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济公传奇 > 第412章 斩大蛇刘邦起义

济公传奇 第412章 斩大蛇刘邦起义

作者:王钟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2 00:19:04

却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九月,在江南沛县地方,有个丰乡阳里村(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出现了一位真命天子,起兵平定变乱,此人就是后来就是汉朝的开国之君汉高祖皇帝,姓刘名邦,字季。刘邦的父亲名叫执嘉,母亲王氏,名叫含始。刘执嘉生性恭谨宽厚,为同乡里的人所称述美德,故在年将及老,当时的人们统称为刘太公。

王氏含始与刘太公年纪相当,因此亦称呼为刘媪。刘媪生下来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刘伯,二儿子名叫刘仲。伯、仲这两个儿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到了第三次怀孕生子的时候却很是大不一样。

相传刘媪有一次出了趟门,路过大泽边的时候,自我感觉自己脚力过度疲劳,于是暂时就停了下来,在堤上安静地坐了下来闭目养神,就在似睡非睡的时候,刘媪突然间看见一个身穿金甲的神仙人物,从天而降,站立在自己的身边。刘媪一时间就被吓得昏了过去,也不知道那个站在自己旁边的金甲神人对自己有怎么样的举动。这个说法和中国古代神话史里的姜嫄一次外出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可能是神迹或巨人足迹),出于好奇或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她踩踏了这个足迹,随后感到身体异样,不久后就怀孕了。 这个故事和姜嫄踩巨人脚印孕育生子的故事如出一辙。

大抵中国古代历史之中就好谈神话,故有此奇怪故事吧。

唯是刘太公在家挂念自己的妻子,看见她久出未回家,免不得要自己出门去寻找妻子。刘太公刚要出门,天空一时突然就昏暗了下来,电光闪耀,雷声隆隆,刘太公越发着急,连忙带上雨伞,两脚三步地大赶,来到了大泽。

刘太公远远看过去,看见堤上睡着一个人,好像是自己的妻子,此时,但见半空之中有云雾罩住,云雾之气环绕浮动着,隐隐约约看见有露出鳞甲,像是有蛟龙来往到妻子的身边。刘太公当下心里又是怀疑又是惧怕的,于是只好停住了脚步,不敢冒然上前近看。等过了一会儿,云收雾散,天空复明的时候,方才敢走近前往审视,果然是自己的妻子刘媪。

此时刘太公的妻子,疲倦地打着哈欠,伸着懒腰,神态朦朦胧胧,一副刚刚醒来的样子。偏偏刘媪似乎无知觉一样,等待刘太公走过来的时候,问了数声,刘太公妻子方才睁开眼往四面看顾,然后开口称奇怪。

刘太公于是又问她可曾经是否受到什么惊吓了,刘媪回答道:“我刚才在这里休息,忽然间看见金甲神人从天下降,然后就吓得晕过去了,往后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今天刚刚睡醒过来,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怪梦。”

刘太公听了妻子说的这些复述以及雷电蛟龙等状态,刘媪是全然不知,好好一歇了一会,神气复原,于是就和丈夫刘太公一同回了家。

不知不觉从那天开始,刘太公的妻子就怀孕了,过了十个月,竟然生下一个男孩。刘太公心里疑惑:这孩子难道真是神人所下凡生的么?这孩子, 他的鼻梁高挺,眉骨立体,有美好的鬓角,左边的大腿上面长有七十二颗黑痣。

刘太公认为这个孩子将来是英雄人物,于是取名为邦,因为他在家里兄弟排行最小,就以季为字。刘太公家世代业农,承前启后,无非就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获等事。伯、仲二子,亦就农业,随父营生。

而刘邦为人仁厚而爱护他人,乐善好施,个性洒脱豁达、不拘小节,颇有度量。但是他不喜欢跟家人一样从事农作生产,所以常常被父亲刘太公训斥。 早年也曾因为时常带人寄食,与其嫂发生过矛盾。

刘邦身长七尺八寸,正是一个青壮年纪,奈何刘太公觉得小儿子看起来勤吃懒做,会坐耗家产,心里难免既生厌恨,自然招哥嫂口出怨言。刘太公稍有所闻,索性就分析产业,让儿子伯、仲挈眷分居。刘邦此时尚未娶妻,仍然随着父母生活。

