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堪破三千世相 > 第8章 地契谜——田亩丈量的阴阳尺

界石移三寸 文书改九章 尺短乾坤大 田窄天地长

麦浪里的丈量戏

河阳镇外的千顷麦田,秋风掠过时总泛起层层金浪。镇东赵员外家的青砖院墙上,常年晒着三把丈量尺:一把松木尺刻着《周礼》井田制,一把铁尺烙着《九章算术》方田篇,最奇的是一把蛇纹竹尺,节疤处标着二十八宿方位。每逢收租前,赵家账房便带着这套尺具巡田,身后跟着个抱算盘的小厮,算珠上沾的不知是墨还是血。

佃户孙老蔫清楚记得,去年秋分丈量他那五亩薄田时,账房先持松木尺横量:“《周礼》一亩宽一步、长百步,合今制三分地。”接着换铁尺竖测:“《九章》方田法云‘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你这田该算两亩八分。”最后抽出竹尺斜划:“按星野分田法,角宿值三,亢宿抵五…统共该缴四亩半的租子!”孙老蔫蹲在地头,看着麦茬间乱如蛛网的尺痕,恍惚觉得那些尺子比地里的野草还疯长。

尺痕织就的罗网

这丈量戏法的根脉,深扎在《礼记·王制》的田亩篇里。赵家祖上做过县衙书吏,抄得半卷《度田秘术》:寻常丈量用“三重尺法”,松木尺量长,铁尺测宽,竹尺则专破不规则田亩——将田形拆作“苍龙摆尾”“白虎扑食”等凶煞图形,再按星宿折算亩数。更绝的是那套“活界石”:青石界碑下埋着铁滑轨,趁夜更挪移三寸,翌日再丈便多出半亩虚空。

货郎陈三卖簪珥攒钱置了二亩水田,立契时赵账房抚尺叹道:“《夏侯阳算经》有云‘斜坡田依天元术计’,你这田北高南低…”说着展开幅《田形七十二变图》,硬将方田说成“残月玦”状,亩数凭空多出三成。待陈三欲辩,账房又指界碑:“《唐律疏议》载‘私移界石者杖八十’,这界碑分明往南挪了…”吓得陈三连夜典当货担补缴田租。

麦穗破局

转机出现在白露晨霜中。游学归乡的宋秀才途经麦田,见孙老蔫蹲在地头数麦穗。问清缘由后,他拾起赵家竹尺冷笑:“好个星野分田法!《汉书·食货志》明载‘六尺为步,步百为亩’,哪来的角宿亢宿?”说罢解下腰间玉坠为砣,丝线为绳,当场重测田亩。赵账房赶来时,宋秀才正指着《九章算术》方田章:“斜坡田当取中数,你却取最高点量,岂非把梯田量成危崖?”

最绝的是宋秀才当众煮麦:取一亩标准田所产与新量田的收成同煮,待水汽蒸腾,麦香竟浓淡无差。《齐民要术》有载“地力厚薄观穗实”,围观乡邻嚼着麦粒恍然大悟——任他尺具千变,终不敌天地生养之力。

界碑下的真相

三日后县令携官制步弓踏勘。赵家竹尺浸入明矾水,星宿刻度竟层层剥落,露出底下用靛青画的蚯蚓纹。青石界碑被撬起时,滑轨铁锈间还卡着陈三货担的琉璃珠。县令怒掷《度田秘术》:“《大清律例》明令‘丈田止用官尺’,尔等却把圣贤书炼成刮地刀!”

河阳镇自此换用红漆官尺,尺上只刻“忠”“信”二字。孙老蔫领回多缴的租粮时,宋秀才在界碑上新刻《淮南子》残句:“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秋风再起时,麦浪抚平了那些妖异的尺痕,倒比从前更齐整几分。

丈量谣

腊月祭灶日,货郎陈三的拨浪鼓摇出新调:“官尺量天地,人心自短长,莫信星宿转,且看麦穗黄。”镇口茶摊上,赵账房裹着旧棉袍嘟囔:“《周礼》井田制本就…”话音被茶客哄笑淹没:“您老还是操心自家祖坟吧——听说宋秀才按《葬经》重测了赵家坟地,说是‘白虎衔尸’局…”

残阳没入麦茬时,更夫见田鼠叼着半截竹尺回洞,尺上“角宿”二字正被啃成“用”字。梆声惊飞寒鸦,夜空星子明灭,倒似一张更大的量田图——只是这回,量天的尺柄握在造物手中。

生存法则藏于阡陌:

1. 返本归源——宋秀才煮麦验地力,破万千尺法

2. 以简驭繁——官尺刻忠信,重定丈量心

3. 器具验真——明矾洗星纹,拆穿魍魉技

4. 借古讽今——界碑刻《淮南》,警醒后来人

——化《盐铁论》“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为量心尺,藏《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于麦浪滚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