帘一掀,炭盆的暖意裹着龙涎香涌出来——是赵顼的私驾。

\"陛下怎么...\"

\"等你。\"赵顼的声音从车角传来。

他倚着软枕,玄色常服未系玉带,发梢还沾着未干的水痕,显然是刚从沐浴房过来。

案上的茶盏还冒着热气,旁边摊开的正是她昨日画的粮道图。

苏婉儿在他对面坐定,将供状递过去。

烛火映得赵顼的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他翻页的动作极慢,末了突然将纸页一攥:\"李记粮行的账,十年前就和苏州府的漕运账本勾连。\"他的指节抵着额角,\"朕让暗卫查过,李掌柜的货船每月初一都要往沧州运一趟——沧州离西北粮库,不过三日路程。\"

\"所以那些绕远的粮船,根本不是避巡查。\"苏婉儿的声音轻得像叹息,\"是绕去沧州卸货,再装着空船去粮库交差。\"

赵顼突然握住她的手。

他的掌心还带着炭火的余温,却比她的更凉:\"明日朕让刑部封了李记粮行,再派御林军去沧州查私仓。\"他指腹摩挲着她腕上的红痕,\"你...今日可累?\"

\"不累。\"苏婉儿反握住他的手,\"只是...朱明远的供词里没提李掌柜背后的人。\"

赵顼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松开手,从案下抽出个黄绫包裹的密折:\"昨日山西道御史递来的,说大同粮库的守将上月娶了李掌柜的侄女。\"他将密折推到她面前,\"你说得对,筛粮的不是筛子,是网。\"

第二日卯时,朱明远的辞呈便递到了吏部。

王正清捏着那叠纸站在户部廊下,白须被晨风吹得扫过茶盏边沿:\"这老匹夫倒会审时度势。\"他转头看向正在核对新账的苏婉儿,茶盏突然重重磕在石桌上,\"不过...你昨日查账时说的泾水水位,倒让老夫想起二十年前在河运司当差的事。\"他咳嗽两声,背过身去,\"朝堂...确实该有些...能掀动沉底泥沙的人。\"

苏婉儿低头记着账,唇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

她刚要唤李典史取去年的粮单,前院突然传来马蹄声。

方公公掀帘进来时,额角还沾着霜:\"郡主,西北八百里加急。\"

她接过那封染着黄土的信,拆封的手突然顿住。

赵顼的暗卫昨日才启程去沧州,边关的急报便到了——张将军的字迹力透纸背:\"腊月十五运粮队过泾水,船至中途搁浅,粮草半数沉入河底。

末将恳请朝廷速查粮道蹊跷。\"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檐角的冰棱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苏婉儿望着信纸上的\"泾水\"二字,突然想起朱明远供词里的第三年、第七年、去年秋粮——原来这张网,从来就没打算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