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五百三十一章 投降一条路,高旬丽人的反抗

秦旦、杜德手下的五千兵马分四路出击,奔向辽东仅存的四座还在魏军控制下的城池,半日时间吴军即赶到四座城池下,四城的县令也或多或少得知了征北将军程喜大败的消息,

这么大的消息想要刻意隐瞒也多半还是藏不住的,而现在的程喜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来盖住此事,毕竟他现在已是自顾不暇了,

因此魏军首山大败的消息便传得很快,仅仅一夜的时间辽东尚为沦陷的四县便都得知了这个消息,四县县令惊恐不已,都在商量着如何应对,可他们也应对不了啊,

每县拥兵只有七八百人,待吴军到得四城外,各县县令便只有无奈投降一条路可走了,除非昨夜连夜带着家眷跑路,

仅仅一早上的功夫,四座城池便将魏旗降下,换上吴军新发的旗帜挂在城头,将治下土地归如吴地,东边各县的战事也已差不多结束,吴军此番辽东的大小战事都进行的很顺利,

午后,就在全绪等三路兵马将要向襄平返程之时,高旬丽方面也早已起兵响应,

高然弗在城中四处暗中鼓动百姓造反起义,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与丸都山城里的高旬丽百姓一起应外合彻底将丸都山城收复,高旬丽人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作为胜利者的高旬丽人将魏国派来的来不及逃跑的郡守、郡尉两人的脑袋砍下,抹上石灰,挂在了丸都山城的西门之上,在此驻扎的魏军五千人都被他们砍下脑袋抹上石灰,在西门外筑了一座京观,

整个丸都山城形成自南而倾斜的簸箕形,西隔深谷与小板岔岭相对,西南为七星山,西南五里是国内城,南侧有通沟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过。

这些年高旬丽人便一直藏在丸都城附近的山中打游击,不时靠劫掠一些来往的汉人商队为生,

丸都山城的北部均为山岭、沟谷,海拔349~652米。

北部主要的两条沟谷呈自北走向,二者在城南小溪处交汇。

其中东部的沟谷在北端分为三支。西部的沟谷到北部分为两支,左侧的通往西墙。丸都山城的南部为平缓的台地,海拔310米以下,是山城的主要建筑分布区。

丸都山城的城垣依山势走向而建,整体呈“簸箕”型,在山崖陡峭险峻处筑低矮城垣或不筑,山梁的缺口处、山脊平缓处则用花岗岩石块和条石高筑城垣,使城外高培绝壁。

东、西、北三面城墙砌筑在环抱的山脊上,周长约14里。

城墙表面以楔形石错缝垒砌,墙体中部梭形石交错咬合摆放,石隙填以碎石。

墙体由底部向上略内倾,顶部筑有高约1米的女墙,女墙内壁下部有一排筑洞,相距2米左右,算是比较坚固的城池了,但任何攻势在里应外合的攻势下都是很难守住的,

毕竟前些年毋丘俭在攻下丸都山之时也是做得狠了一些毁掉了丸都山城中高旬丽人的宫殿和宗庙,还刨了好几座高旬丽王的陵寝,这能不让当地的高旬丽人狠得牙痒痒吗?

当机会来临时,高旬丽人便彻底忍不住了,哪怕是拿着农具也上场与驻扎在丸都山城的魏军拼上一拼,

全城有门址6处,南侧谷口处有一处瓮门,东北面城墙有两处城门,南墙西部有一处城门,西面有一座城门。

城门由门道、墙体以及体量不等的木构架门楼组成,南瓮门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瓮门一道。

南瓮门位于南墙正中曲折内凹处。除1号门址构筑于城垣最低点的地势平缓处外,余者均构筑于地势险要处。

城门外为平坦的通沟河谷,是通往丸都山城的最主要的通道之一也是山城防御的核心与重点。

门平地砌筑,东西两侧墙体与瓮城的墙体砌筑成整体,但在城内百姓的怒火之下,这样的坚城,仅仅凭借五千人是远远守不住的,

丸都山城的布局以宫殿群为核心,以沿山势走向构筑的城墙为屏障,以了望台和戍卒居住地及蓄水池为辅助,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而山城内建筑数量少、布局简单,缺少街坊和规范街道设计,城内主要干道均由沟谷自然形成,北部两条沟谷是主要通向北北墙、东墙和西墙的主要道路。

其中东部的沟谷在北端分为三支,形成树枝形的道路,分别通往北城墙的中部、中东部和城墙的东北角。

西部的沟谷到北部分为两支,形成丫字形的道路,左侧的通往西墙,右侧的通往城墙的西南角。

即便是主要的宫殿区,其周边的道路走向也是由自然的地形形成。

高旬丽灭国的危机不止这一次,只不过前次没有此番严重,好歹都城丸都城还是能保住的,

随着中原王朝和高句丽自身力量对比的消长,高句丽也多次与中原王朝和周边地方势力发生冲突,作为高句丽早、中期都城,丸都山城曾发生过多次战事。

光武帝刘秀建武四年,高句丽第三代王大武神王十一年秋七月,汉辽东军队攻伐高句丽,直逼都城,高句丽王公大臣退守丸都,粮草殆尽,形势危急。

左辅乙豆智献计,以池中鲤鱼及美酒慰劳辽东军。

使者代大武神王向辽东军将领谢罪:“寡人愚昧,获罪于上国。致令将军帅百万之军暴露敝境。无以将厚意,辄用薄物,致供于左右”。

汉军以为丸都城中水草粮食丰足,久围不利,于是退军。

高旬丽之前的都城国内城也是一座用石块垒起来的城池,

高句丽迁都国内城之前,这里已有战国末至西汉初的土筑城垣,应是汉代玄菟郡辖下的一座城邑。

现有石质城垣是高句丽迁都后于公元3世纪所建,国内城略呈方形,

内外两壁全部以长方形石或方形石条垒砌,下部砌成阶梯形,逐层内收。

每隔一定距离构筑马面,四角设有角楼,以提高防御能力,但即便是这样坚固,国内城还是在一日之后就被高旬丽人重新夺回来了………

喜欢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