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农门娇女:空间五夫宠不停 > 第469章 医仙的慈悲心肠(大爱无疆)

归墟的药圃在春分这天格外热闹。苏玉瑾蹲在六和草田埂上,指尖轻触沾着晨露的叶片,药香随着他的动作弥漫开来,连旁边的戾兽幼崽都温顺地蹭着他的裤脚——这是三个月前他从戾气泉边救下的小家伙,如今伤口早已愈合,却总赖在药圃不肯走。

“苏先生,山外传来消息,南边的疫病又重了,听说已经死了上百人。”姜暖捧着刚煎好的安神茶过来,茶盏边缘还沾着点焰花蜜,“镇上的药铺都关了,百姓们在山脚下搭了棚子,说只信归墟的药。”

苏玉瑾的动作顿了顿,青叶上的露珠顺着指尖滑落。他起身时,药箱已自动敞开,里面的药膏、药粉、针囊摆放得整整齐齐,最底层压着张泛黄的药方,是他初学医时,师父写的“医者三戒:戒贪、戒嗔、戒择人而救”。

“谢无咎,帮我算南下的吉日,避开戾气雾最浓的路段。”他将六和草的种子收进锦囊,“楚临风,战气卫能拨出十人吗?疫病区的尸体需用战气焚烧,以免滋生戾气。”转身时,他看见萧战的灵猴正往药箱里叼野莓,那是它自己藏的“零食”,大概是想让他路上吃。

初入疫区:药香为盾,渡苦难之河

南边的青溪镇早已没了往日的喧嚣。镇口的牌坊缠着白幡,空气中弥漫着草药和腐臭混合的怪味,百姓们用破布捂着口鼻,眼神空洞地坐在路边,有的怀里还抱着气息奄奄的孩子。

“是归墟的苏先生吗?”个拄着拐杖的老郎中迎上来,药箱上的铜环都磨亮了,“我按您上次送的防疫方煎药,可没用,这病邪得很,上午还能走的人,下午就咽气了。”他掀开路边草棚的布帘,里面躺着十几个病人,皮肤泛着诡异的青紫色,呼吸像破风箱般嘶哑。

苏玉瑾的药箱刚打开,就有病人挣扎着伸出手:“先生,救救我娃……”他的孩子躺在旁边,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却青得发紫。苏玉瑾立刻按住孩子的脉,指尖的药香顺着脉门渗入,孩子的眉头竟微微舒展了些。

“是戾气与瘟疫交织的恶疾。”他取出银针,在孩子的虎口、眉心扎下,同时让战气卫烧起艾草,“楚临风,战气能净化戾气,麻烦你用战气在镇外筑道墙,别让疫病往外传;谢无咎,星砂能辨毒源,帮我看看镇上的水源有没有问题。”

他配药时,百姓们都围了过来,有人递草药,有人送陶罐,个小姑娘还把自己唯一的糖块放在他药箱旁:“娘说,甜的东西能压苦。”苏玉瑾把糖块掰碎,放进给孩子熬的药里,药香混着糖香,竟让苦涩的药汁有了点暖意。

夜里,他在祠堂给病人诊脉,烛火忽明忽暗地照着他的脸,眼下的乌青越来越重。姜暖想替他捶捶背,却被他按住手:“别碰我,身上沾了病气。”可转身给病人喂药时,他却毫不犹豫地用嘴试药温,生怕烫着病人。

“先生,您歇歇吧,已经三天没合眼了。”老郎中递来块干硬的饼,“您倒下了,我们就真没指望了。”苏玉瑾咬了口饼,目光却落在墙角个缩成团的乞丐身上,那人浑身发烫,却死死攥着个破碗,里面还有半碗没喝完的脏水。

他走过去,乞丐却惊恐地往后缩:“我没钱……我没药……”

“不要钱。”苏玉瑾的药香轻轻笼罩住他,“我是医生,只看病,不问别的。”他给乞丐喂药时,发现对方的指甲缝里全是泥,大概是饿极了挖野菜吃的,于是让战气卫把自己的干粮分给所有乞丐。

药香在祠堂里弥漫,像条温柔的河,慢慢漫过每个苦难的角落。有病人说,夜里梦见自己躺在归墟的药圃里,六和草在身边发芽,苏先生的药箱就放在旁边,里面飘出的不是药味,是家的暖。