丰邑和沛县曾隶属魏、楚 ,刘邦的青少年时代成长在魏楚交界地带,受到两国文化氛围的熏陶,其人熟习楚歌,又仰慕魏国英雄信陵君魏无忌的德行 。后来有能力西行至魏国各地时,信陵君已故去多年,曾是信陵君门客的张耳在魏国担任外黄县令,招致四方门客。当时秦国已展开攻灭魏都大梁的战役,刘邦到外黄县多次随同张耳交游,以宾客身份相处数月之久。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之后,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

刘邦在家人的眼里,仍然是终日游荡,不务生产。又往往取得家财,结交朋友,征逐酒食。刘太公本说刘邦秉资奇异,将来会另眼相看,可眼看至此儿子刘邦年纪都长这样大了却一事无成,于是斥责他为无赖,连衣食都不愿意周给。

刘邦却怡然自得,不以为意,有时候恐怕会受到父亲的斥责驱逐,所以不敢回家,于是就到自己的两个兄长的家里栖身。

伯、仲两兄弟究竟系同胞,虽然这样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负担,却也招呼弟弟刘邦令其同住同吃,也不好漠视。哪知兄长刘伯忽然得了疾病,竟然导致逝世,而刘伯的妻子本来就厌恨小叔,自然就不愿意继续供养刘邦了的。

刘邦个性直率,胸无城府,直遂径行,不管嫂子她憎恨嫌弃与否,仍然经常到长嫂家里索要食物。之前刘邦的大嫂就不喜欢刘邦,但是因为自己丈夫刘伯在世,碍着丈夫那一关,也不好有什么阻拦的。现在丈夫刘伯已经去世了,自然就不再迁就小叔了,此后刘邦再去大嫂住处吃住,十次就有九次都被拒绝了的,大嫂并借口对刘邦说道:“自己现在寡妇独居的,不方便再让你来家里吃住了,不然会有外人说闲话的。”

刘邦对大嫂的话信以为真,以为大嫂真是因为寡居才谢绝了自己,所以也就没有生气。

有一天中午,刘邦约好了一群好友,想着人多的话一起去大嫂家,外人应该没什么闲话可说的,于是就兴致勃勃的带着朋友们来到了大嫂家。

刘伯的妻子本来就讨厌刘邦,现在看见他还带了这么多人过来自己家里,更加是厌烦他了。

大嫂正担心刘邦带了这么多人过来自己家里蹭午饭,心烦意躁时,突然眉头一皱,就计上心头。大嫂为阻止刘邦频繁蹭饭,刘伯的妻子当着刘邦和刘邦朋友的面走进了厨房,故意用瓢使劲的刮锅,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并且说自己的锅里已经没有什么吃的喝的了。在场的众人一听,自然都心领神会,很是识趣的各自找了借口各回各的家去了。

刘邦看见这个情形,感到很是尴尬的,只得满脸赔笑着纷纷送自己朋友出门,等到朋友们都走了之后,刘邦走进了大嫂的厨房一看,登时就火气上来了,原来刘邦看见锅上正冒着热乎乎的白气,锅里其实已经做好的羹汤,有一半锅多的份量,是足够大家吃喝的。

这个时候,刘邦才了解原来大嫂逞刁使诈,是故意让自己在朋友们面前难堪的,自从刘邦在大嫂处受了这番羞辱之后,刘邦长叹一声,转身就离开了大嫂家,也不她争论,也是大度,从此以后刘邦再也不去大嫂家了。

刘邦决心以后不再去大嫂家里,便专门向邻居家的两处酒馆,做了一个长期的买主。刘邦有时候往酒馆里独自喝酒,有时候邀请朋友客人一起喝酒。这两处酒馆都是妇人开设的,一个叫王媪,一个叫武妇。(史记作负,负与妇通。)二位妇人虽是女流之辈,却因为刘邦与她们都是自小邻居长大的少年,也不便斤斤计较;并且刘邦进来她们的酒馆里之后,这往来饮酒邀约的客人犹如赶集市似的,统日计算,比往日里挣得钱多了数倍,二位酒馆主妇暗暗称呼奇怪,所以遇见刘邦要赊酒账的时候,无不应允。

