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 > 第535章 红星钢铁公司、总工程师、武器装备设计

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轧钢厂过去成绩的高度认可,更是为轧钢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强大的动力。

到了66年,轧钢厂再创辉煌,全年钢材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00万吨,远远超过了计划中80万吨的目标。

其中,老厂产量达到了50万吨;新厂也不甘示弱,同样贡献了50万吨的产量。

然而,随着轧钢厂产量的急剧增加,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其中,粗钢等原材料的供应不足成为了制约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级经过慎重考虑和全面规划,决定将沙河钢铁厂、特殊钢厂、钢管厂等几个单位划入轧钢厂。

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线,延长产业链,还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红星轧钢厂正式更名为红星钢铁公司,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

随着几个厂的加入,2000多名职工也划拨到了红星钢铁公司。

截至66年底,红星钢铁公司职工总数突破了9000人,达到了9200多人。

工厂里人员熙熙攘攘,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公司领导层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杨书记这次,只担任了公司党委书记,为公司的党建工作和发展方向掌舵领航;

郑副厂长凭借着这几年的出色表现,升任公司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

冯副厂长、张副厂长担任公司副经理,协助经理开展各项工作。

而陈安凭借着在技术领域的深厚造诣和突出贡献,升任公司总工程师,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生产处长马胜利、技术处长黄红波、保卫处长刘忠义也迎来了升职,分别担任副厂长。

三人分别负责生产、技术、安全工作,确保公司在生产、技术和安全方面都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同时,部里还从外单位调来了两位副经理、一位工会主席、一位总会计师和一位总经济师。

至此,公司领导层一下扩大到了十三名。

过去的这两年里,陈安在钢铁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在已有的921钢、921A钢、601钢、603钢等优质钢材的基础上,陈安成功研发出了多种具备独特功能的特种钢材。

这些特种钢材被广泛应用于军工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军工制造领域,这些特种钢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被用于制造装甲车辆、导弹头、核弹钢瓦等关键部件,以提高军事装备的防护能力和使用寿命,为国防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而陈安研发的特种钢材恰好满足了这一高标准。

它们被用于制造耐压壳体、救生器、高压结构件等部件,满足了航空航天领域对于材料性能的严苛要求。

在机械制造领域,这些特种钢材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它们被用于制造打靶盘、手枪及轻武器等军事装备,提高了这些装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部分特种工业设备结构件也采用了这些钢材,其优异的性能能够满足工业设备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陈安考虑到目前这些特种钢材已经能够满足现阶段各领域的需求。

而下一步计划研究的980钢,622、623铸造装甲钢,610、611轧制装甲钢,681、682、683复合装甲钢等新一代钢材,存在着研制周期长、大规模生产成本高等诸多缺点。

经过深思熟虑,陈安果断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他放缓了高性能特种钢材的研发进度,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武器装备设计领域。

在过去的两年里,陈安虚心向所里的军品负责人李爱国学习武器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相关知识。

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系统学习了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发射动力学、空气动力学、弹道力学、现代控制理论、制导原理及系统、

流体力学、水物理场理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火(炸)药合成、燃烧与爆炸物理学、火工烟火技术、液压与液力传动等一系列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都像是一把把钥匙,为他打开了武器装备设计的新世界大门。

陈安结合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关于未来武器装备的新闻图片的记忆片段,在智子的帮助下,很快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功复刻了一些经典装备。

比如81式自动步枪、pKm通用机枪、83式152毫米加榴炮、81式122毫米火箭炮、红箭8反坦克导弹。

81式自动步枪以其精准的射击性能和可靠的质量,成为了士兵手中的得力武器;

pKm通用机枪火力强大,能够在战场上形成强大的火力压制;

83式152毫米加榴炮射程达米,具备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能够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81式122毫米火箭炮射程达20公里,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火箭弹,对敌方阵地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红箭8反坦克导弹则以其出色的反坦克能力,成为了对抗敌方装甲力量的重要武器。

这些经典装备的成功复刻,不仅展示了陈安在武器装备设计方面的卓越才华,也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这些装备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即部分零件由于工艺精度要求极高、技术难度较大,必须由陈安亲自操刀进行加工。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装备大规模批量生产的可能。

但是,毕竟已经解决了装备从无到有的关键问题。

而且从长远来看,未来十几年间,国家周边局势相对稳定,不会遭遇大规模战争的情况。

这就为陈安提供了充裕的时间,让他能够有条不紊地逐步完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

实在不行,国家还可以组织全国的八级工,采用纯手工打造的方式来完成装备的生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