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175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时期29

魏晋时期作家

左思的主要着作:

《咏史》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释义:

本篇通过对荆轲慷慨高歌,睥睨四海精神的歌颂,表示对权贵的蔑视。全诗善于运用比兴,诗人以荆轲和高渐离的历史事实,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译文(参考):

荆轲在燕市上与狗屠和高渐离饮酒,酒至半醉,英雄气概就越加威震。

他慷慨悲歌与高渐离相和,以为旁若无人。

荆轲虽然还缺少壮士的操行,但也不同于一般人。

他高视不凡,以四海为小,怎值得一提那般豪门!

豪门贵族虽然自以为贵,但我看却轻若埃尘。

贫贱者虽然自以为贱,但我看来却重如千钧。

注释:

1、酣:半醉。 震:威。 谓:以为。

2、节:志操。 伦:辈,类。 殊伦:不同于一般人。 邈:同“藐”,小看。 豪右:豪门贵族。

3、钧:三十斤为一钧。

《咏史》其七:

原文: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释义:

这首诗通过主父偃等四人,早年不得意的事实,感叹历朝贤才遭遇,常常困顿的史实,以寄寓自己不得志的愤激心情。

诗人善于运用借古喻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译文(参考):

主父偃还没有做官的时候,即使是父母兄弟也瞧他不起。

朱买臣困于采樵之时,连妻子也不安于室离他而去。

陈平少时没有产业,以背靠着城墙的破房子把身蔽。

司马相如回到成都,空无所有,家徒四壁。

主父偃等四位贤者的业绩流传后世,成就伟大,光耀史籍。

但当他们未遇之时,却有穷困至死、葬身沟壑的忧虑。

英雄都曾有艰难的遭遇,自古如此,什么时代没有奇才被遗弃在草野之中呢!

注释:

1、主父偃:汉武帝时人,官至齐相。当他游学未遇时,“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 骨肉:喻至亲。 薄:轻视。

2、朱买臣:汉武帝时人,官至丞相长史。初家贫,以采樵为生,其妻以为羞耻,改嫁而去。 伉俪:夫妻。

3、陈平:汉初功臣,官至丞相。少时家贫,居于负郭之穷巷,之弊席为门。 翳(yi义音):掩蔽。 郭:外城。

4、长卿:司马相如,成都人,曾游临邛,以琴挑卓王孙之女文君,与之同还成都。家中空无所有,徒四壁立。 寥廓:空虚。

5、遗烈:遗业。 篇籍:史册。 沟壑:溪谷。 填沟壑:言穷困而死,弃尸于沟壑之中。

6、迍邅(zhuan zhan谆毡音):处境艰难。 草泽:草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