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京城寻宝记 > 第112章 忠义之士

京城寻宝记 第112章 忠义之士

作者:多情神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2 00:07:20

自从从菲律宾归来后,那幅珍贵的《九莲观音图》副本便被我们视若珍宝般地收藏在了聚宝斋的保险柜中。这个保险柜不仅有着坚固的外壳,还配备了最先进的防盗系统,以确保这幅画作的安全。

老张对这幅画情有独钟,整天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仿佛要透过画面看到其中隐藏的秘密。他尤其对莲台间隙中的密诏感到好奇,总觉得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玄机。

于是,老张开始仔细研究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他时而凑近画面,仔细观察莲台的线条和纹理;时而又退后几步,从整体上审视整幅画作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就这样,老张沉浸在对《九莲观音图》的研究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对密诏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这崇祯的密诏,会不会跟德王府的最后一幅秘藏有关?”老张摸着下巴,眼神发亮。

老邻居推了推老花镜,慢悠悠地说:“崇祯末年,天下大乱,德王府的珍宝四散,但最值钱的几幅画,据说被藏在不同的地方。”

我点点头:“既然《九莲观音图》和苏禄王墓有关,那咱们得去德州看看。”

德州北营村,紧邻京杭大运河,村里大多是温、安两姓人家——他们是苏禄国东王的后裔,世代守陵。我们刚到村口,就被一座古朴肃穆的陵园吸引——苏禄王墓。

墓前神道两侧立着石狮、华表、石虎,规格堪比明代亲王陵寝。我们正打量着,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走过来,笑呵呵地问:“几位是来看王墓的?”

“是啊,听说这儿是苏禄东王的陵寝?”我试探着问。

老人点点头,自我介绍叫温志远,是东王第二十代孙。听说我们对德王府的秘藏感兴趣,他眯起眼睛:“你们是搞古玩的?”

老邻居笑了笑:“算是吧,对德王府的历史有点研究。”

温志远沉吟片刻,低声道:“跟我来。”

温志远带我们去了村后的一间老宅,从柜子里取出一个紫檀木匣,打开后,竟是一幅绢本画——《德王府藏宝图》!

“这是……”我呼吸一滞。

温志远压低声音:“祖上传下来的,说是德王府的人当年逃难到德州,托我们祖先保管。”

老张凑近一看,图上标注了几个地点:济南德王府、五峰山德王陵、德州运河码头,还有一个模糊的标记——“苏禄”。

“苏禄?”老邻居皱眉,“难道最后一幅秘藏,被带去了菲律宾?”

温志远摇摇头:“不,这‘苏禄’指的是运河边的一处老仓库,当年是苏禄商队的货栈。”

当晚,我们摸黑去了运河边的废弃货栈。月光下,破败的砖墙爬满藤蔓,木门早已腐朽,一推就“吱呀”一声开了。

“这地方阴森森的……”老张嘀咕着,打着手电往里照。

货栈里堆满了发霉的木箱和破陶罐,角落里还有一口古井。老邻居走过去,摸了摸井沿:“这井不对劲,太新了。”

我蹲下身,发现井沿的石砖可以活动。用力一推,竟露出一个暗格!里面放着一个铁盒,锈迹斑斑,但锁扣完好。

“找到了!”老张兴奋地搓手。

老邻居缓缓地伸出双手,仿佛那铁盒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一般,他轻轻地将铁盒的盖子揭开,生怕惊醒了其中沉睡的秘密。

随着盖子的开启,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想起岁月的沧桑。老邻居定睛一看,只见铁盒内静静地躺着一幅卷轴,那卷轴的纸张已经微微泛黄,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韵味。

老邻居小心翼翼地将卷轴取出,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损坏这珍贵的物品。他慢慢地展开卷轴,随着卷轴的展开,一幅精美的画作逐渐展现在眼前。

这幅画的笔触细腻,墨色浓淡相宜,山水之间,云雾缭绕,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仔细一看,画作的落款处赫然写着“崇祯十二年”,而钤印则是“德府珍藏”。

老邻居瞪大了眼睛,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幅《崇祯御笔山水》竟然就这样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这可是一件稀世珍宝啊!

“这……这是崇祯皇帝赐给德王的?”我震惊道。

老邻居仔细检查后,激动地点头:“真迹!崇祯的笔法瘦劲凌厉,这画价值连城!”

就在我们欣喜若狂时,货栈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有人!”老张猛地关上手电。

黑暗中,几道黑影逼近,领头的冷笑道:“几位,画交出来,钱少不了你们的。”

是黑市的文物贩子!我们被跟踪了!

老邻居迅速把画塞进怀里,低声道:“跑!”

我们转身就往货栈深处冲,可后门早已被堵住。对方五六个人,手里还拿着家伙,我们被逼到角落。

“敬酒不吃吃罚酒!”领头的狞笑着逼近。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货栈外突然警笛大作!

“警察?!”对方慌了神。

温志远带着几个村民冲了进来,手里还拿着棍棒:“敢在我们村撒野?!”

原来,温志远一直暗中跟着我们,见情况不对,立刻叫了人。

那帮人见势不妙,丢下狠话就跑了。

回到温家,我们仔细研究那幅《崇祯御笔山水》。老邻居忽然发现,画的背面竟有一行小字:

“国破之日,此画赠德王,望存社稷之念。”

“这是崇祯的遗愿?”老张瞪大眼睛。

老邻居长叹:“崇祯十二年,清兵攻济南,德王被俘前,可能把这幅画交给了亲信,让他们带出城……”

温志远点点头:“祖上说,当年有个明朝官员逃到德州,带着这幅画,托我们祖先保管,说日后若有人来寻,必是忠义之士。”

我心头一震:“所以,这画一直在等对的人?”

回北京后,我们把《崇祯御笔山水》和《九莲观音图》副本一起展出,聚宝斋名声大噪。不少藏家慕名而来,但我们都婉拒了出售。

“这些画,不该只值钱。”老邻居摸着画轴,感慨道,“它们承载的,是一段历史。”

老张咧嘴一笑:“那咱们下一站去哪儿?西安?南京?”

我望向窗外,阳光正好:“或许,该去趟紫禁城——看看崇祯最后待过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