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第一相 > 第105章 入场

大明第一相 第105章 入场

作者:半半道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1 18:40:24

对于这次的县试,刘同书并不太上心,他刚刚读完四书,本就只是为了见见世面,熟悉一下考场而已。

李步蟾上来给刘诗正请安,见他一脸轻松,刘诗正点点头,“看来昨晚睡得不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蒋桂枝端着菜从厨房出来,听刘诗正说话,抿嘴一笑。

李步蟾也是一笑,要说他有什么技能,考试肯定排在第一,比做官还要靠前,上辈子作的卷子,加起来的计量单位,恐怕可以用吨。

刘同书也磨磨蹭蹭地出来,四人围着桌子吃饭,桌上除了肉馒头,还煮了皮蛋瘦肉粥,佐菜是酱萝卜。

旁边还有一篓煮鸡蛋,这是给两人考场准备的。

几人吃完,蒋桂枝拿出一枚吊坠,将红绳捻开,给李步蟾戴上,“祝我家小蟾一路连科!”

李步蟾摸了摸,触手即温,细腻如婴儿肌肤,这是蒋桂枝前几天花了五两银子买的青白玉,一叶莲花立在芦苇丛中,旁边是一只修长的鹭鸶。

“鹭”就是“路”,“莲”就是“连”,芦苇连棵而生,“连棵”就是“连科”。

这枚“一路连科”,不是苏作,但雕工不错,而且口彩极好,让刘同书看得一脸羡慕。

“桂枝真是不错,是个好女子。”

刘诗正没有看蒋桂枝,却是看着李步蟾,肃然道,“假以时日,恐不让曾晁氏之贤。”

刘诗正为人方正,很少当面夸人,李步蟾将玉放进衣襟,看了看蒋桂枝,她的小脸红扑扑的,“世叔放心,侄儿省得的。”

刘诗正所说的曾晁氏,是唐宋八大家曾巩之妻晁文柔。

曾巩当时家道中落,身为兄长的他要抚育十三个弟弟妹妹,这时十八岁的富家千金晁文柔对三十五岁的曾巩青眼有加,下嫁给他,为他含辛茹苦地操持家务,养育弟妹。

她的付出,换来了科举史上的一个奇迹。

嘉佑二年,欧阳修主持省部试,曾巩带着三个弟弟两个妹夫赴试,榜单公布之时,曾家六人全部高中。

从此,曾巩之贤妻晁文柔,也为儒林铭记。

外面街道上渐渐有了动静,蒋桂枝提来两个长耳竹篮,将馒头鸡蛋和一些杂物放了进去,刘诗正检查了一遍,又询问了家状保书,点头道,“走吧!”

“吱呀!”

院门推开,蒋桂枝拎着一盏灯笼走在前头,灯笼不是罩的红纱,而是特意换了青纱,这是“青灯”,与“青榜”谐音。

一眼望去,深沉的夜色之中,灯笼如豆,都是奔向书中黄金屋的士子。

今次县试的考棚,设在县学,只行了百步,前头灯光蜿蜒前行,宛如长龙。

“桂枝,前头人多,你就到这里吧!”

此时的文昌街,黑布隆冬的,一个个人头跟种在布包上的蘑菇似的,不知道有几百人。

李步蟾担心蒋桂枝,让她转身回家。

蒋桂枝默默地停下脚步,看着李步蟾提着竹篮,一点点消失在黑夜之中。

走出几十步,朦朦胧胧地能看到县学的轮廓了,李步蟾回头一看,那个小小的身影还在原处,拎着一盏小小的灯笼。

光芒微弱,却很温暖。

县学附近的两个路口,都布置了不少捕役,全然不似平时的松散,都是严阵以待虎视眈眈。

“都跟紧了,别走神!”

刘诗正低声喝道,此时人流越来越多,还有不少马车,车马辚辚,人与马都挑着灯,清冷的灯光星星点点,仿佛天上的银河倾落凡间。

刘同书有些傻眼,嘴巴可以塞进一个鸡蛋,“原来,我们县里有这么多人么?”

刘诗正东张西望,希望在考棚前找到一个相对安稳之处,“别说话,跟紧了!”

刘同书吐了吐舌头,抓住李步蟾的衣袖。

渐渐的,天边有了鱼肚白,考棚前的景象,也慢慢地清晰了。

黑暗当中非常壮观,在光明之中,却也平常,人数虽然不少,但是剔除仆役和家属,真正的考生,估计也就是五六百人。

这五六百人当中,壮年的约有一半,少年的约有四成,那些“二毛”老考生也有,但是少见。

大明的科举极度两极分化,如姑苏地区的县试,两三千人都习以为常,但云贵西北的边陲小县,可能几十人都不到。

安化往年的县试,也不过三四百人,但今年童生重试,人数就多了许多。

“马车,都拉到一边,退到路口之外,不要挡着人!”

“各位家属和随从,全都退下,不要占地方,不要讨打!”

“参考的各位,五十人做一列,都排好了,不要误了时间!”

“再提醒各位一句,身上不要带不该带的东西,免得后悔莫及!”

“……”

几队衙役在考棚前大声呼喝,赶走闲杂人等,开始整队。

学宫之前,无人胆敢放肆,很快便整出来十条长队。

李步蟾站在刘同书后面,他的后头站着几位百足刘氏的考生,他们也跟刘同书相似,过来熟悉考场气氛。

他们几人做了五人具结,具结连坐,最好是知根知底。

不似其他考生的激动忐忑,李步蟾却是心如止水,这个气氛他太熟悉了。

不过五百多人,比起后世的中考高考哪个考场都不够看的。

只有到了此时此刻,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想当年,尧为了挑选接班人,一句“吾其试哉”,舜都被他考得欲生欲死。

千年以降,科举制雷打不动,皇帝可以换,王朝可以变,但开科取士谁都不能动,可见这个国家对考试这门手艺的喜爱,是多么的深入骨髓。

倪书从考棚中出来,衣冠严整。

“朝廷设科取士,非徒试尔文章,实欲观尔德行。今日一入此门,便当恪守场规,毋得喧哗、窥探、夹带!倘有舞弊,定行究治,决不轻贷!”

作为县学教谕,在开试之前,要对考生进行训话,让考生端正态度。

一番训诫之后,他对一个书吏挥挥手,“开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