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1章 流民蜂起

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11章 流民蜂起

作者:一路逆风的80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18 00:00:56

一、从“逃荒大队”到“草台班子”

公元301年的秋天,从汉中到蜀地的官道上,挤满了面黄肌瘦的人群。他们背着破包袱,牵着瘦骨嶙峋的孩子,嘴里念叨着同一句话:“去蜀地,找口饭吃……”这就是西晋末年着名的“流民潮”,领头的是一对氐(dī)族兄弟——李特和李流。

氐族是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原住在甘肃、四川交界的山区。八王之乱爆发后,关中地区闹饥荒,官府不但不开仓放粮,反而催逼赋税。李特兄弟带着几万老乡逃难,一路上不断有人饿死,路边的树皮都被啃光了。《晋书》记载:“关西扰乱,频岁大饥,百姓乃流移就谷,相与入汉川者数万家。”(就谷:到有粮食的地方去)

这支“逃荒大队”走到汉中时,人数已经超过十万。当地官员想把他们赶走,李特却扑通跪下了:“大人,我们只要一口饭,绝不惹事!”他不知道,这支看似孱弱的流民队伍,日后会在蜀地掀起一场惊天骇浪,甚至建立起一个割据政权。就像有人说的:“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起初往往只是想活下去,后来才发现,活下去需要掀翻桌子。”

二、“五斗米”赈饥:最划算的政治投资

流民进入蜀地后,最先落脚的是成都附近的青城山。这里住着一位道教首领范长生,据说他家里囤了不少粮食。李特派弟弟李流去拜访,见面就跪下了:“道长,老乡们快饿死了,求您开恩!”范长生捻着胡子笑了:“听说你们氐族人信‘五斗米道’?这样吧,每人先领五斗米,以后跟着我干。”

“五斗米道”是张道陵创立的道教派别,入教要交五斗米,所以老百姓叫它“五斗米道”。范长生是当时的道教领袖,在蜀地很有威望。《华阳国志》记载:“长生善术数,百姓信向,供其刍(chú)粮。”(刍粮:粮草)李特兄弟抓住这个机会,打着“五斗米道”的旗号赈济灾民,规定每人每天领五斗米,不够了找“李头领”。

这招太厉害了。流民们感动得眼泪汪汪:“跟着李头领,饿不着!”很快,李特的队伍就从十万涨到了二十万,相当于把一个“逃荒大队”改造成了“草台班子”——有饭吃,有组织,还有宗教信仰加持。当时蜀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李特李特,五斗救厄(è),若要吃饱,跟着李特。”(厄:灾难)

三、晋朝官员的“骚操作”:把流民逼成反贼

蜀地的最高长官是益州刺史罗尚,这哥们儿是个典型的贪官。听说流民来了,他第一反应不是安抚,而是琢磨怎么捞钱。《晋书》说他“贪而无断”,意思是贪婪还没主见。手下人劝他:“流民太多,得给点粮食,不然要出事。”罗尚一拍桌子:“给粮食?他们兜里的钱先给我交上来!”

更绝的是,罗尚听说李特用“五斗米”收买人心,居然下令:“以后流民领粮,必须交手续费,每斗米收三钱!”这下老百姓彻底怒了:“我们逃荒要饭,你还收手续费?这跟劫道的有啥区别!”李特趁机站出来,指着罗尚的官府大骂:“弟兄们,看到没?这就是晋朝的官!咱们不反,就得饿死!”

公元301年底,李特在绵竹(今四川德阳)竖起大旗,正式起义。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伪造罗尚的“檄(xí)文”(檄文:声讨书),上面写着:“流民一律遣返,敢留者斩!”然后把檄文散发给流民,哭着说:“官府要赶我们走,还想杀我们!”流民们一看,反正都是死,不如跟着李特干!

四、“垒石为营”:草根领袖的军事天赋

李特虽然是流民出身,却很会打仗。他在绵竹修了一座“营垒”,用石头和泥土砌成城墙,外面挖了壕沟,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李特垒”。《华阳国志》记载:“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振贷:赈济;拔滞:提拔埋没的人才)说白了,就是军纪严明,还懂得拉拢当地百姓。

罗尚派军队来攻打“李特垒”,李特下令:“敌人没全部进来,别进攻!”晋军一看营垒简陋,哈哈大笑:“就这?”争先恐后地往里面冲。等晋军大半进入营垒,李特突然敲响战鼓,埋伏在两边的流民冲出来,用锄头、扁担当武器,打得晋军哭爹喊娘。这一仗,李特歼敌数千,缴获了大量粮草兵器。

最有意思的是,李特缴获了罗尚的官印,却没舍得扔,反而挂在营垒门口,旁边贴了张纸条:“罗大人的印,暂借我一用,打完仗还你。”老百姓看了直乐:“这李特,比罗尚还懂当官!”

五、“流民皇帝”的悲剧:壮志未酬身先死

公元303年,李特的队伍已经控制了蜀地大部分地区,他在成都附近自称“大将军”,相当于“流民皇帝”。但他没高兴多久,罗尚勾结了当地的地主武装,趁流民收割庄稼时发动偷袭。李特率军迎战,却中了埋伏,战死在沙场。

《晋书》记载了李特战死的场景:“特与卓战于雁桥,大败,斩特及李辅、李远等。”(卓:指晋将阜长)他的尸体被晋军运回成都,挂在城楼上示众。但老百姓偷偷传说:“李将军没死,他化成了山神,守护着蜀地的百姓。”

李特死后,弟弟李流接过指挥权,不久后病死,侄子李雄继位。公元304年,李雄攻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后来又称帝,建立了“成汉”政权。这是五胡乱华时期,南方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

六、当生存权遇上暴政

李特兄弟的故事,本质上是一场“生存战争”。八王之乱把中原搅得民不聊生,流民们只想找口饭吃,却被晋朝官府逼得走投无路。

七、蜀地的“蝴蝶效应”:从流民到王朝的连锁反应

李特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点燃的烽火彻底动摇了西晋在蜀地的统治。当李雄在成都称帝时,洛阳的晋怀帝还在跟东海王司马越勾心斗角,根本无暇顾及西南。这就像一只蝴蝶在蜀地扇动翅膀,最终引发了整个南方的政治地震。

更有意思的是,李雄建立的成汉政权,实行了很多仁政,比如减轻赋税、发展生产,蜀地百姓反而比在晋朝统治下过得更好。当时有个文人写了首诗:“蜀地千里,昔苦今甜,李王在位,百姓安眠。”

毁灭有时孕育着新生,草泽之中往往藏着改变时代的力量。当李特兄弟带着流民踏入蜀地时,他们不会想到,自己的起义不仅加速了西晋的灭亡,还为后来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拉开了序幕。

喜欢中国野史大甩卖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中国野史大甩卖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