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48章 李牧戍边:赵国北境的"长城"与朝堂的困局

上回书说到秦国磨刀霍霍,六国中唯有赵国还能勉强招架。可谁能想到,让秦军头疼的不是廉颇、蔺相如这些老将,而是常年镇守雁门的李牧。这位"骑射将军"用十年时间把匈奴打得不敢南下,又在宜安之战大破秦军,却最终死在自家朝堂的阴谋里。今天咱们就说说,李牧这道"人长城"是如何铸就,又是怎样崩塌的。

一、雁门练兵:把边军练成"特种部队"

李牧刚到雁门时,匈奴正猖獗。可他不按常理出牌:下令"匈奴来犯,赶紧躲进营垒,敢擅自出战者斩!"每次匈奴劫掠,赵军都龟缩不出,连百姓都骂他胆小。

但李牧心里有本账。他每天杀牛宰羊犒劳士兵,偷偷训练骑射、战术配合。还派大量斥候打探敌情,把匈奴的放牧规律摸得一清二楚。这就像现在的企业,表面不接订单,实则在研发新产品。

几年下来,赵军练成了当时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一万三千辆战车、五万精锐步兵、十万善射骑兵。李牧觉得时机成熟,故意让百姓漫山遍野放牧,引诱匈奴来抢。匈奴单于果然率十万骑兵南下,却中了李牧的埋伏。赵军左右包抄,杀得匈奴单于仅率百骑逃走,此后十多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二、宜安大捷:秦军唯一的"滑铁卢"

公元前233年,秦军兵分两路攻赵。北路军由桓齮(yǐ)率领,连克赤丽、宜安,直逼邯郸。赵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把李牧从前线调回。

李牧采取"守而不战,敌疲再击"的策略。秦军求战不得,士气低落。李牧却突然率军东进,绕到秦军背后,在宜安附近的山谷设伏。当桓齮率军来战时,赵军骑兵从两翼杀出,秦军大乱,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少有的惨败。桓齮怕回国受罚,干脆逃到燕国。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与秦国白起同封号。可这也让他成了秦国的眼中钉,更招来赵国朝堂的猜忌。

三、郭开的谗言:自毁长城的昏招

李牧打仗是把好手,可在朝堂上却玩不过小人。赵国权臣郭开收了秦国贿赂,天天在赵王面前说坏话:"李牧手握重兵,早有反心!"赵王本就忌惮李牧功高,听得多了,便起了杀心。

公元前229年,秦军再次攻赵,李牧率军抵抗。赵王却派人持节符到军中,要夺他兵权。李牧明白,临阵换将必败,拒不从命。赵王竟设下圈套,在李牧回邯郸途中将其捕杀。

李牧死后三个月,王翦率秦军大破赵军,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地称王,但已无力回天。民间流传:"李牧死,赵国亡。"这话一点不假。

四、将与相的博弈:乱世中的生存困局

李牧的悲剧,折射出战国末年的朝堂乱象。廉颇客死楚国,蔺相如郁郁而终,赵国能打的将领几乎都被内耗掉。郭开这样的奸臣,不仅收受贿赂,还在邯郸城破后,带着财宝投奔秦国。

更可悲的是赵王的短视。他宁可相信郭开的谗言,也不愿相信为赵国守了半辈子边境的李牧。就像老辈人说的:"自家人拆自家墙,外人想不进来都难。"

李牧的死,也给后世将领提了个醒:光会打仗不行,还得懂朝堂的弯弯绕绕。可话说回来,若将领都忙着搞权谋,谁来保家卫国?这矛盾,成了两千年封建王朝解不开的死结。

结语:名将之死与国运衰亡

李牧一生,前半生守北疆,后半生抗强秦,堪称赵国最后的脊梁。他用十年练兵破匈奴,又以奇谋大败秦军,证明了赵**队的战斗力。可最终,他没倒在敌人的箭雨下,却死在自己人的刀斧中。

这事儿给六国提了个醒:在弱肉强食的战国,光有良将还不够,得有清明的朝堂。就像盖房子,梁柱再结实,地基烂了也得塌。李牧之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六国走向灭亡的缩影——当自毁长城成了习惯,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中国野史大甩卖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