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491章 《参考消息》的涟漪

【转载《纽约世界报》12月19日】《拳乱真相?传教士日记引发质疑》:

新闻内容简述:一篇据称是遇害传教士日记的摘录被刊登,内容描绘义和团极其暴虐。但报道同时提到,有学者质疑该日记的真实性和选择性。

文后小字印着编者按:“此报道需谨慎看待。西方报章多引述传教士及外交官消息,彼等身处险境,所见所感难免偏激,更兼文化隔阂,易将民间排外情绪及混乱中个别暴行,解读为整个民族之‘野蛮’。然其中所述暴行,无论真伪,皆为我同胞之不幸,亦为朝廷未能及时约束之痛。至于日记真伪之争,正说明一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西方报章亦非铁板一块,内中亦有求真之音。”

茶楼里安静下来。一个中年商人叹气:“唉,这事闹的…两边都死了人,都觉得自己有理。这编者说得对,不能光听洋人一面之词,可咱们这边…也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一个曾亲历北方的行商低声道:“洋人夸大是有的,但有些事…唉,惨啊!这编者没一味护短,也没一味骂洋人,倒是难得。”

【转载《柏林日报》12月22日】《科学家宣布发现神秘射线“x光”》:

新闻内容简述: 德国科学家伦琴宣布发现一种能穿透人体、拍摄骨骼影像的射线,震惊科学界。

译者注: “x光”:一种看不见的光(射线),能穿过皮肉,照出骨头和身体里的东西,如同火眼金睛!医生可以用它来看人身体里面有没有病,比如断骨藏在哪。原理尚不明,乃科学奇事!

“哗!照妖镜啊这是?”“真的假的?能看见骨头?那以后郎中看病岂不是方便了?”

“洋人的奇技淫巧,真是越来越邪乎了!” 惊叹、怀疑、好奇交织,成为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

【综合编译】《一周世界趣闻拾零》: 包括美国某州长被火鸡绊倒、意大利歌剧演员忘词引发观众合唱、日本相扑力士一顿饭吃下多少米等轻松短讯。

引发阵阵笑声,“原来洋大人也出糗!”“那相扑手是饭桶转世吧?” 拉近了普通人与“神秘”外国的距离。

场景三:广州,某街边茶馆 – 1月3日下午

最精彩的一幕发生在这里。一位机灵的说书先生“快嘴李”敏锐地抓住了《参考消息》里的素材。他下午的档口,没讲《三国》,也没讲《水浒》,一拍惊堂木:

“列位看官!今日不讲古,咱讲讲新鲜出炉的‘西洋景’!话说那欧罗巴洲,有个叫英吉利的大国,金銮殿上正吵得不可开交!为啥?为的是万里之外,一个叫南非的地方打仗,银子花得如流水!那龙椅上的…哦不对,洋人没皇上,他们管事的叫首相!那首相说,这银子该花!反对派跳出来指着鼻子骂:‘你个败家子!’两边吵得脸红脖子粗,最后还得靠数人头(投票)定输赢!您说新鲜不新鲜?这就叫‘议会’!详情啊,都登在这本《参考消息》上啦!”

他拿起一本《参考消息》晃了晃,接着又把“自行车淑女”的新闻编成了段子,把巴黎贵妇骑车出糗描绘得活灵活现,引得满堂哄笑。最后,他神秘兮兮地说:“还有更神的!洋人发明了一种‘照骨仙光’,唤作‘x光’!能隔着皮肉,把你骨头看得一清二楚!各位想想,要是衙门有了这个,那偷东西的贼,骨头缝里藏个银簪子都能照出来!要是郎中有了这个,你骨头断了藏在哪,一眼便知!您说,这是不是神仙手段?”

茶馆里炸开了锅,议论纷纷,对“x光”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原本对世界大事漠不关心的贩夫走卒、市井小民,通过说书人绘声绘色的演绎和《参考消息》上那些深入浅出的“译者注”、“编者按”,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原来万里之外的世界,如此光怪陆离又息息相关;原来那些高高在上的洋人,也有吵架出糗的时候;原来评判是非,需要听听不同的声音;原来这世上,还有能“照骨”的神奇光线!

影响如涟漪般扩散:

抚台衙门的师爷偷偷研读《参考消息》上关于列强议会辩论、政策动向的分析,尤其是那些“编者按”对西方报道中国事件的剖析,深感这比朝廷含糊其辞的邸报有用多了,为揣摩上意、应对洋务提供了新视角。

遛鸟的老汉在公园里听人念《参考消息》上的趣闻和科技新知,虽然很多听不懂,但“洋婆子骑车”、“照骨光”这些事成了他回家和儿孙吹牛的谈资,模糊地知道“外边变了”。

私塾先生将《参考消息》上一些“译者注”关于议会、法律、科技的解释,当作给学童开阔眼界的补充教材,虽然自己也要琢磨半天。

买办阶层在疯狂追逐《东方商业》的同时,也悄悄翻阅《参考消息》,试图从那些社会文化新闻和“编者按”中,更深入地理解洋东家的思维方式和母国动态,以便更好地周旋。

两份刊物,如同投入晚清这潭死水的两颗石子。《东方商业》以其精准、超前、专业的信息,在金字塔尖掀起了滔天巨浪,让中外商界精英为之疯狂和忌惮;而《参考消息》则以其海量、亲民、深入浅出的解读,如涓涓细流般渗透到市井巷陌,在潜移默化中冲击着普通中国人的认知边界,悄然改变着他们对自身和世界的看法。王月生播下的种子,在1901年的新年伊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生根发芽,其影响之深远,远超任何人的想象。郑贯公在应对各方压力的同时,看着《参考消息》在茶楼酒肆间被争相传阅,听着说书人将自己的内容编成段子,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才是他办报真正的意义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