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482章 大韦的来信

前世,上海到武汉行程第二天。江轮全天上行,经镇江名胜焦山,太古在此设临时锚地,可见镇江地标金山寺,傍晚抵达镇江太古专用的“七号码头”。镇江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枢纽,太古在此设有码头与仓库,头等舱乘客可由船员陪同下船短暂散步。1900年9月“东南互保”后,镇江由两江总督刘坤一与英国领事签订协议,保持“中立”,码头无清兵盘查,英军士兵在租界巡逻,可见少量义和团余部“红巾军”传单贴于墙面。

但是王月生这一整天,除了去餐厅吃饭,其余时间都用于阅读大韦的信件。之前他在法国巴黎圣西尔军校读书时,还可以每月外出期间与派到当地的其他老营学员聚会,也会按期向王月生提交报告。但前年,即1898年,他步兵科三年学满,被派到外地部队服役后,便失去了联系。不久前才刚刚通过法军的军邮体系将信件发到了巴黎联络人员处。王月生在约柜仓库拿到了法国方面当期的报告、请示,以及转交的这摞信。

是的,是一摞,从大韦前年毕业分配到基层部队后,一直到今年4月底,这期间至少每季度一封信,但是今天才一股脑地涌到王月生面前。王月生现在看到了最后一封信。大韦的写作水平,自入学后,肉眼可见地在提升。他已经完全掌握了一种用上帝视角向人介绍的能力,所以在王月生眼前生动地展现出了一幅画面:

时间:1900年3月15日(星期二),晨5:30

地点:撒哈拉沙漠边缘,绿洲外围临时营地(代号“沙狐堡”)

5:30整,铜制军号在冷冽的空气中撕裂寂静。号手站在营地中央的高沙丘上,号口朝东——这是法军条例规定的“起床号”方位,确保声音能传遍300米外的宿营区。

帐篷里,第3排下士杜邦猛地掀开羊毛毯,军靴踩在结霜的地面上发出“咔嚓”声。他摸黑套上灰呢制服,外罩一件皮质短大衣防沙,将装填8发勒贝尔1886步枪弹夹的子弹带斜跨胸前,最后扣紧皮质武装带。隔壁帐篷传来班长的低吼:“二等兵马丁!你的水壶没灌满!昨晚谁让你偷懒的?”

营地边缘,阿拉伯向导穆罕默德已牵着两峰骆驼踱步。他的缠头布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腰间的铜铃随着步伐轻响——这是给连队的“时间刻度”:晨号后10分钟,骆驼队将出发侦察5公里外的绿洲,确认水源未被起义者切断。

5:45,连长德尚中尉的哨声接替了军号。他站在连部帐篷前,望远镜挂在胸前,皮靴擦得能照见人影。这是法军条例的核心:“内务即战备,细节定生死。”

士兵们以班为单位涌出帐篷,动作必须“像齿轮般咬合”:

铺床:毛毯折叠成30x30厘米的方块,边角与床沿严丝合缝;床垫下的稻草垫需拍打平整,不得有凸起,防止夜间蛇虫钻入;

装备摆放:步枪统一靠右,枪托贴紧帐篷柱子;子弹带挂在床头的铁钩上,弹盒金属扣朝外,便于快速取用;水壶、饭盒、挖散兵坑用的铁锹按顺序摆成一列,间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

个人清洁:用铜盆接的冷水洗脸,沙漠缺水,每人仅限半盆,刮胡子用折叠式剃刀,必须刮净胡茬,避免沙粒嵌入;头发剪至2厘米内,防止被沙粒缠住。

7排长勒克莱尔上尉逐个帐篷检查。他在第5班停住脚步,抽出一名士兵的步枪:“枪机润滑不够!沙漠干燥,每支枪每天要上三次油——你当这是巴黎的阅兵式?”士兵额头渗汗,连忙用油布擦拭。

6:00,全连集合。士兵们呈两列横队,军官站在队前,穆罕默德牵来的骆驼在50米外啃食骆驼刺,防止它们啃食营地周围的耐旱植物。

训练内容按条例分三阶段:

队列操(20分钟):“立正——向右看齐!”德尚中尉的口令像劈砍的刀刃。士兵们迅速调整间距,帽檐下的眼睛平视前方,连帽徽的反光都整齐划一。“正步走!”马靴踏在沙地上,溅起的沙粒在空中划出弧线。沙漠里没有阅兵场,但队列必须像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般笔直——“因为敌人会从任何方向来,而我们只有一种回应方式:秩序。”

体能训练(30分钟):

负重越野:每人扛20公斤沙袋(模拟弹药与补给),绕营地跑3圈(每圈800米)。穆罕默德在旁冷笑:“你们法国人跑不过我的骆驼,但至少别让沙子灌进靴子里。”