刘邦生平最是喜欢饮酒,看见两家酒馆都肯愿意赊账,他是乐得自在,于是尽情痛快饮酒,往往待在酒馆里待到黄昏时分,仍然没有回去,还要痛快喝上几杯。待到喝得七八分醉身子懒洋洋得不想动,刘邦索性就躺在酒座上面,鼾睡了一宵。王媪和武妇,本来想要把刘邦叫醒过来,促令他快点回家去,谁知刚走近刘邦身旁,突然之间隐隐约约看见一团云彩盘在刘邦的头顶,看见云彩在刘邦的头上面显现出来了一条金色鳞甲的龙,甚是光怪陆奇,不可逼视。这个时候,王媪对武妇说:“你和我都没有眼花吧?你刚刚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看见刘邦头上有个龙。”

武妇听见王媪说的话,点了点头说自己也看见了。两位妇人自从接待刘邦在自家酒馆饮酒休息之后,这酒馆里的生意是越来越好,收入比之前的经营情况要好很多,家里家外也安稳了不少。

两个妇人越发觉得稀奇,料定刘邦此人将来必定是大富大贵了不起的豪杰人物,每到年尾盘算结账的时候,她们也不向刘邦追讨所赊的酒钱。刘邦本来就囊中羞涩,自然无从偿还,历年来赊的酒账,两妇人也是慷慨大方,俱一笔勾销罢了。

刘邦有个交集很好的朋友,叫卢绾,据说还是刘邦家的邻居。两个人在同一天出生的,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还得到了乡民的祝贺。两人从小是一块读书学习,一块玩。而刘邦年轻的时候因为经常惹是生非,引官司,东躲西藏,卢绾也常常追随他。还有记载说得更具体,说是这两个在一起读书是在马维先生的“马公书院”读书。

刘邦成年之后也绝非是没有知识,他也想在人世间做一些事业,喜好交友游历,会听取别人意见。有朋友教他学习官吏管理之事情。他一学就能,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沿袭楚旧郡设立泗水郡。进入壮年后的刘邦通过试补成为秦吏,做了泗水的亭长。在任上,他和县廷的每个官吏都能亲昵地调笑,又喜欢喝酒,爱好美色。

刘邦曾经到秦朝首都咸阳参加徭役,其间任意观览,望见了秦始皇,非常地感叹说:“哎呀,大丈夫就应当像这样啊!”

亭长的职务是掌管判断里人之间的监狱诉讼,调和里人之间的矛盾,遇到比较重大的事情,乃需详细报告到县里,因此刘邦与一班县吏互相往来。交往莫逆的就是沛县的功曹,姓萧名何,与刘邦是同乡,熟悉法律典籍。(是汉初三杰之一的人物)

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凭借官吏的职权袒护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也经常在身边指点他。刘邦曾以官吏身份到咸阳参加徭役,其他同事都送给他三百钱路费,唯独萧何给了五百。 秦朝的监郡御史交给萧何的事务,萧何都办理得井井有条。因而被提拔为泗水郡的卒史,政绩又考评为第一。于是御史想向朝廷推荐征调萧何,萧何一再请辞,才得以不去朝廷任职。

另外与刘邦交好的是曹参,是沛县人。在秦朝时期任职沛县的狱掾,即管理监狱的官吏(可能为典狱长),萧何则是沛县的主吏,两人都是在沛县里面颇具权势的豪吏。

刘邦当了泗水亭长约莫好几年,已是壮年,却还没有家室,只因为刘邦原是好色人物,除了喜欢喝酒之外,就是喜欢到那些娼馆中做些寻花问柳,聊捉蜂引蝶的勾当。里人岂没有好女子?只因为刘邦向来随性惯了,不愿意成婚,感觉这样自由随便更好,可以随自己心意所欲,可以花天酒地,就省了很多养妇人的钱了。

单父县人吕公迁居到沛县时,因与沛县的县令要好,沛县之中的豪杰官吏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里的主吏,掌管收礼事宜,他限定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钱的,坐到堂下。”

亭长刘邦认为沛县诸官吏也没什么了不起,就填上献礼为“贺钱一万”,其实根本就没带钱来。吕公知道后,本是带些怒气出来把他赶走,一见却大吃一惊,觉得刘邦将来定是个不凡人物,因此引入堂内就座。萧何告诉吕公:“刘邦只会说大话,没什么成就。”但是吕公不以为然。刘邦坐在上宾座位后,就大声调侃其他沛县官吏。

宴会进行到一定时间后,吕公对刘邦说道:“我很会看面相,但是没看过像你这么相貌不凡的人物,我有个女儿(即吕雉),希望你愿意接受她当你的糟糠妻。”

