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 第1267章 烈鲸再添一军,三边五野八府

说起来,镇北烈飞扬那小子,也是够头铁的。

北边拓跋长平的示好,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而南边王羽的示好,他也同样拒绝了非常干脆。

在镇北三关之一的拒北关已经失去的情况之下,山阴这块地盘大汉肯定是不想要的。接收了,未来这里就是战争的泥潭。

可是,接收镇北军,乃至于从山阴向山阳迁移一大部分人口,王羽还是相当乐意的。

奈何,烈飞扬压根就没有谈的想法。

然而,烈飞扬不想谈,不代表山阴没有一个人就不想和王羽谈了。

拓跋长平都能够拉到和他谈的人,更不要说是大汉了。

唯一不同的是,和下面那些人谈,能够吃到的肉,肯定是和烈飞扬谈能够吃到的肉没法比的。

但这种事情,在吃不到大肉的情况之下,那自然是不会嫌弃小肉了。

而烈飞扬这是丝毫都不给自己留后路!

北边那边不用说,打了这么多年仗了,烈飞扬对于家国情怀看的还是很重的。这个人,骨头确实硬!

至于和大汉,现在的烈飞扬,已经彻彻底底打王羽当成自己的仇人了。

毕竟,皇甫明奉与烈乾坤一事,确实不值得推敲。而在这一件事情之中,引发的镇北分裂,王羽确实实打实的拿到了好处。

大汉不仅趁机从镇北的手中,拿下了山阳,还一举夺下了中行山脉,彻底将镇北困在了一隅之地。

就算是没有实质的证据,烈飞扬已经认定这个结果了。从古至今,证据这种事情,都是给别人看的,而不是给自己看的。

唯一的意外,也就只有王羽在做事的时候,北边的拓跋长平也没有闲着。王羽在谋划山阳一道之地与中行山防线的时候,拓跋长平同样也在谋划着镇北三关之一的拒北关。

最终,两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除去中央禁卫军以及边军之外,野战军同样重要。

作为对外开拓的主力军团,又值此乱世,野战军注定在各方面的综合的重要性要排在首位。

而且,总体在数量上,也会超过边军以及中央禁卫军。

尤其是在这个乱世结束之前,随着大汉的不断发展,野战军的数量,是会一步步的走向扩张的。

飞羽军团暂时不变,依旧还是保持五万人马的编制,依旧还是一支纯骑兵的军团,四万轻骑再配合一万重骑。轻骑严格保证一骑双马的配置,而重骑更加是保证一骑三马的配置。

此军团仍以郭子仪为飞羽军主将,狄青、张辽为副将,驻于河南。

飞羽军下辖:石永凯、刘天孝、罗成、边军武、王彦章……

故而,属于国都所在的河南道,看似没有设立府军,但驻扎的兵马却是最多的,还没有算那些精锐营,光是这两个大军团,河南道的驻军就高达三十五万。

以岳飞代替韩信为虎贲军主将,常遇春、关羽二人为副将,包括十三万各色步兵军种,一万五千骑兵,以及五千的战车兵,驻扎于河北道与燕北道交界之处。

虎贲军下辖:李存孝、邓九公、王得仁……

虎贲军,这一支军团,除了对外开拓扩张之外,也是为了兼顾北部防线。

一旦天狼关那边出现了什么情况,或者是东夷那边出现了什么变故,这支军团就要第一时间北上。

在大苍时代,河北道实际的府军数量几乎是双倍于一道府军的编制,主要是,也是为了起到类似的作用。

那个时候,不管是镇东府或者是镇北府的边境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顶上去的都是河北道府军以及河东道府军。

如果还不够的话,那就该到了禁军登场了。

因此,在曾经的大苍时代,同样是府军,河东河西以及河北这三道的府军,那个战斗力在所有府军之中,那是排在最前面的,和当年的燕南府军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本质上就是因为,在大苍时代,如果边境出现什么问题的话,他们也是要投入战斗的。这三道,那是真正的要经历战火的锤炼的。

