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 第三百二十七章 吟赋,不重用曹子建的坏处

孙权随后便吟唱道:“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孙权而后继续道:“哎,朕虽没有曹子建那般郁闷,可是朕想一统天下啊,带着那父兄的遗志重回江北,可惜朕不才,不仅没能攻下寿春、洛阳等中原之地,却是连原先的江北之地都尽丧于曹爽之手,此皆朕之罪也,此生恐怕是不能弥补了。”

前两句为一段,刻画了一幅游侠少年策马扬鞭奔赴沙场的场景。首先,“白马饰金羁”,通体雪白的马儿配纯金之饰,一个接一个往西北奔驰而去。路人看见这些潇洒的身影,不禁去问路边人,这些是什么人那?

他们是幽并两州的少年,如今听说沙场告急,为立功扬名而去。

后面的五句为一段,是对上文“幽并游侠”一个简单的介绍。他们很小就离开了故乡,扬名在沙尘漫天的边疆战场。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也许是小时候规矩的日子过得太多,这种生命状态是我如今很羡慕的一种。

日日夜夜背挂良弓,后面的箭矢参差不齐却相同的锋利。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这是一句互文,控弦、右发都是动作,而左的、月支则是他们的目标,尤其破和摧两个动词,给人一种举重若轻、摧枯拉朽的快感。

在曹植的想象中,边疆的生活就是释放生命的热情,快意生杀。

后面又是连着两个动作两个比喻,将游侠儿简直夸到了天上。

再后面三句为一段,为我们介绍战场情况。

许多边城频频告急,胡人骑兵数度入侵;道道羽檄从北方发来,游侠驱马登高,遥望边塞河山。

后面又是一句互文,句子意思本身不难理解,还是要体会其中曹植对于生命状态的理解,对释放热情无所保留的向往。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最后4句为一段,也是我认为最为精彩的一段。这里如果要唱的话,一定是用最激昂的语调,最大幅的动作才能表现出其中激情。

此身早已弃置锋刃之端,锋刃断时,亦是吾命折时。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头绑在裤腰带上过日子,还担心什么生死的问题呢?

前一句说自己,后面就更加激进,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顾不上了,还谈什么妻子儿女的责任。

名字列在军书中,对男儿就是一种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完成他,既是对朝廷的忠诚,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忠诚,所以前赴后继,没有私心。

最后一句,曹植就是现实中憋得太狠、太压抑了,才只好在文学的世界里自由释放。

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视死如归是干嘛,代表了怎样的精神。归就是归去、回归,回归到生命最本初的地方。

就像老话说的,生从土里来,死到土里去。是人皆贪生,但是对国难的同仇让这些游侠超脱了生死,死后所归不过生之所来,又有何惧?

曹操去世,曹丕接任魏王,更进一步登基称帝。曹植作为皇亲国戚,也水涨船高的被封了王。?

但大哥似乎觉得这个才华横溢的弟弟在某个地方待久了会惹出事端,所以频繁的为其改换封地。

曹植被频繁的徙封一直到侄儿曹叡登基时都没有停止,“十一年三徙都”,反映的是父子俩对曹植的深深忌惮。?

黄初四年(223年),曹彰去世,曹植听闻悲痛欲绝,赶赴京城凭吊,但丧礼尚未结束,便得到皇帝旨意,要求他马上离京返回封地。?

比起曹彰的死,兄长曹丕对自己的防范更让他心灰意冷,不过他还是遵照旨意踏上了回程的路。?

为了打发一路的寂寞,曹植邀请弟弟曹彪结伴同行,哪知道负责遣送他们的官员坚决反对两人搭伴回家,两人只好洒泪分别。?

为了此事,曹植愤然写下了《赠白马王彪》:?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

他通篇呵斥小人当道,阻碍圣听,斥责那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官员,却对幕后的兄长没有半句怨言。?

曹丕去世,侄儿曹叡继任,曹植似乎看出了一线曙光,连被忌惮多年的司马懿都被启用了,自己似乎也可以。?

于是曹植当即写下《求自试表》,他用历朝历代的忠臣良将自况,又介绍了自己曾经跟随太祖征战多年,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近乎央求的陈词却换来的是侄儿对自己文采的赞赏,至于他的请求,被完全忽略掉了。?

司马懿被任命为大将军,为青黄不接的魏国带来了一片新气象,但随之而来的是司马家族的羽翼渐丰,这让站在远处旁观的曹植最先觉察出了危险,于是他写下了本文开篇的《上疏陈审举之义》,提醒侄儿,重用他这样的血亲,警惕异性司马氏的尾大不掉。?

然而满篇赤诚之心却被曹叡解读为叔叔对目前待遇不公的抱怨,甚至是对司马懿的嫉妒。?

在帝王一如既往地猜忌之下,在司马家族如日中天之时,曹植的呼声如此微弱。?

数次迁徙拖垮了曹植的身体,数次的自荐无果又消磨了他的内心,这位才华横溢的才子终于在太和六年就去世了,

景初二年,魏明帝曹叡去世,临终命武安侯曹爽、大将军司马懿为托孤大臣,方才一步步有了曹魏朝堂如今的局势。

孙权吟完白马篇,又想起一事道:“哎,若是当初曹睿重用了曹植,哪有后面吾国的祸事,就更别说大虎被曹爽掳去洛阳的耻辱了!”

喜欢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