事后,吕公的妻子吕媪很生气,说:“你以前说你这个女儿很难得,一定要嫁个非常好的丈夫。沛县县令对你这么好,你还不肯嫁女儿,居然要把她嫁给刘邦!”吕公说:“这不是你妇人家懂的事。”还是决定要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

吕公的妻子虽有烦闷之言,毕竟还是妇人,也不好和丈夫争辩,只好听从丈夫吕公的话,和女儿吕雉商量和刘邦的婚事。女儿吕雉虽然不理解父亲吕公安排的这个婚事,但是和父亲交流之后也就答应了这个婚事。于是吕公就和刘邦定下了结婚的吉利日期,到了定好的日子,吕公让女儿吕雉装束整齐,送上彩礼,跟着刘邦同去。刘邦回转家门,迎接过门的妻子吕雉,行了夫妻对拜之礼,又见过了刘太公和刘媪,便引入洞房。

刘邦揭开妻子吕雉的头盖,但见妻子吕雉果然是娇媚面容,的的确确是一个美丽女子。刘邦很是欢喜,于是拉着吕雉的手,同上床榻,龙凤和弦,鱼水之欢。吕雉与刘邦成婚后,先生下女儿鲁元公主。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吕雉生下儿子刘盈。

却说刘邦得于婚配吕雉,夫妻虽然相亲相爱,但是奈何刘邦是一个登徒子一流的人物,怎么会单单只留恋吕雉这一美色?况且刘邦从前在酒色场中厮混,免不得与区藕断丝连的。之前刘邦闲逛,巧合下遇见一个楚楚动人的女子,曹氏,二人郎有情妾有意,合了一场露水情缘,她却比刘邦正妻先有孕,到了分勉,生了一个男孩,叫刘肥。只是外妇。

刘邦任职亭长时曾请假回家务农,吕雉和两个孩子在田间锄草,有一位过路老人向其讨水喝,吕雉还留他吃了饭。

老人看了吕雉的面相,赞道:“夫人是天下贵人。”吕雉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他看了刘盈,说:“夫人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是因为有这个儿子。”他又看了鲁元公主,也说将来是位贵人。

老人走后,刘邦从另一间田舍归来,吕雉向他说:“那位老人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贵之相。”

刘邦问老人在哪,吕雉说:“其走未远。”刘邦追及老人,求问自己的生相。老丈说:“刚才说夫人及令郎等生相大贵,都是由于您的洪福。您的生相是贵不可言。”刘邦连忙称谢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说,我永远会记住您的指点之恩。”

这个老人其实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弟子铁拐李所变化也。

据说将来到刘邦登基后,这位老人早已不知去向。

刘邦做沛县亭长的时候,为县里押送一批农民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刘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骊山也会被按罪被杀。于是走到丰县西的涸泽地带就停下来,饮酒大醉,夜里干脆就把剩下的所有农民都放了。并且对他们说:“你们都走吧,我从此也要逃跑了。”这些农民中愿意跟随刘邦的有十多个。刘邦带醉行走在丰西泽中,让一个农民在前面探路。这个人回来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还是回去吧”。

刘邦趁着酒劲说:“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走到前面拔剑将蛇斩断。蛇从正中间被分为两段。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

刘邦的队伍之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说:“我儿子被人杀了,所以痛哭”。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说:“我儿子是白帝子,变成蛇横在路上,被赤帝子杀了,所以我很伤心”。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这个老太太突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到前面,刘邦才醒过来,人们报告了他这一情况。只有刘邦心里觉得很高兴,心生自豪感,跟随他的人越来越敬畏他。秦始皇曾经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于是亲自东游来验证,刘邦怀疑秦始皇说的就是自己,就躲了起来,藏到荒凉的芒砀山的深山老林中。

吕雉和其他人都寻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迹罕至之处找到。刘邦觉得奇怪,就问是怎么回事。吕雉说:“你在的地方头上总有云气凝结,所以我们根据这一现象总能找到你”。

这也是奇怪,吕公善看相,而吕公女儿吕雉善于望气,也可以说是吕家的独有特色了。

刘邦听了很高兴,欣然说道:“居然有这样的事,我曾经听说过秦始皇帝经常说东南方向有天子之气,所以他才经常东巡,意在以自己天子之气压胜,莫非始皇帝死了,王气还在,我刘邦能独当此乎?”