至于燕南府军等道,那是真正的各种摆烂。

当年皇甫明奉、王羽一众人讨伐梁山,但却最终吃了个大败仗,这其中,虽然有内部因素的原因,可是,朝廷的兵马沦落到和土匪相比,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了。

改韩信为铁狮军主将,增韩信食邑至三千户,驻于河东之地,副将冯异。

如果说,位于河北道的虎贲军团要兼顾到北边的天狼关与东夷的话,那么,位于河东道的铁狮军,那他的位置就更加重要。

对北,如果中行山脉出现变故的话,那他们要及时顶过去。尤其是,在不久之后,如果北部发生变化的话,他们的这个职能就更加重要了。

对西,如果苏定方所在的盛澜道有什么不对的话,那他们更要第一时间支援过去。

不过,至少在现阶段,苏定方那边是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现阶段的大武,余力有限。再则,盛澜道驻扎的府军和边军加起来也有十万兵马了,就算是出现什么意外,也能够留出充足的反应时间来。

而河东道的隔壁,与河西道更加是只有一河之隔,那是要起到防范外敌的作用。

铁狮军下辖:黄袍、巨无霸、杨再兴、颜良、文丑……

改李靖为蛮熊军主将,驻于广阴之地,以檀道济、邓羌二人佐之。

日后如果要发兵大炎的话,驻扎在广阴的蛮熊军,那就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只兵马。

故而,蛮熊军由之前驻扎在燕南道,变为现在驻扎在广阴,并且,主将也换成了李靖。并且,蛮熊军从之前的十万兵马,在计划之中,要扩充到十五万兵马。

燕南那块地方,在大苍十八道之中,确实没什么可谈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显不他来。

之前,那是因为紧挨着青北,有东苍这个外敌在,这才要驻扎一支重兵。

可是,东苍都已经完了,青北更加失落于他们的手中,那么,燕南更加是没有一丝一毫的驻扎兵马的必要了。

从曾经的大苍,燕南道也只是象征性组建了五万的府兵,就知道这一道在十八道之中的鸡肋地位了。

蛮熊军下辖:阿尔库俄纽斯、姚兴、裴元庆、阿努比斯、王丰、冯迁郎、秦用、雄阔海、张蚝、杨存中……

烈鲸军团,仍以莫鹏为主将,但烈鲸军团以下,除去下辖的燕北水师以及天河水师之外,再组建一支破浪军。

破浪军,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水师,而是一支步军,更为准确的说,是一支海军陆战队,暂定四万兵马。

如此一来,燕北水师以及天河水师,再加上破浪军,三支兵马加起来,烈鲸军团在人数上也达到了十万之众。

在王羽的计划之中,不久之后将会调天河水师副将傅友德为破浪军主将,伍子胥等人辅之。

破浪军这么一支海军陆战队性质的兵马的成立,本质上还是为了让烈鲸军团成为一支综合军团,让他们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作战环境。

在江河之中,有精通于此道的天河水师,而如果到了大海之上,又有以大型以及超大型战船为主的燕北水师。

再加上海军陆战队的破浪军,让他们有了远距离海上突袭的可能。

所谓海军陆战队,没必要让他们像其他水师那样精于水战,但是,却需要训练他们长时间在海上经受风浪,但自身战力却不会受到影响。

如此一来,就算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海上奔波,但一旦登陆之后,却依旧可以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而不会影响到自身的战力。

水师这种兵种,他们在上了岸之后,这个战斗力确实是堪忧!

