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1810 > 第63章 大明的教育改革

大明1810 第63章 大明的教育改革

作者:轩云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2 05:30:24

朱云熙去吕宋的时候,朱怡伦也没有闲着

新年年初的大朝会上

在京官员全部到场,除了跟着太子去吕宋的廖运周,蒋德人,赵军,李兴,段海庆之外,其他几个司司长全部到齐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现在吕宋战争已经结束,大明也要进入发展时期,目前,秦王正在组建大明铁路公司,只待铁路修成通车,大明将迎来一次高速发展,工务司那边段司长去吕宋前,给朕上了一道折子,说现在大明技术性人才稀缺,用工成本高昂,杨氏铁路那边也上过折子说用工成本太高,从英国聘请技术工程师虽然好但是价格要比本土贵上一倍,各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

朱怡伦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坐着的群臣说道

朱怡伦恢复到了唐时期的君子坐而论道的制度,即臣工上殿是坐着而不是站着,考虑到人数太多还是采用跪坐的方式,大殿也进行过扩建

(我是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写的这段剧情,我认为唐太宗时期那种,君臣坐而论道的形式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也是君臣和睦的一种体现,国家大事本就是商量着来,光靠君王一人而决,解决不了什么事情,即使是现代,依然是君主制的沙特,开会也不可能再是国王坐着,大臣站着)

“回陛下,臣认为用工成本高是因为技术工人人数太少,臣以为应该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和培养,建立一些专门教授这些技术的学院或着学校,臣认为教学时间定为四年,这样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学习,虽然教育需要时间,可以预见的是最少四年后,第一批学生完成教育后将极大缓解目前大明的用工成本过高的问题”

秦贤说道

“职业技术学院吗?有想法”

朱怡伦心想着,却也是同时点点头,肯定了秦贤的想法

见朱怡伦点头,秦贤也是暗暗窃喜,自己是改制后的第一任主理现在除了皇帝交给他的全国基建,自己目前还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政绩,自己想在大明帝国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需要努力做出能够改变目前环境的大事,秦贤说到底还是传统儒派,只是在目前朱怡伦崇尚科学的大方向背景下显得有些和传统儒派有些格格不入,青史留名这种事情他还是非常想的

现在官员考核是需要看政绩的,在任期间没政绩下一次官员考核不通过任期结束自己下岗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有了秦贤带头,其他人也叽叽喳喳的说着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都很好,少部分是不一样的建议,大部分都是在秦贤建立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就这么一会,一整个技术学院的体系构建都出来了,但都没有触及到朱怡伦的核心目的

“嗯,诸位爱卿的想法都很好,你们所构建的体系非常完整,朕觉得可以实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可以给那些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一条新的出路,朕一直以为,读书不是人生的唯一的出路但是最容易的一条出路,靠脑子吃饭和手艺吃饭都是大明所需要的,靠脑力的设计物品,靠手艺的制造物品,两者是不冲突的,也不应该是冲突的”

朱怡伦说道

“陛下所言,臣等受教”

秦贤说道

“启禀陛下,臣有奏”

角落里,一个官员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本折子说道

“你是,御史言官吧”

朱怡伦问道

“回陛下,臣是御史言官”

那御史站着说道

“那,爱卿有何见解”

朱怡伦笑着说道

“陛下,诸位同僚,臣以为要改变目前大明现状最应该改变的是大明目前的教育制度,臣以为英国的学校制度非常好,根据大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校制度应该是未来的最优解,所以臣认为大明应该打破现有的私塾和贵族学院的制度,大力发展学校制度,也就是西式教育,这是臣花了一个月反复修改的奏折请皇上预览”

御史把奏折举起说道

秦贤看了他一眼,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这个人叫什么,突然脑子里出现两个字,王明

“是他?这个家伙”

秦贤心想道

御史王明的大名在京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京城这帮官员,更是把他当瘟神一样,试问在场众人那个没被王明参过啊,就连秦贤都被参了不下十次

王明是御史言官,参人本就是他的工作,你也没办法因为这件事跟他发作,再说了,王明参人总是能抓住你犯错的时候,秦贤每次看着王明报上来的处罚折子都头疼,不罚吧,他连你一块参,罚吧得罪下面一众人

“拿上来”

朱怡伦听了王明的话,感叹到终于有人发现目前讨论的核心问题了

“是”

王伴伴走过去从王明手里拿走他的折子

朱怡伦接过王明的折子翻开,第一行字就吸引了他的目光,教育乃大明发展的第一之要务,是大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粘合剂,工业发展需要大量会识字写字的人,因为机器跟农具,一个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操作,一个只要有力气就能挥动,这两个本质上有所不同

朱怡伦第一次在一个古人身上看到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等词语,看着上面的内容,朱怡伦是越看越欢喜

“折子是折子,朕还想想听听爱卿自己的见解,顺便也让在场诸位听听”

朱怡伦抬起头笑着说道

“是,陛下,臣献丑了”

王明说道

紧接着王明讲出了自己为什么会推荐引入西式教育的原因

“西式教育强调实践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业社会的需求,目前大明就正处于农业社会向着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大明的传统教育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文学、哲学和道德教育,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培养。这种教育体系虽然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文官,但在面对大明发展建设的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

王明说道

在场众人听到这种论点,皆是一脸惊讶的看向王明,就连秦贤都没想到这一层,但他看到朱怡伦一脸满意的模样也知道,王明今天就不再是简单的御史言官了

随着王明的深入讲解,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当然,我们不需要照搬西方的教育制度,而是要因地制宜的摸索出适合我们大明的新的教育制度,现在的受教育对象大多集中在中上层,下层百姓的受教育机会少之又少,许多人一辈子都只能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徘徊,臣希望打破这种现象,让底层百姓也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王明的话语变得有些尖锐了起来

