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9章 药方劫——医馆坐堂的百草阵

君臣佐使转阴阳 药引九蒸炼玄黄 寻常风寒三味解 偏开龙虎大丹方

药柜里的星斗阵

青州城西的济世堂,终年弥漫着草根树皮发酵的酸苦味。坐堂大夫姓葛,生得鹤发童颜,十指留着寸长的指甲,专为掐算《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药柜上三百六十个抽屉,各贴黄符写着“天南星君”“地骨龙母”等神怪名号,寻常人望之如观天书。学徒抓药时需踏禹步、诵口诀,稍错一步,葛大夫便斥:“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怎容你儿戏!”

米铺伙计周三患风寒求诊,葛大夫闭目切脉半炷香,忽然睁眼喝道:“此乃少阳风邪入络,需用‘九转还魂汤’!”药方上赫然列着:天麻需四川嘉定产,柴胡要经霜打三遍,生姜必取子时露水浸泡。周三捧着药方犯愁:“这‘九蒸九晒黑豆引’是甚物件?”药童斜眼冷笑:“便是将黑豆蒸透九次,晒足九九八十一日,取纯阳之气为引。”待周三倾尽积蓄配齐药,病已自愈月余。

丹炉中的云雾局

这百草阵的玄机,藏在《神农本草经》的夹缝里。葛大夫祖上做过太医院吏目,私藏半卷《药林诡术》:凡治头疼脑热,必凑足“君臣佐使”四味,再添三倍辅药充数。更绝的是“药引连环套”——治咳嗽用枇杷叶本可,偏要“经童女手采,阴干后裹以鲛绡”;治腹泻本需黄连,却写成“十年生川连,以黄酒蒸七昼夜”。

盐商夫人胸闷气短,葛大夫把脉后长叹:“此乃七情郁结,当用‘阴阳调和散’。”药引竟是夫妻各剪发丝七根,混入朱砂以无根水煎煮。药童送药时特意叮嘱:“煎药时需面朝北斗,若见药汤泛青,便是药神显灵。”后来药汤果然青如碧玉,却不知是葛大夫早将铜绿粉抹在药罐内壁。盐商夫人服后病愈,逢人便夸:“到底是仙家手段!”却不知心病本需心药医。

竹篓破阵

寒露那日,济世堂来了个背竹篓的采药婆。见葛大夫给农妇开“五毒追风散”——蜈蚣需红头、蝎子要全尾、蛇蜕必取自惊蛰雷震时——老妪忽然嗤笑:“治个产后风,犯得着摆弄这些毒物?”说罢从竹篓抓出艾草三根、老姜五片、紫苏一把:“热水泡脚发汗,再喝姜汤蒙被睡一觉,明日便能下地喂猪。”

葛大夫拍案而起:“《本草纲目》有载…”话音未落,采药婆已掀开药柜:“天南星本是祛痰药,你偏封作星君;地骨皮不过枸杞根,倒成了龙母!《肘后备急方》治伤寒只需葱豉汤,到你手里非要凑足九蒸九晒的花架子!”最绝的是她当众煮药——将葛大夫开的十二味药尽数倒入沸水,药汤竟泛出诡异的靛蓝色:“诸位看这颜色!分明是加了青黛充数,哪有什么君臣佐使之道?”

药渣照见人心

三日后药行会首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登门。葛大夫的“九转还魂汤”被拆解:所谓四川天麻实为本地野芋头切片,霜打柴胡竟是陈年桔梗染色。学徒招认:“九蒸九晒的黑豆引…其实晒三日就霉了,师傅让裹层锅底灰充数。”会首怒摔药碾:“《大医精诚》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你们倒把药柜修成了阎罗殿!”

济世堂换了新匾额“简草堂”,药柜符咒尽撕,露出原本的“当归”“甘草”等正名。曾倾家荡产买“龙虎丹”的老汉领回银钱时,采药婆正在檐下教农妇认药:“车前草治尿急,马齿苋止泻痢,这些都是路边神仙草。”秋风掠过晒药架,将往日神药吹落尘埃,倒比葛大夫的仙丹更有生气。

药香归真

腊月煎药时,简草堂飘出艾草清香。更夫巡夜至此,见采药婆与学徒围炉夜话:“当年我师父在终南山采药,治疟疾只需青蒿一把捣汁。后来见药铺将青蒿配成‘二十四气散’,气得把药碾都砸了。”炉火映着墙上新挂的《药训》:“三分药,七分养,十分心思在平常。”

忽有野猫叼着“天南星君”的黄符窜过屋脊,符纸在夜风中燃成灰烬,宛如当年葛大夫炉中的“仙丹”。更夫敲响梆子,惊起竹篓里晒干的紫苏叶,那香气混着霜气,倒比从前的百草阵更醒神几分。

生存法则隐于药香:

1. 化繁为简——艾草姜汤破丹阵,重拾医道本真

2. 追本溯源——拆穿青黛靛蓝汤,验药渣见虚实

3. 借力打力——以《肘后备急方》破《药林诡术》,以正克奇

4. 返璞归真——路边草成救命药,天地自有大医心

——化《黄帝内经》“治未病”为破阵剑,藏《千金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于药香袅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