毕竟,水师装备和步兵装备,还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的。像是重甲,水师根本就不会考虑。他们的装备,从来都是能多轻就有多轻。

一支海军陆战队,能够让烈鲸军团执行更多更复杂的作战任务。

其实,相北傅友德,王羽还是更乐意将伍子胥扶上这个位置的,甚至,是将他扶上整个烈鲸军团主将的位置。

历史之中的伍子胥确实不简单,不说他在其他方面上的能力,光是他在军事上,水陆两个方面都有涉猎。在练兵上,更加是做出了成果的。

历史中的伍子胥,因其父被楚平王处死,所以伍子胥独自离开楚国,逃奔吴国,发誓要借助吴国的力量,为伍家报仇雪恨。

而他想要报仇,当然必须要提高吴国的军事力量,毕竟楚国乃横行天下数百年的春秋一大巨头,其兵力在三十万以上,而当时的吴国的兵力却只有三四万,当时两国的差距可想而知。

故而,伍子胥的第一步,只能是强吴。而在军事上的其中一点,就是练军。

吴国地处江河纵横的水网地区,百姓习水性、擅舟楫,精于水斗,往若飘风,去则难从,所以吴国的水军,天下闻名。

但是要和楚国甚至中原诸侯打仗,光用水军可不行。

而且,先秦时还没有发明风帆,战船的动力全靠人力划桨,而吴国地处长江与淮河的下游,逆流而上肯定吃亏,而且这最终的攻城略地,也还得靠陆军来完成。

于是,在吴王阖闾的支持下,伍子胥很快打造出了一支拥有三万兵力的水陆两栖作战部队。

而王羽如果想要组织一支海军陆战队的话,伍子胥绝对是专业对口的。

可是,一来,现如今的伍子胥在没有将魂的情况之下,综合之上,确实没有其他人那样适合。

二来,那就是伍子胥植入身份的问题了。

伍子胥植入的身份是一介俘虏,甚至这个时候都还在战俘营之中等待整编,还没有正式加入大汉的体系,如何能够越过那么多人,直接把他拉上一军之主的位置?

甚至,王羽一直以来都想要让施琅或者是傅友德这两个人其中之一,代替甘宁成为天河水师的主将。

甘宁相比让他总揽全局,还是更适合做一个冲锋陷阵之将。

奈何,大苍内部,水师有什么对手?

这一次征南之战,天河水师的作用也就只是调度粮草,保证粮草可以及时从河北运到河南,能让他们立功的机会有限。

就算是天河水师,后来在韩信的调度之下,也算是分出了一部分和大炎水师打了一场,虽然处于了上风,但实打实的战果同样没取得。

施琅或者是傅友德的功劳不够,甘宁又不犯错,王羽还能平白无故的把甘宁贬下去,而把剩下两个人之一提上去吗?

如今,借着组建破浪军的机会,算是先把傅友德拉上来再说。

中央禁卫军、边军与五大野战军之后,之后自然是各道的府军了。

之前的河北道作为国都所在,不设府军。但是,迁都之后,就该变成河南道了。

这一次,李存孝、朱全、武长空这些人,从东夷调了出来。

不过,东夷那边,如果没有强将看着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

故而,王羽准备将刑天、张奎两大强将拉过去,再加上原有的闻仲与黄风二人,也应该差不多了。

毕竟,东夷那边,自从加上了一个太阳国插手之后,总体上变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虽然,东夷内部还要分成一大一小两股势力,但毕竟这两股势力,不管是在面对太阳国的时候,又或者是面对大汉的时候,立场都是一致的。

东夷、太阳国,再加上王羽的大汉,三家挤在这么一块,比起之前只有王羽和东夷两家来说,压力确实是轻了一些。

而燕北、燕南、青北、河北、广阴、河东、山阳、盛澜八道之地,各设五万府军,而除了各道刺史之外,各道的行军将军,也重新做出了安排。

八大行军将军,分别为:

燕北行军将军王忠嗣。

燕南行军将军肖动。

青北行军将军蓝玉。

河北行军将军雷万均。

广阴行军将军王镇恶。

河东行军将军薛万彻。

山阳行军将军杨业。

盛澜行军将军蒙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