格斗与刺杀:用木棍模拟步枪,练习“突刺”“格挡”“摔倒后快速起立”。下士杜邦作为老兵示范:突刺时腰部发力,口号“杀!”要短促有力——这是从普法战争中总结的经验,“当子弹打光,刺刀就是最后的尊严”。

武器操作(40分钟):每人领一支勒贝尔步枪,在50米外设置草靶(模拟起义者的土屋木门)。教官德尚亲自示范:

分解结合:30秒内拆开步枪,清理弹仓防止沙粒卡壳,再组装完毕;

精度射击:卧姿、跪姿、立姿各打5发,要求至少3发命中直径30厘米的靶心;

快速换弹:模拟战斗中“打光子弹”的场景,10秒内从弹药包取出子弹装填。沙漠风大,手指易僵硬,必须用牙齿咬开弹盒封条。

7:00,炊事班支起三脚铁炉,炊烟混着沙粒升上天空。早餐是殖民地的“生存标配”:

从马赛运来的黑面包,硬得能砸人,需用军刀劈成小块;

“马雷讷牌”罐装牛肉,咸得发苦,配一点盐才能下咽;

当地采购的椰枣用于补充糖分,防止低血糖;

用铜壶煮热咖啡,按照穆罕默德的“土方子”加一把薄荷叶,驱寒防暑。

士兵们围坐在帐篷前的沙地上,狼吞虎咽。新兵卢梭咬了口面包,差点硌掉牙:“班长,这比我们在里昂吃的石头还硬!”班长波蒂埃嚼着自己的面包,含糊道:“去年在摩洛哥,我们连吃了两周蜥蜴干——这算好的。”

德尚中尉端着咖啡站在队列前:“记住,胃是士兵的第二颗心脏。今天我们要追30公里,到‘蛇谷’清剿叛乱分子。谁要是吃不完,现在就滚去加练——反正你的胃会替你记住饿的滋味。”

7:30,连部帐篷内,德尚展开一张用羊皮纸绘制的手绘地图,边缘沾着茶渍。军官与士官围坐,穆罕默德蹲在角落,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路线。

“根据侦察队昨夜的报告,叛乱分子在‘蛇谷’集结。”德尚的手指点在地图中央,“谷内有三个岩洞,可容纳50-80人。他们有步枪,可能是英国走私的 martini-henry、少量炸药用来炸水井,但没有重武器。”

排长勒克莱尔皱眉:“沙漠里缺水,他们能撑多久?”

“最多三天。”穆罕默德插话,“岩洞里有地下水,但他们藏了10天,昨天有人出来找粮——被我的人看到了。”

德尚抽出指挥刀,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我们的目标是‘围三缺一’。1排从东侧山谷绕后,切断退路;2排正面强攻,用火炮轰开洞口;3排跟我从西侧悬崖攀爬,从上方投掷手榴弹。”他转向炮兵下士:“37mm山炮准备好,目标是洞口左侧的岩石——别伤着人质,如果有的话”。

突然,骆驼队的向导跑进来:“中尉!东边沙丘有脚印——至少20人,朝东北方向去了!”

德尚的瞳孔收缩:“起义者可能要突围!改变计划:1排立刻出发追击,2排和3排跟我去堵截谷口。穆罕默德,带你的骆驼去探路,每小时回报一次位置。”

8:00,营地开始“收摊”。帐篷被卷成圆筒,用麻绳捆紧,防止沙粒进入。篝火的余烬被浇灭,避免引发火灾,多余的食物与弹药装进由两匹骡子拉拽的补给车。

士兵们检查最后一次装备:

步枪保险打开,拇指压下保险栓,“咔嗒”声此起彼伏;

子弹带确认装满8发弹盒,额外再塞2发在口袋里——沙漠战斗容不得“标准配置”;

水壶灌满每人3升,用布包裹防烫;

头巾缠紧阿拉伯式“塔布什”帽,防沙防晒,帽檐压低至眼睛;

骆驼队最后检查。每峰骆驼驮40公斤物资,包括帐篷、备用弹药、医疗箱。

德尚站在队前,军刀指向东方:“全体注意!目标——蛇谷,前进!”

120人的队伍呈散兵线出发,步枪上刺刀。沙漠近战多,刺刀比枪托更实用。背包上的铜扣闪着冷光。骆驼队在右侧,炮兵分队推着山炮走在中间。风卷着沙粒打在脸上,士兵们的咳嗽声混着马靴踏沙的“沙沙”声,像一支走向命运的进行曲。

当队伍行进到5公里外时,德尚回头望了一眼逐渐缩小的营地。那里留着昨夜的篝火灰烬、未吃完的黑面包,还有士兵们在帐篷上刻的名字——“巴黎”、“里昂”、“马赛”。

“中尉,我们能赢吗?”新兵卢梭喘着气问。

德尚摸了摸腰间的勒贝尔步枪,枪身的金属被体温焐得温热:“赢不赢的,先打了再说。但记住——”他指向远处的沙丘,“沙漠里没有同情,只有活下来的人,才能讲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