吕雉说道:“苦尽甘来,安知以后没有这样的事。但是如今甘还没有回来,苦楚已经吃得够了。”

刘邦又连忙问了妻子这段时间受苦的情况,等到吕雉说明底细,刘邦忍不住泪下盈眶。

原来刘邦西行之后,县令等他复报罪徒当民工的情况,久久没有消息。于是派遣衙役前去打探情况,方才知道刘邦私自纵放罪徒,逃跑了。县令当下派役吏去搜查刘邦的家,也没有着落,此时刘邦的父亲太公已经让刘邦分居在外面,幸免诛连。只有吕雉连坐夫罪,竟然被县役拘捕送到县里,囚禁了起来。秦朝监狱本来严苛暴虐,狱吏那是作威作福,任意凌辱。且因为吕雉尚是年华未衰,有些姿色,那些监狱官往往在一旁调戏,并且嘲笑她。

吕雉举目无亲,没办法只好忍耐着性子,忍受着这些羞辱,巧是有一个小吏任敖,也在沛县之中看管监狱里的囚犯,平时和刘邦曾经有过一些交情友谊,一听说刘邦的妻子入了监狱,便有心照顾,虽然吕雉不归他管,但是自己在监狱里面工作,也是方便探视的。某天,任敖又过去看望吕雉,看见一样狱吏吆喝声、辱骂声,浪笑声不断,字字无礼,句句下流。顿时侠肝义胆起,挥舞拳头往那个狱吏脸上打去,三下五除二,把那个监狱官吏打得脸青鼻肿,把那个监狱官吏扭作一团,往县令那里去。

县令登堂审问情况,彼此两人各执一词,一说是监狱官吏无礼,调戏妇女,一说任敖可恶,无端殴打辱骂。县令见他们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倒也不好判断其中的是非曲直,只好召来功曹萧何,判断这个公案。萧何熟悉秦法,句句在理,说出秦律,说任敖虽然粗鲁,但是为了维护吕雉,情有可原。狱吏调戏妇女,无礼无视秦朝法律,应该惩罚。于是这狱吏白白挨了一顿打,又受了罪名,这是自讨苦吃。

萧何又说吕雉是女流之辈,一直在家里生活劳作,丈夫刘邦私自放罪徒,与妻子无关。经过萧何以秦法典籍之中的条规一一说明,县令也认为吕雉无罪,于是将吕雉释放。

吕雉在萧何的帮助下,得了自由,就过来寻找刘邦,说出来刘邦在的地方有云气的话,沛县中的人知道后,许多人都来归附刘邦。

据说刘邦斩的这个大蟒蛇,据说后来转世成为西汉的王莽,夺了汉朝江山,后来刘秀为东汉皇帝,恰巧令汉朝江山分了两段,正是应之前刘邦斩蛇为二,而自己江山为二。此为将来之事,不详表。

在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泗水郡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

当时,沛县令也想响应起义,萧何和沛县狱掾曹参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樊哙去邀请刘邦,刘邦当时已拥数百之众。然而不久沛令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反而引发变乱。所以,县令命令关闭城门来坚守,并准备杀掉萧何和曹参。萧何、曹参二人闻讯赶忙逃到城外投奔刘邦。

刘邦迎接他们,当面感谢萧何保护了自己的家眷,说会好好报答萧何他们。

萧何对刘邦说道:“城中的百姓未必都服县令,不如先投书函,叫他杀县令自立,以免受秦之荼毒。可惜城门没有开,无法投递,这可如何是好?”

刘邦听了萧何的话,说道:“这有何难?请君写一书函,递与刘邦,我自然有办法将书信投入。”

萧何听刘邦所言,急忙草就一书,递与刘邦。刘邦看见上面写道:

天下苦秦久矣!今沛县父老,虽为沛令守城,然诸侯并起,必且屠沛。为诸父老计,不若共诛沛令,改择子弟可立者以应诸侯,则家室可完!不然,父子俱屠无益也。

刘邦说信写的好,于是收起来,绑在箭尾上面,然后刘邦将一封帛书射进城中,号召城内百姓杀掉县令以响应诸侯反秦。沛县父老于是组织子弟杀死县令,开城门迎进刘邦。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担心身家性命,深恐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来领导大家起事。大家推举他为沛县县令,依楚制称作沛公 。刘邦于是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因早前的赤帝子的传闻,所以崇尚红色,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