寻毒源:医者为舟,探险戾瘴谷

疫病虽有缓解,却总有些病人反复发病。谢无咎的星砂在水源里测出微量戾气,顺着星砂指引的方向,发现镇外的戾瘴谷在冒绿雾——那里曾是戾兽的巢穴,谷里的毒沼大概就是疫病的源头。

“谷里的瘴气能蚀骨,战气都未必挡得住。”楚临风的战气在谷口试了试,金芒竟被绿雾蚀出小坑,“我陪你去。”

苏玉瑾却摇头,往自己的药囊里塞了把六和草:“你们在谷外接应就好,我这身药香能暂时护住心脉,而且……我比你们更懂毒物的习性。”他的药箱里,除了药材,还多了样东西——姜暖给他绣的平安符,上面用星砂线绣着“我们等你”。

戾瘴谷里暗无天日,藤蔓像毒蛇般缠在岩壁上,地上的毒沼冒着绿泡,偶尔有小动物掉进去,瞬间就化得只剩骨头。苏玉瑾的药香在周身形成层淡青色的罩,每走步,就往地上撒把解毒粉,粉与瘴气接触,会冒出白色的烟。

“这边有异动。”他听见毒沼深处传来异响,拨开藤蔓,竟看见头巨大的戾蟾,背上的疙瘩正往外渗绿液,液滴落在草上,草立刻就枯了。更可怕的是,戾蟾的肚子上,竟长着株与人参相似的植物,根茎上沾着的粘液,和病人皮肤上的青紫一模一样。

“原来如此。”苏玉瑾的指尖泛着药香,“戾蟾的毒液滋养这株‘毒参’,毒参的花粉随风飘进镇里,再遇上下雨,就污染了水源。”他刚要取出针囊,戾蟾突然暴怒,绿液像箭样射过来。

他的药香罩瞬间变得稀薄,手臂被绿液溅到块,皮肤立刻红肿起来。苏玉瑾咬着牙,将六和草的种子往戾蟾嘴里扔——那是他用归墟的晨露泡过的,专克戾气。戾蟾果然哀嚎着后退,毒参的叶子也蔫了下去。

就在这时,他的头晕得厉害,大概是瘴气入体了。恍惚中,他好像看见姜暖在归墟的药圃里朝他笑,看见谢无咎在算他平安归来的星轨,看见楚临风的战气在谷外焦急地打转。

“不能倒下。”他从药箱里摸出颗黑色的药丸——那是他备着的“以毒攻毒”的猛药,吃下去能暂时压制瘴毒,却会损伤经脉。药丸刚咽下去,他的眼睛突然亮了,抓起银针,趁着戾蟾后退的间隙,精准地刺中它背上的七处毒囊。

戾蟾轰然倒地,毒参的根茎也随之枯萎。苏玉瑾摘下毒参的果实,用解毒粉裹住,这是研制解药的关键。往回走时,他的脚步有些踉跄,手臂上的红肿已经蔓延到肩头,却把装毒参的锦囊护得紧紧的,生怕沾上点杂质。

谷口的楚临风看见他出来,战气立刻裹住他往回飞。苏玉瑾靠在战气盾上,虚弱地笑:“找到毒源了……记得给我留碗焰花蜜粥,要放两颗糖。”

普救:仁心为引,熬制众生药

有了毒参果实做药引,苏玉瑾很快研制出解药。可青溪镇的百姓太多,药材不够,周边村镇的药铺也早已卖空,连归墟药圃的存货都快见底了。

“我去邻县的药商那里看看。”萧战带着灵猴出发,兽群能在山林里找到捷径,“他们欠过归墟的情,定会帮忙。”

谢无咎的星砂则化作银线,往各地的药铺传信:“青溪镇遭疫,苏玉瑾需药材百担,归墟愿以星砂衡器、战气灯相换。”星砂信的末尾,还附了苏玉瑾的亲笔药方,上面写着“此药可防时疫,愿天下医者共施援手”。

消息传出去的第三天,各地的药商竟真的带着药材来了。有的用马车拉,有的用船运,甚至有个西域药商,带着骆驼队穿越沙漠,说“当年我家小女得怪病,是苏先生的药香救了她,如今该还这份情”。

苏玉瑾在镇外搭起数十口大锅,百姓们自发来帮忙:男人们劈柴烧火,女人们清洗药材,孩子们则给忙碌的人递水。他站在锅前,亲自掌勺,药香随着蒸汽升腾,在青溪镇的上空凝成朵巨大的云,云飘过的地方,枯黄的草都抽出了嫩芽。

“这锅加三钱六和草,温性,给老人孩子喝。”

