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开局西跨院,不差钱! > 第534章 两年后、轧钢厂再升格、正厅级

上级领导在充分听取了陈安的建议后,立刻做出决策:

在康复治疗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一个专门的中医药科研单位。

这个单位将以陈安为首,选拔全国各地的优秀中医人才,组建一个实力雄厚的研究所。

陈安将负责培训全国各地的中医界精英,将治疗方案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也是这种情况下,师伯萧安邦及大女儿萧英、大舅周卫国及表姐周思怡也都来到了四九城参加培训。

陈安将他们安置在石景老宅,一时间,陈家这边热闹非凡。

同时,也是在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陈文居然在和师姐萧英在秘密交往,准备来个亲上加亲。

这一消息让所有家人都感到十分惊喜,纷纷为两人送上祝福。

中医药研究所这边,有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之后,陈安带着研究人员更加投入地搞起了研究,希望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

然而,接下来的研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陈安发现了治疗方案的局限性:

如果各项身体指标达到15点后,后续不修炼导引术的话,强体丸的疗效将越来越弱。

而淬体丸的药效又过于猛烈,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

但是,导引术的修炼又并非易事,一般人很难掌握其中的精髓。

同时,治疗方案也并非包治百病,不能使所有人都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有些人不论怎么治疗,身体还是会出现问题。

这究竟是基因的限制,还是中药药性的限制,目前还不得而知。

研究仿佛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直到有一天,陈安在散步时,看着学校操场上学生们做广播体操的身影,突然来了灵感。

他心想,如果将导引术简化,做成广播体操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学习和推广,能否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国人体质呢?

这是一个难度极大的研究课题,陈安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年的时光悄然流逝,历史的车轮缓缓驶入了67年。

在这两年间,中医药研究所这边,在导引术简化方面,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不过,以陈安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并未因此气馁,他们另辟蹊径,巧妙地将中西医手法相结合,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钻研精神,先后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疗效显着的中成药。

这些药犹如一场及时雨,在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鼠疫、霍乱、天花、回归热、黑热病、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伤寒、麻风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等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在对症中成药的作用下,其流行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无数患者因此重获健康,无数家庭也因此免受疾病的折磨。

除了中成药,陈安凭借着深厚的中医药学底蕴和智子的帮助,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验证,成功复原出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古药方。

这些古药方具有独特的疗效,能够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人体的内环境,有效治疗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病等多种疑难杂症。

就这样,陈安在中医药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的名字也逐渐在中医界传开,成为了众人敬仰的中医宗师。

与此同时,各地中医界的精英们在接受专门培训后,纷纷返回各地,将治疗方案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然而,由于这时国家的综合实力有限,资源不足,治疗方案目前只能优先普及到军警精英部队以及特殊部门人员。

不过,师伯、师姐、大舅、表姐等亲人却得到了陈安的特殊关照。

陈安亲自为他们炼制药液和丹药,敞开了供应。

在药液和丹药的帮助下,他们的身体机能和各方面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半年后,他们便陆陆续续地返回了东北和中原省,继续在自己的岗位发光发热。

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人欣喜的大事——大哥陈文和师姐萧英喜结连理,开启了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

小两口在陈凡高考后也返回了东北军区。

陈凡参加的是65年7月的高考,这也是大风暴前的最后一场高考。

得到陈安提点的师叔家二女儿周婕,以及师伯收的小师妹郑娟,她们也同时参加了这次高考。

令人欣慰的是,三人的成绩不错,都被大学录取了。

陈凡成功考上了水木大学自动控制系计算机专业。

这让陈安感到有些意外,毕竟他以前一直嚷着要学医,他本以为陈凡会选择医科大学。

不过,陈安深知计算机技术是未来科技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也就没有过多干涉。

周婕则不出意外地考取了医科大学中医专业,成为了陈婷的小学妹。

而令陈安意外的是,郑娟居然没有报考沈州医科大学,而是报考了医科大学。

直到很久以后,陈安彻底打开郑娟心扉,才得知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郑娟知道自己能够被师父收为徒弟,是陈安提了建议。

这份恩情她一直铭记在心,为了报答陈安,她才决定报考四九城大学,希望能在未来的日子里,以自己的方式报答陈安。

……

同时,在过去的这两年间,红星轧钢厂犹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持续高速发展,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和规模。

65年3月,新厂区顺利建成,500轧机 冷轧生产线提前投产。

这一重大举措,如同为轧钢厂注入了一剂强大的动力针,使得全年的产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要知道,在64年,轧钢厂就已经完成了30万吨的钢材产量,成绩斐然。

而65年,轧钢厂更是乘胜追击,一路高歌猛进。

这一年,全年钢材产量一举突破60万吨大关!

远远超过了计划中40万吨的产能目标,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体来看,老轧机贡献了8万吨的产量,300轧机产量达到了30万吨,新投产的生产线更是表现卓越,磨合期间产量就高达22万吨。

随着轧钢厂的蓬勃发展,对工人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这一年,轧钢厂职工总数比上一年增加了1500多人,总人数超过了6800人,工厂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也是在这一年,红星轧钢厂再次迎来了升格,正式升为正厅级单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