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可学公孙渊,死守

张貔环顾左右感慨道:“若不是当年公孙渊错判了形势,挟江东之势自重,却是又早早的与江东交恶,杀其使节,又何至于此啊,事到如今汝等切不可学那公孙渊啊!”

堂中几位将官皆抱拳道:“仆等必誓死守住襄平城!”

张貔捋着胡须道:“死守倒是不必,若是事不可为诸位可退往幽州,待日后再做打算,但切不可投降叛国,如今天下之势在何方想必诸位也是清楚的。”

在东边,同年九月,魏、吴之间爆发了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在此战中遭遇惨败而归。

一系列的战事使魏明帝曹叡疲于应对,再加上公孙渊此时虽越轨,但并没有触及底线。所以,曹叡默认了公孙渊的越轨行为,并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

向东吴称臣:政治经验不足的公孙渊不知道,此举已触及曹魏划下的红线,

在曹叡承认了公孙渊在辽东的合法地位后,尝到甜头的公孙渊开始将目光转向遥远的东吴。

他多次派使者联络东吴,并向孙权称臣。

公孙渊脚踩两条船的目的,是为了能从魏、吴两国同取获取利效益。

但是,孙权却另有想法,他要借此机会一圆自己的淮南梦。

在赤壁之战后,孙权虽然在东吴站稳了脚跟,但是,长江对岸广阔的淮南地区,还牢牢地控制在曹操手里。这使孙权常常夜不能寐,因为,曹操只要越过东吴唯一的防线——长江天险,就能直捣东吴的都城建业。

所以,为了稳固东吴的防守,必须将防线从长江流域前移至淮河流域,这样就可控制淮河南下的通道,并在淮河与长江之间建立战略缓冲区。

这样就形成了淮河防线、缓冲区、长江防线的链式防守格局,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守江必守淮”战略原则。

为了实现控制淮南的战略目的,孙权六次北伐死磕合肥无一胜绩。

残酷的现实让孙权认识到从合肥路线北伐已经行不通了,于是,他另辟蹊径,计划从海路北伐:出长江口——沿东海海岸线北上——进攻徐州。

这一北伐路线的选择可谓石破天惊,一旦实施将可达到出其不意、攻敌不备的目的,但吕蒙却给孙权泼了一头冷水。

吕蒙告诉孙权:夺徐州易,守徐州难。因为徐州地势平坦,适合骑兵做战,而骑兵及陆战能力恰恰是东吴军队的死穴(东吴军只擅长水战)。如此一来,孙权的海路北伐计划难道就要胎殆腹中?

但是,孙权既然能在东吴称帝,就说明他考虑问题时所站的高度绝非吕蒙之辈可比。果然,孙权很快就拿出了解决方案:拉拢辽东的公孙渊,利用公孙渊的战马及强悍的士兵,来实施他的海路北伐方案。

公元233年,孙权不顾群臣的反对,遣张弥、许晏等人帅领精兵一万,携带金玉珍宝,从海路奔赴辽东,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对孙权如此重视自已感到受宠若惊,但他并没有丧失理智。

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公孙渊认为自己实力与曹魏相差悬殊,一旦答应与孙权联合抗魏,曹魏就会进攻辽东,到时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孙权远水救不了近火)。

两害相权取其轻,于是,公孙渊就杀死孙权派来的使都者,收编了孙权的一万精兵,并将吴使的首级献给曹叡示好。

从公孙渊对待孙权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公孙渊对曹魏政权是心怀敬畏的。

因为他清楚双方的实力差距,所以不敢有任何造次。这就说明了,公孙渊并不“癫狂”,恰恰相反,他很理智。

公孙渊向东吴称臣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政治经验不足的公孙渊,并不知道此举已经触及了曹魏给他划定的红线(向东吴称臣)。

曹叡很清楚孙权的战略意图,所以,此时他已下定决心要除掉公孙渊了。但他需要一个出兵借口。

公元233年,就在公孙渊斩吴使的同时,曹叡派出以傅容、聂夔为首的使者团也到了辽东。注意,曹叡派出的是使者团,使者团名为拜公孙渊为乐浪公,实际上是来试探公孙渊的口风。

当公孙渊得知使者团中有一名大力士时,他开始做贼心虚了,不敢独自进见使者,而是先派兵包围了使者团居住的地方,才敢出来拜见使者受封。但在此过程中“又数对国中宾客出恶言”,这更坚定了曹叡要解决辽东问题的决心。

公元235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同年,曹叡派出刺客刺杀了屡败魏军的鲜卑大人轲比能。这让曹魏外部的军事压力得以缓解,曹叡开始对辽东出手了。

公元237年,曹叡派幽州刺史毋丘俭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这是曹叡使出的杀招,如果公孙渊应召,曹叡就会将他软禁起来;如果公孙渊抗召,毋丘俭就会趁机进攻辽东,看来这次公孙渊在劫难逃了。

但公孙渊却先下手为强,他抢先出兵至辽隧阻击毋丘俭,并击退了毋丘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