“那锅加半两焰花蜜,中和苦味,给刚退烧的人喝。”

“战气卫那锅多放解毒草,你们守在谷口,戾气重。”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有个药商看着他熬药的背影,突然让伙计把带来的药材全卸下来:“不要你们的星砂衡器,就当……是我为这锅药,添把柴。”

解药熬好后,苏玉瑾让百姓们排队领取,自己则提着药箱,去给那些走不动路的病人送药。在间破屋里,他看见之前那个送糖块的小姑娘,正用小勺喂奶奶喝药,奶奶的脸色已经好转,正夸她“比药还甜”。

“奶奶的药里,我放了半块糖。”小姑娘仰起脸,眼睛亮晶晶的,“苏先生说,苦药里放糖,就像日子里有盼头。”

苏玉瑾摸了摸她的头,药香在她发间留下淡淡的青痕:“你说得对,日子总会甜起来的。”

凯旋:药香为记,刻慈悲之碑

青溪镇的疫病终于平息那天,百姓们在镇口搭了座“感恩坊”,坊上挂满了药草编成的绳结,每个结上都写着个名字:苏玉瑾、楚临风、谢无咎、萧战……连灵猴的名字都在上面,旁边画着只捧着野莓的小爪子。

老郎中把苏玉瑾的药方刻在石碑上,说“以后不管谁得这病,都按这方子治,分文不取”。石碑的底座,是用戾瘴谷的石头做的,上面还留着苏玉瑾药香蚀出的浅痕,像朵永远开着的六和草。

归墟的人来接他时,青溪镇的百姓都来送行。有人给他塞自己种的红薯,有人送亲手缝的布鞋,那个小姑娘抱着只装满野莓的篮子,非要他收下:“这是灵猴教我摘的,最甜的那种。”

苏玉瑾的药箱比来时沉了许多,里面装着百姓送的草药、孩子画的画、还有块刻着“医仙”的木牌——木牌的边角被磨得很圆,大概是很多人摸过。他把木牌放在最底层,上面压着姜暖绣的平安符,符上的“我们”二字,被药香浸得格外清晰。

路过戾瘴谷时,他让战气卫停下车,往谷里撒了把六和草的种子:“说不定下次来,这里就长满青草了。”风带着种子飘进谷中,竟真的有几颗落在了之前的毒沼边,像是在说“会的”。

传承:药香为脉,流淌大爱无疆

回到归墟后,苏玉瑾在药圃旁盖了间“传药堂”。堂里没有神像,只挂着块匾额,写着“大爱无疆”,那是沈墨书用他的药汁写的,墨迹里混着六和草的汁液,多年后还带着淡淡的药香。

他收了十几个徒弟,有青溪镇的孤儿,有曾被他救过的药商之子,还有个是当年在疫区偷过他药的少年——那少年后来带着自己种的草药来赔罪,说“想跟着先生学怎么用草药救人,而不是偷”。

苏玉瑾教徒弟时,从不让他们死背药方,而是带他们去田埂看草药怎么长,去溪边看露珠怎么滋养根茎,去萧战的共生园看兽群怎么用草药疗伤。“药不是死的,是活的,”他指着药圃里的六和草,“它们长在土里,是想让人知道,再苦的地方,也能长出甜。”

他的手臂上,永远留下了块浅青色的疤痕,那是戾瘴谷的绿液蚀的。徒弟们总问他疼不疼,他就笑着用指尖沾点焰花蜜,涂在疤痕上:“你看,甜的东西能盖住疼,就像仁心能盖住苦难。”

许多年后,苏玉瑾的药香已经融入归墟的风里。战气盾上的桃花沾着药香,谢无咎的星砂衡器带着药香,萧战的兽群身上有药香,连沈墨书的笔墨里,都能闻出六和草的味道。

有个远方的旅人来归墟,想求“医仙”的神药。他在传药堂里看到个白发老者,正蹲在地上教孩童辨认草药,老者的手臂上有块青痕,药香从他指尖流淌出来,让旁边的枯草都发了芽。

“您就是苏先生?”旅人恭敬地行礼,“我母亲得了怪病,各地郎中都治不好,听说您有起死回生的药。”

老者笑着摇头,药香拂过旅人的行囊:“哪有什么起死回生的药,只有愿意为病人多熬半夜的粥,多等半刻的耐心,多走十里的脚力。”他从药圃里采了把六和草,用星砂纸包好,“这草治不了怪病,但泡水喝能安神,你回去陪母亲多说说话,比什么药都管用。”