在场那个不是家世显赫,蛋糕就这么大,他们也不希望突然有更多人来从他们手里分走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但这也是从古至今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中上层王公贵族垄断教育资源,让锅里的肉一直在锅里,始终不会分发到其他碗里去,隋唐时期的世家大族把持朝廷,势力大到连皇帝都不得不忌惮三分,隋炀帝的科举制度严重动摇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各种因素加一起造成了隋二世而亡的局面

(唐末黄巢起义,屠杀氏族,为华夏大地剪除了一个贻害千年的毒瘤,不然我们现在就跟印度一样有种姓之分,打进长安还是比考进长安容易(滑稽),这一部分内容就打住了,再写过不了审了)

“你就是那个连秦贤都敢参的王明是吧”

朱怡伦放下奏折笑着说道

“回陛下,臣只是做到一个御史言官的职责,从太祖高皇帝起,御史言官就一直存在,御史言官的作用就是监督官员的行为举止,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要是陛下有做出出格之事,臣就算是掉脑袋也要参陛下一本”

王明笑着说道

“你也要做唐之魏征?”

朱怡伦坐直身体笑盈盈的看着王明

“陛下,臣想做魏征不假,但臣有几分斤两臣是有所自知的”

王明说道

秦贤明白朱怡伦这是在考验王明的本事,只要王明能接下考验并完成,参加朝会时是御史言官,朝会结束是什么他就不知道了

教育改革的事情可以说一个搞不好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王明的观点太过于尖锐,在场不少官员的脸色都变得不是很好,普及教育到所有阶层无异于是直接掀了这些通过数百年奋斗才重新崛起的世家的锅,砸烂他们的碗

“秦爱卿”

朱怡伦说道

“臣在”

秦贤站起啦说道

“文化司的位置现在是不是还空着”

朱怡伦问道

“是的,目前由臣兼任”

秦贤心里咯噔一声,王明要是成了文化司的实权司长,自己这些读书人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好,朕给你一次做魏征的机会,文化司主管全国文化教育,朕让你去做这个司长,就凭你刚刚的发言和折子,朕找不到比你更适合担任文化司司长一职的人选,你,敢接受吗?”

朱怡伦饶有兴趣的看着王明

能有这种思想,王明就已经体现了他的价值,朱怡伦没有理由不用他

“臣,敢接下挑战”

王明说道

“好!朕不是唐太宗李世民,你也不是魏征,但我希望,你能像魏征一样”

朱怡伦笑着说道

朱怡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教育改革势必会动摇某些人的利益,需要一个孤臣来办这件事情,而王明显然就是那个孤臣

(这部分内容点到为止,这东西我不会也不想去上纲上线,这只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剧情节点,切勿上纲上线,虽然是架空历史小说但创作内容与现实无关,我也没有任何隐射的想法,本人水平有限,谢谢各位的支持,望理解)

朝会结束后,朱怡伦叫来了秦贤和王明

“臣等参见陛下”

两人行礼道

“免礼”

朱怡伦坐在御书房的椅子上说道

“今天朝会上的事情,秦爱卿你是怎么想的”

朱怡伦问道

秦贤显然是没有料到朱怡伦会直接问他这个问题,顿了顿说道

“回陛下,臣以为,王司长的话不无道理,教育是国之根本,重中之重,关系到大明的未来,不得不慎重考虑”

秦贤回答了一个木棱两可的答案,说了当没说

秦贤说完还看了一眼朱怡伦,朱怡伦的表情变得有些不悦,这是朱怡伦在问自己对于教育改革的态度

“臣以为,王司长的改革建议太过于激进,全面引进西式教育在大明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是否适合大明?这些都是未知数,所以臣不得不保持谨慎的态度,就像王司长今天所说,教育是关乎国之未来的事情,目前大明还是流传千年的科举模式,王司长的改革要怎么改,内容有那些,改革时会出现那些变故,对于新教育模式的接受程度,这也是未知数.......对不起,陛下,是臣无礼了”

秦贤说完行礼道

一旁的王明听到秦贤这样说也不禁思考了起来,确实,目前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科举制度,而科举考的大部分是那几部经典书籍的内容,即使前些年朱怡伦不顾群臣反对强行在科举内容中加上了一些科学知识,但那依然只是一些,没有达到完全改变科举的程度

就像你长久坚持的习惯在某一天突然有人告诉你以后不能在这样做了必须改,你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不让这么做了,第二反应就是抵触情绪

“这个问题,朕也考虑到了,所以,朕也有所准备,这也是朕叫你们来的目的”

朱怡伦说完,在外面候着的王伴伴抱着一摞厚厚的书本走了进来

“这些东西,是朕思虑的一些想法和样板,你们看看吧”

朱怡伦说着,两个太监搬来一张桌子,王伴伴将那些书本放在桌子上

王明一眼就看到了排在最上面的写有语文的书,王明拿起语文书,翻开一看,顿时两眼放光,里面的内容不仅有古典小说内容,唐诗宋词,也不乏一些儒家典籍中的一些经典文章

秦贤也拿起了一本上面写着数学两个字的书本,翻开一看,里面都是各种算数题以及一些中国古代数学大家发现的东西,秦贤也是惊叹于书本中的内容,从易到难皆有,其中一些算术题就连秦贤自己都看不懂

书本的封皮上还有一行写着一年级的小字

(这就是主角的系统提供的能适应时代的后世教科书,但也只能提供这些书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