旅人捧着六和草,突然发现纸包上有行小字:“医者,看的不是病,是病后的人;救的不是命,是命里的暖。”字迹是苏玉瑾的,旁边还画着颗小小的糖,大概是怕旅人忘了,苦日子里该留点甜。

归墟的风带着药香,漫过传药堂的匾额,漫过药圃的六和草,漫过每个带着暖意的角落。风里藏着苏玉瑾的声音,像在对每个路过的人说:

所谓医仙,从不是能治百病的神人,是愿意把药香留在苦难里的凡人;所谓大爱无疆,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善举,是把“我帮你”的心意,熬进每碗药里,种进每寸土里,传进每个人心里,让它像六和草样,在世间的每个角落,默默发芽,静静开花。

这,就是苏玉瑾留给世间的,最珍贵的药方。苏玉瑾的徒弟们渐渐长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医者。青溪镇来的孤儿在传药堂前种满了六和草,说“先生当年在青溪镇撒的种子,该在归墟扎根了”;药商之子带着驼队往来于归墟与西域,把防疫方翻译成各族文字,驼铃里总混着药香;那个曾偷药的少年,在戾瘴谷旁盖了间药庐,专门收治路过的病人,庐前的石碑刻着“此处药费,可欠可赊,唯不可不还善意”。

有年冬天,归墟下了场罕见的大雪,传药堂的门槛被来求药的人踏平了。苏玉瑾的徒弟们熬药熬得手都肿了,他却让大家先给等候的人煮碗姜茶:“药能治病,暖能定心。”雪夜里,他坐在药炉旁,看着徒弟们给冻僵的乞丐捂手,给哭闹的孩童喂糖,突然想起师父当年说的“医者三戒”——原来“戒贪、戒嗔、戒择人而救”的尽头,是“戒不住的牵挂”。

开春后,苏玉瑾的身子渐渐弱了。他把徒弟们叫到药圃,指着那株最早发芽的六和草:“这草有六片叶,片护己,片护亲,剩下的四片,要分给陌生人、草木、兽群,还有……素未谋面的远方人。”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青溪镇小姑娘送的野莓干,已经干透了,却还带着点甜香,“你们看,善意这东西,比药草耐存。”

徒弟们在他床前轮流守着,给他读沈墨书写的《药香记》,里面记着他在青溪镇喂药的模样,在戾瘴谷寻毒源的身影,在归墟教孩童认草药的耐心。读到“苏先生的药箱里,永远有颗给病人留的糖”时,苏玉瑾突然笑了,从枕下摸出个锦囊,里面是他攒了多年的种子——六和草、安神草、焰花蜜的种子,还有颗青溪镇的泥土做的丸,“把这些撒在传药堂周围,说……是我在给归墟的春天当药引。”

他走的那天,归墟的药圃里所有草药都开了花。谢无咎的星砂在花间拼出“不朽”二字,楚临风的战气给花朵裹上了层金霜,萧战的灵猴往他的药箱里塞了最后颗野莓,姜暖的星核光落在他常坐的药炉上,竟让冷掉的炉灰里冒出了点火星。

多年后,有个迷路的采药人闯进归墟。他在传药堂前看到群医者,正围着株巨大的六和草议事,草叶上的露珠滴落在药罐里,发出叮咚的响。医者们穿着粗布衣裳,指尖都带着药香,给病人诊脉时会先笑问“最近睡得好吗”,递药时总会多给颗糖。

“听说这里有位医仙,”采药人问正在晒药的老者,“他的药能治百病?”

老者指了指药圃:“你看那些草,都是他种的;你闻这风,带着他的药香;你看那几个给孩童喂药的年轻人,都是他教的。”他从药架上取下包药,纸上印着朵六和草,“所谓医仙,从不是某个人,是药香里藏着的那句‘我帮你’,是代代相传的‘别放弃’,是这世间所有‘想让别人好过点’的心意,凑在一起的模样。”

采药人接过药包,指尖触到纸上的六和草,突然觉得眼眶发烫。风从药圃吹来,带着草木的清香,带着若有若无的甜,像有人在耳边轻轻说:“苦吗?等会儿就甜了。”

这大概就是苏玉瑾留下的最后剂药——不是能治百病的神方,是让每个接过药包的人都相信:再难的日子,总会有朵六和草为你发芽,总有缕药香为你引路,总有颗藏在苦里的糖,在等你尝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